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在釋永信的帶領下,少林寺的商業開發已經越來越成熟,但是這也導致現在像少林寺這樣的佛門清凈地已經越來越不純粹。所以有很多的網友都質疑現在少林寺是否存在商業開發過度的情況。
據說要為失足婦女開開光!!!
少林 武當 全真(實際是武當分支) 峨眉 華山 昆侖 崆峒 泰山。
這個肯定是炒作!釋永信為少林寺的改革確實做了不少事,但說起他寫的字,頂多也就能看看的級別,“開光”后倒能賣點錢。以釋永信的超高智商,應該會選擇網站上大量“批發甩賣”,所以不會太值錢!
釋永信的少林武功,已經修煉到了“無我相,無人相”高深境界。少林寺,一直以來在大眾的心目中,都是“與世無爭”的禪門正宗,要么就是武俠小說里,中原武林的泰山北斗;
不過,時至今日,少林寺似乎卻成了一個煙火氣息十足,銅臭味沖天的“賺錢機器”,而這一切,都要拜當代少林寺的方丈釋永信所賜,是他在三十年前,搶注了少林商標,創建了“少林集團”。
不過,和釋永信的“商人”身份比起來,他到底是不是武術宗師的疑問,也經常在網上出現。有人說,他“滿腦肥腸”,必然不是武學高手;但是小編倒覺得,釋永信方丈,一定非常能打。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武林風格斗天王,中國搏擊驕傲,“武僧一龍”就是釋永信大師的親傳弟子。試想一下,一龍的功夫到了什么水平?暴打K1冠軍播求,連泰森的面子都不給。釋永信的武功,能差的了嗎?
釋永信方丈,雖然是在少林寺門口賣耗子藥出身,“半路出家”做了和尚,但是據小道消息,他對于武學頗有天賦和心得。來到少林寺十年,他就自行練成了“七十二絕技”,尤其擅長大力金剛指,鐵頭功,金鐘罩等外家硬功;
后來,數十年沒有人練成的“易筋經”,都被釋永信融會貫通,所以,他才被少林僧人,一致推舉為“當代傳統武術實戰第一人”。
而且,掃地僧當年說過,佛法越高,心地越慈悲,武功也就越高。釋永信的佛法有多高?當年,他夜宿酒店,為失足婦女開光的新聞,也是登上了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
一位佛門高僧,身處藏污納垢之地,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慈悲佛法,度化身處苦海的女子,這份境界,難道不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嗎?釋永信老師的武功應該不遜于《天部》里的無名老僧了!
從一千多年前嵩山少林寺拔地而起之時,這個特殊的地方就披上了神秘的面紗。這里是我國的佛教圣地,更是中國功夫的發源地,孕育出了很多傳奇的人物和故事。自古以來,世間就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的說法,可見少林武學之高深,也因此千百年來有無數的武學愛好者曾登上嵩山,希望一探少林功夫的奧妙。而在近代,方丈釋永信的恩師郝釋齋為了證明徒弟身懷絕技,曾一語道破少林武學的秘密:只能在晚上練功。這其中有何緣由呢?
釋永信武術恩師郝釋齋,曾道破少林武學
人稱“少林活拳譜”
郝釋齋大師是少林寺最負盛名的俗家弟子,他生于亂世之中,親眼見證了在動蕩不安的社會中,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受盡苦難。面對身處困境中的人們,郝釋齋總想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所以他的一生都在苦心專研佛學、禪學、醫學、武學等方面,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救世人。在這位大師眾多的成就中,最讓人矚目的就是他被人稱為“少林活拳譜”,而他的習武之路也十分坎坷。
年邁的郝釋齋依舊精神奕奕
郝釋齋的第一位師傅名叫釋行正,這是一位慈悲為懷的文和尚,所以無法教授他少林武學。可郝釋齋并非常人,他的記憶力極好幾乎可以達到過目不忘的程度,因此他每日不僅要跟著師傅參禪拜佛,還要照顧家里的父母,更要趁夜里沒人的時候獨自專研少林功夫。在長期艱苦的學習和不斷勤奮的練習之下,郝釋齋很快就成為了受人尊崇的少林武學大師。
關門弟子釋永信
收關門弟子釋永信
39年前,年僅16歲的釋永信在嵩山附近的小餐館打工。在當地人的帶領下,釋永信被送到了釋行正身邊,成為了少林寺的一名小和尚。當時的釋行正師傅雙目失明,無法親自教導年幼的釋永信,于是就讓自己的徒弟郝釋齋來傳授他武學。就這樣,在寺內少年釋永信稱郝釋齋為“師兄”,但在武學上郝釋齋卻是釋永信真正的恩師。
少林方丈釋永信
因為年紀相差很大,所以郝釋齋幾乎把釋永信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疼愛,并且傾盡全力來教授他武術。在郝釋齋的教導下,釋永信的武術突飛猛進,不僅精通了達摩杖還練就了一身極好的軟功。后來當釋永信被人質疑“不會武功”時,已經年邁的郝釋齋主動站出來為弟子說話,稱只要有他在,誰也不能說釋永信不會少林功夫,并且他還說自己的徒弟釋永信還身懷著鮮為人知的“絕技”。
一代少林武學宗師郝釋齋
少林武學的秘密
為了向民眾解釋為什么沒有見過釋永信練功的場景,釋永信還說出了少林武學的秘密——原來,正宗的少林功夫都只能在夜間傳授并練習。自古以來,少林武術的傳承都講究“六耳不傳”,也就是師傅給徒弟傳功時,不能有第三個人在場以免被人偷學。而在清朝時期,民間的少林拳師大多都會選在夜深人靜的墳地或是無人踏足的樹林當中傳藝、練功。這樣的傳統延續了上百年,只有在戰亂時才會有人破例在白天練功。
如今的少林功夫
結語
自從少林武學創世以來,就有無數的武林豪杰希望一睹它的風采。但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早已脫離了只靠武力自保的時代,真正能夠傳承少林武術的人也變得極為稀少,大多數的少林功夫也變成了一種表演。不過,我們無須為此感到遺憾。在這個相對和平且富足的年代,我們更應該學習的是少林學術的精神——他們通過形體和精神的不斷鍛煉,提高了自身能力的極限,并且時常懷著普度眾生的慈悲之心,這才是我們現在所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