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濤法師答: 在佛教沒有一定要這樣,佛教我們拜佛像是因為他的德,就算沒有佛像,我們念著佛陀的德我們都可以禮拜,這個形象是為了提醒我們,但是佛像開光當然更好,正式的佛像能夠開光最好。 當然開光不是說一定要找出家人,你禮請觀世音菩薩也可以,在我們中國開光就是禮請觀世音菩薩,念大悲咒,然后這個佛像就得到開光了,甚至有時候我們沒時間,念個請觀世音菩薩唵嘛呢唄美吽也得到開光,乃至念開光咒,各位早上有念,也得到開光,最主要是禮請諸佛菩薩,當然你相信一個法師愿意請這位法師,以他的功德力 ,作證明三寶的力量那更好,所以一般佛像都是如此,只要有高僧大德來就請他再開光一次這樣,就像各位的念珠,每天都在加持一樣,然后有碰到你相信的法師,再請法師再加持一下這個意思。
不再
請佛像,供佛像,立佛
即是當生成就佛法最高智慧
去寺里詢問一下,讓他們幫你開光
佛像就是佛像,開光的不是佛像。而是通過佛像,開啟眾生的自性光明。簡稱開光。南無阿彌陀佛
佛像擺放背後不可臨窗,應當面對門窗,陽光充足,使人進門便可一目了然。
佛像擺放是不容忽視的。通常擺設觀音佛像時,第一個是就是位置,然后就是周圍環境。如門是南開的,那就是坐北朝南。如果是北開門。那么就是坐南朝北。一般寺院對佛菩薩像多設置專門的殿堂,而家庭大多數時候做不到這一點,由于面積的局限性,所以想要設置合理需要考慮的周到,朝向方位、需要避諱的位置這些都要考慮在其中。
說到佛像擺放,有很多人把觀音與關帝放在一起來供奉,其實這種擺法非常不妥當,佛像的擺放,選擇是關鍵,因為觀音是佛教的神,而關帝只是民間崇拜的英雄偶像。而且觀音是以慈悲為懷,戒殺生的。反而關帝則是嫉惡如仇,他在血腥中建功立業的。家庭供奉佛菩薩圣像,不需太多、太雜、太亂。不宜供奉的太雜,一是因為家庭空間的局限性,二是因為供奉太多難免相沖。
所以把兩者擺放在一起供奉,真的是格格不入。曾經提過,關帝宜向大門,而觀音不需要這樣。觀音最適合“坐西向東”,此外,因為觀音清凈無瑕以及戒暈腥,所以觀音的擺放有三不向:一不向廁所。二不向房門。三不向飯桌。
佛像擺放背後不可臨窗,應當面對門窗,陽光充足,使人進門便可一目了然。這樣佛像才能釋放它的佛光,包郵你平安吉祥,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佛像面對廁所、爐灶或直接面對自己的臥床。這些都是濁氣產生之地,如此供奉的話會褻瀆神靈,供奉佛菩薩圣像宜簡單莊嚴,不論是坐像、立像、臥像皆可,可依各人的喜好相契來選擇。
如果你家里面的房子很多,有足夠的空間就可以單獨隔出一間做為佛堂,但要是房間不夠的話,就擺在客廳書房也是可以的,但是需注意的是擺在客廳或書房位置也不是隨意為之的,客廳供在上方,一般看到寺廟里的佛像都是擺在大殿的正上方,在家中佛像擺放也可以遵循這個道理,一般來說,每一個人進到這個房子,他第一眼看到,這個方就是上方。
佛像供奉在家,需先給佛像開光,不開光的佛像只能說它是工藝品,因為它還沒有那么靈性能夠保你平安吉祥,說到佛像開光也許很多朋友都還不了解改如何進行。開光又稱開光明、開眼、開明、開眼供養。所以新塑成的佛像需要請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在佛教中,經過開光后的佛像就不是原來的木雕石塑,而是具有宗教意義上能夠神靈了。
要給佛像開光,首先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個擦佛像的動作,意為佛珠凈身,因為在塑造過程中佛珠是經過多人之手,之后在念經誦詞,歌頌佛珠功德,隨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筆,,然后將朱砂筆向佛眼的方向作一個“點”的動作,大喊一聲“開”,經過如上的一番儀式,佛像開光才算完成了。佛珠才真正開始具有靈氣。
佛像開光時,由于佛菩薩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說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會提到為佛像開“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讓佛像具有六種神通,能夠觀時間萬物,聽世間苦楚,聞時間百味,嘗盡世間酸甜苦辣。身受難,思想通。所以想要佛珠庇佑,那么開光這個首要的是必做的。
新請的佛像,找一間你認為最好的房間安放就可以了,每天禮拜供養。
怎么請佛像
請佛像,比如說,我在地上撿了一個樹葉,看這個樹葉就是佛。這樣你回去供,因為心里有佛,它就如法了,沒有任何儀式,也不要開光。我們信佛,就信個虔誠,哪怕是個土塊,我們也當成佛來供養。佛本來就是空王,空而不空。見到一張紙,它就是真實的,我們就虔誠地拜,就可以了。心真誠了一切都成。就是一個木頭疙瘩,你把它雕成佛像,你供養,誠心虔拜,那木頭疙瘩它都會給你講法的,是不是?
這個佛像,供一天了,它有一天的功德;供十年了,雖然佛像舊了,但它含有十年的功德。如果這個佛像送給別人,別人就有了十年的功德。有時候請個新佛像,這個新佛像非常新,但它可能就只有一天的功德。
佛法是這樣的,是通過對佛有了信心,從而對所有眾生都有信心,對萬事萬物都有信心,都當成佛看,這就是佛的教育。佛并不是說要你皈依我,你就是對的,而是皈依萬事萬物它(本具)的佛性,這是佛的本意。
佛堂如何布置
佛堂的布置實際上沒有具體的規定,但是也根據位置的大小來決定。比如說佛要放在最高的位置上,菩薩次之,護法——像韋馱菩薩、伽藍菩薩是再次之。這樣有個層次,因為要有大小,這個不能亂來。就像人似的,你有父母,父母有父母的位置,你有你的位置,你下面還有你的孩子的位置,所以要分出等級,這叫順孝道,有恭敬心、有大小。
這樣的話,實際上我們對法就有了深入的認識,法也是一步一步深入的,所以佛堂也得需要有一步一步地布置。
佛像放的位置,高矮最好是以我們的眼睛往上,怎么也得超過你,是不是?不能把佛像放在低處,你在高處。佛得在高處。
方向沒有什么說法,最好是你覺著哪個方向好,比如自己的父母,應該請在哪個位置最好,最莊嚴,最恭敬,那你就把佛像供在哪兒。
佛像換位置要做儀式嗎
父母在那坐得挺好,將父母請到另外一個位置上,是不是得跟父母說一聲?而且得把那里打掃干凈,鋪上軟座叫父母高興,換個位置比原先還要好,是不是?叫父母歡喜。
就像供養父母一樣,那樣真誠。要換一下位置,但換的位置一定比原先要好,不能越換越壞。說你從大屋換到小屋,小屋換到外地,外地換到那個平臺,平臺不知道下一回要換到哪去了,那就不合適了。
我們住下,佛要住上,這是原則,不能把佛給換沒了。信佛,目的是我們把佛看成無處不是佛,通過敬佛我們敬一切眾生。我們通過供養佛,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通過供佛,我們知道我們有真正的父母和家。(摘自溯源佛教網妙祥法師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