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寺,到福州后游覽的第一個景點,位于鼓山山頂,為福建五大禪林之首。相傳因寺前有一股泉水——羅漢泉涌出地面而得名涌泉寺,現在的羅漢泉已經變成一汪死水,水面上漂浮著片片落葉,更多的只是一層象征意義,寺前的石墻上刻著“知恩報恩”四個大紅字,滴水恩,涌泉報。進入鼓山山門,無論是步行、乘車還是纜車,沿途都看不到涌泉寺的蹤影,偶們坐車沿著盤山公路而上,一路只見郁郁蔥蔥的樹木,確實瞧不見涌泉寺,據說這是因為涌泉寺獨特的建筑構思,依山度勢,建在白云峰的頜處,全寺深藏不露,素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之稱。作為名山大剎,涌泉寺的“三空”:陶塔、雕版、血經書,“三鐵”:千年鐵樹、鐵鍋、鐵桌,頗有價值。寺前的陶塔雖然不大,但很古樸沉穩;雕版、血經書并未有幸目睹真容;千年鐵樹只是寺內的平常擺設,也許鐵樹開花才能奪人眼球;四口千僧鐵鍋很壯觀;鐵桌有點相形見絀。By the way,寺廟自制的平安餅很好吃,外皮松脆,綠豆做的餡泥清新香甜,不油不膩,六元一盒,價格實惠,大家每人都買了好幾盒準備帶回去給親朋好友嘗嘗味道,可惜一來天熱,二來嘴饞,旅途沒結束就都分來吃光光了。
福州市鼓山涌泉寺為“閩剎之冠”,又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寺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前為香爐峰,后倚白云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筑格局。相傳它的舊址為“華嚴寺”。唐建中四年(783年),有龍居靈源洞(《鼓山志》載:“其先為潭,毒龍居之。”),從事裴胄認為“神物所蟠,宜寺以鎮之”,請高僧靈嶠入山誅茅設臺念《華嚴經》,遂成華嚴寺,從此龍不為害。現在,人們都把建中四年(783年)作為涌泉寺創建之始。
1西禪寺名列福州五大禪林之一,為全國重點寺廟,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業路西邊南側,巍峨而壯觀。古剎大門坊柱上鐫刻一副楹聯:“荔樹四朝傳宋代,鐘聲千古響唐音。”這是清代周蓮撰寫的聯句,點明"西禪寺"是唐朝的古寺。
古寺距格城中心約1.5千米,原為王霸仙人修道的場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宋代《三山志》記載:梁時有王霸在怕山修道,隋末廢記,唐觀察使李景溫招僧起新。立寺距今已有1130余年歷史了。步人大坊前,石坦廣闊,佛殿齋堂在松林和荔枝樹掩映下,自顯園林藝術和佛地風韻。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玉佛樓、觀音閣以及客堂、禪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頃。放生池的九曲橋有似江南園林格局。在拱橋上觀賞景致,塔影湖光,紅梅翠竹,與數百本大小不一荔枝樹相映,秀色宜人。另有“寄園”遺,荔木稀疏,假山嶙峋,刻石昭示:“宋荔”。附近有一座明遠閣,是歷代名家應邀映荔吟唱的所在。史有韻事,其中有清代朱彝尊、吳震、查慎行等《詠荔》聯吟和黃宰田的“荔支風點佛憲燈”傳世,廣布佳話。30年代作家郁達夫的《西禪唆荔》,以“陳紫方紅供大嚼,此行真為荔枝來”名句,轟動一時。西禪寺荔枝詩會,形成禪地的獨特文化氛圍,馳名遠近
涌泉寺位于福州市鼓山山腰海拔455米處,面臨香爐峰,背枕白云峰。《鼓山志》載:涌泉寺“其先為潭,毒龍居之。唐建中四年(783年),從事裴胄請靈嶠入山,誦華嚴于潭旁,龍遂不為害”。可見,這里原是常有猛獸出沒的荒山,唐代僧侶在這里建立寺廟,有人煙和香火后,猛獸也不敢出來了。現在,人們都把建中四年(783年)作為涌泉寺創建之始。因靈嶠禪師誦《華嚴經》,遂成華嚴寺。唐武宗滅佛時,華嚴寺被毀。
鼓山涌泉寺、西禪寺、雪峰寺、林陽寺、升山寺、永泰方廣寺
上下5000年的歷史,我國老百姓在日常生活當中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化。直到今天,這些文化依然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男怕屬雞,女怕屬羊”,為什么要這么說呢?有道理嗎?
所有的所有,其實歸根結底還是跟古代人們的生活有關,人們在生活當中產生了對某些特定事物的好惡,因此才生出這樣一些俗語來。
一、男怕屬雞的原因
中國古代社會以農業為本,那個時候沒有大型機械,只靠著鐵犁牛耕,農民工作非常的辛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們生活的常態,就這樣,農民還經常由于各種剝削而吃不飽飯。
干過農活的人都知道,在農忙的時候時間非常的寶貴,農民甚至巴不得一天24小時都待在田間地頭,不吃不喝的也要把手里的農活干完。
如果當天的活不干完,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幾個月之后的收成,從而對一家人的生計產生影響。這就是古代農民面臨的生活,不要以為永遠都是詩情畫意,農民非常的辛苦,可不是那些跑到農村體驗兩天生活的人所能夠理解的。
現代人朝九晚五的生活還經常覺得睡眠時間不夠,設置好幾個鬧鐘都無法把自己鬧醒。在古代沒有鬧鐘的情況下,要想日出而作,就必須依靠公雞的打鳴。
從人的心理角度上來講,一旦聽到公雞打鳴就意味著要起來勞作,這樣一來大家也就對公雞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厭惡。這種厭惡平常不會表現出來,卻會不自覺的遠離公雞和與公雞有關的事物。
再加上公雞每天打鳴,早于所有人起床。這在農村人看來似乎是一種勞碌命,不光自己勞碌,還要催著別人起來干活。由此大家對公雞非常的不喜歡。
因此,男人如果屬雞的話,很容易就會跟公雞相對應。公雞跟勞動和勞累聯系在一起,農村人就認為屬雞的男人一輩子都會非常的勞累,每天都需要勤勤懇懇的干活。
人性都是好逸惡勞的,誰愿意天天干活呢,累個半死,一年到頭卻還掙不來全家人吃的口糧,而那些當官的人每天舒舒服服的坐著,他的錢財卻花不完。所以老百姓不喜歡勞碌命,更喜歡當官發財。
除了與勞動聯系在一起,公雞還有一個讓人非常忌諱的地方。在我國古代的神話當中,鳳凰被認為是女性的象征。雞在某種程度上就被人認為是鳳凰,在某些儀式上出現了鳳凰的時候,人們有可能會用雞來象征。
這樣一來,雞也就跟女性扯上了關系,而如果男性屬雞的話,也就會被認為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男人屬陽,而女性屬陰,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必然會對男人的命格造成影響。如果陰陽沒有協調好的話,男人的壽命可能不長。
不過,屬雞的男人倒也不是全然無可救藥,而且可以通過一定的辦法來拯救的。
比如,取一個很好的姓名來壓制屬雞的陰氣,又比如隨身佩戴一些物品或是在家中懸掛一些物品,這樣也可以讓男人的陽氣凸顯,壓制陰氣。
正是出于這樣兩個因素,使得出現了“男怕屬雞”這樣一個俗語。
從現在來看,人們依然對男性屬雞有所忌諱。雖然不用再干農活了,可是現在社會依然有很多體力工作,大家都愿意舒舒服服的躺在家里享受生活,勞作被認為是恥辱的,因此屬雞的男人現在依然被認為一輩子活得很苦。
“男怕屬雞”這條俗語情有可原,那么“女怕屬羊”又是因為什么呢?“女怕屬羊”這一條俗語的由來,其實全拜一人所賜,這個人就是慈禧。
二、女怕屬羊的由來
中國近代社會受盡屈辱,幾乎可以說每一個西方發達國家的雙手都浸透著中國人民的鮮血。
在慈禧太后的統治之下,南方的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了下去,北方的捻軍也被鎮壓。人民的反抗失敗了,大家對于她的仇恨更加的與日俱增。
在慈禧太后手中還簽訂了非常多的不平等條約,當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慈禧太后一路系統完全不顧人民的死活,將北京城這座古都直接丟給了外國侵略者。說她是中華民族的罪人,絲毫都不為過。
而且在慈禧太后統治的時候,雖然中國日漸衰敗,可是她自己的生活卻非常的滋潤,每天有幾百道菜品,身邊還經常有一個果籃子。
據她身邊的人說,這個籃子里的水果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給她聞的。
她的生活可以說是奢靡到了極點,正是因為如此,有很多人認為中國人的福氣都被慈禧太后最后一個人享受了。
而慈禧太后屬羊,出于對慈禧太后的仇恨,再加上當時的女性思想,大家對于屬羊的女性也就非常的排斥。人們認為屬羊的女性會給家庭和國家帶來巨大的災難。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羊的諧音是陽。羊的諧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男性,這些因此讓人們產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
實際上,現在大家經常可以在路邊看見一些羊肉館子,這些館子打出的招牌一般都是壯陽。平日里也很少有女性前往這些地方就餐,一般都是光著膀子大吃大喝的男性。
不管這二者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系,羊跟陽聯系到一起已經是大家心目當中的共識。
女性一般被認為屬陰,也就是說只有在屬陰的環境當中他們才能生活的比較好,而羊這個生肖與他們的屬性恰恰相反。這就跟男怕屬雞一樣,女性屬羊也被認為有可能會對他們之后的生活產生不好影響。
女性屬羊也容易造成一些婚嫁上的問題,女性屬羊可能會被人們認為在性格方面非常的強悍,一些男性很有可能會知難而退,不愿意娶屬羊的女性。
因為他們認為,夫妻之間應當陰陽協調,女性屬羊就會打破這樣一種家庭的平衡,從而造成家庭之間的沖突與矛盾。
從以上這些原因來看,古人的這兩句俗語其實并不很有科學道理。十二生肖當中有雞也有羊,每一年都會有男女出生,這樣一來總是會有人屬雞,總是會有人屬羊。
而古人完全可以拿出一些屬雞生活不好的男性和屬羊生活不好的女性來做例子,讓大家產生一種似乎這條俗語非常合理的假象。
可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很多屬雞的男性他們獲得了成功,有很多屬羊的女性他們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滿。
但是從來不會有人拿他們的故事來做例子,因為這并不符合他們的論點,這就是人們談話時的技巧,只用能論證自己的例子來說事,對于那些不符合自己觀點的例子,他們視而不見。
進入現代社會,大家對于這樣的俗語聽聽就好,不必太過于認真,用它來指導生活,更是大可不必。一個人的幸福應當靠自己來爭取,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其實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應當摒棄。
小結:
在這兩句俗語上,古人其實非常的,從現在科學的目光來看,這兩句俗語其實并不能成立。十二生肖只是一種排序而已,并沒有太大的含義。
屬雞的男性跟屬羊的女性并不一定就會在生活當中發生非常不好的事情,實際上不論是婚姻還是個人的發展,都依賴個人與環境兩方面的因素,追究這些細枝末節的生肖原因,顯然避開了最為主要的矛盾。
遇到生活不如意識還是多應當追問一下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付出還不夠,不要陷入唯心主義的深淵當中。
男怕屬雞,女怕屬羊。是過去流傳的一種民間說法,多指屬雞的男人,和屬羊的女人不順。
1、男怕屬雞
雞作為一種起早貪黑的生物,經常用來比喻最基層的勞苦大眾,因為勞苦大眾也是需要起早貪黑拼命的干活,從而養家糊口過日子。而這種作息被古人視為勞碌命,根本不會享福。所以,如果一個男子屬雞,那么可能就會像雞一樣,起早貪黑,整日勞碌。
2、女怕屬羊
晚清時期,因為是慈禧掌權,整個清烏煙瘴氣,民間勞苦大眾都過著苦不堪言的生活。慈禧這個人屬羊,于是人們就逐漸傳起來說女子屬羊不好,損害國家和損害人民。
其次還有一種說法,這個說法出自于民間。古人對女性的要求是溫柔賢惠,而“羊”這個詞和”陽“同音,陽代表著剛強,非常不符合女人的性格。
3、總結
現代社會,人們還是講究科學多一些。事實證明,有些俗語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這類俗語會在未來被淘汰。所以,當我們看到俗語時,要根據其意思來判定其是否有現實價值,不能盲目信奉。當然也有很多值得借鑒和參考的。
擴展資料
“男怕屬雞,女怕屬羊”還有一種意思:就是作為男人就應該大氣一點,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斤斤計較,做事一定要大度,有擔當,不能向女人一樣小肚雞腸,總是因為一些小事而計較,這樣的男人是不能成大事的,而且經常和這種男人在一起會感覺到厭煩,所以人們總是說男怕屬雞。
女怕屬羊,其實差不多也是以上的意思,因為女怕屬陽,所以女性要是屬羊,那做事就會過于陽剛,會像男人一樣大大咧咧,這樣就會失去女性的陰柔美感,女性都是看起來比較溫柔的,所以要是太過陽剛,會生活的太累,總是一個人獨自做事。
其實這些都是性格方面的,所以與屬相是沒有必然關系的。換句話講,古今中外屬雞的男人,同樣有杰出成功人士;而屬羊的女人,也有著不少流芳千古或者有貢獻于社會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