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唐解元一笑姻緣,馮夢龍唐解元一笑姻緣

    內容導航:
  • 誰知道三笑姻緣這本書?
  • 歷史上真的有唐伯虎點秋香這一回事?
  • 唐伯虎點秋香是出自哪一本書?
  • 唐伯虎在真實的歷史上,真的喜歡比他大20歲的秋香嗎?
  • 《唐伯虎點秋香》的典故由來
  • 誰知道三笑姻緣這本書?
  • Q1:誰知道三笑姻緣這本書?

    《三笑姻緣》是一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作品,主要情節是寫江南大才子唐伯虎與無錫華鴻山太師婢女秋香的戀愛故事。《三笑姻緣》,又名《點秋香》,不署撰者姓名,三卷不分回。
    唐伯虎在蘇州山塘寺游玩時,遇到無錫華太師的夫人前來進香。華夫人四個貼身丫環中的秋香,姿色艷麗,唐伯虎一見鐘情。進香完畢,秋香隨華夫人登船返回,唐伯虎也連忙乘小舟追趕。途中曾得秋香三笑,伯虎更是如醉如癡,以為秋香已鐘情于自己,只是苦于無法接近秋香。最后終于想出一計,自己賣身進華府為書童,逐漸贏得華府器重,后又設計,終于與秋香結成良緣。
    三笑故事經過了長期的民間流傳,又經過文人的不斷加工創造,才逐漸完善起來。一笑鐘情,屈身求婢的故事,曾散見于多種筆記。在王同軌的《身談》、姚旅《露書》、黃蛟起《西神絲話》中,男主人公分別為陳元超、古之任、俞見安等。而附會為唐寅的故事,則始見于《桐下聽然》:“華學士鴻山艤舟關門,見鄰舟一人,獨設酒一壺,斟以巨觥,科頭,向之極罵。既而奮袂舉觥,作欲飲之狀,輒攢眉置之,狂叫拍案,因中酒,欲飲不能故也。鴻山注目良久,曰:‘此實名士。’詢之,乃唐解元子畏,喜甚,肅衣冠過謁。子畏科頭相對,談謔方洽。
    學士浮白屬之,不覺盡一觴,因大笑,極歡。日暮,復大醉矣。當談笑之際,華家小姬隔簾窺之而笑。子畏和《嬌女篇》貽鴻山,鴻山作《中酒歌》答之。”在這段記載中,已經有了故事的兩個基本人物,一是華學士鴻山,一是唐解元子畏,雖然還沒有秋香,但已有了“華家小姬,又有了“窺之而笑”。即以《桐下聽然》接著說:“后人遂有傭書獲配秋香之誣,袁中郎為三記,小說傳奇遂成佳話。”在另一筆記《蕉窗雜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此后又有明周玄?的《涇林雜記》,寫唐伯虎與華鴻山婢女結為伉儷的故事。文中婢女名為桂華,與“秋香”在意義上暗合。故事寫唐伯虎為桂華的姿色所動,遂賣身為傭,改名為華安。后來伯虎通過書館伴讀,取得了主人的寵信,留作親隨,兼管華府書翰,繼而攝管典當。但當時主人嫌其未婚,難以托付重任,于是使唐伯虎與桂華結為夫妻,伯虎與桂華一起潛歸蘇州。幾年之后,華鴻山有一次來到閭門,發現了唐伯虎,遂給他們厚置妝奩。
    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一笑姻緣》,以《涇林雜記》所載內容為藍本,又根據唐伯虎的簡歷,以及他的詩如《月光吟》等,敷衍而成,小說篇幅有了增大,人物有所增加而且形容開始豐滿。華夫人身邊的四名丫頭為春媚、夏清、秋香、冬瑞。伯虎與秋香成婚之夕,他曾題詩八句,未聯“主人若間真名姓,只在康宣兩字頭。”可以看出,小說對本事作了較多的加工和創造,它標志著唐寅、秋香故事已由文人筆記進入了民間口頭文學的領域。
    在清乾隆、嘉慶年間,有三種成熟的本子在民間流傳,它們是《三笑姻緣》、《笑中緣》、《三笑新編》。《笑中緣》彈詞,曹春洲作。早期刊本未見,原鄭振鐸藏有道光癸卯四美軒刊本,七十四回,十二冊。此書自第二十七回《謁周》到第四十八回《索酬》,增加了祝枝山赴杭,除夕題對,明倫堂與徐子建辯論,以及王老虎搶親等情節。《三笑新編》是清代吳毓昌著。
    《三笑姻緣》從唐伯虎在蘇州山塘寺游賞寫起。唐伯虎正在游玩之中,看到一老翁領一少女前來進香,眾人睜大眼睛出神地看,只見他芳齡正在十五六,桃花暈臉甚風流。荊釵布裙天然貌,和盤托出那溫柔。這時忽傳來一陣喧鬧之聲,原來四人抬一乘官轎也來進香。官轎后面還有四乘小轎,轎子放下,轎簾提起,四個美女立刻出現在眼前。第一個春香是“嫩臉如桃杏為帶俗”,第二個夏香是“纖腰似柳葉露輕狂”,第三個冬香“金蓮不是潘妃步”,第四個秋香“如惠如蘭壓眾芳”。四個美女使唐伯虎眼花撩亂,但他想還是那秋香亭亭玉立,舉世無雙。又不知他們是誰家之宦。唐伯虎正在胡思亂想,華夫人一行已走進禪房。進香完畢,秋香隨華夫人登畫舫返無錫東亭,伯虎雇小舟急忙追趕。
    在這期間,伯虎曾經秋香三笑,以為留情于己,分外迷戀不已:“怎經得一笑不堪重又笑,害得俺神魂飄蕩越風魔。想著她兩番有意花含笑,難道秋姑還未有夫?喜只喜一點靈犀通寶座,恨只恨三千弱水又起情波。可憐我孤身不帶花包客,卻叫我何法能描郭璞府。如坐針氈無別計,我只得緊追慢趕看如何。”有時伯虎也長吁短嘆,煩悶不已,怨恨秋香,恨她為何無故以笑傳情,害得自己如游蜂一樣著了魔,到如今,只剩得一片幽情空對明月,在明亮的月光下孤影自憐。一夜,伯虎見秋香如仙女一樣姍姍而來,他急忙披衣迎接,喜出望外地望看秋香,卻又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直言傾訴內心的一片思念之情:“姐姐嚇,想你既是情多留意我,卻緣何欲見反留難?害得我不堪堆積相思苦,堆積相思苦不堪。你如今何故舍情還無片語,來嚇,來嚇!不妨權博片時歡。”伯虎從夢中醒來,想到自己的邯鄲一夢,不覺心中惆悵。
    秋香隨華夫人返回無錫,使伯虎難有機會見到她的倩影。這時恰巧華府貼出諭條,要召補家仆。伯虎便改名為康宣,賣身投靠華府為書僮。華夫人問他在家做什么?伯虎回答在家半耕半讀權且度日,只知遇到荒年,才來到異鄉謀求生路。華夫人問他來此他干什么,伯虎回答只為來此地投親但沒有找到,因而無可奈何投身做書僮。華夫人見伯虎很是奇怪,因為他骨格清奇,面目清秀,看上去并非等閑之輩,為什么落魄到賣身為奴呢?只好將來再慢慢盤問了。
    華鴻山二子石愚(大合)、若拙(二刁),均愚魯不堪。伯虎代為作文,華鴻山發現二子之文太妙,不覺產生了懷疑,于是出了兩個文題,大兒的是“掩其不善”,二兒的是“察其安”,華鴻山要他們在他面前各作文一篇,以定真假。他的兩個兒子,一個抓耳撓腮無計可施,一個只管抬頭看太陽。最終伯虎代為作文之事泄露,遭到華鴻山的斥責,但華也發現了伯虎的文才,讓伯虎以伴讀身份兼教二子讀書。華鴻山對唐伯虎說:“想英雄自古惜英雄,獨愛你蘊藉才華卻不同,今日里命你書房同伴讀,須待要三馀三惜把書攻。其窗若不把功夫用,那得他年魚化龍。古圣先賢須備講,休夸末技弄雕蟲。想你貧窮還未享書包富,既為伴讀,你與大爺、二爺必須如切如磋的用功。若得一枝丹桂折,方信那讀書之樂樂無窮。少不得將來還要加恩典,莫謂桃園路不通。”唐伯虎滿心歡喜,看到與秋香的愛情又有了新的希望。
    一次,伯虎終于遇見了秋香,他心中如波濤翻騰,想自己與秋香有緣多次相見,那迷人的三笑,又使自己神魂顛倒,多么盼望秋香能和自己一訴愛戀之情,誰知她一托再托,時光就這樣匆匆流逝,到如今已虛度一年光陰。自己只有一日三秋思念著,感嘆著。唐伯虎內心火熱,表面又不得壓抑著自己的激情,委婉巧妙地表白自己的思念之情。此時秋香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把千言萬語都向伯虎傾訴出來。原來秋香也早已愛戀上伯虎,自第一次看見之后,就日夜牽掛著他,但又無由相見,難訴衷情。如今見伯虎忍辱負重來到華府,為了她他竟把家鄉拋卻不思歸。看到伯虎如此情深,自己又怎能拋棄愛海與情河,她每日茶飯不知饑與飽,幾度思君頭懶梳,依依脈脈心如醉,冷冷清清愁更多。伯虎與秋香情意綿綿,最后決定要越府私奔。
    唐伯虎自以伴讀身份教二子讀書以后,又通過為華夫人畫像和在華太師面前吟詩作對,應酬賓客,使華府主人對他越加器重。這一日有常州李老爺、無錫白老爺來到華府與華太師飲酒吟詩作對。李翰林出了一個上聯:“螃蟹渾身介胄”,便指名讓伯虎對下聯,伯虎只管推辭,說主人未對,那有上下相蒙之理。華太師說恕他無罪,讓他替主人先對,然后自己再對,于是伯虎對了“蜘蛛滿腹經倫”,使李翰林大為驚詫,怎么一個奇才屈身成為仆隸呢?這時華太師也對了下聯:“鳳凰遍體文章”。這時,那白老爺也出了一個上聯:“風墮散巢,二三子連科及弟。”伯虎代主人對“雨淋猿穴,眾諸侯待漏朝天。”自己又對:“雪開松嶺,十八公拱壁參天。”兩位老爺大加贊嘆,他們從生下來,也沒有見過這種有才氣的書僮。
    《三笑姻緣》在以唐伯虎與秋香愛情故事為主線外,又有一條副線,即祝枝山被唐伯虎夫人陸昭容所逼,去杭州訪唐,除夕晚上,祝枝山上街,見挨家挨戶貼有無字門聯,就題詩作對,填字其上。不料得罪了訟師徐子建,被迫與徐子建在明倫堂辯論。元宵之夜,周文賓與祝枝山打賭,文賓男扮女裝上街觀燈,被王兵部兒子王天豹(王老虎)搶去。當晚王天豹將文賓寄在他妹妹王小姐閨房中,鬧出了周文賓與王小姐的一段姻緣。
    祝枝山經過千辛萬苦,終于尋找到唐伯虎,問唐伯虎為何如此癡情,難道家中的八美都已香消花褪了么!唐伯虎說,秋香長得花容月貌。枝山說既然這般鐘愛,何不與他暗訂三生,早歸故里。唐伯虎就把自己的難處一一告訴了他。唐伯虎自來到華府,多次接近秋香,均未得諧合。這時,祝枝山給他出了一條妙計,謊稱祝府愿賜美婢為妻,意欲改投祝府。華太師被激,讓唐伯虎可以任意選擇華府婢女,伯虎屬意秋香,鴻山不得已只好應允。合巹之夕,唐伯虎終于吐露自己的身份,兩人準備乘夜雇舟返回蘇州,唐伯虎與秋香并肩坐在房中;伯虎說:“娘子,我叫你幾聲,你為何默然無語。想我與你成有前緣,得成伉儷,如今你已是一位解元夫人了,還有什么傷心的呢?是不是想我六禮未行,岳母處又未通達。但這只是為東君指配婚期迫,不是我越禮妄行把好事圖。等待我歸家完聚日,少不得相邀你母女到姑蘇。”
    說完,便說船已準備好,現在就乘夜返回蘇州。說祝枝山,已先行乘船回去,留下一條船在外面等候。讓秋香只管放心,不要過慮。等回家見過大娘之后,就和秋香同參天地、祖先,然后同偕魚水。這時華府家人喝醉了酒,正和衣而睡,鑰匙就在房門之上,因此,他們沒有費什么氣力,就出了華府。第二天,華府一片沸沸揚揚,人們都在議論秋香與伯虎出逃一事。華夫人聽到以后急得垂頭喪氣沒有了主張,只是盈盈欲淚好驚慌。來不及更衣就往園中跑,只見人去樓空滿目凄涼。再說秋香與唐伯虎一路順風順水,很快回到家中。
    唐伯虎對七位夫人說:“各位娘子,我這么長時間離家而去,實是出于無奈,卻叫我:那里說得盡其中甘與苦。待我去見大娘之后,少不得多要陪伴衾枕,各訴離情。我也明知風月只消磨,衾寒枕冷終懷怨,喜只喜別調雖彈雖音未和。各位賢能失陪了。說罷,唐伯虎急忙去見大娘子,但來到房門前又搓著兩手難推門。來到屋內,大娘子說:“貧尼空空稽首了,秋波斜睇淚溶溶,非是奴欲入空門了始終。以奴家親命仰遵來遣嫁,如魚潛水乳交融。又誰知紅顏命薄倆乖舛,想不到疾病纏綿將歲月窮。福薄災生由此起,如何生育想傳宗。茶鐺藥餌同為伴,說甚的助子幫夫都是空。如是看破色空空即色,自此上閨房愿做梵王宮。
    唐伯虎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向大娘子講述了一遍。大娘子又見秋香果然貌美無比,心中的怨怒才漸漸消去。后華太師探明實情后親自赴蘇,認秋香為女,華夫人大辦妝奩相送。
    《三笑姻緣》在人物性格的刻畫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如唐伯虎的癡情多才,秋香的機智聰明,祝枝山的吝嗇狡詐和善于應對。都描寫得栩栩如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作品還善于處理戲劇沖突,不斷制造懸念,波瀾起伏,一環緊扣一環,引人入勝。如“三約牡丹亭”,便是全書為精彩的情節。這一段情節,既表現了秋香不慕勢利,不畏強暴的品格和機警伶俐的稟性,又反映了唐伯虎的一往情深。此外,書中到處充滿了幽默的描寫。作者常常借市井細民的言行渲染環境氛圍,旁及九流三教。醫卜星相,千姿百態,描慕出當時社會的眾生相,同時使用大量的口語、歇后語、俏皮語,讀來妙趣橫生,極富生活氣息。當然書中一些格調不高的言辭和一些庸俗的描寫,是應該加以批判的。

    Q2:歷史上真的有唐伯虎點秋香這一回事?

    一、 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時,便取名「寅」,因為寅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父親唐廣德,經營一家唐記酒店,自幼聰穎,能詩擅畫,十六歲便中秀才,十九歲娶徐氏。徐氏文靜秀氣,溫柔體貼,夫妻恩愛,正在他意氣風發時,父親突然中風過世,母親因太悲傷也隨父親而去,后又驚聞妹妹在夫家喪亡,心愛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時,產后熱盛,悄悄離世。可憐的小嬰兒在出世三天后,也隨親娘而去,親人接連病故,打擊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勵下,重拾古文,發憤苦讀,結果鄉試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時名遍南京城。二十七歲時續弦,娶了何氏。當唐寅上京考取進士時,被同行的同鄉都元敬出賣,被誣告行賄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幾番周折,后經證實,釋獄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離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時幸有好友、九娘(青樓女子)在精神上援濟他。后來,他娶了能干貼心的九娘為妻,自此也潛心作畫,在青丹上大有進展,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歲即因操勞過度而過世,享年五十四歲。

    Q3:唐伯虎點秋香是出自哪一本書?

    早在明代嘉靖或萬歷年間,嘉興人項元汴的筆記《蕉窗雜錄》上,就載有唐伯虎與秋香的故事。稍晚一些,周玄暐的《涇林雜記》一書關于唐伯虎與秋香的故事更為詳細,基本上形成了“三笑”的雛形。而明朝末年,馮夢龍以《唐解元一笑姻緣》為題,又將其編進了廣泛流傳的《警世通言》中。明末還有孟舜卿寫的《花前一笑》,單人月寫的《花舫緣》等雜劇,用舞臺演出的形式,更使其走進了千家萬戶。實際上,據《茶余客話》和《耳談》等筆記記載,明代歷史上的確有件為一個婢女而賣身為奴的事,但這是一個名叫陳立超的書生,好事者把它附會到唐伯虎名下。另據史家考證,秋香是明朝成化年間南京妓女,名叫林奴兒,她的年紀比唐伯虎足足大20歲。而華太師是無錫人,要比唐伯虎小27歲。因而,唐伯虎是與“三笑”姻緣無緣的

    Q4:唐伯虎在真實的歷史上,真的喜歡比他大20歲的秋香嗎?

    我們印象中的唐伯虎妻妾成群,家財,少年風流,又有“唐伯虎點秋香”這樣美麗的傳說。

    那么,真實的唐伯虎是不是民間傳說的那樣呢?



    唐伯虎出身商賈之家,自幼聰明好學。

    唐伯虎的一生可謂命途多舛,在其20歲的時候,父母、妹妹相繼去世,家境從此衰敗。

    幸得好友資助,這才得以用心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29歲時他在鄉試中以優異的成績中得鄉試第一名即解元,民間稱唐伯虎為唐解元就因此而來。

    30歲他赴京參加會試,命運又一次捉弄了唐伯虎,他無端因科考舞弊案受到牽連,從此心灰意冷誓不踏入仕途。



    就在人生失意的時候,他的結發妻子卻是個勢利之徒,眼見唐伯虎前程無望,她便提出離婚,夫妻反目。

    就在唐伯虎最絕望的時候,蘇州名妓沈九娘出現了。

    她雖然來自煙花之地,但其渴望真愛,也仰慕唐伯虎的才氣,兩人相見恨晚,有情人終成眷屬。

    但天不遂人愿,沈九娘不久便去世了。唐伯虎悲痛欲絕,發誓再不續弦。



    “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最早出自明代王同軌的小說《耳談》,但故事的主角不是唐伯虎而是蘇州才子陳元超。

    此人性格放蕩不羈,風流倜儻,無意中與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對陳公子嫣然一笑,遂暗生情愫,就產生了陳元超點秋香的故事。

    但是,到了馮夢龍手里就成了我們熟悉的《唐解元一笑姻緣》。

    我們再來關注秋香。



    歷史上確有秋香其人,她也是生活在明朝中期,但是她的年齡至少要比唐伯虎大20歲。

    這兩人之間要發生風流之事實難理解。

    秋香何許人也?秋香實名林奴兒,是金陵名妓。

    據明代《畫史》中記載:“秋香學畫于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筆最清潤。”



    一個是當世才子,一個是江南名妓,如果兩人發生這么一個點秋香的故事,其爆炸性、影響力可以想見。

    不管是小說筆下的陳元超變為唐伯虎,還是馮夢龍的《唐解元一笑姻緣》,都是人們期望通過唐伯虎這樣的具有反叛精神的青年來傳遞中下層知識分子渴望自由、追求個性解放的理想。

    大家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進行討論留言,后臺看到會及時回復大家。

    Q5:《唐伯虎點秋香》的典故由來

    好幾個故事擰在一起了
    真正的唐伯虎喜歡喬裝畫蘇州美女
    歷史上一個姓陳的公子被一個女孩的一笑所吸引,安裝在唐伯虎的身上,后來發展成三笑
    一個叫秋香的名妓,和唐伯虎同為當時畫家沈周的學生,除了這個沒啥關系
    老百姓喜歡唐的狂傲放浪,就給他安了這么個風流韻事
    至于三言里的也是民間加工成的故事,個人認為不能做為由來

    Q6:誰知道三笑姻緣這本書?

    《三笑姻緣》是一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作品,主要情節是寫江南大才子唐伯虎與無錫華鴻山太師婢女秋香的戀愛故事。《三笑姻緣》,又名《點秋香》,不署撰者姓名,三卷不分回。
    唐伯虎在蘇州山塘寺游玩時,遇到無錫華太師的夫人前來進香。華夫人四個貼身丫環中的秋香,姿色艷麗,唐伯虎一見鐘情。進香完畢,秋香隨華夫人登船返回,唐伯虎也連忙乘小舟追趕。途中曾得秋香三笑,伯虎更是如醉如癡,以為秋香已鐘情于自己,只是苦于無法接近秋香。最后終于想出一計,自己賣身進華府為書童,逐漸贏得華府器重,后又設計,終于與秋香結成良緣。
    三笑故事經過了長期的民間流傳,又經過文人的不斷加工創造,才逐漸完善起來。一笑鐘情,屈身求婢的故事,曾散見于多種筆記。在王同軌的《身談》、姚旅《露書》、黃蛟起《西神絲話》中,男主人公分別為陳元超、古之任、俞見安等。而附會為唐寅的故事,則始見于《桐下聽然》:“華學士鴻山艤舟關門,見鄰舟一人,獨設酒一壺,斟以巨觥,科頭,向之極罵。既而奮袂舉觥,作欲飲之狀,輒攢眉置之,狂叫拍案,因中酒,欲飲不能故也。鴻山注目良久,曰:‘此實名士。’詢之,乃唐解元子畏,喜甚,肅衣冠過謁。子畏科頭相對,談謔方洽。
    學士浮白屬之,不覺盡一觴,因大笑,極歡。日暮,復大醉矣。當談笑之際,華家小姬隔簾窺之而笑。子畏和《嬌女篇》貽鴻山,鴻山作《中酒歌》答之。”在這段記載中,已經有了故事的兩個基本人物,一是華學士鴻山,一是唐解元子畏,雖然還沒有秋香,但已有了“華家小姬,又有了“窺之而笑”。即以《桐下聽然》接著說:“后人遂有傭書獲配秋香之誣,袁中郎為三記,小說傳奇遂成佳話。”在另一筆記《蕉窗雜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此后又有明周玄?的《涇林雜記》,寫唐伯虎與華鴻山婢女結為伉儷的故事。文中婢女名為桂華,與“秋香”在意義上暗合。故事寫唐伯虎為桂華的姿色所動,遂賣身為傭,改名為華安。后來伯虎通過書館伴讀,取得了主人的寵信,留作親隨,兼管華府書翰,繼而攝管典當。但當時主人嫌其未婚,難以托付重任,于是使唐伯虎與桂華結為夫妻,伯虎與桂華一起潛歸蘇州。幾年之后,華鴻山有一次來到閭門,發現了唐伯虎,遂給他們厚置妝奩。
    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一笑姻緣》,以《涇林雜記》所載內容為藍本,又根據唐伯虎的簡歷,以及他的詩如《月光吟》等,敷衍而成,小說篇幅有了增大,人物有所增加而且形容開始豐滿。華夫人身邊的四名丫頭為春媚、夏清、秋香、冬瑞。伯虎與秋香成婚之夕,他曾題詩八句,未聯“主人若間真名姓,只在康宣兩字頭。”可以看出,小說對本事作了較多的加工和創造,它標志著唐寅、秋香故事已由文人筆記進入了民間口頭文學的領域。
    在清乾隆、嘉慶年間,有三種成熟的本子在民間流傳,它們是《三笑姻緣》、《笑中緣》、《三笑新編》。《笑中緣》彈詞,曹春洲作。早期刊本未見,原鄭振鐸藏有道光癸卯四美軒刊本,七十四回,十二冊。此書自第二十七回《謁周》到第四十八回《索酬》,增加了祝枝山赴杭,除夕題對,明倫堂與徐子建辯論,以及王老虎搶親等情節。《三笑新編》是清代吳毓昌著。
    《三笑姻緣》從唐伯虎在蘇州山塘寺游賞寫起。唐伯虎正在游玩之中,看到一老翁領一少女前來進香,眾人睜大眼睛出神地看,只見他芳齡正在十五六,桃花暈臉甚風流。荊釵布裙天然貌,和盤托出那溫柔。這時忽傳來一陣喧鬧之聲,原來四人抬一乘官轎也來進香。官轎后面還有四乘小轎,轎子放下,轎簾提起,四個美女立刻出現在眼前。第一個春香是“嫩臉如桃杏為帶俗”,第二個夏香是“纖腰似柳葉露輕狂”,第三個冬香“金蓮不是潘妃步”,第四個秋香“如惠如蘭壓眾芳”。四個美女使唐伯虎眼花撩亂,但他想還是那秋香亭亭玉立,舉世無雙。又不知他們是誰家之宦。唐伯虎正在胡思亂想,華夫人一行已走進禪房。進香完畢,秋香隨華夫人登畫舫返無錫東亭,伯虎雇小舟急忙追趕。
    在這期間,伯虎曾經秋香三笑,以為留情于己,分外迷戀不已:“怎經得一笑不堪重又笑,害得俺神魂飄蕩越風魔。想著她兩番有意花含笑,難道秋姑還未有夫?喜只喜一點靈犀通寶座,恨只恨三千弱水又起情波。可憐我孤身不帶花包客,卻叫我何法能描郭璞府。如坐針氈無別計,我只得緊追慢趕看如何。”有時伯虎也長吁短嘆,煩悶不已,怨恨秋香,恨她為何無故以笑傳情,害得自己如游蜂一樣著了魔,到如今,只剩得一片幽情空對明月,在明亮的月光下孤影自憐。一夜,伯虎見秋香如仙女一樣姍姍而來,他急忙披衣迎接,喜出望外地望看秋香,卻又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直言傾訴內心的一片思念之情:“姐姐嚇,想你既是情多留意我,卻緣何欲見反留難?害得我不堪堆積相思苦,堆積相思苦不堪。你如今何故舍情還無片語,來嚇,來嚇!不妨權博片時歡。”伯虎從夢中醒來,想到自己的邯鄲一夢,不覺心中惆悵。
    秋香隨華夫人返回無錫,使伯虎難有機會見到她的倩影。這時恰巧華府貼出諭條,要召補家仆。伯虎便改名為康宣,賣身投靠華府為書僮。華夫人問他在家做什么?伯虎回答在家半耕半讀權且度日,只知遇到荒年,才來到異鄉謀求生路。華夫人問他來此他干什么,伯虎回答只為來此地投親但沒有找到,因而無可奈何投身做書僮。華夫人見伯虎很是奇怪,因為他骨格清奇,面目清秀,看上去并非等閑之輩,為什么落魄到賣身為奴呢?只好將來再慢慢盤問了。
    華鴻山二子石愚(大合)、若拙(二刁),均愚魯不堪。伯虎代為作文,華鴻山發現二子之文太妙,不覺產生了懷疑,于是出了兩個文題,大兒的是“掩其不善”,二兒的是“察其安”,華鴻山要他們在他面前各作文一篇,以定真假。他的兩個兒子,一個抓耳撓腮無計可施,一個只管抬頭看太陽。最終伯虎代為作文之事泄露,遭到華鴻山的斥責,但華也發現了伯虎的文才,讓伯虎以伴讀身份兼教二子讀書。華鴻山對唐伯虎說:“想英雄自古惜英雄,獨愛你蘊藉才華卻不同,今日里命你書房同伴讀,須待要三馀三惜把書攻。其窗若不把功夫用,那得他年魚化龍。古圣先賢須備講,休夸末技弄雕蟲。想你貧窮還未享書包富,既為伴讀,你與大爺、二爺必須如切如磋的用功。若得一枝丹桂折,方信那讀書之樂樂無窮。少不得將來還要加恩典,莫謂桃園路不通。”唐伯虎滿心歡喜,看到與秋香的愛情又有了新的希望。
    一次,伯虎終于遇見了秋香,他心中如波濤翻騰,想自己與秋香有緣多次相見,那迷人的三笑,又使自己神魂顛倒,多么盼望秋香能和自己一訴愛戀之情,誰知她一托再托,時光就這樣匆匆流逝,到如今已虛度一年光陰。自己只有一日三秋思念著,感嘆著。唐伯虎內心火熱,表面又不得壓抑著自己的激情,委婉巧妙地表白自己的思念之情。此時秋香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把千言萬語都向伯虎傾訴出來。原來秋香也早已愛戀上伯虎,自第一次看見之后,就日夜牽掛著他,但又無由相見,難訴衷情。如今見伯虎忍辱負重來到華府,為了她他竟把家鄉拋卻不思歸。看到伯虎如此情深,自己又怎能拋棄愛海與情河,她每日茶飯不知饑與飽,幾度思君頭懶梳,依依脈脈心如醉,冷冷清清愁更多。伯虎與秋香情意綿綿,最后決定要越府私奔。
    唐伯虎自以伴讀身份教二子讀書以后,又通過為華夫人畫像和在華太師面前吟詩作對,應酬賓客,使華府主人對他越加器重。這一日有常州李老爺、無錫白老爺來到華府與華太師飲酒吟詩作對。李翰林出了一個上聯:“螃蟹渾身介胄”,便指名讓伯虎對下聯,伯虎只管推辭,說主人未對,那有上下相蒙之理。華太師說恕他無罪,讓他替主人先對,然后自己再對,于是伯虎對了“蜘蛛滿腹經倫”,使李翰林大為驚詫,怎么一個奇才屈身成為仆隸呢?這時華太師也對了下聯:“鳳凰遍體文章”。這時,那白老爺也出了一個上聯:“風墮散巢,二三子連科及弟。”伯虎代主人對“雨淋猿穴,眾諸侯待漏朝天。”自己又對:“雪開松嶺,十八公拱壁參天。”兩位老爺大加贊嘆,他們從生下來,也沒有見過這種有才氣的書僮。
    《三笑姻緣》在以唐伯虎與秋香愛情故事為主線外,又有一條副線,即祝枝山被唐伯虎夫人陸昭容所逼,去杭州訪唐,除夕晚上,祝枝山上街,見挨家挨戶貼有無字門聯,就題詩作對,填字其上。不料得罪了訟師徐子建,被迫與徐子建在明倫堂辯論。元宵之夜,周文賓與祝枝山打賭,文賓男扮女裝上街觀燈,被王兵部兒子王天豹(王老虎)搶去。當晚王天豹將文賓寄在他妹妹王小姐閨房中,鬧出了周文賓與王小姐的一段姻緣。
    祝枝山經過千辛萬苦,終于尋找到唐伯虎,問唐伯虎為何如此癡情,難道家中的八美都已香消花褪了么!唐伯虎說,秋香長得花容月貌。枝山說既然這般鐘愛,何不與他暗訂三生,早歸故里。唐伯虎就把自己的難處一一告訴了他。唐伯虎自來到華府,多次接近秋香,均未得諧合。這時,祝枝山給他出了一條妙計,謊稱祝府愿賜美婢為妻,意欲改投祝府。華太師被激,讓唐伯虎可以任意選擇華府婢女,伯虎屬意秋香,鴻山不得已只好應允。合巹之夕,唐伯虎終于吐露自己的身份,兩人準備乘夜雇舟返回蘇州,唐伯虎與秋香并肩坐在房中;伯虎說:“娘子,我叫你幾聲,你為何默然無語。想我與你成有前緣,得成伉儷,如今你已是一位解元夫人了,還有什么傷心的呢?是不是想我六禮未行,岳母處又未通達。但這只是為東君指配婚期迫,不是我越禮妄行把好事圖。等待我歸家完聚日,少不得相邀你母女到姑蘇。”
    說完,便說船已準備好,現在就乘夜返回蘇州。說祝枝山,已先行乘船回去,留下一條船在外面等候。讓秋香只管放心,不要過慮。等回家見過大娘之后,就和秋香同參天地、祖先,然后同偕魚水。這時華府家人喝醉了酒,正和衣而睡,鑰匙就在房門之上,因此,他們沒有費什么氣力,就出了華府。第二天,華府一片沸沸揚揚,人們都在議論秋香與伯虎出逃一事。華夫人聽到以后急得垂頭喪氣沒有了主張,只是盈盈欲淚好驚慌。來不及更衣就往園中跑,只見人去樓空滿目凄涼。再說秋香與唐伯虎一路順風順水,很快回到家中。
    唐伯虎對七位夫人說:“各位娘子,我這么長時間離家而去,實是出于無奈,卻叫我:那里說得盡其中甘與苦。待我去見大娘之后,少不得多要陪伴衾枕,各訴離情。我也明知風月只消磨,衾寒枕冷終懷怨,喜只喜別調雖彈雖音未和。各位賢能失陪了。說罷,唐伯虎急忙去見大娘子,但來到房門前又搓著兩手難推門。來到屋內,大娘子說:“貧尼空空稽首了,秋波斜睇淚溶溶,非是奴欲入空門了始終。以奴家親命仰遵來遣嫁,如魚潛水乳交融。又誰知紅顏命薄倆乖舛,想不到疾病纏綿將歲月窮。福薄災生由此起,如何生育想傳宗。茶鐺藥餌同為伴,說甚的助子幫夫都是空。如是看破色空空即色,自此上閨房愿做梵王宮。
    唐伯虎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向大娘子講述了一遍。大娘子又見秋香果然貌美無比,心中的怨怒才漸漸消去。后華太師探明實情后親自赴蘇,認秋香為女,華夫人大辦妝奩相送。
    《三笑姻緣》在人物性格的刻畫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如唐伯虎的癡情多才,秋香的機智聰明,祝枝山的吝嗇狡詐和善于應對。都描寫得栩栩如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作品還善于處理戲劇沖突,不斷制造懸念,波瀾起伏,一環緊扣一環,引人入勝。如“三約牡丹亭”,便是全書為精彩的情節。這一段情節,既表現了秋香不慕勢利,不畏強暴的品格和機警伶俐的稟性,又反映了唐伯虎的一往情深。此外,書中到處充滿了幽默的描寫。作者常常借市井細民的言行渲染環境氛圍,旁及九流三教。醫卜星相,千姿百態,描慕出當時社會的眾生相,同時使用大量的口語、歇后語、俏皮語,讀來妙趣橫生,極富生活氣息。當然書中一些格調不高的言辭和一些庸俗的描寫,是應該加以批判的。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82年屬狗生二胎好不好
    下一篇:下一篇:紫微斗數12宮位對照圖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