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杭州福星觀拜太歲,石家莊哪里有拜太歲的地方

    內容導航:
  • 杭州玉皇山的詳細資料
  • 去杭州玉皇山福星觀燒香有哪幾天
  • 拜太歲什么人可以適合拜?
  • 杭州西湖該怎么玩
  • 重慶真的沒有太歲廟?
  • 太歲廟在哪里
  • Q1:杭州玉皇山的詳細資料

    玉皇山
    玉皇山位于西湖南面,海拔二百多米,史稱"萬山之祖".因山聳立在西湖與錢塘江之間,雄姿俊法,風起云涌時,但見湖山空闊,江天浩瀚,境界壯偉高遠."玉皇飛云"被評為新西湖十景之一.
    玉皇山,唐代取名玉柱峰,五代改名育王山.相傳五代吳越國王錢曾迎明州(今寧波)阿育王寺的舍利置放次山,故名.宋代后,又名玉龍山、龍山、天真山等.明代創建福星觀,開始供奉玉皇大帝,始名玉皇山.山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薈萃,有六十四景之稱.山頂除福星觀外,新建登云閣,江湖一覽亭;南宋的白玉蟾井、天一池、日月池;山腰有紫來洞、七星缸以及慈云洞、五代石刻等景點.
    紫來洞位于玉皇山腰,原為小石洞.是清代福星觀道長紫東用人工依勢開辟而成,又名飛龍洞.特點是洞中有洞,深邃幽奇,濕潤涼爽,是夏日消暑勝地.斜壁上寫有"紫氣東來"四個大字,巧妙地嵌入紫來二字,同時起洞名為紫來洞.洞口削壁,上有僅容一人的石級游人都喜橫身通過.現在這里新辟錢坤宮現代電子激光景觀,內設有"仙女散花"、"靈霄殿"、"姜太公掉魚"、"觀世音菩薩"等佛、道傳說中人物故事.還新添吳越文化展,以精美傳神的東陽木雕技藝,彩繪了"封王創吳越"、"三擴杭州城"、"射潮筑海塘"、"無水則無民"、"國泰民也安"等吳越王錢治國保民的史跡.
    八卦田位于玉皇山南麓,是南宋皇帝祭祀農耕的地方.所謂八卦田,是因為田分八塊,中間為一圓形高埠,狀如八卦,故有此名.這里四周平疇連片,當地農民在各卦上栽種了不同顏色的農作物.由于季節變換呈現的景色各不相同,登高俯瞰,別有一番情趣,明代文人高濂曾在《四時幽賞錄》中寫到:"春時菜花叢開,白天真高嶺遙望,黃金作埒,碧玉為疇,江波搖動,恍自杳然,更多象外意念."八卦天旁,還有五代吳越國王妃吳漢月的古墓葬.

    Q2:去杭州玉皇山福星觀燒香有哪幾天

    2杭州福星觀
    編輯
    福星觀,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圣地。位于杭城風景優美的玉皇山頂,歷史悠久,是著名的江南道觀。位于西湖與錢唐江之間的玉皇山頂。原名玉皇宮,今改建為庭院。山上還遺存有天池、白玉蟾井等古跡。山腰有八仙聚會之所—紫來洞。站在洞前可以俯視山下的八卦田(為南宋皇帝祭祀先農時親耕的籍田)。
    沿革
    福星觀,據清人卓炳森《玉皇山廟志》,相傳初建于唐代開元年間(713-741年),初名玉龍道院,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悠久歷史。 該書記載,唐玄宗年間(712-756年在位),有位上山采花的老人,遇見一道人,問之,則曰:“特朝三清道祖”。即時騰空而去。一時傳揚,松花老人便開山啟建玉龍道院。院內建大羅寶殿,供奉三清三寶三天教主。由此可見,玉龍道院始建于唐代。不久,相傳唐代著名道士呂洞賓也曾云游玉龍道院,并題詩一首:
    七寶莊嚴五色丹,六通四達出塵埃。
    箇中滋味神仙喻,遇有緣人笑口開。
    此后,每一朝代都有名道來此修煉或取經。據《杭州玉皇山志》載,相傳五代名道劉海蟾也曾到此并面壁9年,并留偈四句:
    “參出真空不夜天,娘是我來我是娘。
    無為一體主人公,玄妙消息永無窮。”
    福星道院之名,約始于明代中期。正德十三年(1518年),道士羅普仁,在此修行13年,大悟超凡,明正德皇帝敕封為“無為宗師”,他擴建了玉龍道院,正式取名“福星道院”,俗稱福星觀,因此《玉皇山志》稱他是福星觀的開山祖。
    在清代,道觀仍在發展。雍正年間(1723-1735年),浙江巡撫李衛據“火患之多,動輒千百家,”危害著杭城居民的安全,便在玉皇山頂開鑿日月池,又于山腰安置七星鐵缸,取水以制火之意。
    同治三年(1864年),全真道道士蔣永林(1836-1896年),金華東陽人,號長青子,從天臺山崇祖觀來到杭州,看到玉皇山福星觀因兵禍化為灰燼,深感痛心,于是下決心重建。他開始結茅而居,不怕艱難困苦,數載化緣。他的虔誠之意,打動了當時浙江巡撫楊昌睿,布政司盧定動、杭州知府龔嘉俊、錢塘知縣曾國霖、仁和縣知姚光宇等官員,他們“慨捐鉅貲助建福星觀”;并命令由杭州府司獄吳廷康監建。經過多年的努力,福星觀及七星鐵缸終于在光緒元年(1875年)重新建成。
    據《玉皇山廟志》載,福星觀原有建筑是:“舊殿系四發戧,兩翼共40椽,前殿三間,共二十一椽,山間一間,兩椽。官廳樓房三間,兩廂共42 椽,歸廚房三間,每間六椽。”
    新觀建成后,經過精心裝修,配上楹聯,增加道教文化氣氛、令人回味。觀前建筑有:
    石牌坊一座,正面書《玉皇上帝》,前面書“普濟群生”。兩邊柱聯為住持蔣永林題:
    “夫玉皇山者,山感天下之首靈;
    于福星觀者,觀為世上之陰騭。”
    南天門:即第一門,匾額《南天門》;兩邊楹聯,為龍門弟子拜明俊題:
    “望徹塵寰,遠近江山懸一畫;
    南連云漢,東西日月跳雙丸。”
    觀內主要殿堂建筑還有十余處,其中有:
    靈官殿:奉祀道教護法、監壇神,又名王靈元帥。其塑像多為紅臉虬須、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手持風火輪,右手舉鞭,是鎮守宮觀之神。
    真武殿:奉祀真武帝君。真武,又名玄武,尊為北方天界的最高天神。三月初三為誕辰。舉行隆重紀念活動。
    大羅寶殿:道教稱天有三十六層,大羅天是最高一層的天神,也就是奉祀道教尊奉的最高天神。
    三清殿:指大羅天之下有三重天神,依次是太清天元始天尊,上清天靈寶天神,即太上道君,玉清天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大羅天與三清天,是道教神仙所居的最高天界。
    斗姆閣:奉祀北斗眾星之母,故名斗姆元君。閣中塑像多是三目、四首、八臂的神像。
    三官殿:一般是指天官、地官、水官,是三位主宰人間禍福天神。天官誕日是農歷正月十五日,地官誕日七月十五日,水官誕日是十月十五日,故又名“三元大帝”。民間多建三官廟奉祀。
    此外,還有呂祖殿、邱祖殿、蠶王殿、祖神堂等,不必贅述。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蔣永林羽化,紫東道人李理山(1919-1956年)繼承主管廟務。李理山,原是玉皇山福星觀的出家弟子。中年云游四方,參學各地大山名觀,最后返回福星觀。民國八年(1919年),擔任方丈,他繼往開來,振興福星觀,成為東南著名道觀。
    民國時期,福星觀,在方丈李理山主持下,仍在艱難中維持與發展。李理山,自號紫東道人,他在福星觀擔任主管、方丈,多在民國時期。他除了修建了一條一丈五尺寬的上山馬路、又僻開紫來洞、太極園,建造七星亭、月保亭等,又美化了福星觀四周的景觀,成為杭州登高望遠的佳地。此外,還做了許多善事:
    宣統二年(1910年)接受了從上海轉來的河南災民12歲以下兒童40多名,聘請2名教員,開辦了慈云小學,以客堂作教室,樓上作宿舍,免費供給他們讀書、生活。
    日本侵略者占領杭州期間,據許圣元《洞霄宮》載,福星觀曾三次收容上山難民。第一次為3000余人,第二次1200余人,每三次1400多人。一日米粥兩餐,收容長達一年之久。還備有醫藥,為之治病。
    民國初年,因軍閥混戰,多數道宮衰敗,難以維持,紛來求助紫東道人,接納主管與扶植。如當時杭州的鶴林道院、抱樸道院、吳山火德廟、伍公廟與余杭洞霄宮、武康升元觀等。
    由于方丈李理山,道心純真,勇于開拓,福星觀的聲望越來越高,成為聞名江南的名觀,他作為方丈的威信也與日俱升。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四月,杭州市道教協會誕生了,會址在十五奎巷元妙觀,他當選為首任會長。由于他熱心道教的傳播,其會長兼福星觀主持一直持續到1949年解放,并繼任到解放初期。
    建筑特色
    福星觀辟建于清代雍正年間,俗語稱玉皇宮,曾經是西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筑,有完整的仿宮殿式建筑群,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真武殿、大羅寶殿、斗姆閣,兩側有三清殿、三官殿及各附屬用房。如今,道觀早已不復在,但建筑格局大致還保存,同時新建有登云閣、望湖樓等,供游人居高臨下憑欄遠眺,攬黨[之江三折]、[六和塔影]、[湖山況秀]、等勝景。舊時道門中人曾標榜[玉皇山六十四景],雖有掃道教八八六十四卦陰陽之說頭面人湊足成數之嫌,卻也說明玉皇山潛在的景觀資源確實不少,其中有的已經為人所喜聞樂見。比如從山腰往南俯瞰,可觀賞八卦田景致,八卦田原是南宋皇帝行象征性躬耕之禮以示勸農的籍田,后來演變成呈八角形的田地,中央為賀土墩,周圍劃分為八大塊,分別種植不同的農作物,四季色彩各異,從而形成八卦圖象,堪稱登玉皇山攬勝的一大奇觀。

    Q3:拜太歲什么人可以適合拜?

    2023年值太歲【羊】:
    肖羊屬羊的2023是本命年,是為值太歲,是瑣碎的一年,是變化的一年,會有不高興的事發生、要注意健康問題等。所以,屬羊的人士在2023年里,一定要注意人際關系、情緒問題、自身健康、血光之災等,可在立春后獻血、洗牙來化解。其實“犯太歲”屬于中性詞,并非只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屬羊的在2023年就有寓意事業有成的“歲駕”、貴人星“天乙”及有助工作更加順利的“天解”這三大吉星拱照,定能排難解紛,得貴人扶持,事業穩步向前。
    【化解錦囊】:避免常處水源地的附近,例如池塘海邊、飲水機之類,適宜添置家居用品,適當接觸一下新生兒,佩戴紅瑪瑙“淘運閣三羊賜瑞”吊墜及“淘運閣肖羊秘法三合手鏈”,可以化解諸多事端,提升能力。使屬羊的人能夠很好的化解阻滯,并能適當有所進展,減少小人的違逆,增進自身處理事情的能力,化解事后出現的不利狀況。
    2023年沖太歲+刑太歲【牛】:
    屬牛的人士沖太歲,和刑太歲,是一個變動很多的年份,最適宜主動求變,反而會愈沖愈起勁。“沖”為沖擊、沖動。流年受沖,必有沖象,容易有事業變化、感情變化、住屋變化,如搬家、搬公司、轉工、分手、大病、破財、外出、與人結怨等。地支“巳亥相沖”的沖擊力最為強勁,所以屬牛的人士并不適宜從事一些帶有危險性的玩意,如滑雪、溜冰、開快車等。屬牛的人士在2023年要面臨人生的轉變和考驗,幸好羊年有代表飲食及應酬的“天廚”星入命宮,可大享口福,再加上時刻保持心境開朗,自可一笑而過,逢兇化吉。
    【化解錦囊】:避免接觸死傷之類的事情,例如問喪探病,適宜多照日光,適當調換一下家居陳設的位置,同時可佩戴“淘運閣蛇形玉墜”及“淘運閣肖牛秘法三合手鏈”,可以增強運勢,平穩波折。使屬牛的人能夠減弱沖太歲的煞氣,解化轉折帶來的阻滯,增益氣勢和自我調整能力,化解因遲滯帶來的困境。
    2023年刑太歲【狗】:
    肖狗“刑”為刑傷、刑罰。小心官司、小人、抄牌、罰款、自己的專業失手、有不高興的事發生、自己或親人健康問題等。害太歲,“害”為陷害。易被陷害、投訴、朋友出賣、合作破財、食物中毒、被誤導而損失等。雖說屬狗的人犯太歲,但一切不必太杞人憂天,因為羊年還有頂級貴人星“天德”、主福祿壽元的“福星”及有助心態更加積極向上同時會為你帶來運氣的“八座”等吉星協助,只要以保守、穩健的原則行事,事業、財運等方面還是比較順遂的。
    【化解錦囊】:避免長期熬夜做事和出行夜路,例如通宵工作、徹夜娛樂之類,宜多接受陽光的照射,適時的外出旅行。可佩戴“淘運閣兔形玉墜”及“淘運閣肖狗秘法三合手鏈”可以通利旺運,輔助提升運勢,使屬狗的人能夠把握時機,化解疑難狀況,增進迅速決斷的能力,并增益應對的決策力,化解因突發的困阻而帶來的不利。
    2023年害太歲【鼠】
    生肖屬牛的人,2023年害太歲,整體運勢時高時低,需要及時應對低谷,做好隨時彌補善后的工作,做事難度有所增大,需要細心和耐心,以免中途閃失,前功盡棄,需要積極應對突發狀況。小人難免,需要大事化小,平靜處事;學業一般,情緒懈怠,看似勤懇,但效果不高,容易分散注意力,需要增加知識的累積;感情稍差,容易產生誤解,會不經意冷落對方,需要適當的包容遷就;財運不利,難免破耗,避免因過貪而至于挫敗。
    【化解錦囊】:避免來往人多的地方,例如市場、電影院之類,適宜周圍安放常動之物,例如時鐘、風鈴、小動物之類,佩戴“淘運閣猴形玉墜”及“淘運閣肖鼠秘法三合手鏈”以庇佑護身,增添祥瑞。使屬鼠的人得以穩定自身運勢,解化小人的牽制,增益貴人的助力,化解因害太歲而帶來的不利。
    “運逢太歲宮,災患霧云濃,若值生官運,喜事乘春風。”“太歲當頭,無福便有禍,無喜必有災,一喜破九災,無喜百事來。”凡犯太歲者可在羊年(2023年立春日是西歷二月四日十一時五十九分),從這一刻開始就踏進新的一年)舉辦人生喜事,如結婚、生子、置業及壽宴等,則可將變化扭轉過來,這個與喜慶有關的變動,可說是愈動愈起勁,會給你帶來理想運勢。
    2023末年太歲為楊賢大將軍,可以去寺廟拜祭太歲,祈求讓你在新的一年里多一些甜蜜幸福,少一些酸楚痛苦。如北京的白云觀、上海的城隍廟、黑龍江的松峰山等廟宇都有供奉六十甲子太歲。
    “拜太歲”是常見的化解犯太歲的方法,太多數以在正月初八舉行。其實拜太歲的方法可繁可簡,但以下的步驟則不可缺少。根據緣主的情況,將拜太歲粗略分為三類:
    1、選擇往大廟參拜:進大歲廟和進普通的廟的拜祭方式略有不同,如欲到大歲廟宇拜太歲,首先到廟外廟一份太歲衣包,太歲衣包的作用有如一份表格,要將自己的名字、年齡及出生年、月、日寫在上面,以知會太歲應保佑哪一人。然后先向六十太歲的統領上香;其次向該年太歲上香(2023乙未年的太歲為楊仙大將軍);再向自己出生年所屬的太歲上香(大廟設有六十太歲一覽

    Q4:杭州西湖該怎么玩

    看你要玩幾天了,全部玩遍最快也要一個星期
    西湖老十景:
    1.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3公里,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筑而成。后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六橋起伏,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閑漫步而又觀瞻多變的游賞線。走在堤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情,任人領略。

    2.雙峰插云
    巍巍天目山東走,其余脈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與北高峰,遙相對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嵐翠霧白,塔尖入云,時隱時顯,遠望氣勢非同一般。

    3.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7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

    4.曲院風河
    以夏日觀荷為主題,承蘇堤春曉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院”原是南宋朝廷開設的釀酒作坊,位于今靈隱路洪春橋附近,瀕臨當時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

    5.平湖秋月
    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認為良辰美景,充滿了詩情畫意。平湖秋月高閣凌波,綺窗俯水,平臺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

    6.南屏晚鐘
    也許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目。南屏山,綿延橫陳于西湖南岸,山高不過百米,山體延伸卻長達千余米。山上怪石聳秀,綠樹愜眼。晴好日,滿山嵐翠在藍天白云得襯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霧天,云煙遮遮掩掩,山巒好象翩然起舞,飄渺空靈,若即若離。

    7.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公園,地處西湖東南隅湖岸 ,占地約21公頃。她的前身,是南宋御花園聚景園,其范圍南起杭州舊城清波門外,北至涌金門下,東倚城垣,西臨西湖水面。園內亭臺樓榭,假山泉池,小橋流水,矮墻漏窗,奇花異草,各據其位,合為勝景,全園曲徑通幽,別有天地。

    8.雷峰夕照
    夕照山是南屏山的支脈,又稱雷峰,海拔48米。此山因吳越國王錢弘俶為其妃黃氏所建黃妃塔及西湖民間故事“白蛇傳”相關而盛名天下。此處有史跡雷峰塔遺址、青云巖、白云庵遺址等。

    9.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公園位于蘇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今日花港觀魚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

    10.斷橋殘雪
    斷橋,位于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名氣最大。今日斷橋,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獨孔環洞石橋,長8.8米,寬8.6米,單孔凈跨6.1米,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橋東有康熙御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題額“云水光中”,青瓦朱欄,飛檐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
    西湖新十景:
    阮墩環碧 Ruangong is let submerged in green
    在西湖外湖中,位于湖心亭西,阮公墩為湖中三島之一。清嘉慶五年(1800年),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以所挖葑泥堆疊成島,俗稱“阮灘”。島南北長34米,東西寬33米,面積0.57公頃,因地勢低平,土質松軟,180余年間島上無建筑,雜樹荒草叢生,成為候鳥棲息地。民國23年(1934年),杭州市童子軍理事會曾一度辟為童子軍營地。1952—1958年間疏浚西湖時,島四周加添亂石護岸,面積稍有拓寬。1977年,島四周駁墈 ,再次擴大面積并加填客土。1981年,又在島上添客土1000余噸,開始建“環碧小筑”。“環碧小筑”建筑,采取竹結構茅舍形式,以輕型鋼骨作屋架,利用盤根錯節的表土層,無需打椿,建筑體量適中,給人以輕巧、簡捷、淡雅、樸素之感。全島布局:島中心為一片林間空地,偏西北由廳堂、曲廊、矮籬、柴門組成院落。東南岸邊為船埠,東北部岸邊置一用杉樹皮結頂、棕櫚作柱的圓亭,取名“憶蕓”(是紀念阮元的意思)。堂名“云水居”,堂內掛有“勝地重新在紅藕花中綠楊蔭里;清游自昔看長天一色朗月當空”一聯,為阮元所作。小小島嶼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遮掩在花木叢中,猶如碧玉盤中一顆晶瑩翡翠。“阮墩環碧”景名由此而來。整個環境,遠山近水,開闊明朗,清逸幽靜。阮墩環碧庭園設計獲1985年國家城鄉建設部優秀設計二等獎;浙江省優秀設計一等獎。1982年建成,開放初期辟作湖上第一處垂釣區,游人可登島品茗、垂釣。1984年起,島上舉辦“環碧莊”仿古旅游,在西湖夜游活動中頗受歡迎。
    寶石流霞 Precious ston hill floating in rosy cloud
    在寶石(保俶)山。寶石山為西湖北岸屏障,山體屬火成巖,石色赭紅,日光映照,如流霞紛披,景名意出于此。寶石山巔為觀賞西湖全景勝地之一,多有歷代名勝古跡留存,著名的有保俶塔、屯霞石、落星石、秦皇纜船石、來鳳亭、初陽臺、川正洞、蹬開嶺等。
    黃龍吐翠 Yellow dragon cave pressed in green
    在棲霞嶺后掃帚塢,即黃龍洞。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黃龍積翠”一目,“黃龍吐翠”景名脫胎于此,用一“吐”字,突出貼泉池巉崖間龍口噴水,珠簾倒掛的特有情景。黃龍洞在宋、元、明、清代皆為佛教勝地,民國初期改為道觀。此處前為庭園,后有洞壑,融真山假山,自然景色與人工建設為一體,為期上雅幽園林之一。黃龍洞現存的格局及主要建筑、山石、水池,均系民國11年(1922年)廣東道教會徒眾出資修葺。是年,黃龍洞住持盧小嘉還俗,將洞產轉售于廣東道教會。黃龍洞的假山,全部用渾重的黃沙石依天然山勢疊成,為西湖假山洞景中規模最大者。假山半腰系人工砌成的山洞,稱“黃龍古洞”,內奉石刻黃龍祖師像。山頂為“臥云洞”,常有霧氣彌漫。泉池旁一塊玲瓏山石,正面刻“有龍則靈”,背面刻“水不在深”。“文化大革命”期間,黃龍洞破壞嚴重,雕塑被毀,龍頭與部分年久失修的住房及木結構曲廊遭拆除,又因開挖防空洞,截斷了龍口吐水的水源。1978年后,杭州市園林管理局整修頭殿、大殿、側殿,并在大面積封閉的山墻上,置9個神態各異的云龍花飾漏窗,將大門兩旁山墻改為黃色龍墻。重塑龍頭,斷流的泉水代之以自來水,恢復黃龍吐水景觀。重修水池旁“鶴止”、“香雪”二亭及部分曲廊。新建“翠云亭”和山崗的“翠靄亭”。又利用原香客住房的院落基地,辟建“方竹園”,種植方竹、鳳尾竹、紫竹、羅漢竹等觀賞竹。
    玉皇飛云 Clouds surrying over Yuhuang Hill
    即玉皇山。玉皇山北向西湖,南近錢塘江,東接鳳凰山,西連南屏、大慈諸山。山體挺拔高聳,山頂常有云霧飛繞,因以名景。玉皇山在南朝梁時已有佛寺,五代吳越國時經全面開發,后唐同光二年(924年)開通山東麓慈云嶺蹬道,又建祭天所用的“登云臺”及阿育王寺等佛寺。至南宋,寺廟更有所拓展。明代,玉皇山寺廟改為道教官觀,山頂福星觀及慈云宮在清代極為興盛。民國時期續有開拓。全山自然、人文景觀薈萃,《玉皇山志》載有“倚亭望仙”等玉皇山六十四景景目。山上建筑分布于山頂與山東麓慈云嶺一帶,建筑面積約2110平方米。1956年,山頂及慈云嶺、紫來洞的建筑物均加整修。1978年,新辟長4.23公里玉皇山游覽車道,并整修全山建筑。福星觀改建為一座大院套小院、高低錯落的庭苑。中部正廳(原玉皇宮)正面壁上嵌設玉龍木刻浮雕,四周陳列星象石碑,兩廊為介紹有關天文科學知識的櫥窗。原南天門改為進廳,墻上嵌刻“玉皇山”金色三字,廳壁繪制巨幅《群仙極樂圖》彩色壁畫。新建“登云閣”,游人可由螺旋轉梯登閣遠眺。修建福星觀素菜館,餐廳內壁繪有西湖神話故事玉龍、金鳳與群仙共舞的大型壁畫。山頂配套設施的廚房、宿舍、貯藏室、廁所,隱設于地下層。山南坡與紫來洞,新建水池、泵房,引自來水至山頂,結束山頂用水靠雨水匯集的歷史。整理“天一池”庭院與慈云嶺敞廳。調整紫來洞前花木,補植香樟、、櫻花、桂花、紫薇等觀賞花木。改建飛云茶室,在此品茗賞景,可睹晨霧舒展或宿雨初晴時的煙霧輕飄,亂云飛渡,之江三折和六和塔雄姿,忽隱忽現。
    滿隴桂雨 Sweet osmanthus rain at manjuelong village
    在滿覺隴村、石屋洞前一帶。滿覺隴因古有吳越佛寺滿覺院(初名圓興院)而得名。滿覺隴俗稱滿家弄,明清時盛產桂花,為西湖著名賞桂勝地。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期間,桂花樹被大量砍伐,僅剩少數農家屋前屋后幾株老樹。抗日戰爭勝利后稍有恢復。1950年后,新種植一批桂樹,至1955年前后,連同老樹,數達萬株,其中樹齡最長的約200年,最大植株盛花年可收桂花一石,桂花成為當地村民重要的經濟收入。60年代初,杭州市園林管理局在石屋洞旁建茶室、小賣部,在新建的門樓兩旁,置雕塑圓窗。1980年,又在石屋洞西側,擴建比石屋洞舊有范圍大二倍的院落,內建三座高低錯落、歇山翹角屋面的“桂花廳”。主廳(茶室)四周,卷棚回廊,配以青石雕花欄桿,粉墻上點綴“飛天”漏窗,內庭掇山理水,與原有景物渾為一體。傍山筑石級通石屋洞頂,半山腰建有結構新穎的“吟香亭”,左通聳立洞頂、似可擒云的“摛云亭”。新院落與石屋洞前庭既隔又聯,互相映襯。1983年,桂花以香飄十里的優勢,又是杭州鄉土樹種,被評選為杭州市市花。此后滿覺隴、石屋洞賞桂更甚,再現清代丁立誠《滿覺隴擔桂》詩中“桂花蒸過花信動,桂花開遍滿覺隴,賣花人試賣花聲,一路桂花香進城”的情景。
    虎跑夢泉 Dreaming of tiger spring at hupao valley
    在大慈山西山岙。以虎跑泉為主景,包括原虎跑建筑群落、山林泉池和新辟庭院、雕塑及李叔同紀念館等設施,為西湖一處融自然、人文景觀于一體,具有鮮明林泉特色的勝景。虎跑泉在大慈山舊定慧禪院(虎跑寺)內,地質學上屬裂隙泉,水源旺盛,水質優良,其形成與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有關。虎跑泉與龍井、玉泉、郭婆井、吳山大井,并稱杭州五大“圣水”。更因虎跑泉水質特別純凈,世人將虎跑泉與龍井茶葉譽為“西湖雙絕”。虎跑泉水表面張力大,水高出杯口3毫米而不泄溢,可供游人用錢幣試水取樂。1980年以前,原虎跑寺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有縱橫兩座廟堂,南北向為老定慧寺,東西向為虎跑寺。兩寺均為三進三級前、中、后殿,各有一套完整佛像。50年代初,虎跑寺頭山門為三開間,一門兩屋,進門左右為哼哈二將佛像。山門后空地有宋代石經幢二座,分布左右。“文化大革命”期間,佛像、經幢與寺內蘇東坡游虎跑詩刻,明代璐王《蘭花詩》畫碑,五百羅漢線刻石像,羅漢亭、濟公塔院,先后被毀壞或拆除。1981—1983年,分兩期全面整修和改建,在原虎跑寺三大殿后祖師殿基地欏嚴塔高臺上,新添長9米、高5米“夢虎”雕塑一組。塑像為唐代性空(即寰中)僧,雙目微閉,手捻佛珠,安詳側臥,右側塑有兩虎作跑地作穴狀。山石上篆刻“夢虎”二字,為顧廷龍書。雕刻形象地表達虎跑泉乃是“南岳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的神話傳說。雕塑左后方崖壁上有沙孟海榜書“虎移泉脈”石刻。新建與整修的建筑有鐘樓、羅漢亭(內置重新復制的五百羅漢線刻像)、濟公殿、虎跑菜館、濟公塔院等。并在原虎跑寺中殿辟建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滴翠崖”上有李叔同墓塔。
    九溪煙樹 Nine-creeks meandering throug a misty forest
    泛指九溪十八澗一帶。清《湖山便覽》卷九:“《臨安志》云:九溪在煙霞嶺西南,通徐村,出大江,北流達龍井。按溪自嶺下楊梅塢發源,西南流會青灣、宏法……以達徐村,以其九水合成,故謂之‘九溪’。”《西湖新志》卷二:“九溪所會支水九派,凡其末人溪處,皆號曰澗。會溪之口,只九數,當其穿繞林麓,并括細流,不知凡幾,約而舉之,乃以十八為數,言其倍于九也。”民國36年(1947年),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兩次到九溪作冰川考察,發現古代冰川遺跡,認為距今二三百萬年前第四紀時,杭州西湖尚為一片冰雪世界,當時下龍井是一處儲水盤谷,承受大量冰雪,經九溪十八澗東南流出,形成九溪十八澗峻險地段。民國期間,九溪十八澗一帶有二、三私家茶莊,賣茶水并供應西湖藕粉、桂花糖等。茶莊所備桌椅不多,春秋佳日,游客以澗邊石塊權充桌椅。1953~1959年,杭州市政建設部門在此筑水池,建青少年科普教育用的水力發電站。整理九溪十八澗沿途山林環境,通車道路,修建登山步道與“望江亭”。1975年以后,園林部門分4期改造和新建九溪菜館、茶室、接待室;整理山林環境,疏浚泉池,筑水壩,架畫橋,布蹬道,造亭子,擴大游覽面積。
    龍井問茶 Inquiring about tea at dragon well
    泛指龍井古跡、風光與龍井茶事。《西湖新志》卷二:“龍井,在風篁嶺巔,流泉活活,四時不絕。《資治通鑒》名龍井,《方輿紀要》曰龍湫,《圖經》言本名龍泓。南宋乾道元年孝宗奉高宗,臨幸是山,酌泉井上。咸淳五年潛說友篆刻‘龍井’二大字于石上。秦觀作《龍井記》,米芾書,今有董其昌摹本存焉。元豐間往來山中者,秦、米而外,更有趙閱道、蘇子瞻、子由、楊無為、黃山谷、廉宣仲諸公,一時推為極盛。清乾隆二十六年,興復古跡,堂軒泉石,煥然鼎新。明年高宗臨幸,題前堂額曰‘篁嶺卷阿’,后堂額曰‘清虛靜泰’,又題‘過溪亭’、‘滌心沼’、‘一片云’、‘風篁嶺’、‘方圓庵’、‘龍泓澗’、‘神運石’、‘翠峰閣’八額,稱‘龍井八景’。”龍井有二,風篁嶺前稱里龍井,俗呼下龍井;過嶺為外龍井,俗呼老龍井。今里龍井在龍井茶室(原龍井寺)內,為一圓形泉池。外龍井一說在嶺上翁家山北坡,井圈上刻有“龍泉”、“葛洪遺跡”字樣,井上半部為人工修砌的石壁,中腰有盤角,可站立人。盤角以下井主要部分系自然形成的石壁、石洞,井下狀似一間小屋,面積約20至30平方米。一說為18棵御茶坡地后面,原胡公廟旁山崖邊的一水池,石壁上今尚刻有“老龍井”三字。1950年后,龍井風景點多次整修,開辟汽車道路,拆除改建廟宇,開辟茶室、商店,供游人品茗、休息。神運石、滌心沼、一片云等古跡仍在。龍井茶,明代年間即為西湖風景區著名特產之一。龍井品茗在北宋已成風氣,元明間,人多以游龍井品茗為樂。清代,龍井茶列為貢品,聲譽益隆。1980年后,龍井村等產茶地先后開展茶鄉游樂活動,舉辦西湖茶葉節,為游人當場炒制龍井新茶,直接銷售。
    云棲竹徑 Bamboo-lined path at yunqi
    在云棲,人稱湖山第一岙區,素以深山古寺,竹徑磬聲稱勝。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及四十六年,康熙皇帝四到云棲,賦詩題額,并賜一株大竹名為“皇竹”,浙江地方官為此建“御書亭”、“皇竹亭”以記盛事。相隔43年后,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又六到云棲,原寺院壁間留有乾隆題詩刻石及明代董其昌書寫的《金剛經》碑石。云棲竹林茂密,古樹眾多,周圍有回耀峰、寶刀隴、青龍泉、圣義泉、金液泉、壁觀峰,合稱“云棲六景”。清末以后,云棲竹林屢遭破壞,不復舊觀。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期間,竹林更遭濫伐,幾近滅絕。1950年后,在杭州市園林部門護理下,竹林逐步復壯,整修寺宇,開辟茶室。1960年,云棲等部分殿屋改建為杭州市總工會休養所;寺前兩幢樓閣,整修為“沖云樓”、 “舒篁閣”,通往五云山的石級前新建“兜云亭”。1983年,全面整修由三聚亭至休養所的路面,拆去原云棲放生所緊貼竹徑的舊建筑,共改線路200米,路面寬度加闊為2.8米,并按當年“御道”規格,用石板鋪面,中間為米色平整石板,兩側用小方塊石彈砌,彈石中間鑲嵌混凝土仿青磚“路筋”,再用青灰色花崗石作路緣石,箍緊彈石,防止啃邊。其余按原有路線整修。適當擴大入口處路面,建三楹石牌坊一座,額枋上刻“云棲”二字。沿竹徑兩旁的“洗心”、“回龍”、“雙碑”(即御碑亭)、“遇雨”4座古亭與鉞斧池,均整修一新。1985年9月,黑底白字的“云棲竹徑”景碑,豎立于碑亭中央。
    吳山天風 Heaverly wind over Wu Hill
    泛指吳山范圍內的名勝古跡。景名取意于元代薩都剌(天錫)《偕卞敬之游吳山駝峰紫陽洞》詩:“天風吹我登駝峰,大山小山石玲瓏”;與近代秋瑾烈士(登吳山》詩:“老樹扶疏夕照紅,石臺高聳近天風”。吳山山巒丘壑間多古樹、井泉、巖石、洞窟,尤以廟宇眾多著稱,《儒林外史》等名著中,均有對吳山的描述。吳山上,四時八節,游人往來,攤肆買賣,有如一幅杭州民俗風情圖。民國前吳山頗為熱鬧,自火車站、新市場相繼出現后, 日漸冷落,山上風情則變化不多。今吳山猶存的古跡尚有歷代興建開辟的伍公廟、瑞石洞、感花巖、寶成寺,“第一山”摩崖石刻、麻曷葛刺造像及民國初的“云山萬古”刻石等。1958年拆除部分廟宇,開辟登山車道。1963年改建太歲廟為“極目閣”、“茗香樓”,作為外賓接待休憩場所;改建藥王廟為大眾化茶室、評書場。添植大批松柏等常綠針葉樹,修整“茗香樓”前有800年樹齡的“宋樟”。辟建“十二生肖石”附近空地為花壇,四周加鋪草坪。
    1971-1987年間,新建“江湖匯觀亭”,翻建寶成寺,整理麻曷葛刺等造像、刻石。原藥王廟改建的茶室再改建為“吳山先賢堂”,展出歷代先賢蠟像與彩色塑像、畫像。鋪設登山與山間游步道,補栽以香樟為主的常綠闊葉樹,改善綠化環境。

    Q5:重慶真的沒有太歲廟?

    五行八字命生成,有和有合有扶救.
    吉星五福保平安,無沖無克無刑害.
    莫急無事.

    Q6:太歲廟在哪里

    北京太歲廟 地址:先農壇 有太歲廟、太歲殿、太歲壇 太歲殿:位于先農壇內壇東北部。是由太歲殿正殿、拜殿和東西廡殿圍建而成
    在城隍廟里有,你從浦東過去交通應該很方便的,我不知你住在浦東那個方向,否則我就告訴你怎么乘車了。拜太歲在我國有著久遠的歷史。太歲原來指歲星,它由西向東沿著黃道運行,每十二年一個周天。于是,古人就在黃道上劃分出十二等分,與十二地支對應起來,再配以天干,這就是干支紀年法。太歲神就是主管一年命運的神君,民間總是把他當作兇神,對他比較恐懼。如《協紀辨方》卷三引《神樞經》說:“太歲,人君之像,率領諸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若國家巡狩省方,出師略地,營造宮闕,開拓封疆,不可向之。黎庶修營宅舍,筑壘墻垣,并須回避。”民間有一句話,叫做“太歲頭上不可動土”,意思是太歲所在的方位不可破土營建,諸事不利。其實,在道教經籍中,太歲并不是什么兇神,他不過是主管人的一年“本生身命之災”和“流年臨犯之厄”的年歲之神。一個人一年到頭的身心健康和運氣否泰,都由太歲神掌管,所以人們祈求平安吉利就在新年拜太歲。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進門見客廳風水禁忌
    下一篇:下一篇:4月20日屬于啥星座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