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咒分四大要訣:
符:就是書符,代表靈界公文和法規。
咒:就是咒語,代表靈界密碼與歌誦號令、說服作用。
印:就是手印,代表靈界的權威和印信。
斗:就是步罡斗,分五行、七星、八卦等各種不同罡步,是代表不同作用威力。
符咒是中國道家靈修的哲學,也是心靈最高藝術升華。古云:『若知書符窮、惹得鬼神驚。不知書符窮、惹得鬼神
笑。』
一道符的構成有五個主要部份組織而成:
點符頭:符咒開筆最為重要,就如同人的眼睛一般。
主事符神:每道符的功用各有不同,什么事就該找什么主事之神符,如同現今使用者權威或教授。
符腹內:此道符功用要用于何事作用、斬妖除邪或鎮宅,在此處即可明了。
符膽:為一道符的精華所至[生魂及靈魂],符能不能靈驗全在此訣。
符腳:[覺魂]為請兵將鎮守之意,符腳變化很多,全看此道符本身用途而定,叉符腳也有口訣
1、有緣:與道或與佛有緣,不能名利心太重。 2、身體健康:自身不能有病,如果自身有癌癥,那么,開光的神、佛、吉祥物也有癌癥,起不到神靈或化解物的作用。所以,一般道師、高僧等在年紀大了、有了病后,一般不主持開光。 3、德高望重:要在某一方面有一定地位。如在道教,至少應是一省或一市道會領導人。如在易界,是某易會、某機構的領導。或者是某一門派的宗師,有幾百甚至幾千弟子或學員或信徒。 4、要有一定物質基礎:如果是窮光蛋,所開光的“財神”能達到旺財的目的嗎?不說要求千萬富翁、億萬富翁,至少要生活富足,是當地的富民。 5、家庭和睦:孝敬父母、夫妻恩愛、子女出息。只有家庭和睦,開光出來的神佛、吉祥物才能和諧、吉祥! 7、文化水平高:最好受過高等教育或相當于高等教育。這樣,開光出來的文昌吉祥用品才能大旺文昌! 8、無為之心:不貪、不爭、不嗔、不怒,保持無所謂的心態。得之不喜,失之不愁! 教中任何儀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義,開光也不例外。我們眾生從無始以來,受到無明塵垢的污染,而不能徹見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開發我們內具的智慧。如神秀禪師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所以,在開光儀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塵的動作,這是表示要拂去我們眾生心地上的垢塵;然后再用鏡子一照,表示垢除凈顯,明心見性,真正見到諸法的本來面目。用朱砂筆點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著智慧,所以點開佛眼,意思就是要開發我們眾生的內在智慧。我們眾生由于無有智慧,對諸法妄起分別,就如眼睛有病,見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這就是我們的般若智慧,開光這種儀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傳過程中,受到中國原有的文化影響,所以便接受這種儀式,這也是佛教中國化的一種表現。但是,開光儀式所具有的內涵,則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現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記開光的內涵,而偏重追求儀式的隆重,這是執事廢理;或者的人認為開光僅是一種儀式,沒有什么實在的價值,這是執理廢事。這兩種現象,都屬偏見,佛法提倡事理圓融、事理無礙,所以我們在舉行開光儀式時,不要忘記這種儀式的內涵,不僅要開佛像眼,更要我們眾生的心眼,開發內在般若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追問: 有什么土方法開光嗎? 回答: 先接一碗雨水,摘幾片黃皮樹葉。把玉觀音放到雨水和黃皮樹葉的里面,搞一首觀音經的音樂,重復播放9.9-81篇。用一條沒有用過的毛巾把玉觀音擦干就可以了。 追問: 不開光的玉觀音避邪嗎?
開光經文?沒有開光經文,延生經文倒是有,北斗經就是
我是個道士
這個你再網上是很難求到的
你自己要去道觀里面問大師的
我簡單的說下
“龍天賜福,伏以
三清四正法通靈 五氣朝元轉道經
水火相交回圣界 修身煉性上天庭
南瞻部州 中華振土 心香一瓣 冒(日月)叩 天顏
今據(地方)(人物)(事件)奉獻(經文)更祈( 昊天賜福 后土降休 ~~~ ) 百拜末書全叨光佑 謹 意 上 聞
天運~~年~月~日文意(文疏)上獻百拜”
做道場的時候,有把榜文貼出來,你可以去看看啊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福生無量天尊
求南宮普彤塔寺簡介
普彤塔寺位于南宮市城西北1.5公里處,坐落在舊城村東北側,東經115°21′19〃,北緯37°22′07〃,海拔28米。東、北面臨南宮湖(群英湖)。這里湖水清轍,環境幽雅,景色迷人。彤塔凌云就是對中國第一佛塔寺――普彤塔、普彤寺景貌的概括,古為南宮十景之一。
據史料記載,普彤寺建于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比著名的河南洛陽白馬寺早建一年。普彤塔始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落成,比洛陽白馬寺塔還早建成兩年,堪稱“中國第一佛塔”。1982年,普彤塔被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彤塔是由印度三藏法師攝摩騰和印度天竺學者之師竺法蘭二人主持建造的。據《后漢書》記載:“世傳明帝夜寐南宮,夢見金人長大,頂有光明,以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金色’。帝于是譴使天竺問佛道法,遂于中國圖畫形象焉。”《高僧傳?卷一》記載:“明帝劉莊永平中,譴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西域天竺尋求佛法。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帶——筆者注)遇攝摩騰、竺法蘭,邀二人來中國……”據明、清版《南宮縣志》記載,因漢明帝劉莊隨其父光武帝劉秀被王郎追殺,急渡滹沱河,至南宮遇大風雨,引車在一空舍躲避,對灶燎衣、吃飯歇息,逃脫了王郎追殺,劉秀言此地為風水寶地,后人在空舍處立亭曰“大風亭”。相傳,攝摩騰和竺法蘭在赴洛陽途中,明帝劉莊命其在南宮大風亭附近修建佛塔。
在風侵雨襲的漫長歲月中,普彤塔先后經歷了八次較大的修葺。分別在魏(三國)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宋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和中華人民成立后的1984年、1992年。
1966年邢臺大地震,普彤塔塔身受到損壞,塔頂震掉銅佛三尊,均為紅銅質菩薩像,系明嘉靖十五年修塔時所鑄。最大的一尊是觀音菩薩,佛像背刻銘文:“漢永平十年正月十五日,攝摩騰竺法蘭建,至太和四年正月初五日,海和尚重修,至嘉靖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青江、青海主持重修……”銘文對建塔、重修年代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1992年,弘川法師在重建普彤寺的施工中,又發現了清光緒十一年《重修普彤塔廟碑記》,碑文為“南邑之有普彤塔也,建自漢明帝永平十年,至唐貞觀四年,大耳禪師重修建,基周三十二武,高十仞,為本邑十景之一,由來舊矣……”
此塔為八角實心磚塔,共9級,塔高33米,底層直徑5米,塔身每級出檐,檐下翹置斗拱。塔的須彌座正南面,有一門洞,直到塔心,塔心下有一磚井,井之東、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三尊。這種佛龕營造方式實屬罕見。該塔在建筑風格上有不少獨到之處,為研究我國佛教建筑藝術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塔名取“普彤”二字,源自佛經《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所釋:“普以周普為義”。佛學“普度”指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彤”為朱色。東漢時,娘娘住的皇宮涂朱色,稱“彤庭”。此塔后寺內供奉著觀音菩薩,塔身及寺均為朱色,故取“彤”字。因而此塔取名“普彤塔”,塔后寺稱“普彤寺”。普彤寺后毀于戰火之中,現今寺院為1996年9月重建而成。
圣地必有名剎,道場凝聚佛緣。改革開放后,人們的尊佛熱情得到了充分釋放,1992年南宮市人民尊重群眾意愿批準同意了省佛協再建名剎,修復中國第一寺――普彤寺的提議。1992年10月由被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譽為“中國第一愛國僧人”的弘川法師任普彤寺住持。經過數年的艱苦努力,普彤寺于1996年9月基本竣工,并于9月26日舉行了落成暨佛像開光大典。中國佛協副會長、河北省佛協會長凈慧法師在慶典致辭別指出:“我想強調一點,這個寺應該說是佛教東來的第一寺,因為這個寺比白馬寺還早一年。這么多年我們沒有宣傳這個歷史事實,因為規模還沒有起來。現在這個地方規模已具,四眾云集,管理正常,在這里我們可以鄭重地向各界宣布:中國真正的第一寺是在河北省南宮市,也就是我們的普彤寺。”
為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打造中國第一塔寺品牌,發展旅游事業,促進經濟快速發展,2007年11月23-25日,南宮市與河北師大、河北省佛協聯合舉辦了中印文化使者攝摩騰、竺法蘭駐錫南宮肇建普彤塔寺1940周年大型紀念研討活動,國家宗教事務局副齊曉飛、河北省民族宗教廳廳長張保巖等20多位省市領導,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黃心川、黃夏年、武漢大學麻天祥及河北師大、山東師大等國內佛教和歷史文化界知名專家學者30多人,以及中國佛教協會、河北省佛教協會和五臺山、峨嵋山、普陀山等名山古剎的高僧50多人,當地及周圍縣市1萬余人參加了開幕式,與會的各級領導、專家、學者、佛教界人士參加了研討,參觀了普彤塔上的銅佛像和近年來出土的南北朝時期的漢白玉佛像展覽,觀看了普彤塔寺專題錄像片,仔細查閱了相關歷史資料,并按照“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原則,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結合南宮大量佛教歷史文物,引經據典,各抒己見,對普彤塔寺的淵源及南宮在中國佛教傳播歷程中的地位和影響進行了深入研討,最終形成一致意見,確立了普彤塔寺為中國第一塔、中國第一寺的歷史地位。南宮普彤塔寺璀璨的歷史文化正如出塵之珠綻然閃耀,南宮樂土圣地日益煥發眩目的光彩。
2005年農歷十月十八日,北山古寺隆重舉行大雄寶殿落 成暨佛像開光慶典法會,陽山旅游從此又增添一個新熱點和新亮點,北山古寺將成為廣東又一佛教圣地和粵北旅游名勝景區。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圣輝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廣東佛教協會會長明生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浙江佛教協會會長戒忍大和尚,廣東省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羅木生等貴賓親臨慶典并致詞。圣輝大和尚主持了開光儀式。北山古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60多年,座落于縣城北面風光優美的賢令山,依山傍水,四周綠樹濃蔭,清靜幽雅,是一個重要的旅游景點,也是清遠市連陽地區唯一的佛教寺院。由于各方面原因,北山古寺自清末以來年久失修,一直以來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2003年,經縣委統戰部穿針引線,邀請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順德寶林寺方丈釋宏滿大師任北山古寺住持,并籌善資擴建古寺。到目前為止,釋宏滿大師已籌資一千余萬元,縣劃給的400畝山地,有關部門減免各項規費,無償為北山古寺改造供電線路,架設有線電視電纜、修建停車場、鋪設道路,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一期工程在2005年10月全面完成。如今的北山古寺,按仿宋風格、十方叢林建筑規劃建造,寶相莊嚴,風格獨特,大雄寶殿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羅漢廣場氣勢雄偉,鐘鼓樓錯落有致。而二期工程主要建筑西方極樂世界、藏經閣、蓮花池、佛塔等全部落成后,北山古寺將成為廣東又一佛教圣地和粵北旅游名勝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