起名字時五格數理和五格五行以及 漢字五行都要同時考慮,選擇最佳配置為好。五格數理和五格五行是相輔相成的。
取名八字五行比三才五格重要。以前者為主,后者僅作參考,可用可不用。
我這么講是有依據的。因為三才五格是日本人學了我們的古代玄學命理自己搗鼓出來的一套理論,簡單容易掌握才被人所知。就如同六十納甲在中國一樣,很簡單明了所以大家都知道。可是懂命理的人都很清楚六十納甲準確率奇低,所以一般不采用。這里不同的是,三才五格取名法出口轉內銷,變成了日本人的學問,又回到中國大地上了。
我們暫且不提日本人盜竊中國傳統文化的可恥之處,單就講這套理論的實際驗證,其實也是站不住腳的。中國古人王侯將相,就算按生辰八字排出來,也沒見考慮過取名用三才五格的。甚至不符合,得分很低,照樣大富大貴。
任何理論再完美,如果不能得到在實踐中的驗證。那就是偽理論!我雖然贊同命理學的創新,但是我堅決反對站不住腳的偽理論,相信懂命理的各位也是如此感想!
五行五行學說是探索自然規律、洞察萬物變化的一套符號和信息系統,也是中華文化的基礎理論體系,如古代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并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日益受到中外學者的重視。 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形成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元素,繼而構成了整個物質世界。這五種物質相互滋生、相互制約,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中和”二字,只有五行平衡協調,萬物才能和諧有序,興隆昌盛。因而五行起名的原則是平衡五行。 按此理,中國古代的易學大師,把漢字的基本筆劃和部首分成了金、木、水、火、土五種類型,具體分類如下: 木型基本筆劃和部首:丨、乙、ㄗ、艸、三等。 火型基本筆劃和部首:丿、ㄨ、忄、心、火等。 土型基本筆劃和部首:一、ㄅ、阝、扌、幺等。 金型基本筆劃和部首:ノ、口、幾、刀、戈等。 水型基本筆劃和部首:亠、冫、氵、辶、月等。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按照五行來給寶寶起名,就是以八字平衡為中心,根據孩子的生辰八字,推算最適宜的五行,在名字中,使用相應五行的字。 五格五格剖象法是目前較有影響的一種取名法。在公元1918年初,由日本學者熊崎健翁根據中國《易經》的數理學說,對姓名學進行較為系統的整理后創立。 它主要是運用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將人的姓名按照《康熙字典》中的繁體字計算出筆畫,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加減,得出五格數理關系。其中,天格乃祖先留下來的,其數理對人影響不大。地格代表自己的前運(以38歲為界限);人格是自己的主運,是整個姓名的中心點;外格是命運的靈力;總格是自己的后運,主中年至晚年的命運。其中天格、地格、人格合稱“三才”。然后再對照《五格數理表》,來觀察姓名所暗示的意義,決定這個字是否選用。 在姓名學界,有些起名學派認為五格起名法沒有科學依據,采用片面夸大五格起名法的方法對它進行反證。我們認為,任何一個起名方法都有局限性,五格剖象法也不例外。它主要是簡單分析名字對命運的大致影響趨勢,比較粗略,也無法實現與現實的一一對應。例如名字相同的人,命運不同的比比皆是。這些都是單一姓名學說局限性的最直觀證明。因而起名字的時候,只看五格肯定是過于片面,應該同時綜合考慮八字五行和五格。
當然是八字重要,如果五行用錯了,全盆盡錯!比方說,某人是水的五行有利于他的,而名字卻用了火,那么再如何動聽,數理測分再高也是兇名,無吉可言!就如一棟大樓,基礎不好,再如何裝飾有何用?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
三才五格也即是數理,它不是日本的,日本也不配有中國的易學,學術不分國界,這本身就中國的易學文化,其根是中國的,只是由日本的中國易學者發掘出來。這三才五格是固定的,只要是這樣的筆畫相加,那么所有解釋都是一樣,簡單易懂,這也是能流傳的原因,正因為簡單,才普遍流傳。時代是進步的,學術也一樣,就如古時男尊女卑,如今是男女平等了。
不管這三才五格是否可行,肯定的是它已經廣泛流傳,已經形成了這個心理理念,所以在起名字的時候我是這樣的,以五行為主,名字結合五行,同時配合三才五格,考慮讀音、意義、感覺、書寫,多方面綜合而起。如此一來,不管這三才五格是否有它的影響作用,也是有益而無害,最少可以減免了父母的心理不好的因素。
名字本身也是綜合性的,也不是說結合了五行就是好名,也是得考慮讀音和意義等等多方面,如此才真正是好名。
漢字五行是指字本身的五行所屬。五格是名字的五格剖像,各有不同。此是姓名學的理論。找一本起名書看一看,就明白了。
很多寶寶的父母都將五行和五格混為一談,弄不清它們之的區別。實際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五行 五行學說是深探宇宙間存在的自然規律、洞察萬物變化的一套符號和信息系統,也是中華文化的基礎理論體系,如古代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并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日益受到中外學者的重視。 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形成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元素,繼而構成了整個物質世界。這五種物質相互滋生、相互制約,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中和”二字,只有五行平衡協調,萬物才能和諧有序,興隆昌盛。因而五行起名的原則是平衡五行。按此理,中國古代的易學大師,把漢字的基本筆劃和部首分成了金、木、水、火、土五種類型,具體分類如下: 木型基本筆劃和部首:丨、乙、ㄗ、艸、三等。 火型基本筆劃和部首:丿、ㄨ、忄、心、火等。 土型基本筆劃和部首:一、ㄅ、阝、扌、幺等。 金型基本筆劃和部首:ノ、口、幾、刀、戈等。 水型基本筆劃和部首:亠、冫、氵、辶、月等。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果想按照五行來給寶寶起名,不妨看看這些做為參考。當然,五行是不是平衡,缺什么,應該補什么,要算過生辰八字才能知道。 五格 五格剖象法是目前較有影響的一種取名法。在公元1918年初,由日本學者熊崎健翁根據中國《易經》的數理學說,對姓名學進行較為系統的整理后創立。 它主要是運用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將人的姓名按照《康熙字典》中的繁體字計算出筆畫,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加減,得出五格數理關系。其中,天格乃祖先留下來的,其數理對人影響不大。地格代表自己的前運(以38歲為界限);人格是自己的主運,是整個姓名的中心點;外格是命運的靈力;總格是自己的后運,主中年至晚年的命運。其中天格、地格、人格合稱“三才”。然后再對照《五格數理表》,來觀察姓名所暗示的意義,決定這個字是否選用。 在姓名學界,有個別學者認為五格起名法沒有科學依據。但大量事實及統計都表明五格剖象法具有合理性。但就像任何一個起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一樣,五格剖象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是分析名字對命運的大致影響趨勢,不可能做到非常詳細。例如名字相同的人,命運不同的比比皆是。這些都是單一姓名學說局限性的最直觀證明。因而只看一個人的五格肯定是過于片面。同時參照五行,才能更為全面地對一個名字做出分析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