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供奉神明,要選擇與自己有緣的神明;供奉與自己有緣的神明,一定會有所靈驗。家庭供奉大道高真圣像,不需太多、太雜、太亂。供奉一尊主神就可以代表一切神明,供的多又雜亂,反而不靈。
見到哪一尊神像自己心里覺得特別高興、歡喜,就是與哪位神仙有緣 ~ ~
一般的家庭多半是供奉道德天尊、純陽呂祖、玄天上帝、文昌帝君、慈航元君等尊神,任擇其一即可。
供奉神明一定要開光,不開光的神像,只是擺設和工藝品而已。神像的大小尺寸,應該和法壇、神堂的空間位置比例相稱,不應太大或太小。安奉神位,有條件的話應當單獨用一間靜室作為神堂,閑雜人等、小孩、貓狗等不能隨便進入;也不應用作會客、談笑、宴飲之所,而只是以供奉神明、禮誦經文、焚修玄功之用,不作其他用途。若條件不允許,則應選擇供奉在客廳的正位,也就是主人所坐位置的方向、清靜干燥之處,高度在1.5米左右,不可低于腰部。神像背后不可臨窗,應當面對門窗,陽光充足,使人進門便可一目了然。坐向宜坐東朝西、坐北朝南,民間風水師所定的方位可以作為參考,但也不必拘泥、。
只要不把神像面對廁所、爐灶或直接面對自己的臥床就好 ~ ~
道教咒語中的神靈形象以武神最為生動突出。道教中,不是所有的咒語普通彈都可以念,咒語分很多種。在道教文獻各種文體形態中,數量最多的莫過于咒語,因為在道教生活中,“咒”無處不在。
普通人在道教中,術數分為幾大板塊,分別包括符箓、咒語、金丹、存思等,其中的符與咒是最為神秘,也是最吸引人的,由于這一層陌生感,讓很多人覺得道教的咒語普通人不可以念,其實也可以的,今天我們就來說幾個常用的咒語,以及這些咒語到底有沒有作用。
道教的“常用神咒”:
第一個就是“金光神咒”,也就是《一人之下》中所演繹的“金光咒”,咒語為:“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廣修萬劫,證吾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覆映吾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誦持萬遍,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萬神朝禮,馭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亡形;內有霹靂,雷神隱名;洞慧交徹,五炁騰騰;金光速現,覆護真人;天之光,地之光,日月星之光,普通之大光,光光照十方,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這個也是比較實用的,主要是用來保護自己的,祛除邪祟,大概意思就是體外會有一層看不到的金光來保護自己。
第二個要說的就是“凈心神咒”,咒語為:“太上臺星,應變無停;驅邪縛魅,保命護身;智慧明凈,心神安寧;三魂永久,魄無喪傾。”凈心神咒是道士早晚課時所念的,也就類似于基督教祈禱時所念,顧名思義,作用就是凈化心靈、保護神魄;第二個叫做“凈口神咒”,咒語為:“丹朱口神,吐穢除氛;舌神正倫,通命養神;羅千齒神,卻邪衛真;喉神虎賁,氣神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煉液,道氣長存。”凈口神咒有著知行合一的含義,時刻勸導自己不要妄言,明白禍從口出,如果語言上傷害過他人,就要用凈口神咒來消除孽障。
你說的去廟里禮神的禮儀么?
如何敬香? 信徒入宮觀于殿堂內朝拜時,先在香爐中虔敬上三柱香。不上斷香,不上沒燃著的香。點燃后若起明火,可上下擺滅,不可用穢氣吹滅。三柱香點燃后,來到墊前雙手舉香與額相平,躬身一禮再到香爐前左手上香。香與香之間距離不可過寸。上香次序為先中、后左,然后再右上香,上香后復回跪墊叩。
道教禮叩姿勢有
(一)三禮三叩
道教禮叩所謂“八十一化”即;足踏八卦,懷中抱一,手按十字。行禮時,雙手上不過眉,下不過膝。其具體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簾,平心靜氣,二是離跪墊約五寸,二足跟距離約二寸,足尖相距約八寸,形成外八字狀。
雙手于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掐右手無名指根節,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稍節,左手其余四指抱右手,躬身一禮,行禮時手與鼻相平不可高于鼻。
然后掌心向內,掌背向外畫弧,內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畫弧線向下右左環繞,同時躬身。
右手心向下按在墊上,左手離開胸口弧線向下左、右方向環繞,按在右手背上與右手重疊形成十字,雙膝同時跪在墊上,左右手小臂同時著墊上,二肘尖與二個膝蓋同在一條直線上,頭叩在雙手背上,頭叩下后身如伏蟾一樣。
抬頭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緊接收回,雙手復握如前,起身站定,此為一禮一叩。動做自始至終要慢、圓、連,無有間斷停留。
如此三禮三叩畢,是向后退半步,復一禮,原地轉向值殿道長,躬身一禮,此時三拜三叩完畢。
(二)三禮九叩
三禮九叩是道教隆重大禮。逢初一、十五。祖師圣誕等道教節日,莊觀道眾做祈祥、祝壽接駕道場時,方文、監院拈香行此三禮九叩大禮。其做法與三禮三叩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三禮三叩是一禮一叩,就是跪下后磕一個頭起身。三禮九叩是一禮三叩,即跪下后磕個頭,(磕頭時輕,磕三下,不可大起大落)。如此伏拜三次即三禮九叩。三禮九叩后向后退半步,復一禮,原地轉向值殿道長,躬身一禮,此時三禮九叩完畢。
道教放一起,佛教放一起,佛教,道教各有一個香爐。次序要看具體的形象
道家的心法口訣的話,我覺得應該是這句話,因為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天靈靈地靈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