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三奇甲戊庚;地上三奇乙丙丁;人中三奇壬癸辛。三奇貴人實際上是取理于三式中的“甲遁入戊”、“太乙進位”、“壬水空亡”這三種特異不凡的象數關系。此三種關系殊勝精妙、孤立不凡、橫空遺世,故可稱“三奇”。人命若值三奇貴,三元及第冠群英。三奇不論順逆,只要連續三個天干相連,即可入格,重逢更貴。
也就是說,八字天干中,只要順序出現乙、丙、丁;甲、戊、庚;壬、癸、辛其中一組者,即為三奇貴人。如八字:庚辰、戊子、甲午、甲戌,即八字的日、月、年柱中順序出現了甲、戊、庚三個天干,因此為命逢三奇貴人。
二、命帶三奇貴人之特征
書云:“若聞三奇,真祿馬,名聞天下,忌傷官,氣殺,劫財,刑沖破害。喜財官生旺之地,主聰明,好學,乃神童狀元,有節操,有道義,分內外。”
命帶三奇貴人者,必須是命局五行相對平衡或起碼不要偏枯,而且日主身旺(日主弱者要印星有情、得力),官星不為忌神(自坐正官更好),或日主強旺有食傷星泄秀,且食傷星不被克制,命局沒有嚴重的刑傷、克害及沖破,命局再得天乙貴人為喜用神更妙。只有符合以上先天條件的三奇貴人命格才稱得上“榮華吉命” 。
如果只有三奇無貴地,命局逆亂不堪,勢必貧窮下賤被欺凌。即使命局較清粹,若三奇不落貴地而落空亡,不是孤獨,即是蓬萊三島客,云游四方了。
若命帶三奇貴人,同時又有天乙貴人者,主勛業超群;如同時有天德、月德者,則兇災就不會侵犯;如果有六儀的,則才智出群;如果有三合入局的,則是國家柱石;如果有官符劫煞的,則見識宏遠;如果帶空亡生旺的,則會脫塵離俗,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如果遇上元辰、咸池、沖破天羅地網的,則會一生無用。命理中的三奇,如果年柱不帶而月、日、時帶的,則主孤獨。
人中三奇 就是四柱里常說的三奇貴人里 的其中一種.是一種八字極為特殊的格局. 辛、壬、癸為“人間三奇”還有2種格局也 屬于三奇.乙、丙、丁為“天上三奇”;甲 、戊、庚為“地上三奇”不關那種三奇.其 天干的位置一定要順序,連續排列.根據四 柱書講.這樣的格局,命主必定大富大貴.如 果排列沒按照順序為亂三奇.為賤格
【三奇】以日為主,順排者才算是,逆排者非也。
天上三奇:甲戊庚。
地下三奇:乙丙丁。
人中三奇:壬癸辛。
命帶三奇者,看起來總是博學多能,一生抱負極大,胸襟寬闊,有功名,有成就,精神超人,人命若得三奇貴,為人聰穎,又帶天月二德貴人者,一般兇災不侵,富貴不淫。威武不屈,是榮華福壽之人。
這是我的八字,能看出來我們之間的關系嗎
正印
傷官
日柱
偏官
乾造:
己
癸
庚
丙
巳
酉
子
戌
空亡(辰巳)
丙偏官
辛劫財
癸傷官
丁正官
戊偏印
戊偏印
庚比肩
辛劫財
[大林木]
[劍鋒金]
[壁上土]
[屋上土]神煞:
[年干]太極貴人
學堂
天乙貴人
太極貴人
羊刃
天廚貴人
太極貴人
文昌貴人
[年支]
將星
元辰
[月支]
月德貴人
[日干]學堂
羊刃
金輿
[日支]劫煞
桃花
臨官
冠帶
沐浴
長生
養
胎
絕
墓
[劍鋒金]
[路旁土]
[路旁土]
[大林木]
[大林木]
[爐中火]
[爐中火][海中金]
食神
劫財
比肩
正印
偏印
正官
偏官
正財
大運:壬申
辛未
庚午
己巳
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午時生
乾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八月十三日子時,其生辰八字是
辛卯 丁酉 庚午 丙子“乾隆八字”深藏于宮中,清亡之后開始整理內閣大庫檔案,首批向社會公開的珍貴檔案之一便是“乾隆八字”。“乾隆八字”有一段批語云: “此命富貴天然,這是不用說。占得性情異常,聰明秀氣出眾,為人仁孝,學必文武精微。幼歲,總見浮災,并不妨礙。運交十六歲為之得運,該當身健,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賢最難,子息極多,壽元高厚。柱中四方成格禎祥,別的不用問”。 “柱中四方成格”,指柱中全見“子午卯酉”,按命理說,稱為“四位純全格”,是天賦甚厚的強勢命造。有人說,乾隆是皇帝,哪個星相術士批他敢說不好?其實不然。上述“乾隆八字”是康熙六十一年形成的,因為上面有“今歲壬寅(康熙六十一年歲次壬寅),流年天喜星坐命,天福星守照,四季禎祥,喜福安寧”這段話為證。這一年,乾隆虛歲十二,身份是雍親王第四子、康熙百余個皇孫之一,奉命批八字的星相術士只能據命理而論,哪里知道這小孩就是第三代皇帝呢?批語中“天福星”、“天喜星”云云都是星相家術語,言其壬寅歲流年大吉,四季祥順。 正是這年春天,乾隆以皇孫身份首次謁見康熙,乾隆的生辰八字亦當在這次由康熙攜回。現存“乾隆八字”的批語即應該是在三月十二日至二十五日所批。據說有人曾在故宮檔案“乾隆八字”批語上見過康熙的批語“此命富貴天然”一段,但《掌故叢編》所收錄的“乾隆八字”并未以按語或加注的形式說明康熙曾親自批語,因此“乾隆八字”批語極可能是康熙命精于相術者所批。批語中說“此命富貴天然”、“為人仁孝”、“壽元高厚”云云,已經囊括了古代所謂的“五福”: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從命相看,這個皇孫的命已好得不能再好了,又有“子息極多”這樣的占語,宜乎康熙對乾隆另眼看待。而“幼歲總見浮災”難免令皇祖放心不下,因此有三月二十五日再幸圓明園之行。乾隆被養育宮中,當從此開始。乾隆入宮后,在皇祖身邊度過了不到八個月的短暫時光,這中間康熙一再說乾隆“福祉深厚”、“福過于予”、“伊命貴重”云云,其根據只能是“乾隆八字”。 康熙六十一年春天,康熙本欲將雍正庶出的阿哥弘歷(后來的乾隆皇帝)留在身邊作長期考驗,但天不隨人,當年十一月大限將至,康熙倉促之間對胤禎(皇四子,即后來的雍正皇帝)、允禵,或者包括三阿哥胤祉在內的其他阿哥作仔細的權衡時,福命最好、才學優長、且文武兼資的皇孫弘歷理所當然地加重了胤禎的分量。康熙綜合考慮了這父子倆的條件后,才說了“皇四子雍親王胤禎最賢,我死后立為嗣皇”這句驚天動地的遺囑。 及康熙駕崩,臨終囑托四皇子雍正“必封”弘歷為皇太子,雍正恪遵康熙遺囑,于即位周年,即雍正元年八月在乾清宮鄭重地舉行了密立皇儲的儀式,他親書立弘歷為皇太子的密旨,封固于鐵匣之中,敬藏“正大光明”匾額之上(注:按規定乾隆為雍正庶出之子,根本沒有資格立為皇儲。即便乾隆可以被立為皇儲,雍正也沒有必要這么早就確定人選吧?)。 從情理推斷,雍正當“乾隆八字”呈康熙參閱時,早已算準“此命富貴天然”。 康熙、雍正父子在乾隆“養育宮中”前后必然議論過他的命運,康熙正是出于對雍正的深切了解,所以才有乾隆“必封為太子”這樣的預斷,亦可作進一步推論,康熙正是基于乾隆“必封為太子”的信心,才在最后一刻決定將皇位由雍正繼承。 然而,清帝雖篤信命運風水之類,而且以之作為之參考,卻絕不對外大肆渲染,也絕不可能把此類事堂而皇之記入官書,僅僅在極小的范圍,以極機密的方式進行,外人則無法與聞。因為此事,關系到國家形象和皇帝顏面。其實乾隆本人也深悉自己的命運,并力圖以人力戰勝或回避命中的厄運,但他從不自詡命勢健旺,對皇祖康熙在決定皇位傳承時,參考了自己生辰八字一事,始終諱莫如深,到他認為應向后世子孫有所交代時,也僅僅是閃爍其詞的說什么“伊命貴重”之類的話。 總之,雍正庶子乾隆被康熙默定為第三代皇帝,與乾隆生辰八字極佳有很大關系。這是清宮最深的隱秘之一。 “乾隆八字”從塵封的檔案中被發現,并公諸天下,對揭開雍正繼位這樁歷史公案無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乾隆皇帝一生曾經多次召見鐵版神數的傳人并且命他們推算國運,以及歷史上極其著名的和珅的問題,就是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