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周易元吉的卦,易經中的吉卦

    內容導航:
  • 《易經》第十卦 履 天澤履 乾上兌下 求解
  • 易經64卦有幾個吉祥卦
  • 《易經》第四十二卦 益 風雷益 巽上震下的含義
  • 請問《周易》中有幾個"元吉",分別在哪一卦中?
  • 易經哪一卦最吉?
  • “謙謙君子,用社大川,吉”,這一唯一的吉卦是啥意思?
  • Q1:《易經》第十卦 履 天澤履 乾上兌下 求解

    物畜然后有禮,故受之以履。
    物質畜積以后,要有條理,以存備之,故需要禮以調理之,所以接著是履卦

    言行一致 以禮相待
    10、履卦天澤履
    《履》(下兌上乾) 第十
    中正剛柔光明現,上天下澤遂民愿;
    樸素坦誠免禍災,幽人中吉不自亂。
    武人登臨大君位,想有正果枉為難;
    謹慎修德守正道,視履考祥元吉旋
    【原文】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譯文】踩著虎尾巴,老虎不咬人,吉利。
    履,鞋,《說文》:“足所依也。”履,踐履也,有所躡而進也。《爾雅·釋言》:履,禮也,有踐履而不可違禮之義。故履卦象征循禮而慎行之義。《字書》:“草曰屝fèi,麻曰屨jù,皮曰履,黃帝臣于則造。又踐也。”咥dié,噬,咬。
    小心循禮而行,猶如行走于虎尾而不被咬傷,雖有危險,謹慎行事,可致亨通。其卦德下兌悅、上乾健,六三爻以柔悅行于乾健之下,有履危不見害而獲亨通之象。
    履原是鞋,因為它既是人的必須,有不能超出它所限定的范圍,所以古人定履為禮。禮莫大于辯上下,定尊卑。《履》卦上天下澤,尊卑很容易判別。人的出行和接人待物需要《履》,也需要禮,所有問題莫大于此。
    外卦為“乾”,乾的伏卦為“坤”,坤占動物為‘百獸’,百獸之王為虎;內卦為“兌”,兌的伏卦為“艮”,艮占動物為‘虎’。九四爻是外卦的最下為虎尾,“兌”在“乾”后,所以稱曰“履虎尾”。履是躡蹤追隨的意思,是說六三躡蹤于乾剛之后。
    兌對應的星座為白虎,乾則為虎尾。又白虎的最后一個星宿是奎宿,奎象鞋子,故曰履虎尾。
    乾占人物為為“人”。兌占身體為‘口喉’為“咥”,人在外故不受咥,所以“不咥人”。
    2、3、4互卦為“離”,3、4、5互卦為“巽”,是文王八卦的東南卦象,所以稱為“亨”。
    孔穎達曰:履卦之義,以六三為主,六三在兌體,兌為和悅,以應乾剛,雖履其危而不見害,故得亨通,猶若履虎尾不見咥嚙于人。
    履,本意為行走。行走必循一定的道路。所以《序卦傳》曰:“履者,禮也。”兌對應的星座為白虎,乾則為虎尾。又白虎的最后一個星宿是奎宿,奎象鞋子,故曰履虎尾。(卦辭以“履虎尾,不噬人”形象地表明,只要以札而行,雖是尾隨在老虎的后面也沒有危險。此卦也是五陽一陰之卦,但與《小畜》不同,初九“無咎”,九二“貞吉”,九四“終吉”,九五“貞歷”,上九“元吉”,唯有六三“兇”。原因蓋在于初九安于卑下,樸素守禮;九二安于幽隱,履于坦途;九四恐懼戒慎,行之以恭;九五剛斷果決,恒懼危厲;上九善于反思,善于考察,所以都能履得其道,避免危險。而六三眼盲強看,腳跛強行,又不有所遵循,所以招致兇災。
    履 是小畜 的覆卦,兩卦構成正覆關系。即小畜上下倒過來看履。卦的演變除了由八卦演變成六十四卦外,六十四卦中每卦分上下卦。就是又把每卦分解成八卦來看。還有一種十二消息卦演變,十二消息卦就是由乾到坤,再由坤到乾逐漸演變的十二個卦。每卦從初爻開始漸次由陰到陽或由陽到陰。乾坤兩卦是互變而成的,但中間還有過渡的十個卦。十二消息卦某個爻的位置變化又會演變成其他各卦。這叫卦變。在分析本卦時,應當參照它的卦變。但限于篇幅,我們在分析各卦時,一般不涉及卦變。
    一陰五陽的卦都是由同樣一陰五陽的消息卦姤卦 或剝卦 變來的。小畜卦 由姤卦 (初爻為柔爻,其余為陽爻)的初位剛爻與四位柔爻互換位置而來的。它的覆卦履 應當由覆卦夬 變來。上六下到三位,即上六與九三換位變履。分析卦爻辭要聯系與、小畜卦的關系。
    這一卦以夢中所見踩到老虎尾巴的景象,來占問平時所作所為的吉兇兆頭,探問神的意旨,這就是所謂“夢占”。古人,認為夢中所見所思,與日常的言談舉止有著某種必然的、神秘的 內在聯系,是神的意志的顯現。因此,夢占便成了占筮的重要內容之一。
    今天我們對夢的了解遠比古人深入得多,雖然還沒有達到了若指掌的地步,但已撥開了蒙在夢境之上的不少迷霧、不過,透過神秘之霧,我們發現古人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如何做人、如何使自己的行為合符儀軌之上。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由夢聯系到行為規范,可見古人對為人處世的重視。
    我們不難發現,作者認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應當行為清正純潔, 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同時又沉著冷靜,機敏細致,才可能有所作為。這個標準大概就是君子與小人、王者與野心家的分界線所在吧。由此可以想到,重視人倫道德綱常的儒家,何以要把《易》當作經典,也可以明白孔子所說的“君子坦蕩蕩”、“君子不憂不懼”所包含的內容了。
    履卦的本義是小心行走,比喻做事要循禮而行,要小心實踐。同樣是踩到老虎的尾巴,卦辭和九四爻辭說老虎不咬人,六三爻辭卻說老虎咬人,為什么?因為前者小心謹慎,后者莽撞冒失。這說明做事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自己的行動。這個卦象上為天、下為澤,澤為柔順、和悅,表示內心喜悅地適應天道,按禮儀行事。
    天澤履異卦相疊(兌下乾上)。上卦為乾,乾為天;下卦為兌,兌為澤。上天下澤,尊卑顯別,從而以天喻君,以澤喻民,君民有別,這是封建社會禮節的重要體現,也是統治階級強制人民要履行的社會原則,所以卦名為履。
    《履》卦講人的行為要合禮。這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維護等級次序,禮的功能就是區別差異;二是要注意和,以和為貴。兩者統一,使理性和情感得到合理調控,從而保持人們心理上的平衡,在尊重差別的基礎上達到和諧的目的。六爻從正反兩面寓意,反復顯示了和的可貴。履行責任的原則,以“履虎尾”象征,充滿危機感,不可不戒懼。應以柔順和悅中庸的態度,小心翼翼去踐履。
    天澤履(履卦),君子坦蕩蕩。在《說文》中有這樣的解釋:“履,足所依也。”也就是說履是實踐、行動的意思。履卦的上卦是乾,是剛健之君,而下卦是澤,是恩澤的意思。履卦也就是指這種行為一定要有禮,更要有理,只有做到這一點,才是真正的剛健。意思是說,君子在人際交往中只要能做到剛健守中,就可以將壞事變為好事,讓惡的事物也呈現出好的一面,那么再大的艱難也能平安度過。
    ??

    Q2:易經64卦有幾個吉祥卦

    =,=…64卦沒有完全吉祥或兇咎的卦,根據變爻,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當然有些卦的象征大部分是好的,如元吉之乾,地天泰,地山謙,以及六爻全部得當的水火既濟…。

    Q3:《易經》第四十二卦 益 風雷益 巽上震下的含義

    益,增益之象,利于順勢積累、前進,為進取之時。
    雷激風怒,大勢上行。
    《彖》曰:益,損上益下①,民說無疆②,自上下下③,其道大光④。“利有攸往”,中正有慶⑤。“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⑥,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⑦。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卦中進取增益,主為損上益下,也是散德施眾之象,是從下往上的積累,順應規律的增強,抓住時機,利于行動,有過則改,見善則逐,果斷行動。
    再者,一切進取都還是需從“正”,切不可邪,共進為上,獨強進為兇。

    Q4:請問《周易》中有幾個"元吉",分別在哪一卦中?

    坤六五 黃裳元吉
    訟九五 訟元吉
    履上九 視履考祥 其旋元吉
    泰六五 帝乙歸妹 以祉元吉
    復初九 不遠復 無只悔 元吉
    大畜六四 童牛之牿 元吉
    離六二 黃離 元吉
    損 有孚 元吉 無咎 可貞 利有攸往
    損六五 或益之十朋之龜 弗克違 元吉
    .......

    Q5:易經哪一卦最吉?

    易經每一卦都有吉兇,沒有特定的吉卦兇卦。

    Q6:“謙謙君子,用社大川,吉”,這一唯一的吉卦是啥意思?

    《周易》作為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經典之一,是中國本源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與智慧的結晶,被譽為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其中內容一共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講的是六十四卦與三百八十四爻。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聊到的是六十四卦中第十五卦之謙卦。

    易經六十四卦

    《史記·周本紀》中記載:文王''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意思是說文王在被崇侯虎陷害之后,被殷帝紂囚禁在羑里整整七年。在獄中的這七年時間里,文王并沒有從此墮落,他潛心研究易學八卦,并推演出了現在的《易經》中所記載的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建立在八卦基礎之上所推演出來的。在《易經》六十四卦中,沒有一卦全好,也沒有一卦全壞。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但其中有一卦在這六十四卦中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謙卦。

    謙卦

    “謙”在這里指的是“謙讓”。主卦是艮卦,卦象是山,陽數是1。用山塑造一個謙的形象,意指謙虛謙讓的人,就像山一樣,不貶低自己,也不拔高自己,不炫耀也不掩飾,真誠的對待身邊的一切人與事。

    “謙謙君子”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句話就是出自于此,原文是:“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謙而又謙的君子,用這樣的美德涉越大河,吉祥。

    在《象傳》中:“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意思是:謙而又謙的君子,能夠以謙卑之道自我修養。

    易經中的六十四卦,每一卦在不同階段都有兇吉之分,不同的時間節點,卦象的兇吉禍福都是其相對應的關系。只有謙卦,他的特點是六爻皆吉!所以說,他是易經六十四卦中,最好的一卦,沒有之一。

    謙卦象征著人在初入社會的時候,很容易不知深淺,鋒芒畢露。這個時候更是要謙上加謙,切勿自滿。君子的所作所為是謙遜達理、心地光明。只有這樣,才能得道多助,前途順利吉祥,成大事也。

    謙遜是一種美德

    道家老子曾說:“我有三寶:日慈,日儉,日不敢為天下先”。這里的“不敢為天下先”表達的就是一個“謙”。佛家也一樣,佛家謙虛到了什么程度,到了無我的境界,這是謙虛的極致。


    圣經里說:“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如果一個人因為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而沾沾自喜不再努力,認為身邊的人都不如自己,這種思想是十分危險的。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光有禮貌卻沒有謙讓之心,這不是真正懂“禮” 的人。“謙”者必虛,就好像源源不斷蓄納水流的深井一樣,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吸收更多的養分,對于那些盛滿了水就覺得自己了不起的人,最終一定會耗盡枯竭。

    20世紀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蔡元培先生在一次參加倫敦舉辦的中國名畫展時,當時的法國漢學家伯希和認為自己對于這些中國名畫十分精通,無所不知。所以在巡行觀覽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滔滔不絕。而蔡元培先生只是低聲的說到:“是的,是的”,一臉的平淡冷靜。后來林語堂在提到當時那一幕時,不禁感慨道:“這是中國人的涵養反映外國人賣弄的一幅絕妙圖畫。”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太歲從哪里生出來的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