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第八道輪回!
輪回之外是佛土。也稱凈土、樂邦。佛教徒所信仰的沒有苦難的理想世界,是相對于世俗眾生所居的“穢土”而言。凈土的思想起源很早,在婆羅門教和小乘佛教的一些派別中就有它的淵源。在婆羅門教中,凈土是毗濕奴所在的天界。小乘佛教中有些俗人集團已信仰凈土往生。但作為一種系統的思想派別則在大乘佛教時期。大乘《彌勒上生經》中提到有兜率天凈土;《妙法蓮華經》提到靈山凈土;《華嚴經》中提到蓮花藏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中提到琉璃凈土;《大寶積經》中提到如來妙喜凈土;《大乘密嚴經》中提到密嚴凈土等。《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則詳細描述阿彌陀佛的凈土,并根據上述經典的思想建立了凈土宗。該宗認為人們只要通過念佛、修觀的方法,就能在一期生命終止時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凈土與彌勒凈土、藥師凈土同為中國佛教徒所信仰的三大凈土。
佛教認為時間無始無終,空間無邊無際,佛土(世界)無窮無盡,每一佛土中都有一位佛在那里教化眾生。極樂世界即是這無窮無盡世界中的一個。《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距離人們居住的“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之遙。在這個極樂世界中,無量功德莊嚴,國中聲聞,菩薩無數,講堂、精舍、宮殿、樓觀、寶樹、寶池等均以七寶莊嚴,微妙嚴凈,百味飲食隨意而至,自然演出萬種伎樂,皆是法音。其國人等智慧高明,顏貌端嚴。但受諸樂,無有痛苦,皆能趨向佛之正道。
《阿彌陀經》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從一日乃至七日能夠一心不亂,此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藥師如來本愿功德經》等所說的東方藥師佛居住教化的琉璃世界,也是佛教徒所向往的理想國土。那里的地面由琉璃構成,連藥師佛的身軀,也如同琉璃一樣內外光潔,所以稱琉璃世界。佛經上說此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一樣,具有說不盡的莊嚴美妙;那里沒有男女性別上的差異,沒有五欲的過患;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垣、宮殿都是七寶所成。人們只要在生前持誦《藥師經》,稱念藥師佛名號,并廣修眾善,死后即可往生琉璃世界。
無間道是電影吧?~
呵呵
人間六道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人道算是六道里的一個。
六道有:
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
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是饑餓的餓,不是惡毒的惡)、地獄道
是西方極樂世界,佛的境界
死后的靈魂,佛教叫中陰身,是真有,六道輪回投胎,因果報應,鬼神和西方極樂世界都是真有。
1,是的,六道輪回,鬼神和因果報應是真實存在的,鬼神就是六道中的天道和餓鬼道。最早說六道輪回的不是佛教,是比佛教早8000多年的印度教。
2,假設六道是不同維度的空間,印度教修世間禪定,就可以突破空間的維度,看到六道輪回,你修禪定有所成就后一樣可以看到。在祖師大德看,基督教的祈禱也是在修禪定,初淺的禪定而已,只是他們稱之為祈禱。
3,科學不是證明了沒有六道輪回和鬼神,而是科學根本就沒有能力去證實,如600多年前,科學沒能力去證明有沒有地球引力,地球引力就不存在了嗎了?400多年前科學沒能力證明有細菌,細菌就不存在了嗎?
4,能超越六道輪回的只有佛教的修行方法,但如果修行不能成就,一樣會繼續搞六道輪回,六道輪回不會停止,更不會因為你不相信或不想要而停止。
5,其他宗教的修行方法最多死后輪回生到六道中的天道,天有28天,天人福報大,壽命長而已,壽命完,一樣繼續六道輪回,投胎。所以要吃素,放生,行善積德,念阿彌陀佛,求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一生成佛,別讓自己來世投胎搞六道輪回了。
凈空法師答:眾生跟佛菩薩差別在哪里呢?佛菩薩知道,知道生從哪里來,死到哪里去;凡夫不知道,不曉得生從哪里來,死到哪里去,所以對于死亡恐懼。佛菩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地方死了,哪里是死!身舍掉了。身不是我,身就像一件衣服一樣,衣服穿破、穿臟了、穿壞了,把它脫掉,這個衣服就死掉了,不要了,再換一件新的,所以沒有死!
那么諸位都曉得,六道輪回,你這身舍掉了,那么在一般講法,四十九天你又得一個新的身體了,絕大多數,四十九天他就投胎了。那么這四十九天是中陰身,也有心地善良的,大善、大惡,他不要經過四十九天,大善、大惡的人沒有中陰。佛經上講得很清楚,他這里一斷氣,馬上大善的人生天了,沒有中陰;大惡的人墮地獄,無間地獄,立刻就去了;小善、小惡,那還要跟閻羅王、跟這些判官見見面。投胎,佛家講往生,時間長短不一定,但是一般最長四十九天,七個七大概都是去投胎了,又換一個身體。心行善的人,身體愈換愈好;心行不善的人、造惡的人,那他換的身體就愈換愈差,換畜生身、換餓鬼身,比人身還要差。絕大多數,四十九天之內都轉世了,又不曉得到哪一道去輪回了,大多數。也有少數,七七日內沒投胎的,有少數,甚至于好幾年、好幾十年都還不投胎的,都在中陰的狀況,有。這是哪一類人呢?是特別執著的人,他沒有去投胎。特別執著身體的人,我們常講守尸鬼,他沒去投胎,他舍不得離開他的身體,那么這一類鬼多半怎樣?就住在墳墓里頭。還有的,比如對他的房子舍不得,往往他也不去投胎,那個房子就變成鬼屋。
一次,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說:“有人今世行善,到臨命終時,他反而轉生到地獄;還有一種人,他今世造作了很多的惡業,但是死后卻轉生到天上。”阿難尊者就不理解,為什么惡人到天堂去了,善人到地獄里去了,原因何在?善惡報應的原理怎么體現的?
現在社會上一些人看到善人往往受罪、處境不好,惡人往往得勢,就覺得沒有因果報應。由于他就不相信因果,由此推演而不相信凈土法門。這確實是相信因果的瓶頸。俗語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此話雖淺顯,道理卻很明顯。對此嚴肅的問題,如果不能得到理論上圓滿的解答,因果的法則就被推翻了。推翻因果法則,善惡行為都沒有依據,大家就沒有理由要行善。
佛法對此問題的解答:這在法相唯識宗中稱為異熟果。就是你現在造的業,是在不同時空態中報,即是異時異生而成熟果報。凈土宗初祖慧遠大師《三報論》講到因果報應有三種方式:
一、現報,二、生報,三、后報。異熟果即屬于生報或后報。
今世行善,死后墮地獄是由于他今世行的善還沒有成熟,但他前世造的惡先成熟了。他墮地獄是他前世造的地獄因在今生成熟了,他先得下地獄的報。但今世所行善,會在以后時空態受報。
今世造惡,死后生到天堂去是由于他今世的惡還沒有成熟,但他前世善因先成熟了,先成熟則先受報。造惡的人前世的善先熟了,由這個善因生到天上。
這一復雜的格局,我們凡夫看不清楚,就會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律表示很大的懷疑,其實異熟果的情況在我們生命流轉的過程當中出現很多。
例如一個修行人生了重病,那是否表明他修行沒有功夫,或者修行沒有用?戒賢論師是古印度的高僧大德,但是他得了一種病,痛苦到要。他要時,感得文殊、普賢、觀音等大菩薩現前告訴他:你原來曾作過國王,殺害了很多眾生,按你的殺業本來是要下地獄,由于你今生修道的成就,重報輕受,受人間病苦的折磨,就把你下地獄的殺業給報掉,不是說你修行沒有功夫。而且告訴他:“三年之后,大唐國玄奘法師要來向你求學。”這時候戒賢論師心境才穩定下來,慢慢懺悔業障,繼續修行,病漸漸好起來。三年之后,果然玄奘法師來向他學法相唯識。戒賢論師的弟子向玄奘法師介紹戒賢論師生病的情況,由于實在太苦,那位弟子都哭得說不下去。
六道者:一、天道,二,修羅道,三、人間道,四、畜生道,五、餓鬼道,六、地獄道。
此中上三道,為三善道,因其作業(善惡二業,即因果)較優良故;下三道為三惡道,因其作業較慘重故一切沉淪于分段生死的眾生,其輪回的途徑,不出六道。
所謂輪回者:是描述其情狀,去來往復,有如車輪的回旋,在這六道中周而復始,無有不遍,故名六道輪回。
地獄道在六道之中,以地獄道之痛苦為最甚。
「地獄道」只是一個統稱,其實它可被細分為八大熱地獄、八大寒地獄、近邊地獄及孤獨地獄四大部分。除孤獨地獄外,其他地獄均為眾生之集體共同業力所創造的。造作最重惡業者,會投生于地獄道中,經歷幾十萬億年才有可能離開此道之苦。
地獄道的眾生,并不由母胎所出,亦非因卵而出,而是化生出的。在八大熱地獄中投生的眾生,受著各式各樣的大苦。在有些熱獄中,眾生會互相砍殺,但卻不死去,只能經年累月地忍受不斷被殺害之痛苦,完全無法出離。在其他獄中,眾生會被燒至七孔冒煙,或被肢解,又或被放入熔銅中煮至皮開肉爛。這些都是過往之惡業力成熟時,所幻化出來的慘況,苦不堪言。在八大寒地獄中,有情眾生受著不同程度之寒苦所逼,甚至會被凍封僵立幾百億年之久,卻因業力未盡而不會死去。其他地獄的各苦,衲就不在此詳述了(注:參考法師著作《生死之輪》)。總之,地獄道是六道中痛苦最大的一道。
構成不同佛經中對于地獄的描寫亦有不同,有八大地獄、一百三十六地獄、六萬四千地獄等等說法。
畜牲道相對而言,投生畜牲道的眾生是三惡道中受苦最少的。
畜牲道的眾生,居住在陸地上的少,居于海里的為多。從最小的昆蟲到鯨魚及大象等,都屬于畜牲道的眾生。此外,還有例如龍族及大鵬金翅鳥等我們并不常見到的動物,也都屬于畜牲類別。有些畜牲壽命只有一天,也有些可以壽命長達多劫。
只要我們觀察陸地上的畜牲,便可略為明了此道的痛苦。在野外漂泊的動物,長期捱受寒、熱、饑、渴、被獵殺及相互啖食之苦。被人類畜養的動物,則被勞役、鞭打,更被宰殺而取皮、肉及骨等,一樣苦不堪言。
地獄道及餓鬼道的生命,因為大苦而無暇修持佛法。畜牲道的眾生,則愚昧無智,故此不太可能明白佛法,所以亦無從修善。這其中只有極少數的畜類是例外。故此,一旦跌入畜牲道,便要痛苦地捱至業力消盡而另一過往小善因成熟,方有望再度為人。大家想一想,我們這一生中殺生多少次了,這就會導致無數次于三惡道中輪回,萬劫不復。人道 眾生因不善業而投生于三惡道,而因善業而感召生于三善道之果報。在三善道中,生于天界之福報最大,修羅道次之,人間則再次之,但人間卻是最適宜修持佛法的地方。
投生人道的痛苦,主要可被歸納為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
對老、病及死苦,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了解。對于生苦,我們或許不太明白,亦無法記起自己在母胎內乃至出生過程所經歷的痛苦了。在母胎內的近九個月間,嬰兒所受的痛苦很大。雖然我們現在記不起了,但這不代表我們當時沒有感覺。在出胎時,嬰兒所受的苦更大。在出生后,我們連少許保護自己的能力也沒有。若不是父母的守護照顧,我們可能只會存活幾分鐘,便會被野獸吃了或者冷死、餓死了。
老苦并非單單指老年之苦,而是指從入胎開始逐步走向死亡之苦。如果我們能活到老年,這種苦則更為明顯。在年老時,我們的身體機能衰退,走多幾步路也舉步為艱,胃口也不好,臉上的皮膚變得像猴子似的,有很多事情想做也做不來。在五濁惡世年代,年輕人不懂敬老,老人益發感到自己不受歡迎。這老苦就像一個小偷,不知不覺間便把我們的青春偷去了。對不懂佛法的人來說,老苦包含了身心之苦。對通曉佛法的人來說,心上可以不覺苦,視老化為一種自然的事,但肉體上的老苦,則仍然無法回避。
病苦分為外在及內在病患兩種。外病是如胃疼、癌癥及肺病的種種病患。它們最大的威脅也不過是致死而已,影響力只及今生。內苦是貪念、瞋恨及愚癡等煩惱。因為它們能驅使我們的身、語、意作出如殺生等種種不善行為,致令禍延長至無量劫的未來多次轉生受可怕的痛苦果報,所以它們絕對比外病嚴重。如果我們今生患了嚴重的胃病,不過是受幾年苦,頂多也不過是病至死亡而已。但如果我們生起強烈的瞋心,這便會令理智失常,甚或因而出手殺生,這便結下了多生多世短壽及投生于三惡道的因緣,萬劫不復。這一連串的多生苦報,亦只源出于一念之瞋。由此可見,心病是極為可怕的。
有關死苦,并不單指死亡時肢節及肉體所承受之痛苦,而且包括到時伴隨之恐懼及不安。這些我們剛才在討論死亡過程時已詳說了,在此不再重復了。
阿修羅道 阿修羅,略稱‘修羅’,是梵文Asura的音譯,漢譯佛經中還譯為阿須羅、阿索羅、阿蘇羅、阿素落、阿須倫、阿須輪等。其中修羅就是‘端正’,國人稱其為天神,梵文‘阿’是否定冠詞,‘阿修羅’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
他們的福報很大,與天界眾生相去不遠。生于此道中的眾生,于過往生中的善業力極大,卻因其瞋恨的習氣,而并未能生于天界中,只能以這種似天而非天的生命形式投生。
阿修羅道的眾生瞋心及妒忌心極重,常常與天界之眾生作戰,但往往大敗而返,被打至遍體鱗傷。這一道的眾生雖然福報、壽元及智力俱大,但卻因其瞋恨心而并不快樂幸福。
人道和天道為善道,阿修羅本性善良,也是善道之一,但因其常常帶有嗔恨之心,執著爭斗之意志,終非真正的善類。男阿修羅于各道中,常常興風做浪,好勇斗狠,于諸天中,不時攻打天王,以謀奪位。 女阿修羅貌美,時常迷惑眾生,使難修行。故此阿修羅雖然不用受苦,但死后墮落三惡道機會甚大(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為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為三惡道)。天道 天界分為欲界天、色界天及無色界天。在欲界天中,享福及壽元是很大的,沒有像人間的生苦、老苦及病苦。
欲界天的眾生,入胎時是男女一對一對地投生于天界的花蕊中的。在花開時,他們便以天男及天女的形式化生。在天界中,并不需日、月來報時,而以花開花合為一天。這一道中的眾生一生享樂不盡,有一個佛經中的故事與此有關。在釋迦如來在世時,他有一個弟子叫「舍利弗」(梵名Shariputra),佛教中著名的《般若心經》便是為他而說的一部經文教法。這個舍利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比丘,他有一位弟子叫「海生」。海生是一位在家居士,其職業為醫師,而且醫術十分高明,受著眾人的敬重。在海生出入時,由于其高貴地位,通常都騎象而出行。有一次,海生在半路上遇到其師父舍利弗。由于他十分敬重自己的上師,他竟然不顧儀態地、連跌帶滾地由象背直接撲倒地面上向師父頂禮。所以,這個海生醫師,可說是一個敬師的模范。海生在一生中作善甚多,但卻死在其師舍利弗在生時。在死后,海生因其善業力而生于天界中。他的前生老師舍利弗,以神通升至天界,意欲為他說法教學。在見到前生為海生醫師的天男時,舍利弗正欲趨前向他說法開示,但這個天男只向舍利弗揚了一下手示意,便馬上繼續玩樂去了。這并非是因為天男不記得舍利弗。相反地,由于其業力,天男能清楚記憶其前生的事,卻因天界之樂實在誘惑太大了,以致他只能在一剎那間揚手向極為敬重的老師打招呼,便又迷失于極度的享樂之中。這個情況,就有點兒像我們在觀看極為精彩的電視節目時,親友來往我們亦只會略為應酬一下的情形。我們仔細想一想,一位本來至為敬師的人,在天界中仍然抵不住誘惑,何況是我們呢?由此可見,天界雖為六道中福報最大的一道,但卻并非修持佛法的一個有利地點。正由于此原因,我們求生于凈土中,而不求生于天界享樂。天界雖無生苦、老苦及病苦,但天界眾生在死前,一樣有極可畏的痛苦。他們的壽元雖極長,但始終亦難免一死。又由在天界投生時,他們的善業福報皆用盡了,下一生多投生于三惡道中。在死前的一段時間,天界眾生會出現天人五衰的情況,例如其身上的花會枯謝、身上不再放出光明、本來自然散發香氣之身現在發出陣陣體臭及身上開始流汗。于此時,其天界友人都會遠遠避開他,任由他一個孤獨地等死。由于天界眾生自然有神通力,他們能預見下生將墮惡道。我們試想想,我們不知下一生會投生何處,尚會怕死貪生。天界眾生天生愛干凈,而且一生享樂,在預見將生為污穢的畜牲、地獄或餓鬼道眾生時,他們的恐懼及無依感是多么的大呢!
色界十八天的第一天是虛無天。此天天人欲根雖凈,尚有色塵。在道經里,色塵又細分為粗塵六等、細塵六等和輕塵五等。色界天人一粗塵凈即升色界第二天:六粗塵凈升色界第七天;一細塵凈升色界第八天;六細塵凈升色界第十三天;一輕塵凈升色界第十四天;五輕塵凈乃升色界第十八天。色界第十八天“去欲界三十萬里,乃丹霞之景。天人雖無情欲,尚有形色可見。若漸次修習,塵染頓盡,則升于無色界也”。
無色界第一天乃北方八天之第一天——皓庭天。此天天人輕染雖凈,尚余染習。天人漸次修行,達到無想可忘、氣觀轉妙之時,即升無色界最上一天——太素天。“此天去色界三十六萬里,乃碧霞之景。天人身形微妙,無復色象。修學之者,若至此天更能進修,即升上四種民天也。”四種民天第一天為太虛天。此天“天人初出三界,結習頓忘,清凈無染,喜樂無為,氣入神觀”(8 )。四種民天最上一天為太極天。此天“天人出二氣之外,無年壽之限,到此究竟轉入三境也。……此天在大羅之下,去無色界一百三十五萬八千里,乃飛行元氣,上朝三境。如劫運將終,此天不壞,天中圣人降凡開化為民之種。《生神章》云:”以充種民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