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中國的起名文化,中國人取名字的傳統

    內容導航:
  • 關于起名字的學問?
  • 古代人在取名上有哪些講究?
  • 中國姓氏與文化,古人起名的方法和原理
  • 中國古人是怎么起名的?
  • 給小孩取名字有什么講究嗎?
  • 起名字有哪些講究
  • Q1:關于起名字的學問?

    生辰除年月日外還必須有準確的出生時間。好名字必須符合本人的八字命理,數理的五格三才也必須配置合理。

    Q2:古代人在取名上有哪些講究?

    古人取名,大至帝旺將相,小到黎民百姓,都非常注重五行理論的運用,因為他們認為天地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世間諸般和諧皆由于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取名”就是按照這種原理去實現五行的平衡。
    例子:成祖一朱棣(木)→仁宗——朱高熾(火)→ 宣宗——朱瞻基(土)→英宗——朱祁鎮(金)→ 憲宗——朱見深(水)→孝宗——朱佑樘(木)→ 武宗——朱厚照(火)→穆宗——朱載垕(土)→ 神宗——朱翊鈞(金)→光宗——朱常洛(水)→ 思宗——朱由檢(木)
    從歷史的習俗沿革來看,名有乳名、本名、學名、曾用名、筆名、藝名等之分。
    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個人在孩童時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寶貝、寶寶……,長大以后一般不用,除非長輩對晚輩偶爾呼之。
    筆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據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別名。
    藝名,即藝人演出時用的別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雙名李桂珍,是評劇表演藝術家,其藝術風格,被稱為“白派”。從以上“名”的各色特異的表現形式來看,既體現了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稱謂,又象征著一個人的職業、地位和身份……
    “字”的產生,是出于避諱,也就是尊崇長輩的倫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靈和先祖的時候,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稱呼先祖的名,這樣就產生了字。因此,“字”實際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古人取名字,名與字之間是有一定意義上的聯系的,互相映襯,互相補充。
    例如:屈原,字平,原為名,平為字,平與原二字相連。
    孔融,字文舉,融為名,意為融會貫通,文舉為字,文章一舉成名,文星高照。
    白居易,字樂天,樂天與居易,相輔相成。
    號,有很多古人除了有姓有名有字外,還有號,號是我國姓名文化中一個很有趣味的現象,廣義的號有多種,有別號、綽號、謚號之分,號是自取的,也有別人贈予的。狹義的“號”是一個人的別字,又為別號。別號在文人中比較流行,名與字一般有一定的聯系,而號與名無任何限制,別號始于唐,盛于宋,而亡于清。
    字與號在清末以后,隨著中國文化的變遷,很少再有人沿用,而逐漸被筆名、藝名、綽號等取代。

    Q3:中國姓氏與文化,古人起名的方法和原理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時期。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中國的許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這說明我們祖先曾經經歷 過母系氏族社會。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內禁婚,子女歸母親一方,以母親為姓。姓的出現是原始人類逐步擺脫蒙昧狀態的一個標志。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為從父,氏反為女子家族之用。后來,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 了。氏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腳步在邁進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后來,在春秋戰國時期,姓和氏合一,不再區分,表明姓和氏都是姓,姓表明了個人和家族的符號。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姓氏的含義。 現在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有人統計,文獻記載和現存的共有5600多個。其特點是: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出處具 體。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歷史過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劉姓就有五處起源。異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古、吳兩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后裔。中國姓氏的 來歷把姓和氏等同看待,據徐俊元等三位學者研究,大致有這十多種類別:一、以姓為氏。以遠古部落氏族的標志符號作為姓,有姬、姜、姚、任、伊等姓。二、以 國名為氏。夏、商、周三代,有許多大小諸侯國,各國子孫后代便以國名為姓。有程、房、杜、雷、廖、刁、彭、韋等姓。三、以邑名為氏。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 給同姓或異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邑。卿、大夫的后代或采邑的人,有的便將邑名作為氏。有蘇、上官等姓。四、以鄉、亭之名為氏。有裴、陸、歐陽等姓。 五、以居住地名為氏。有東門、西門、東國大夫童刁的孫子以刁氏傳世。周平的庶子,字林開,其子孫以林為姓。七、以次第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伯、 孟為姓,老二以仲為姓。老三、老四則分別姓叔、季。八、以官職為姓。有籍、監、庫、倉、將軍等姓。九、以技藝為姓。從事巫術的人,后代便姓巫。從事冰凌的 人,后代以凌為姓,還有卜、陶、匠等姓。
    十、以謚號為姓。十一、因賜姓、避諱而改姓。十二、爵位稱號及爵系為氏。有皇、王、公、候、王叔、王子、王孫、公 子、公孫等姓。十三、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客家先人的姓氏來歷,也在上述這十幾種范圍之內。
    而古人在選取名字時盡量從字的義、形、音等多方面考慮,試圖通過名字來提供自己的志趣、追求、希望、抱負、排行等多方面的信息,從而給人視覺、聽覺和意念上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人們能領悟到命名者的深刻含意。其形式大概有以下幾種。
    第一,尊古。古人命名時也多表出對古代的制度和人物的景仰,類似于孔子所說的"信字作為自己的名字。如曹子輿,字希孟(孟軻字子輿);吳中旦, 字希周(周公旦);范學朱字用晦(朱熹字用晦);雷淵,字希顏(顏回);祖蒙正,字希呂(呂蒙正)。有些仰慕先達昔哲者,則直接在名字中間加仰、幕、宗等 字。如錢宗尼、于慕淵、方敬輿、魯希良、明式鴻、吳仰何、聶景白等。
    第二,述志。中國人在命名時非常看重倫理道德和功業。以德命名者有曹孟德、劉玄德、朱德、李德鄰。以仁命名者有曹仁、薛仁貴、王守仁、康廣仁 等。以義命名者有劉義慶、劉義隆、李義府、李義山等。以忠命名的如楊國忠、名將韓世忠、張獻忠等。以孝命名的有郭奉孝、方孝孺。以信命名的有韓信、單雄 信、李信等。以謙命名者多套用,如呂祖謙、于謙、錢謙益。以圣人之志表示自己心跡者如呂必用,表現出強烈的用世之志;他后來仕宦無望,改名為呂不用,字耕 田。
    第三,祈福。就連大圣人孔子也曾承認富貴是人之欲求:"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
    2/4頁
    亦為之"。所以人們在取名字時,有時也不免將這種對優裕生活 和高貴地位的祈求,通過命名表現出來,如李廣利、劉傳富、蓋寬饒、王富貴、錢廣、吳壽富、孫福壽等。現代人們命名也常有這類詞,如王永貴、李冒富、張得利 等。對仕途的追逐也是如此。隋唐以來,人們一般要通過科舉考試來求取功名富貴,一旦金榜題名,那么榮華富貴就會自然而然到來。所以,在命名中多有范新科、 裘狀元、唐殿魁、許占魁、黃開榜、魏魁士、王延魁等。 第四,消災。人們總是通過各種方式來表示消災免病和逢兇化吉的愿望,命名有時也是表達的一種方式,如霍去病、司馬消難、辛棄疾、馮去疾、黃去疾、石保吉、孫逢吉等即屬此例。
    第五,添壽。截至目前,世界上雖然還沒有一個人能超越"吾生也有涯"這個大限,擺脫自然規律對生命的約束。但人們又總是希望能將生命盡量延長, 最好能壽與天齊,達到孫悟空的理想。這種對生命的執著和祝愿,有時也通過命名表現出來。所以,在命名時多喜用壽字:如毛延壽、張承壽、徐增壽、潘天壽等。 另外,喜愛用延年、萬年、永年、大年、龜年、萬齡、延齡、松齡、鶴齡命名者也是非常多的。唐宋以來,命名中多喜用"老"、"吏"、"翁"、"父(甫)"等 字,恐怕也流露出命名者對耄

    Q4:中國古人是怎么起名的?

    古人在生下來的時候不僅會有名,還會有字,名字就是由此得來。古時候,名字主要包括姓、名、字三個部分,而這三個部分都有不同的使用場合和作用。在古人看來,對名和字的取法都有一定的講究,它們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稱呼,更是代表著一個家族的文化和個人特點。那么中國古人是怎么起名的呢?

    名和字的不同

    對于名字的作用,清朝人曾這樣說,“名以正體,字以表德”,也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分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別,而字是代表這個人個人德行。在古代,稱呼一個人的名只是階段性的,就好比現在我們小時候會有乳名或者小名,而長大了就會叫大名。當古人有了字之后,就會很避諱叫名,名會比字更加的私密和隱晦,稱呼這個人時,一般稱字而不會叫名。

    古人對字的講究

    古人的名字有各種各樣的類別和用途,有人取字時會用代表年齡的字跟另一個字相結合構成了自己名字里的字,也有人取字時只用一個字,不與別的字相結合。真正對取字開始講究是在東漢時期之后,在那之后對字取法情況也越來越多。雖然古人有了名,但字在他們眼中會更加的重要,在取字時,也會經常查閱典籍,尋找符合個人意義的更深刻的字。

    除名字以外的“號”

    雖然古人有姓、有名還有字,但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其他的稱呼,比如號。在長到一定的年齡時,有的人會給自己取號,或給別人取號,這是從周朝時就開始的習俗。號也可以代表對人的尊稱或者是美稱,還有一些古人的號是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而取的。經過不同朝代時期的發展,對號的取法也在不斷發展,甚至在明清時期,人們會把取號當當做一種潮流,無論是皇族還是百姓人民,幾乎所有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號。

    Q5:給小孩取名字有什么講究嗎?

    古有女詩經,男楚辭,既女孩取名詩經,男孩取名出于楚辭,名不見經傳既由此而來。

    Q6:起名字有哪些講究

    1、避免兇惡、不吉利的字和字意出現,諧音要有美感。起名時注意所選取的字本身的吉兇和意義,有刑偶傷子、愛情厄等不良信息的字不要選用。也不要忽略了與名字諧音的語或詞組的意義是褒義還是貶義,起名時如果諧音運用得巧妙,會使人感到含蓄,不落俗套。2、起名字一般建議男女有別 名字的性別差異隨著文化的歷史積淀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形成了一種社會習俗,家長給孩子起名特別是給嬰兒取名字時一般需考慮性別因素,以免在使用時遇到麻煩。3、國人姓名切勿崇洋媚外。 現在為 給孩子起個獨特的名字,越來越多的父母想出四字名,這不失為一種嘗試。但是,“田中慧子”、“李約翰”、“張彼得”這種容易讓人誤解的名字還是應該慎用,中國人的名字最好的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文化。 4、名字中勿用生僻字 5、起名字不宜選用多音字 小女孩董茜一入學就悶悶不樂。第一次點名,老師叫她董“西”,從此小伙伴們給她起了綽號,不再叫她正確的名字。這都是多音字惹的禍。多音字讓人讀埋起來無所適從,在起名時最好避免。6、起個雙字名不易重名 根據國家語委1989年對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進行的抽樣調查,單名重名率為67.7%,雙名重名率為32.4%。因此, 姓名學專家建議最好不要起單字名。7、盡理回避常見的名字 根據國家語委對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進行的抽樣調查,57萬人中,叫“建國”的有630個,叫桂英的多達1336個 ,按比例算一下,重名數量是非常驚人的。專家建議,起名的模式不要太雷同,使用率極高的人名用字也應盡量回避。目前一些地方父母給新生兒早報戶口時可以先通過計算機查詢有無重名,這一做法值得推廣。8、取名字一般不宜同聲調 專家研究發現,三字聲調全同的名字僅占所抽取樣本的5.2%,這表明人們在取名時,有意無意中遵從了聲調變化的規律。9、聲韻母的選擇要講究 幾個聲母發音部位相同的字,如果放在一起,讀起來就有些費力;如果韻母也相同,就更加拗口。如“南尼蘭”,“李尼麗”。專家提醒,起名字時最好不要全部先用n和l、z、c、s與zh、ch、sh、這些發音部位相同的聲母。要想名字響亮動聽,選字的韻母很關鍵。專家說,名字帶有含鼻音的韻母讀起來響亮,“昂”、“良”、“光“之類含后鼻音韻母字中,韻腹即主要元音開口度大的,如“達”、“帥”、“瑤”、“寶”,響亮程度較高。當然,名字的聲韻母可盡量講究,但不是最重要的,它經常要服從于起名學的其他因素。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八字傷殺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下一篇:屬龍跟屬兔的合財嗎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