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踏步橋踏步橋即汀步,是一種較特殊的園橋類型,園林中又稱為點式橋或跳墩子,是在小溪澗、淺灘中散置的天然石塊。隨著園林的不斷發展,汀步也不再僅僅使用天然的石塊,還包括其他材料和形狀;其應用范圍也相應擴大。具體而言,汀步包括自然式汀步和規則式汀步。自然式汀步主要指采用天然的石塊布置的踏步橋;規則式汀步則是用石材雕鑿或耐水材料切塑成圓形、方形、樹樁式、荷葉式等造型。 2平橋平橋,又稱梁橋、跨空梁橋,是以橋墩做水平距離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鋪橋面的橋。一般布置在園林中的小河、溪流、寬度不大的水面上或寬而不深的水面上。如北京頤和園中諧趣園里的知魚橋,即屬平橋,橋身貼近水面,可近距離觀賞游魚。 3拱橋拱橋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單拱、三拱到連續多拱。拱橋因其“長虹偃臥,倒影成環”的優美的形態,在園林中有著獨特的造景效果,也倍受造園者的青睞。 4曲橋曲橋是園林有的橋形式,故也稱“園林橋”。橋是園林中游人賞景的通道之一,“景莫妙于曲”,故做成折角的曲橋,可以形成一條來回擺動,左顧右盼的折線,達到延長風景線、擴大景觀畫面的效果,正所謂“園路常曲,平橋多折”。 5亭橋、廊橋加建亭廊的橋,稱為亭橋或廊橋,可供游人遮陽避雨,又增加橋的形體變化。亭橋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在曲橋中段轉角處設三角亭,巧妙地利用了轉角空間,給游人以小憩之處。
謎語: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愛馱什么?車水馬龍。(謎底:橋)
俗語:走過太平橋,一年四季身體女子,
走過吉利橋,生意興隆步步高。
走過長慶橋,青春長駐永不老。
小姑娘,走三橋,天生麗質,越長越苗條。
小伙子,走三橋,平步青云,前程無限好。
老年人,走三橋,鶴發童顏,壽比南山高。
新郎新娘走三橋,心心相印,白首同偕老。
小巴戲,走三橋,讀書聰明,成績年年好。
李白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杜甫詩“驅車石龕下,仲冬見彩虹。”
杜甫詩“寺記新游處,橋憐再渡時。”
劉禹錫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成語:舌橋不下:形容驚訝的神態。
橋歸橋,路歸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應該嚴格區分開來
過橋抽板:比喻目的達到后,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中國的橋梁,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以西周、春秋為主,包括此前的歷史時代,這是古橋的創始時期。此時的橋梁除原始的獨木橋和汀步橋外,主要有梁橋和浮橋兩種形式。當時由于生產力水平落后,多數只能建在地勢平坦,河身不寬、水流平緩的地段,橋梁也只能是寫木梁式小橋,技術問題較易解決。而在水面較寬、水流較急的河道上,則多采用浮橋。
第二階段以秦、漢為主,包括戰國和三國,是古代橋梁的創建發展時期。秦漢是我國建筑史上一個璀燦奪目的發展階段,這時不僅發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磚,而且還創造了以磚石結構體系為主題的拱券結構,從而為后來拱橋的出現創造了先決條件。戰國時鐵器的出現,也促進了建筑方面對石料的多方面利用,從而使橋梁在原木構梁橋的基礎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橋面等新構件。不僅如此,它的重大意義,還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橋應運而生。石拱橋的創建,在中國古代建橋史上無論是實用方面,還是經濟、美觀方面都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石梁石拱橋的大發展,不僅減少了維修費用、延長了橋的使用時間,還提高了結構理論和施工技術的科學水平。因此,秦漢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術的出現,實際上是橋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從一些文獻和考古資料來看,約莫在東漢時,梁橋、浮橋、索橋和拱橋這四大基本橋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階段是以唐宋為主的,包括兩晉、南北朝和隋、五代時期,這是古代橋梁發展的鼎盛時期。隋唐國力較之秦漢更為強盛,唐宋兩代又取得了較長時間的安定統一,工商業、運輸交通業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等十分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東晉以后,由于大量漢人貴族官宦南遷,經濟中心自黃河流域移往長江流域,使東南水網地區的經濟得到大發展,經濟和技術的大發展,又反過來刺激橋梁的大發展。因此,這時創造出許多舉世矚目的橋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創的敞肩式石拱橋--趙州橋,北宋廢卒發明的疊梁式木拱橋--虹橋,背誦創建的用筏形基礎、植蠣固墩的泉州萬安橋,南宋的石梁橋與開合式浮橋相結合的廣東潮州的湘子橋等。這些橋在世界橋梁史上都享有盛譽,尤其是趙州橋,類似的橋在世界別的國家中,晚了七個世紀方才出現。縱觀中國橋梁史,幾乎所有的重大發明和成就,以及能爭世界第一的橋梁,都是此時創建的。
第四階段為元、明、清三朝,這是橋梁發展的飽和期,幾乎沒有什么大的創造和技術突破。這時的主要成就是對一些古橋進行了修繕和改造,并留下了許多修建橋梁的施工說明文獻,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資料。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萬年橋、貴州的盤江橋等艱巨工程。同時,在川滇地區興建了不少索橋,索橋建造技術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隨著我國第一條鐵路的通車,迎來了我國橋梁史上的又一次技術大革命。
橋的類型,若以建橋的主要材料分,便有木、石、磚、竹、藤、鐵、鹽、冰橋等之別。
木橋是最早的橋梁形式,我國秦漢以前的橋幾乎都是木橋。如最早出現的獨木橋、木柱梁橋。約商周時便出現浮橋,戰國前后又出現排柱式木梁橋和伸臂式木梁橋。但因木材本身的特性,如質松易腐以及受材料強度和長度支配等,不僅不易在河面較寬的河流上架設橋梁,而且也難以造出牢固耐久的橋梁來,因此,南北朝始遂為木石混合或石構橋梁所取代。
石橋和磚橋。一般是指橋面結構也是用石或磚料來做的橋,但純磚構造的橋極少見,一般是磚木或磚石混合構建,而石橋則較多見。到春秋戰國之際便出現了石墩木梁跨空式橋,西漢進一步發展為石柱式石梁橋,東漢則又出現了單跨石拱橋,隋代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單孔弧形石拱橋,唐代李昭得造出了船形墩多孔石梁橋。宋代是大型石橋蓬勃發展的時期,創造出像泉州洛陽橋和平安橋那樣的長達數里橫跨江海交匯處的石梁橋,以及像北京蘆溝橋和蘇州寶帶橋那樣的大型石拱橋。
竹橋和藤橋。主要見于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區。一般只用于河面較狹的河流上,或作為臨時性架渡之用。早期的主要是一種索橋,南北朝時稱竹質的溜索橋為“笮橋”。后來出現了竹索橋、竹浮橋和竹板橋等。鐵橋,在古代包括鐵索橋和鐵柱橋兩種。前者屬于索橋類,較多見,約在唐代便出現;后者屬于梁橋類,實為木鐵混合橋,極少見,在江西見一例。
鹽橋和冰橋。主要見于特殊的自然環境中。前者主要見于青海鹽湖地區,后者主要見于北方寒冷地區。
若以橋梁的結構及外觀形式分,則主要有梁橋、浮橋、索橋和拱橋這四種基本類型。
梁橋。又稱平橋、跨空梁橋,是以橋墩做水平距離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鋪橋面的橋。這是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橋,在歷史上也較其它橋形出現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先秦時梁橋都是用木柱做橋墩,但這種木柱木梁結構,很早就顯出其弱點,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因此,起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梁橋,如秦漢時建成的多跨長橋:渭橋、灞橋等。約在漢代時樁基技術發明,于是出現了石橋墩,標志著木石組合的橋梁能夠越跨較寬大的河道能經受住洶涌洪浪的沖擊。但由于石墩上的木梁不耐風雨侵蝕,于是便在橋上建起了橋屋,保護橋身,此橋型(廊橋)后多見于南方,但最早都見于黃河流域。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橋,構造方便,材料耐久,維修省力,是民間最為喜用的一種橋形,尤其是南宋后,在福建泉州地區十分盛行,創造了許多長大的石梁橋。梁橋若中間無橋墩者,稱單跨梁橋;若水中有一橋墩,使橋身形成兩孔者,便稱雙跨梁橋;若兩墩以上者,便稱多跨梁橋。
浮橋。又稱舟橋、浮航、浮桁,因其架設便易,常用于軍事目的,故也稱“戰橋”--一種用于數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連橫于水上的)連鎖起來并列于水面,船上鋪木板供人馬往來通行的橋。若按嚴格意義上的橋:是以跨空和有柱墩為標志的話,那它還不是十足意義上的橋。浮橋主要建于河面過寬及河水過深或漲落起伏大,非一般木石柱梁橋所能濟事的地方。浮橋兩岸多設柱樁或鐵牛、鐵山、石囷、石獅等以系纜。隋大業元年在洛陽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橋,是第一次用鐵鏈連接船只的浮橋。浮橋目前在我國南方如江西、浙江、廣西等地方仍常見用。
索橋。也稱吊橋、繩橋、懸索橋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鐵索等為骨干相拼懸吊起的大橋。多建于水流急不易做橋墩的陡岸險谷,主要見于西南地區。其做法是在兩岸建屋,屋內各設系繩的立柱和絞繩的轉柱,然后以粗繩索若干根平鋪系緊,再在繩索上橫鋪木板,有的在兩側還加一至兩根繩索作為扶欄。始見于秦漢,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橋,又名"夷里橋",便是座竹索橋。現存著名的有建于明清時的瀘定鐵索橋、灌縣竹索橋等。過索橋感覺非常驚險,正如古人形容過索橋的那樣:“人懸半空,度彼決壑,頃刻不戒,隕無底谷。”唐代和尚智猛稱:“窺不見底,影戰影栗。”其實真正渡之還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游紀》對貴州盤江橋評價的那樣:“望之飄然,踐之則屹然不動。”
拱橋。在我國橋梁史上出現較晚,但拱橋結構一經采用,便迅猛發展,成為古橋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種橋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繼續發展的廣闊前景。拱橋有石拱、磚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磚拱橋極少見,只在廟宇或園林里偶見使用。一般常見的是石拱橋,它又有單拱、雙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視河的寬度來定。一般正中的拱要特別高大,兩邊的拱要略小。依拱的形狀,又有五邊、半圓、尖拱、坦拱等之分。橋面一般鋪石板,橋邊做石欄桿。拱橋的形象最早見于東漢畫像磚上,是由伸臂木石梁橋在發展過程中又受墓拱、水管等形狀影響而產生的。文獻記載見于南北朝時的《水經注》中,現存最早的實物和最具代表性的是隋代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石拱橋的發券,明以后,尤其在清代,則盛行用整券,即“桶狀發券”。
此外,其它特種造型尚有飛閣和棧道、渠道橋和纖道橋,以及曲橋、魚沼飛梁和風水橋。
“飛閣”,又稱閣道、復道,即天橋。古代宮殿樓閣間的跨通道。《三輔黃圖》:“乃于宮(指漢末央宮)西跨城池作飛閣通建章宮,構輦道以上下。”秦漢皇宮樓殿間聯以閣道通行,因上下有道,故稱復道。秦始皇筑閣道由阿房宮通驪山,人行橋上,車行橋下,堪稱中國最早的立交橋。“棧道”,又稱棧閣、橋閣,單臂式木梁橋。在山區陡峭的地方,架木鋪成的道路。
“渠道橋”,既是引水渠道又作行人用的橋梁。也即在橋上砌水渠以引水。如建于金代的山西洪洞縣惠遠橋。故今山西民間尚有“水上橋、橋上水”的俚語。“纖道橋”,一種為便于拉纖而建造的、與河流平行的帶狀長橋。多見于浙江境內的運河地區。有的長達一二公里乃至五六公里,如紹興阮社有一座“百孔官塘”纖道橋,建于清同治年間,橋長380余米,115個跨,橋面用三塊條石拼成,底平接水面。
“曲橋”,園林有的橋式,故也稱園林橋。橋與徑、廊均為園林中游人賞景的通道。“景莫妙于曲”,故園林中橋多做成折角者,如九曲橋,以形成一條來回擺動,左顧右盼的折線,達到延長風景線,擴大景觀畫面的效果。曲橋一般由石板、欄板構成,石板略高出水面,欄桿低矮,造成與水面似分非分、空間似隔非隔,尤有含蓄無盡之意
謝橋——謝橋就是謝娘橋,相傳六朝時即有此橋名。謝娘, 未詳何人, 或謂名謝秋娘者。詩詞中每以此橋代指冶游之地, 或指與情人歡會之地。謝娘一種說法是指唐時名妓謝秋娘;另一種說法是指因“未若柳絮因風起”而號稱“詠絮才”的一代才女謝道蘊。后來,“謝橋”成為一種象征:只要橋頭站著那位心愛的女子,那座橋便配得上稱為“謝橋”!
糖橋——相傳,三官(今光明)鎮繼芳橋原是頂破竹橋,來往行人,非常危險。有一天,有個換糖者走過,就說:“這橋這么沒人修?要是我有了錢,造頂新的。”一次,換糖者在一戶破落官史人家,換著一對金彌陀,從此發了財。于是,他籌集一等石料,聘來巧匠,拆去竹橋,建造三孔石拱橋,取名繼芳橋。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則直呼“糖橋”。
彈琴橋——在南橋鎮北數百米,原有座小石橋,名彈琴橋。相傳很早以前地有個錢姓官宦,生養三女,小女彈得一手好琴。附近有個青年名韓重,也是彈琴高手。日子一久,兩人知音相愛,可錢老爺不允,小女只得勸韓重進京城修琴藝,求得功名,好讓父親答應他倆婚事。韓灑淚而別。但錢強逼小女嫁于權貴,小女思念韓重,含恨而死。不久,韓重歸來,得知情人已故,就盤坐于小石橋上,彈起傷心之曲,表達懷念。彈罷,抱琴投河而亡。
乾隆皇帝看高橋——奉城高橋鎮有座石拱橋,建于明永樂六年。相傳當地有個鄉紳外出,有人問他出生何處?他說高橋。那人又問高橋有多高?他夸耀說:“初一跌下去,月半咚聲響。”此事傳到乾隆皇帝那里,引起游興,欲下江南看高橋。船從淀山湖進黃浦江直駛奉賢,途徑得勝港。乾隆問:“此處何地?”侍從答道:“此乃得勝港。”乾隆一聽“得勝”兩字,大悅,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樂煞高橋鄉紳,慶幸免卻一場欺君殺身大禍。
麻將橋——清道光年間,華治涇河上造了座橋,名麻將橋。此處以前沒有橋,行人十分不便。當地有個周姓老人,對民間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識之士,把賭場統統圍住,捉住賭徒,沒收財注,梵毀財具。把沒收所得的賭款,建造了此橋。今已圯毀。
碎盤橋——解放初,莊行有個小橋村,不知何年代起,被風水先生相中為“三元不敗”的風水寶地。一天,有兩個風水先生帶了羅盤來到小橋村,都想定塊“來龍秀地”。看見村頭歌聲嘹亮,紅旗招展,翻身農民們正在大搞春耕。這兩個風水先生見狀,搖頭嘆息:“風水本無靈,不可再騙人。”說罷,將手中羅盤往橋上一摔,碎片橫飛。從此,該小橋便呼為“碎盤橋”。
玉蟹橋——今頭橋鄉新亞村,原有頂三堍頭南北向石橋,名石蟹橋。相傳,原橋面西側鑿有石蟹一只,常有人誤以為真蟹上橋,故名。有一天,被江西覓寶人發現,在一個雪夜里將石蟹竊走,橋面上只留下蟹形凹狀。人們以為,被竊走的不是普通石蟹,準是只玉蟹。由此,玉蟹橋便出了名。
庭院設計之風水
庭院的水體
在構成庭院風水的元素中,水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無論是滋養生命、提升活力,還是招引財氣、啟迪智慧,水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水的力量極為強大的,滋養生命,寓剛于柔,既有觀賞價值,也有環保價值,甚至可以調控溫度。《黃帝宅經》指出,?宅以泉水為血脈。?因此,完美的庭院里都必須有水體畫龍點睛。庭院里的水體有多種形式,如池塘、游泳、噴泉,灌溉設施等,均有壯旺宅氣的作用。在風水布局中,甚至是一碗清水也可為家居帶來鮮明的效果。
池塘的水體是自然而親切的,對與家居的宅運有裨益,池塘的形狀最好為狀多數是圓形或不規則圓形,但是在風水意義上說池塘的形狀最還為半圓形,形如明月半滿,例如安徽黟縣的月沼(奧斯卡獲獎影片《臥虎藏龍》取景處)、傳統客家的圍屋前塘、普陀山普濟禪林門前池塘,均為半圓形,取其?月盈則虧?之意,戶主以此自勉,期待著不斷進取,宅運不斷提升,正如李鴻章中堂聯云:?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滿為心。?
庭院里的水系在布局時,一定要注意的是應讓水系以柔和的曲線朝住宅前門流來,而不是流去,可避免財水外泄。
庭院植物
作為庭院里的重要裝飾物品之一,植物起著非常特殊的作用,植物通常都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種植大量的健康植物,會創造一個清新、充滿活力的環境,有助于消減現代家居中各類用品產生的輻射和靜電。植物也可通過光和作用,釋放氧氣,為居所提供新鮮的空氣。而許多植物因其特殊的質地和功能,更具有靈性,對家居會起著保護作用,對人類的生活細意呵護,亦可稱之為住宅的守護神。因此,庭院的植物功用極大。
十三種庭院吉祥植物
1、棕櫚,又名棕樹。既有觀賞價值,樹干又可作為亭柱等,棕毛可入藥,功能為收澀止血,主治吐血、崩漏諸癥,在風水上具有生財護財的作用。
2、橘樹,即桔樹。?桔?與?吉?諧音,象征吉祥,果實色澤呈紅、黃充滿喜慶,盆栽甘桔是人們新春時節家庭的重要擺設,而桔葉更有疏肝解郁功能,能夠為家中帶來歡樂。
3、竹。蘇東坡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是高雅脫俗的象征,無懼東南西北風,更可以成為家居的風水防護林。
4、椿樹。《莊子?逍遙游》云:?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秋。?因此椿樹是長壽之兆,后世又以之為父親的代稱,在風水上有護宅及祈壽功用。
5、槐樹。槐樹木質堅硬,可為綠化樹、行道樹等,在風水上被認為代表?祿?,古代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于其下,面對三槐者為三公,因此槐樹在眾樹之中品位最高,鎮宅有權威性。
6、桂樹。相傳月中有桂樹,桂花又即木犀,桂枝可入藥,功能為驅風邪、調和作用。宋之問詞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桂花象征著高潔,夏季桂花芳香四溢,是天然的空氣清新劑。
7、靈芝。靈芝性溫味甘、益精氣、強筋骨,有觀賞作用,是長壽之兆,自古被視為祥物,鹿口或鶴嘴銜靈芝祝壽,是吉祥圖的常見題材。
8、梅。梅樹對土壤的適應性強,花開五瓣,清高富貴,其五片花瓣有?梅開五福?之意,對于家居的福氣有提升作用。
9、榕樹。含?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之意,居者以此自勉有助于提高涵養。 10、棗樹 。在庭院中植棗樹,喻早得貴子,凡事快人一步。
11、石榴。含有多子多福的祥兆,很有富貴氣息。
12、葡萄。葡萄藤纏藤,象征親密,自古有葡萄架下七夕相會之說,而夏季在葡萄蔭下納涼消暑,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13、海棠。花開鮮艷,令富貴滿堂,而棠棣之華,象征兄弟和睦,其樂融融。
八大驅邪植物
1、桃樹。?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桃樹為五行的精華,故而每逢過年總以桃符懸于門上能制百鬼。
2、柳樹。柳為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柳樹亦有驅邪作用,同桃樹的作用一樣,一柳條插于門戶可以驅邪。
3、艾。艾的顏色古時用作對老人家的尊稱,而艾葉加工后可用作灸法治病燃料。端午節將艾制成?艾虎?,帶在身上,能起到辟邪除穢的作用。
4、銀杏樹。銀杏樹齡長達千余年,因在夜間開花,人不得見,暗藏神秘力量,因此許多鎮宅的的符印要用銀杏木刻制。
5、柏樹。剛直不阿,被尊為百木之長,木材細致有芳香,氣勢雄偉,能驅妖孽。
6、茱萸。?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吉祥植物,香味濃烈,可入藥。古時習俗,夏歷九月九,佩帶茱萸囊可以去邪辟惡。
7、無患子。以中日兩國為多,在植物中尤為受到尊崇,因為其結實球形如枇杷,生青熟黃,內有一核如珠,就是佛教所稱的?菩提子?,用以串聯作念珠攜帶,可保平安。
8、葫蘆。多籽,原產印度,在風水學中葫蘆是能驅邪的植物,亦有多子多福的含意,古人常種植在房前屋后。
┅┅鮮花的作用
鮮花也能給家居增添活力和能量,不同與植物的是,它們以特別活躍的形式給房間帶來繽紛的色彩。如果得到精心的栽培和照料,鮮花具有強烈的風水效應,其色澤與外形會影響住宅的氣能。當然,枯萎凋謝的花朵會有負面的影響,因此,在家居生活中,必須每天勤于換水并裁剪花莖,使其功效持久。同時要注意的是,在家居的風水布局里,最好不使用干花,因為其象征死亡與沒落。
養花容器的形狀與擺放方位
養花的容器,因其外形和質地的不同,會對住宅產生不同的效應。
(1) 玻璃花瓶宜用于住宅的北部。
(2) 球形的花瓶宜用于住宅的西或西北部。
(3) 高身木瓶宜用于住宅的東或東南部。
(4) 錐狀花瓶宜用于住宅的南部。
(5) 陶碗宜用于西南或東北。
不宜親近的四種花卉
夜來香:夜來香晚間會散播大量強烈刺激嗅覺的微粒,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影響危害很大。
松柏類花卉:松柏類花卉散發油香,可令人感到惡心。
夾竹桃:夾竹桃的花朵有毒性,花香容易使人昏睡,降低智力。
郁金香:郁金香的花有毒堿,過多接觸毛發容易脫落。
前院為「財」(如人之口)
庭院應清潔,不重豪華美觀(不要太亮,令人浮躁)。
庭院應有適量之花木。
庭院花木不可太多太雜(心情煩躁、諸事不順),陰氣濕重(影響鼻子)。
庭院排水應暢通。
庭院地面不應有青苔濕氣(宜光照)。
庭院白虎方不可種高大樹(傷女人、小孩)。
庭院白虎方不要有花架(白虎動、瑣碎事多) 庭院正中央不要有大石頭(腹中暗疾,瘤或癌,小孩變壞)。
庭院少放廢棄穢物(家中不平安)。
庭院少放亂石或沙石。
庭院少放木頭屑物。庭院勿放石磨或石臼之物(影響身體、事業、家運)。
庭院右方不可安裝馬達或震動機器(例洗衣機會影響呼吸困難、心臟病)。
庭院右方不可建廁所、倉庫(謂之虎拳,小孩不聽話)。
庭院右方不可放石磨。
庭院右方不可有水池。
庭院右方不可有巨石、水缸。
庭院右方不可有假山造景(不要有水,或多種花草)。
庭院右方不可建車庫(如叁煞在此方時,家中容易有事)。
庭院右方不可開大門。
庭院右方不可有木柴灶(灶為虎口,灶口又向內,女人易流產)。
庭院右方不可有高電線〖(門上方四十五度角用小鏡子貼紅紙反射)。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有電〖(主傷眼睛及高血壓)。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有屋色沖射(主口舌破財、高血壓、血光)。
庭院大門外面右方不可過高於正前方。
庭院大門外面前方不可沖墻角(主血光之災在墻角點上圓形小紅點)。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順水流出去(主破財,不平安)。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沖大古樹(陰氣過勝)。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正對廁所。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正對他人廚房之排油煙機風口(傷腦、多病)。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正對亂石及糞坑。后正正中央不可做化糞池,傷腦;化糞池亦不要做前面,出入必經之處是為傷文昌,在龍邊更兇;大樓化糞池抽完要放鹽,以防煞氣(住大樓一樓者更需注意)。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正對他人或自己之化糞池。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有路沖。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面向路反弓形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面向反弓水溝或河流及圍墻。
庭院大門外面右方不可有大樹。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正沖他人墻角。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正沖他人屋柱。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沖他人之樓梯口。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沖他人抽水馬達或震動機器(馬達上點紅點或貼紅紙最好)。
庭院大門外面右方不可有工廠馬達或震動機器。
庭院大門外面不可斜沖他人巷道或防火巷。
庭院大門外右邊不可增建車庫或寮房。
庭院內不可種植有刺的花或仙人掌(生皮膚怪病,玫瑰花除外)。
庭院內不可堆〖爛鐵、鐵鋼及破碎家具、廢木料等。
庭院內不要養雞鴨類(支氣管炎),環境衛生不好,家中不平安。
※公寓『白虎開口』(公寓門對內門,改門為吉或做墻擋煞)。
※『紅』可破煞,請王禪老祖或混元禪師加持時可點『紅』或『金黃』。
那么,庭院風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禁忌嗎?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庭院風水的六大禁忌
一、忌地窄房大比例失調
建地寬窄與房屋大小關系通常為:土地價值與房屋價值比例為1:1。房屋價值過大,容易給鄰居帶來壓迫感,同時也不利于通風,光照。
二、忌庭院種樹遮陽光
由于在風水學中,庭院的東北方和西南方相當于鬼門和內鬼門,因此在這兩個地方是非常忌諱種樹的。
另外還有三個原因:第一,由于樹是會長大的,時間長了以后可能會失去原來設計時與房屋的比例關系;第二,在土地日益緊張的今天,庭院除了本身的觀賞作用意外還有了更多的要求,可以說甚至成為了一個“沒有墻壁的房間”,在考慮這個因素的情況下,也許可以留下更多使用空間;第三,管理問題,與純觀賞性庭院不同,實用性庭院在使用過程中是極易受到損傷的,維護不易,再加之散亂的落葉也是破壞風水的一大因素。故庭院慎種樹。
三、忌中庭鑿池土地陰濕
風水學中認為,在中庭鑿水池,種樹木或其他使土地陰濕的工程都是大不吉的。
想要有綠意的話,千萬不要種高大型樹木,最好種些藤蔓類、長不高的灌木較好。如果挖了池子,那么就請注意保持池水的清潔。
四、忌庭院鋪石招來陰氣
不考慮庭院寬窄,隨便的鋪上許多石頭,將招來陰氣,終使家道衰微,寂寞凄涼。這個說法主要是來自風水學中天人和一的思想:擠得沒有螞蟻鉆行的縫隙,那么,存在于大地上的陽氣、喜悅、土氣便都會被蓋住,因而招來大兇。
另一個方面,夏季大量的石頭會吸收陽光的熱量,到了夜晚放出,從而使得夜晚的庭院也變得悶熱。冬季石頭在夜晚被凍的很涼,白天又會吸收四周的熱氣,間接的帶來了寒氣。
五、忌圍墻過高有礙美觀
以前的住宅,圍墻的形式是按照身份、地位、格調來決定的,要求和諧相稱。若圍墻過高與住宅不配合,在風水學中是屬于帶來貧乏的不吉之兆。
在現代建筑中,圍墻主要功能為所屬界限的標示劃分,因而圍墻過高也屬于兇相,理由有二,其一:小偷容易入侵,高聳的圍墻正好擋住了外面的視線,使其偷竊的行徑不易被人發現。其二:有礙美觀,從庭院外部來看,圍墻與建筑應該是一體的。遠眺可隱約瞧見房舍門窗。過高的圍墻不僅破壞了美觀的畫面,讓人嫌惡,更顯得主人氣量狹小,缺少修養。但是圍墻還有防止噪音,塵埃進入的作用,為防止此類公害,圍墻也不宜太低。高度超過一米之后,防止污染的功效并未增加,所以高度不宜高于1.5米太多。
六、忌圍墻近房縛手縛腳
建筑與圍墻之間的距離只有一點點,這種情形,會使人有強烈的壓迫感,而且這類房屋的通風采光也受到影響,故在風水學中視為不吉。
因此,必要的是在墻下方基底處留出約20厘米,既可以改善通風、采光,也可以給花草留下生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