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銀戟太歲雪天王賈復的師傅,武瘟神漢太歲

    內容導航:
  • 東漢劉秀走國公孫陽武功排第幾
  • 東漢演義 出場人物名用的武器
  • 多是儒生出身的云臺二十八將打起仗來卻為何比呂布張飛還猛?_百度知 ...
  • 東漢劉秀手下大將賈付可算上蓋世英雄手中什么槍
  • 中箭虎丁得孫的綽號挺特別的,有啥來歷,他的履歷如何?
  • 請問歷史上門神是指哪兩位呢
  • Q1:東漢劉秀走國公孫陽武功排第幾

    公孫陽,評書《東漢演義之光武中興》、《東漢演義之劉秀走國》等中虛構人物,光武帝劉秀手下猛將,驍勇善戰擅使一對擂鼓甕金錘,有萬夫不當之勇,人稱金錘大將。
    劉秀傳:
    第一金錘將公孫陽(擂鼓甕金錘)
    第二銀錘將馬逵(八棱梅花亮銀錘)
    第三銅錘將李金龍(八棱銅錘)
    第四鐵錘將馮遷郎(黃銅鐵窩瓜錘)
    公孫陽武力雖是一流的,但東漢演義中猛將、勇將實在太多,他的排名在10名之后,可能更后一些。
    東漢演義武力排名:
    第一名:銀戟太歲雪天王賈復。
    第二名:天下無敵巨無霸。
    第三名:霸王再世馬雄馬山威。
    第四名:立地金刀公孫述。
    第五名:飛虎帥梁林。
    第六名:無敵將 梁方。
    第七名:漢營大元帥 馬援。
    第八名:大齊王 田布。
    第九名:云南王 王顯。
    第十名:平陽王 公孫美。
    第十一名:昆陽王 王立。
    第十二名:火靈官 張美。
    第十三名:漢營副元帥 寇勛。
    第十四名:飛天大王 郅惲郅君章。
    第十五名:瘋癲道人 任尚。
    第十六名:鐵槍大將 王倫王綱常。

    Q2:東漢演義 出場人物名用的武器

    1、銀戟雪太歲?賈復(戟)

    主要戰績:四次馬踏王莽百萬聯營,身中數十箭意識模糊仍能錘打巨無霸,與霸王再世馬山威交手三個回合不分勝負。

    2、天下無敵 巨無霸(大刀)

    主要戰績:以一人之力獨抗劉秀云臺36將,有護甲礙事仍與賈復大戰上百回合,連馬武之狂妄都承認巨無霸天下無敵。

    3、霸王在世 馬雄(槍)

    主要戰績:賈復贊其霸王再世,一個回合槍挑飛虎帥梁林的頭盔,加上寶槍寶馬,可惜智商太低,否則實力可在賈復之上。

    4、立地金刀?公孫述(刀)

    主要戰績:立地金刀公孫述,號稱開天辟地刀法第一人,僅僅一回合刀斬昆陽王王立于馬下,要知道王立曾經力敵劉秀麾下四大先鋒而不敗。

    5、飛虎帥 梁林(雙錘)

    主要戰績:飛虎大帥,十余歲出道百戰百勝,云臺大將中只有賈復可以對付,與馬援不分勝負,力戰八大錘(朱柔為首),才被姚期用寶馬寶槍使詐殺死。

    6、無敵將 梁方(鳳翅镋)

    主要戰績:王莽封其無敵將,力敵四大先鋒仍占上風,云臺將群戰不能勝!就是死得太郁悶了,又是被姚期暗算的。

    7、漢營大元帥?馬援(槍)

    主要戰績:大戰飛虎帥梁林不分勝負!僅此一條就可以位列前八。之前也曾經在巨無霸大營中力敵巨無霸維持不敗。

    8、大齊王 田布(槍)

    主要戰績:天下眾家反王中公認天下無敵,云臺大將中只有賈復可敵。

    9、云南王?王顯(槍)

    主要戰績:憑借寶槍八寶藤蛇槍連敗漢營諸位先鋒、大將,以后期姚期之武力(寶槍寶馬)尚不能敵,與得到馬援真傳的寇勛戰成平手,且寇勛自持不能勝,漢營超一流武將如賈復、田布尚且心中思量,可見云南王之手段。

    10、平陽王 公孫美(刀)

    主要戰績:立地金刀公孫述的親弟弟,兄弟兩個同時學的刀法,可見弟弟差不到哪里去。而且公孫美還有高人一籌的地方就是他的刀桿是木頭的,這可是超高水平的標志!在草橋公孫美與賈復大戰數十回合,心愛賈復的本事才詐敗。

    擴展資料

    《東西漢演義》,本書最早的版本是明萬歷年間金陵周氏大業堂刊本。而最有名的版本為明末《劍嘯閣批評東西漢通俗演義》,該本除收甄偉《西漢演義》外,還收了金川西湖謝詔編集的《東漢演義》。

    《東漢演義》共十卷一百四十六回,劍嘯閣收入時有刪節,刪節后為一百二十五回。《東漢》與《西漢》比較,《西漢》故事雖有演義成份,但基本內容與歷史記載相合,且每一回字數較多,故事完整。

    《東漢》故事則多取自民間傳說,謝詔編時又加許多想象,故與史實相差甚遠,而每一回字數僅數百,故事敘述過于簡略。后珊城清遠道人,深感《西漢》、《東漢》虛實之差,遂本史鑒之法重編了《東漢演義》。

    清遠道人之重編本,較之謝詔原本更符合歷史,但不足之處是缺乏演義的想象力和文學性,文字大量截取自正史。自清遠道人重編后,嘉慶同文堂本、同治善成堂本《東西漢演義》,均是將甄偉《西漢演義》與清遠道人重編《東漢演義》合刊在一起。

    學術界整理重印時,即以清善成堂本《東西漢演義》為底本,校勘《西漢演義》時又參校了劍嘯閣本和民國時劉文英標點本,為使故事連貫,按劉文英本刪去了一些詩詞。《東漢演義》則參校了《漢書·王莽傳》及《后漢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東漢演義

    Q3:多是儒生出身的云臺二十八將打起仗來卻為何比呂布張飛還猛?_百度知 ...

    公元24年(更始二年),更始朝廷的大司馬劉秀在斬殺王郎、取得了幽州和冀州的大部分地盤后,被更始帝拜為蕭王,召回長安述職。劉秀卻以河北未平為由,拒絕奉詔,開始脫離更始單獨發展。

    劉秀所謂“河北未平”,主要指的就是河北各地大大小小的流民軍,

    而在劉秀平定河北流民軍的戰斗中,最激烈的一場就是射犬之戰。

    在這一戰中,劉秀手下幾位猛將兄大發神威,展示了劉秀軍事集團的驚人實力,這才真是勇士如云、猛將如雨,比之三國呂布關羽張飛趙云典韋亦毫不遜色。

    這第一位猛將兄,便是攜全族投奔劉秀的前將軍耿純。當時他作為先鋒,在敵營數里之外扎下營來,到了晚上,敵人突然前來偷營,四面箭如雨下,漢軍一時沒有防備,損失慘重。危急時刻,耿純令部下堅守營寨,不得妄動;然后親自帶領一支兩千人的敢死隊,各持強弩,輕裝潛行,繞到敵軍的后方去。這叫做偷襲后反偷襲戰。

    耿純這兩千人到達敵后,便齊聲呼噪,強弩并發,流民軍不知虛實,頓時嚇得落花流水,趕緊撤退。兵法有云:“兩軍相對取背破之。”打不贏就得變陣,這才是王道。

    第二天,漢軍主力部隊到達,劉秀便親自來到耿純營中慰勞,得知耿純宗族多有死傷,不由大感心疼。

    當年小長安一戰,劉秀家人死傷殆盡,這是他心中永遠的痛,如今耿氏宗族又如此拼命,劉秀于心何忍?

    想到這兒,劉秀便關切的對耿純說道:“大兵不可夜動,故不相救耳。軍營進退無常,卿宗族不可悉居軍中。”劉秀的大軍沒及時前來救援,一是相信耿純的能力,二是在照明條件不善的冷兵器時代,大軍夜動乃兵家大忌,希望耿純能夠理解。另外,耿純全族待在軍中,這樣太危險了,于是派人將耿氏老幼遷徙到了后方,如此耿氏子弟也可后顧無憂的作戰。最終,耿純的這個家族人才輩出,后為將軍封列侯者有四人,關內侯者三人,為二千石者九人,都為大漢中興做出了突出貢獻。

    第二個大爆發的猛將兄,是可比項羽之勇的虎牙大將軍銚期。銚期這個人,打仗不要命,上次打巨鹿時額頭受傷,他回營隨便用頭巾扎一下接著干,手刃敵兵五十余人,簡直就是一個戰斗機器,劉秀出于保護人才的目的,便將他調到后方護送輜重,沒想到流民軍見夜襲不成,竟也派人繞到劉秀大兵后方,準備截斷漢軍的后勤。

    這下可正好撞在銚期的槍口上,他憋了一股勁正好撒出去,于是奮勇反擊,再次親手格殺數十人,身上受了三處傷,兀自奮戰不止,一次次怒吼著沖向敵陣。流民軍一看劉秀軍里咋都是瘋子,嚇得掉頭就跑,心想這仗真是沒法打了,咋啥妙計都不管用呢?

    到底是什么激勵著耿純毀家破產,不計生死;又是什么激勵著銚期帶傷再戰,英風烈烈?難道就只是為了功名富貴,或是忠君報主么?

    我想事情恐怕沒有那么簡單,否則耿純自己上就好了,他為何還要賠上整個家族的男女老少,捐親戚,棄土壤,甚至還把家產祖業都給燒了,以絕族人反顧之望?須知耿氏可是巨鹿大姓,正宗的既得利益者;耿純早年也曾就學長安為太學生,還在王莽朝廷當過“納言士”(為尚書屬官)。而銚期在跟隨劉秀之前也是一個衙內公子哥兒(其父為桂陽太守),況且他已身受重傷、絕對有理由退下去督戰,他又何必為了一場勝利連性命都不要?我看這絕不是光用所謂“博取富貴”或者“忠于君主”就可以解釋的。

    孔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所以我想,古代某些士大夫也是有信仰的。有了堅定的信仰,才可以為之生為之死,為之犧牲一切!

    而這個信仰,也絕對不會是來自于狹義的君王或朝廷,而是來自于更廣闊的天下。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大丈夫立于蒼天之下,就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按照現代的話說,就是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人類事業中去,埋葬一個腐臭舊時代,開創一個輝煌新世界。

    我們現代人總喜歡端著架子,自以為高人一等,就老批判古人思想落后愚昧,最討厭這種態度,目光膚淺,井蛙嘴臉。咱們有什么資格看輕古人的覺悟,在此之前,還是先問問自己有沒有真正的信仰再說!

    第三位猛將兄是位新人,南陽人賈復。在野史評書中,此人出身草莽,使得一桿方天畫戟,號稱“銀戟太歲雪天王”,端的是武藝絕倫,并且還有一段“盤腸大戰”的恐怖表現。

    然而在正史中,賈復其實是個貨真價實的儒生,他早年與劉秀一樣主修《尚書》,好學不倦,書讀的甚好,以至老師經常當眾稱贊他說:“賈君之容貌志氣如此,而勤于學,將相之器也。”當天下大亂,賈復卻帶了數百人嘯聚山林,自號羽山將軍,后經劉秀族兄劉嘉介紹,北渡黃河來到劉秀帳下。劉秀以賈復有“折沖千里之威”,賜其寶馬,又拜其為都護將軍。

    當射犬決戰正式打響,漢軍與流民軍苦戰至日中,敵堅陣不卻,劉秀便召來賈復說:“吏士皆饑,可且朝飯。”可賈復擔心一吃飯士氣難再鼓起,遂按劍揚眉,昂然道:“先破之,然后食耳!”說完高舉戰旗,身先士卒,迎著瓢潑箭雨沖入敵軍陣中,所向皆靡。諸將見賈復如此勇猛,深受鼓舞,皆隨后急進掩殺,終大破流民軍,其殘部沿著太行山道北走常山國,與那里的流民軍會和,復聚眾數十萬,茍延殘喘。

    《詩經》云“允文允武”,《尚書》稱“乃武乃文”,孔子又曰:“君子有文事,必有武備。”所以說不要小看讀書人。什么手無縛雞之力,那是后世的腐儒。其實中國剛開始是文武不分家的,讀書人都很猛,就像劉秀與他的云臺二十八將,基本上都是儒生,還有很多跟劉秀一樣曾在長安游學,是最高級別的太學生。然而正是這幫學生,上馬提劍,下馬持筆,舍家為國,同心合力轉戰天下,最終平定亂世,中興大漢,步入偉大。

    所以正如錢穆先生所言:東漢開國多儒生名將,“只為通人事,亦自通政事,兼通軍事,因緣時會,勛績彪炳。也可說,中國歷史上多出軍事天才,正為中國人一向懂得尊重人事,講究人事,所以成一通情達理之人,遂亦能當一理想之軍人。”

    這也正是“有志不在出身”,英雄何必出草莽,儒林中也可以有英雄,尤其是東漢前一百年的儒林,他們由于借鑒了王莽坐而論道、迂腐誤國的經驗教訓,又痛疾于西漢末年儒生之媚顏軟骨,再加東漢朝廷之倡導,所以更加注重經世致用與名聲風節,在君子氣中多了一股俠氣與豪氣,其社會實踐水平明顯比西漢高一個檔次,如杜詩的水排(即水力鼓風機,用于冶鐵,比歐洲早一千多年)、張衡的地動儀、渾天儀、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甚至今天還在用的算盤,等等,這些無不是東漢時的發明。

    同時這些儒生們也多為官清正,崇尚直道而行,常以節儉為榮,是故勤約之風,行于上下:如劉秀御駕出巡,竟常乘革車羸馬;其手下著名儒臣董宣死時,家里卻只能拿出幾石糧食辦喪事;又蘭陵大儒王良為大司徒,他的妻子竟被人看到穿著布裙在砍柴。正是在這一批批優質儒生的影響下,東漢社會道德之高潔,民風之淳樸,民德之寬厚,達到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高度。梁啟超先生就說:“東漢尚氣節,光武、明、章,獎厲名節,為儒學最盛時代,收孔教復蘇之良果。尚氣節,崇廉恥,風俗稱最美。”

    清代史學家趙翼又說:“西漢開國,功臣多出于亡命無賴,至東漢中興,則諸將帥皆有儒者氣象,亦一時風會不同也。蓋一時之興,其君與臣本皆一氣所鐘,故性情嗜好之相近,有不期然而然者。正所謂有是君即有是臣也。”

    這便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上行下效風氣蔚然,正因為劉秀與諸將接受著相同的教育,又有著相同的經歷,所以他們才能有統一的意識形態與理想,以避免派系爭斗而內耗實力。這便是一個政權或集團成長的基石,也正是劉秀集團高過更始集團、流民集團與其他軍閥割據集團的地方。所以說,東漢以儒生開國,是歷史的特例,也是歷史的必然,可謂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Q4:東漢劉秀手下大將賈付可算上蓋世英雄手中什么槍

    賈復手中的武器是 銀戟
    賈復外號銀戟太歲雪天王,是云臺三十六將之一,星號氐土貉。
    賈復(9年-55年),字君文,漢族,南陽冠軍(今河南省鄧縣西北)人,東漢名將,云臺二十八將第三位。

    Q5:中箭虎丁得孫的綽號挺特別的,有啥來歷,他的履歷如何?

    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孫 丁得孫是張清手下的一員副將,面頰 及全身都有疤痕,會在馬上使飛叉。張清 與梁山人馬交戰時,丁得孫被燕青一箭射 中馬蹄摔下馬去,被呂方、郭盛捉了,投 降了梁山。丁得孫是梁山第七十九位英雄 ,被封為梁山步軍將校第十五名。后隨宋 江征討方臘時戰死。 話說宋江打了東平府,收軍回到安山鎮,正待要回山寨,白勝前來報說) 只 見:盧俊義去打東昌府,連輸了兩陣。城中有個猛將,姓張,名清,原是彰德府人, 虎騎出身﹔善會飛石打人,百發百中,人呼為『沒羽箭』。手下兩員副將:一個 喚做『花項虎』龔旺,渾身上刺著虎斑,脖項上吞著虎頭,馬上會使飛槍﹔一個 喚做『中箭虎』丁得孫,面頰連項都有疤痕,馬上會使飛叉。盧員外提兵臨境, 一連十日,不出廝殺。前日張清出城交鋒,郝思文出馬迎敵。戰無數合,張清便 走。郝思文趕去,被他額角上打中一石子,跌下馬來﹔卻得燕青一弩箭,射中張 清戰馬﹔因此救得郝思文性命,輸了一陣。次日,『混世魔王』樊瑞,引項充, 李袞,舞牌去迎,不期被丁得孫從肋窩裏飛出標叉,正中項充,因此又輸了一陣 。二人見在船中養病,軍師特令小弟來請哥哥,早去救應。 (見說了,嘆曰) 宋 江:盧俊義直如此無緣!特地教吳學究,公孫勝幫他,只想要他見陣成功,山陣中也 好眉目,誰想又逢敵手!既然如此,我等眾兄弟引兵都去救應。 綽號分類 前言 在中國的評書和武俠小說中,綽號是非常有意思和有藝術性的。將這些綽號歸類分析也是一件有趣和愉快的事情。 這里簡單的整理了一些常見的綽號類型。簡單的解釋一些綽號中的典故和來源。這些東西很多或全部是大家所知道的,分析出來僅僅作為一種資料作參考。 需要說明的是,眾所周知,評書中的某個人物在一系列書中可能都會出現。舉一例,比如山西雁徐良,在《三俠五義》、《小五義》、《白眉大俠》等等書中會出現。但作者本著多列舉不同書目的原則,會挑選不同的出處來說明。其實這僅僅是一種列選和舉證,沒有其他上面的意義。因為書中綽號豈止成千,不能一一枚舉,僅挑選一些代表能夠證明有這樣的綽號也就行了。 對于其中綽號的解釋,有些是參照一些書籍,有些也是作者自己的解釋。自然不免有些錯誤。望大家指正。 收集時間倉促,誤漏在所難免。還請諒解! 一、以古人作比較類: 這一類人物特點大都較其古代某著名人物有相近或相似之處,此類綽號大都帶有褒義,所較古人也大都為正面人物出現,也有反面人物的特例。 表智慧:《小五義》——小諸葛沈仲元(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 小韓信(興漢三杰韓信)張大連 表偷盜技巧:《三俠五義》——賽方朔方貂、 《連環套》——妙手神拿賽方朔公孫超(漢武帝時期大臣東方朔,傳說東方朔曾偷過王母仙桃。古代綠林人文化較低,不知道東方是復姓,以為姓東); 《三俠劍》——賽毛遂楊香武(毛遂,戰國平原君趙勝的門客,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并獲得了“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美譽。其實應該算是一個舌辯之士。神話傳說中他也偷過王母仙桃——看來王母的桃如同少林寺,都想借此出名) 表現孝順:《說唐》——賽專諸秦瓊(專諸,吳國堂邑人。十分孝順。伍子胥知公子光想殺吳王僚,于是便把專諸推薦給了他。后來專諸用魚藏寶劍殺死僚。)(見圖1) 《月唐演義》——小秦瓊郭子儀(秦瓊,唐朝開國元勛。傳說非常孝順) 表仁義:《說唐》——似孟嘗秦瓊 《七劍十三俠》——賽孟嘗徐鶴 表勇猛:《瓦崗英雄》——今世孟賁羅士信(孟賁,戰國時代著名的勇士,傳說其“孟賁水行不避蛟龍, 陸行不避兕虎”); 《大明英烈》——賽張飛張九六(張飛,三國名將,以勇猛著稱,有“猛張飛”之說) 表戟法出眾:《水滸》——賽仁貴郭盛(薛仁貴,唐朝名將,絳州龍門人。曾征過高麗)。 《水滸》——小溫侯呂方 表氣力:《水滸》——小霸王周通(霸王,秦末楚霸王項羽,傳說項羽目生雙瞳,力舉大鼎) 《三國演義》——小霸王孫堅; 《彭公案》——賽霸王杜清; 《七杰小五義》——小元霸魯世杰(唐高祖李淵之子李玄霸,后諱康熙名,改為“元霸”,傳說其能力舉雙金獅) 表言辭:《水滸》——賽伯當王四(王伯當,隋唐時期大將。傳說能言善辯。) 表女子美貌:《白眉大俠》——今世飛燕張笑影(飛燕:趙飛燕。漢成帝皇后。善歌舞,因體輕如燕,故稱為飛燕。) 《雙鳳奇緣》——賽昭君王娉(昭君:王昭君。名培,字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傳說中的“落雁”之容即是指她。)(見圖2) 表槍法出眾:《白眉大俠》——神槍無敵小羅成秦玉(羅成,傳說中隋唐年間的英雄,槍法出眾); 《武林外史》——神槍賽趙云鐵勝龍(趙云,字子龍。三國時期,蜀漢大將。槍法出眾,膽略過人) 表箭法出眾:《瓦崗英雄》——小后弈孫成(后弈,夏朝人,奪夏朝第三王太康的權。傳說中后弈是位英雄,當時天有十日,被后弈用弓箭射掉九個。他的妻子就是嫦娥,因不慢他老吃烏鴉炸醬面,奔月了——這是魯迅先生說的);(見圖3) 《水滸傳》——小李廣花榮,《三俠劍》——銅棍無敵將賽李廣楊志義(李廣,漢初名將,人稱“飛將軍”,箭法出眾。后有詩云: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但終生不得重用,后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之說) 表鞭法出眾:《水滸》——小尉遲孫新、病尉遲孫立(尉遲,唐初大將尉遲恭,傳說中尉遲恭善使鋼鞭) 表锏法出眾:《白眉大俠》——賽叔寶秦希(叔寶。唐朝開國大將秦瓊的字,傳說秦瓊锏法出眾。“殺手锏”就是從他哪兒來的。) 其它純屬表相似: 《小五義》——粉子都盧珍(子都,春秋鄭國大將,名公孫閼,字子都。); 玉面專諸白蕓生(專諸,春秋吳國人,用魚藏刺殺王僚); 賽王僚王紀先(春秋吳王僚,其有一幅刀槍不入的鎕鈮鎧甲); 神拳太保賽展雄王興祖(傳說中的河神大王); 山西雁徐良(春秋時晉國大將) 《水滸傳》——病關索楊雄(傳說中三國蜀漢大將關羽之子) 《施公案》——玉面小羅成黃天霸(傳說中開唐的英雄,善使銀槍) 玉面小達摩白蕓瑞(達摩,即菩提達摩,佛教禪宗第二十八祖,中土禪宗初祖,傳說他創立了少林武學。)(見圖5) 瘋僧醉菩提凌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須菩提尊者) 《彭公案》——賽晁蓋王雄(《水滸》中的梁山好漢的首領之一) 《倚天屠龍記》——毒手無鹽丁敏君(無鹽:指得春秋時期齊國王后鐘離無鹽) 二、以個人使用兵器作綽號: 刀:《隋唐演義》——大刀王君可,花刀大將魏文通; 《童林傳》——左背花刀洪玉耳 《小五義》——鐵刀大都督賀斌,大刀震山西 《楊家將》——大刀王蘭英 槍:《大隋唐》——雙槍丁延平 《水滸》——金槍手徐寧 《白眉大俠》——雙槍將武萬峰 《射雕英雄傳》——追命槍吳青烈 劍:《笑傲江湖》——君子劍岳不群 《雪山飛狐》——騰龍劍曹云奇 戟:《小五義》——鐵戟將魯仲賢 斧:《射雕英雄傳》——喪門斧錢青健 《彭公案》——快斧子黑雄 鉤:《明英烈》——雙鉤大將武殿章 《倚天屠龍記》——銀鉤鐵劃張翠山 镋:《說唐》——雙镋無敵伍天錫 槊:《朱元璋演義》——金槊都督郭子興 棍:《彭公案》——悶棍手方回 鞭:《射雕英雄傳》——奪魄鞭馬青雄 《水滸全傳》——雙鞭呼延灼 錘:《瓦崗英雄》——大錘將秦用 《隋唐演義》——空錘大將齊國遠 拐:《續小五義》——單刀鐵拐焦文俊 鐵牌:《十二金錢鏢》——鐵牌手胡孟剛 鐵笛:《水滸》——鐵笛仙馬麟 鐵扇子:《水滸》——鐵扇子宋清 判官筆:《倚天屠龍記》——驚天一筆朱長齡 鐵算盤 《碧血劍》——銅筆鐵算盤黃真 暗器:《水滸》——沒羽箭張清 《百眉大俠》——飛劍仙朱亮 血手飛鐮江洪烈 《金錢鏢》——十二金錢俞劍平 鐵蓮子柳兆鴻 毒蒺藜譚九峰 《三俠五義》——飛叉太保鐘雄 《三俠劍》——甩頭一子勝英 三、以個人身體生理特征: 《三俠五義》——紫髯伯歐陽春 《水滸》——紫髯伯皇甫瑞 摸著天杜遷 鐵臂膀蔡福 美髯公朱仝 白面郎君鄭天壽 鬼臉兒杜興 沒面目焦挺 《白眉大俠》——長臂飄髯叟宇文長庚 ——細脖大頭鬼房書安 ——一字娥眉女馬鳳姑 《三俠劍》——大腦殼夏侯商元 《五女七貞》——小腦袋瓜趙璧 《龍虎風云會》——瞽目劍客鄒瑞 《施公案》——神眼計全 魚眼高恒 《明英烈》——小銼子徐方 《小五義》——白眉毛徐良 《隋唐演義》——飛毛腿朱能 《彭公案》——快腿馬龍 《射雕英雄傳》——九指神丐洪七公 《獨臂武松》——獨臂武松 《童林傳》——黃眉童子苗吉慶 《神劍驚天刺雍正》——三腿飛狐藍普 單掌震天天地動,神臂無敵壓遼東耶律才 《龍潭鮑駱奇書》——多胳膊余謙 《粉妝樓》——獨眼重瞳魯豹雄 四、仙怪神魔 鬼(神話中人死后或其他有生命的物質死后有靈魂而形成的有形或無形的東西)(見圖6): 《水滸》——赤發鬼劉唐 《小五義》——細脖大頭鬼房書安 《彭公案》——蓬頭鬼黃順 魔(“魔”是梵語mara魔羅的省音。原來譯作“磨”,梁武帝認為“字宜從鬼”,改成“魔”,沿用至今。“魔”意譯為“殺者”、“奪命”、“能奪命者”、“障礙”等,亦作“惡魔”。也有指道家練氣士沒有走上正道而成為得瘋魔): 《白眉大俠》——小劍魔白衣子 《水滸》——混世魔王樊瑞 《燕王掃北》——飛天魔女龍云鳳 《彭公案》——金眼魔王劉珍 妖(具有巫術、法術的邪門的東西) 《說岳后傳》——探春妖婆雪花飛 神(有一定法術在天界有一定職位),仙(道家得到后羽化而成,擁有法術): 靈官(道教所奉的雷部、火部天將及護法神,通常為紅面、三目,披甲執鞭。) 《隋唐演義》——赤發靈官單雄信 太歲(太歲星君,也就是“歲神”。神話中太歲一共有六十位,也就是一甲子輪回,每年一位。當年的太歲稱為“值年太歲”。如果人的生肖與值年太歲不合叫“沖太歲”,對人不利)(見圖7) 《水滸》——立地太歲阮小二 《童林大鬧雍和宮》——病太歲張方 《小五義》——伏地太歲東方明 瘟神(瘟神一稱五瘟使者。中國古代民間信奉的司瘟疫之神。人們認為人間的瘟疫是鬼神作怪,必須求瘟神保佑)(見圖8) 《東漢演義》——武瘟神馬武 《燕王掃北》——藍面瘟神于皋 門神(道教因襲民俗所奉的司門之神)(見圖9) 《水滸傳》——蔣門神蔣忠 喪門神(神話中的神仙,傳說遇到他人要倒霉) 《水滸傳》——喪門神鮑旭 《白眉大俠》——喪門神金大力 《七劍下天山》——喪門神常英 《彭公案》——左喪門孫開太 巨靈神(傳說中身材高大,力氣無窮的神仙,相傳他有三個腦袋)(見圖10) 《水滸》——巨靈神沈澤 顯(險)道神(神話中的開路神仙。傳說在夜里巡邏查夜,特別高的個兒——顯道神方弼) 《童林傳》——顯道神孫景秀 《小五義》——顯道神崔豹 《水滸傳》——險道神郁保四 閃婆(佛家釋種之一。也有一說,是電母。)(見圖11) 《水滸》——活閃婆王定六 火神(神話中主管天下火資源的神仙,中國傳統的火神有祝融、火帝、回祿又叫吳回,這三個名氣最大。此外還有管理火種的小火神,叫伯,是傳說中的五帝中帝嚳的長子。帝嚳代高陽氏 為帝王后,封兒子 伯于商丘,專門管理火種,稱為“火正”。)(見圖12) 《雍正劍俠圖》——小火神司馬良 水神(神話中主管水的神仙,中國神話中水神叫共工,他長著人一樣的臉,蛇的身子, 紅紅的頭發。脾氣暴躁。像當年就是他與祝融兩個人斗毆,沒K過人家,氣得他一怒而頭觸不周山,接過把天弄塌了!)(見圖12) 《蜀山劍俠傳》——小水神谷夏 馬王爺(靈官之一,就是《南游記》主人公華光。有三只眼,主管天下飛禽走獸。鐵扇公主是他的老婆哦?可能后來離婚嫁給了牛魔王。)(見圖13) 《射雕英雄傳》——馬王神韓寶駒 《天部》——馬王神鐘萬仇 閻王、閻羅(傳說中在地獄的君主,主人的生死。傳說有十位閻王:秦廣王、初江王、宋帝王、忤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一般指的閻王是五帝閻羅王)(圖19): 《水滸》——活閻羅阮小七 《小五義》——紫面閻羅陸凱 判官(官銜。現特指閻王手下記錄勾判之神)(見圖20): 《水滸傳》——催命判官李立 《三俠五義》——白面判官柳青 《瓦崗英雄》——鐵面判官尤俊達 《風塵三俠》——大判飛行俠張鼎 二郎神(二郎神,即二郎星君楊戩。神話中的人物,傳說其有三只眼,會七十二變。使三尖二刃刀,帶著梅山六位神仙,養著一條嘯天犬。關于二郎神的身世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封神》上的說法,黃龍真人的徒弟。一種是《西游》上的說法,就是當年劈山救母的沉香。不過《西游》上的說法有疑點,如果沉香是二郎神,那么他的舅舅是誰?老二郎神?)(見圖21) 《七杰小五義》——金弓小二郎王俊 《水滸傳》——短命二郎阮小五 天王(佛教神話中帝釋天的別稱,天部之一。佛教中位于天界的神人,帝釋天處有很多美食,但是沒有太多的漂亮MM。帝釋天也會滅亡,被稱為“天人五衰”)(見圖22): 《大隋唐》——紫面天王雄闊海 《七杰小五義》——紫面天王東方清 托塔天王(托塔天王其實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多聞天王。梵名毗沙門(Vaisramana)。這樣的話,就是那個拿傘的魔力海。怎么后來改成李靖了,就不得而知了)(見圖23) 《水泊梁山》——托塔天王晁蓋 大圣(神仙中道行比較高的高級神仙): 《水滸全傳》——飛天大圣李袞 《白眉大俠》——神手大圣夜渡靈光紀遷 龍王(佛教中天部之一,神話中常指控制江河的龍神。龍面人神,興云布雨)(見圖24): 《倚天屠龍記》——紫衫龍王黛綺絲 《射雕英雄傳》——鬼門龍王沙通天 阿修羅(佛教中天部之一。他那里少美食,多PLMM。因為女修羅是很PP的。所以沒事兒就和帝釋天干仗。打得血流成河!)(見圖25) 《修羅七絕》——玉面修羅濮陽維 夜叉(又叫藥叉。天部之一。梵語Yaksa。佛經中常提到的一種勇健捷疾的食人鬼。)(見圖26) 《水滸傳》——母藥叉孫二娘 《濟公傳》——鐵面夜叉馬靜 《天部》——俏夜叉甘寶寶 金翅大鵬鳥(天部之一,叫迦樓羅。)(見圖27) 《水滸》——摩云金翅歐鵬 金剛(金剛是佛寺山門的守護神,左右各一。金剛頭戴寶冠,裸上身,作憤怒相。左金剛張口,高舉金剛杵;右金剛閉口,平托金剛杵。金剛又稱“密跡金剛”。相傳密跡金剛原為勇郡王的法意太子,后歸屬托塔天王之下,成為護法神。因為他們一般都是怒目威嚴。所以有“金剛怒目”之詞。)(見圖28) 《七俠五義》——鐵面金剛沙龍 《小五義》——勇金剛張豹 《大明英烈》——黃面金剛沙克亮 韋陀(韋陀天神,有人認為是寶健陀(Skanda)的訛略。唐代高僧道宣曾夢見一神,該神自稱:“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如來欲入涅架,敕弟子護持贍部遺法。” 自此,就有了韋陀護法神。韋陀是南天王部下八將軍之一,居三十二將之首,受佛囑托,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韋陀是中國佛教創造的人物,所以其造像也具典型的中國特色,身披金甲,頭戴金盔,手執金剛杵,一副中國青年武將的裝束。)(見圖29) 《白眉大俠》——銀面韋馱王希正 哪吒(佛教神話中的人物,他的梵文名字是Nata,所說是毗沙門天王,又名多聞天王,的太子,三面八臂,足登風火輪,神通廣大)(見圖30) 《水滸傳》——八臂哪吒項袞 《三俠劍》——八臂哪吒李云飛 佛(梵語:Buddha。簡稱“佛”,意譯為“覺者”。佛家以為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便可成佛。在佛家里佛并不是一個權力極高、法力無邊的神仙。這是佛家語其它宗教最大的不同之一。佛家認為眾生平等,佛性無處不在。佛又有種種“身”,如法身、報身、應身等。)(見圖31,注:此為阿彌陀佛) 《白眉大俠》——獨棍神佛馬天夫 《龍虎風云會》——九轉還陽達尼佛古風 羅漢(梵語Arhat,既阿羅漢,簡稱羅漢,一般意譯為“殺賊”、“不生”等。意思是:羅漢已經殺盡煩惱之賊,不再生到三界六道之中,從而證到小乘的最高果位,入“無余涅槃”了。在“聲聞四果”中,羅漢是最高果位;但在四圣位中,羅漢還是初位,次于緣覺、菩薩和佛。經中說,有些大阿羅漢實際上是不入涅槃的菩薩,示現羅漢身在世間利樂眾生,民間祀奉的,多屬于這類大阿羅漢。)(見圖32,注:此為阿難羅漢) 《連環套》——鐵羅漢竇爾敦 《童林傳》——惡面羅漢陸成龍 羅剎(是楚語raksasa的音譯,意為兇惡可畏,泛指惡鬼,相傳羅剎有男女之分。羅剎男形容猙獰,紅發、綠眼、黑身。羅剎女妖艷而食人。) 《劍嘯寺林》——羅剎仙蔡三娘 菩薩(梵語菩提薩埵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圣者。在“三乘”中,菩薩高于羅漢而次于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征。)(見圖33) 《風塵俠隱》——千手菩薩許香萼 如來(梵語tathagata,意思是如實而來,而成正覺之義,故稱如來。對一切佛的稱謂。也特指釋迦牟尼佛為如來佛。)(見圖34) 《白眉大俠》——玉面小如來張小溪 《書劍恩仇錄》——千臂如來趙半山 彌勒(梵語maitreya的音譯,意譯為慈氏,佛教菩薩名,佛經上說,從佛受記將繼承釋迦佛位為未來佛的菩薩,所以稱: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但在中國的寺院里則看見一個袒腹露胸的彌勒佛,滿面慈祥的笑容,誰看了都喜歡。相傳是以五代時一個外號叫布袋和尚的僧人為塑造模特,又名契此,外號長汀子。相傳是浙江奉化人,傳說他常手持一根竹杖,掛一布袋,到處化緣,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形如瘋癲,他十分肥胖,腆著肚子,冬天也不怕冷,笑口常開,臨死前,端正在岳林寺的盤石前,留下四句偈來證明他: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見圖35) 《射雕英雄傳》——笑彌勒張阿生 觀音(梵語avalokitesvara音譯,意譯為觀自在,光世音,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據佛經載,觀世音原為印度一位國王的長子,名叫不絢,不絢和他的父親以及弟弟都隨佛出家,后來釋迦牟尼給他父子改名,父親稱阿彌陀佛,兩個兒子一名觀世音,一名大勢至,三人合稱西方三圣,據《法華經》載,釋迦佛給不絢起這名字是因為他為苦孩子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聲音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唐時因避太宗李世民諱,改名觀音。中國的觀音出現往往以女身,觀音法相無數,自然不足為怪)(見圖36) 《白眉大俠》——鐵觀音彭芝花 《馬鳴風蕭蕭》——玉觀音郭彩綾 《童林傳》——冷面觀音怨子歸 伽藍佛(有指密宗歡喜佛。)(見圖37) 《雍正劍俠圖》——鐵面伽藍佛濟源 井木犴(二十八星宿南方朱雀七宿之一)(見圖38) 《水滸傳》——井木犴郝思文 壽星,南極仙翁(神話中福祿壽三星中的一星,一般是老頭打扮,大背了頭,須發潔白,身穿百壽字衣,一手拿杖,一手托仙桃,滿臉笑容。)(見圖39) 《童林傳》——賽南極諸葛洪圖 《白眉大俠》——長壽翁公冶良 龍女(佛教中的佛。《法華經》記載龍女是婆竭龍王之女,聰明過人,八歲變得正果。)(見圖40) 《神雕俠侶》——小龍女 《龍虎風云會》——龍女蓋飛俠 鐘馗(神話中能夠捉鬼的地府神將)(見圖41) 《紫電青霜》——惡鐘馗潘巨 無常(傳說中陰朝地府的一種鬼,負責勾去陽間活人的魂靈。) 《飛狐外傳》——黑無常常赫志 《書簡恩仇錄》——白無常常伯志 張果老(傳說中八仙之一,倒騎驢)(見圖42) 《粉妝樓》——賽果老盧宣 …… 怪(長相奇怪,行為奇怪的有生命的東西):《白眉大俠》——通頭鐵臂無毛怪姜兆雄 五、以動物作為綽號: 人類雖然是最高級的動物,雖然人們常常會說人定勝天,但是往往人的內心世界向往自己某個功能會如同野獸。像一些褒義的成語恰恰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如:龍行虎步、老驥伏櫪、松年龜壽等。而以動物的特征作為綽號的,實在是綽號中的龐大一支。過去的一些老先生曾說過《百鳥朝鳳》、《百獸朝麟》這樣的書,里面竟然有一百多人用鳥的外號,一百多人用獸作外號。 1、神獸(神話傳說中所有,現實中不存在,或存在被賦予了神秘色彩的動物) 龍(中華的象征,傳說中的神獸。他有五爪,蛇身,鹿角等等,能騰云駕霧,能入海戲波,也是吉祥的象征。龍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顯靈、征瑞、兆禍、示威來概括。于是,龍就有了溝通天地,做天地間的橋梁和信使的能力和身份。那些專制帝王們之所以稱自己為“真龍天子”,其根本點就在于瞅準了龍的“通天”的神性,和充當天地間橋梁和信使的能力。民間有龍生九子的說法既:八夏,睚眥,赑屃,椒圖,螭吻,蒲牢,饕餮,狻猊,饕餮)(見圖43) 《水滸》——入云龍公孫勝 《連城訣》——陸地神龍言達平 《童林傳》——野飛龍燕雷 狻猊(龍生九子之一,又稱金猊、靈猊。狻猊也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 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于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水滸傳》——火眼狻猊鄧飛 《白眉大俠》——火眼狻猊陸朝東 蛟(一種龍,一般指水里的龍)(見圖44) 《水滸傳》——出洞蛟童威 云龍(一種龍,愛在云霧中,變幻不定,身形莫測)(見圖45) 《白眉大俠》——云龍九變賽太公彭壽山 《雍正劍俠圖》——云龍九現周尋 猔yi(一種神獸,龍頭蛇尾,虎爪龜背,其性殘忍,兇暴好斗) 《童林傳》——九尾猔yi司徒朗 鳳凰(傳說中的百鳥之王,美麗無比。通常單稱為“鳳”。又說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據說鳳凰可以浴火而重生,當它的眼淚落下的時候可以實現人們的愿望)(見圖46) 《三俠劍》——鳳凰張七 九頭鳥(一種神話中的怪鳥,有九個腦袋。又叫九頭蟲) 《童林傳》——骷髏鳥秦鳳 《劍氣洞徹九重天》——九頭鳥刁鵬 天馬(天上神馬,肋生雙翼,獨來獨往) 《鐵傘怪俠》——云飛天馬長眉道長洛明修 海馬(傳說中會分水的神馬,不是指那種入藥的海馬) 《七杰小五義》——翻江海馬尚均義 《白眉大俠》——追風海馬叟上官風 大鵬(金翅大鵬鳥,天部中的伽樓羅。傳說每日必吃五百條毒龍,到最后一日,體內眾毒群發,自焚而亡,只剩下一七彩琉璃心。傳說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 《小八義》——金翅大鵬蓋世英 《水滸》——摩云金翅歐鵬 麒麟(中華傳統中的一個代表祥瑞的靈獸。麒麟是龍鳳文化的擴大,古文中常把“中央黃帝”尊為麒麟。歷代麒麟形狀不同,到了清代逐漸形成統一的形象:“龍頭、麋身、馬蹄、龍麟、獅尾”)(見圖47) 《時遷大鬧大明府》——玉麒麟盧俊義 《連環套》——墨麒麟張鐸 蜃(傳說中海底的怪物) 《水滸》——翻江蜃童猛 ……

    Q6:請問歷史上門神是指哪兩位呢

    各年代和地區門神不同,現在大家知道且常用的是尉遲恭與秦瓊。
    《隋唐演義》載: 有一階段唐太宗李世民情緒很不好,晚上睡覺常常聽到臥房外邊拋磚擲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宮夜夜不寧。他很害怕,將此事告訴君臣。大將秦叔寶說:“臣戎馬一生,殺敵如切瓜,收尸猶聚蟻,何懼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堅執銳,把守宮門。”李世民同意。當夜果然無事。自此以后,便讓二將夜夜守衛。后來李世民嫌二人辛苦,便命畫工繪二人如往常守衛的全身像懸掛在門口,邪祟從此便絕跡了。上有所好,下必效仿,于是門神就傳到了民間,至今民間所貼門神還有秦瓊、敬德的形象。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00后屬兔的多少歲
    下一篇:下一篇:獅子座本月的運氣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