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龍脈所行的生旺之氣聚集在一起的所形成的地點,可以指為住房,墳地,通常是指墳地為多。
“龍真”,是指生氣流動著的山脈。我國古代風水術以山勢為龍,把山勢起伏綿亙、逶迤曲折的脈絡稱為龍脈,氣脈所結之處為龍穴。其中又以主山為來龍,亦即龍的來源...
龍脈一詞由來
風水中借龍的名稱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因為龍善變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隱能現,能飛能潛。山勢就象龍一樣變化多端,故以龍稱呼。平地也有龍脈,其標志是微地形和水流。對龍脈好壞的看法,是審定山脈的長遠,辨別山脈的大小興衰如何。山脈來得綿遠者,發富亦綿遠,山脈來得短促者,發富亦短促。總之,風水龍脈大致反映了我國的山脈走向,是古代先哲對中華地理的樸素認識,是千百年經驗的積累。 成語“來龍去脈”就源于此。山脈有不同的走勢,因此龍就有不同是姿勢。
風水學把龍勢分為5種
1,南北走向稱為正勢。 2,由西向東成為側勢。 3,逆水而上稱為逆勢。 4,順水而下成為順勢。 5,首尾相顧成為回勢。 龍脈的形與勢有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是形之崇,形是勢之積。有勢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勢,勢住于外,形住于內。勢如城郭墻垣,形似樓臺門弟。勢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單座的山頭。認勢惟難,觀形則易。勢為來龍,若馬之馳,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強,異而專,行而順。形要厚實、積聚、藏氣。
全球龍脈均發源于昆侖之西,龍脈之祖為帕米爾高原,在中國大唐西域舊地。 北龍兩條:一為蔥嶺、薩彥嶺,去蒙古。一為天山、陰山、燕山、興安嶺。兩龍在中國東北(現俄羅斯境內)交會,主龍去勘察加、過海去美洲,為洛基山脈、安第斯山脈,渡海而連南極山脈。支龍回頭南下,形成朝龍(案山,即東洋島鏈。詳見下。) 東龍為昆侖山脈,中龍經祁連、秦嶺后分為兩支:北支為太行山,南支為桐柏山、大別山。 南龍為喜瑪拉雅山,南下印尼、新西蘭、一條去澳洲。 西龍兩條:一條去烏拉爾山脈,形成歐亞大陸的分界線。一條去高加索山脈,去西歐分為兩支:一支北上挪威芬蘭,一支南下非洲。 昆侖又為中龍,居天下之中,入于中國。 天下之中在中國大唐西域舊地。中國為天下之中,大唐中土,豈是虛言?! 有龍脈為證: 從全球龍脈看:昆侖龍左右龍和朝山十分明顯:左青龍為北龍(為中國北部蒙元舊邊疆)。 右白虎為南龍(為中國西部、西南邊疆)。 案山為東洋島鏈:阿留申、勘察加、千島、日本、琉球、、、馬來亞島鏈。(乃中國舊藩屬邦)。 昆侖龍脈特別眷顧中國,更神奇的是: 單從中國的龍脈看:昆侖龍左右龍和朝山也十分明顯: 左青龍為阿爾金山脈,去陰山交會北龍,東下三韓陷幽冥。 右白虎為唐古拉山脈,去江南之南嶺。 案臺為舟山、琉球、諸島。 這是中國古代堪輿家所認為的“大南龍”、“大北龍”喲。當時他們眼里的天下只有這么大,不知道還有更南的、更北的更大的龍脈。 這要感謝全球衛星地圖了,連海底的龍脈都能看清。呵呵。 單從中國中原地區的龍脈看:昆侖龍左右龍和朝山也十分明顯: 昆侖主脈經祁連、秦嶺后分為兩支,北支太行山為青龍, 南支桐柏山大別山為白虎。 泰山為案臺。
千里來龍到頭結穴,就是在來龍的父母山和穴星山處通過格龍,看龍的首(也就是頭)為何方來龍。回首即為山龍改變了來龍方向,回頭顧祖之意。
千里來龍到頭結穴,就是在來龍的父母山和穴星山處通過格龍,看龍的首(也就是頭)為何方來龍。回首即為山龍改變了來龍方向,回頭顧祖之意。
自古善相地者,不論是三元家還是三闔家無不把巒頭列為研習桂冠。余認為看地以龍為主,穴次之,而砂水又次之。龍者何物也?山即是龍,土即是穴,其龍穴有真假不可不辨也,蓋龍雖不離乎山,然無變化則謂之荒,不可以言龍也。穴不外乎土,蓋土無穴情,則為死土,不可以作穴言。故言龍者,必當尋其有變化,有形有勢,有剝換之山,方可以言龍,不然則言山也。穴者,必先相其有脈有情,有聚有會,有氣有受之處,方斯言穴也,否則言土也。
尋龍當先尋其宗祖,有太祖、少祖、祖宗、父母之分是也,然先有祖后有宗。祖者,族眾之大父母也,遠而疏方是也。宗者,一家己之父母也,近而親也。太祖者,在形勢上乃最高之山,也就是說一方發脈之祖,群龍分枝皆從此出者是也。大者為一國之主,如昆侖山即中國之太祖也。或一省之祖,如武夷山即福建之太祖。或一州一邑之祖。兩必有兩大水夾之。其星大多數是廉貞火星,或漲天水,若不是水火木三星皆不能作祖。太祖之氣也有厚薄貴賤之分,要知其厚薄,首先看其分布方知,見分布之龍行的長遠闊頭,則其氣強厚。假若局促短狹者,則其氣薄而弱也。要辨其貴賤,必先首觀其局勢,要是太祖之傍有群峰簇衛太祖之星,成格成局方可言貴矣。若是孤高無輔,必知其賤。太祖之星端嚴方正者,則生人剛正不阿君子佳俊。若是偏斜歪側,必是生奸邪小人如流。少祖者,乃太祖山分落之后,再起大山也,作此方諸干之祖,其星不同,太祖要星體端莊秀麗,精氣照然方有結作。若山聳而秀者,多結貴穴耳。若肥蠢多發濁富之丁最確。祖宗者,乃是從少祖分落之后,再起一尊星,此是一定要吉星開屏列帳,如此方能結作妙穴也。反之,若是無此星乃是虛花之所,不可言穴矣。父母者,穴后蓋穴星之山,要合一星之吉。如木星金星之類。其星張得兩翅方言結地,若無此不必言地也。所以說太祖少祖是大地之根竅,祖宗山是辨中等之地,父母山是結小地之應微。若無父母山,止有一主星結穴者,則此為傍落小結,則可言其地小而微也。
2、穴說:
古人云:三年行龍,十年點穴,可見點穴之難。夫穴法有一定之理,亦有一定之法。蓋山本靜,勢求其動,山本屬陰,穴求其陽。目下堪輿家多不肯在巒頭上下苦功參悟,求穴多犯穴后仰瓦,又無落葬得空凹。又或脈息長,忽而起,身腳又隨水去,犯著鵝頭鴨頸。豈不知地理中有三十六絕穴,余認為學習堪輿者,必須先悟熟此方勘言點穴耳,否則遺禍不輕也。身為一方造福地師必先要精熟楊公尋龍之老九星,辨其龍神厚重,又要精通廖公天機九星,以辨其九變,胸中有精蘊了,增高益下倚偏乃有度也。若能窮究二旨,點穴尋龍有何難,大地山川真性情無不盡收於眼底也。
3、砂說:
砂者,高山之穴,以九星而取形,平原之地,以九星而取位。其形體方位不一,總以有情為主。至於砂說在清代葉泰之《山法全書》中可謂備至貽盡,確有獨到之處。依余言砂以案朝砂,印笏砂,元武朱雀砂,白虎青龍砂,官鬼禽曜砂,落托砂,禽獸砂,用神砂幾重最為重要。大凡結地成穴處,前要有情之應案,后要有落托,不拘近遠,皆要挺前獻秀。若落托如屏帳臺籬等形乃最貴重也。但不可太高雄峙,不然有欺主之嫌。青龍白虎之砂,乃自身出者,有他山來抱者,有一邊本身生出,一邊他山來護者,也有也無者,皆當以向穴灣抱開面有情為切。官砂者,砂之以逆作案為官,水之屈曲入堂為祿。官者,青龍頭上起圓峰,反身向局,穴中若能見之為朱雀。不見者為官星。故古地家有云:問君何者謂之官,朝山背后高峰是。鬼者,主山背后撐者是,不過鬼星要就,官星更得回頭,若是官星不回頭,鬼星不就者,多是虛花之地,不必言穴也。曜者,乃龍氣之所至,生於龍虎之背,如禽之有飛翼,如麟之焰角,曜之所旺,乃是氣之盛,天氣感化而生,有此星財帛興盛。舊墳宅發福之地多有此星。禽獸砂者,禽,飛禽之稱,如龜蛇之類。獸何也,走獸之名,如獅象豹類。取其守水口,若在水口兩邊有木星,對峙為華表星,亦為貴器耳。凡夫穴之有禽獸砂鎮守水口,其內必有結作,用城門秘法可尋的佳穴百無一失也。
舉報 |
2011-09-04 19:13
回復
183.24.188.*
2樓
4、水說:
水者,堪輿家無不重之,不可不辨。水性主動屬陽,禍福之來應驗而速。故風水家無不以水為重。水從山轉,山停則蓄,喜山環水抱,忌星流雷奔。故喜水巒砂,砂巒水為無上妙用。更主倡其言山主人丁水主財。所以水之淺者則民貧,水之聚民多稠,水之散民多離,水深者民多富矣。然水又分為明堂水,天門地戶水,逆朝水,橫水逆水,或旱流水幾種為地理家得水之主宰。明堂水乃是由案內至穴前,左右青龍白虎二砂之間,所環抱而成之的小形盆地,其所聚於明堂者是也,此水要囤聚澄清為佳。天門地戶乃指左右前后來去之水,匯聚八國之水聚於明堂,謂之天門。明堂水之去水處,即鎖住七國旺氣出其衰死之氣,謂之地戶。天門開則財旺,地戶閉則財用不竭,總以水深為財重,水淺財亦薄也。逆朝水,乃是龍神逆勢結穴,以接受當面逆朝之水,總之不可水沖城割腳為吉。故書云:“逆水一滴,勝於萬派”,大地必有逆龍之水,好地必有逆龍之砂,水逆龍,龍逆水乃夫婦交感。即此之謂也。橫來之取用水者,即左來倒右,右來倒左,須必下關有山逆收,攔住水口,緊密為吉矣。惟形勢有情,堪言平穩之局。順水之局明師也難扦,須合竅機,去水要來龍長遠,如此則力重而強,更需八國周密水口關固,水去山交乃善耳。決不可山水相背,水蕩奔流,如此則決不融結,師不著眼也。縱有結作決難興帛,初年不利,乃作退盡田廬始出官論。總之水法之竅機,在於眼明心慧方能決擇。
(四)三合向法與羅經當辨:
1、向說:
《靈城精義》云:“龍以脈為主,穴以向為尊,水以向而定,向以局而分。”此言以龍定穴,須審入路陰陽,以水定向,須看歸路陰陽。術家窺龍覓穴,若果得龍真穴的,局勢分明,則向可定也。即用羅經水口中間下羅經,會合何方庫位,論過亢不及,又明天根月窟。經云:“乙丙交而趨戌”,乃右旋乙木陰龍,配左旋丙火陽向,戌上本庫消水。變局,俱取自生自旺而借戌庫消水。“辛壬會而聚辰”,乃右旋辛金陰龍,配左旋壬水陽向,辰上本庫消水。變局,俱取自生自旺而借庫消水。“斗牛納丁庚之氣”,乃右旋丁火陽龍,配左旋庚金陽向,丑上本庫消水。變局,俱取自生自旺向而借丑庫消水。“金羊收癸甲之靈”,乃右旋癸水陰龍,配左旋甲木陽向,未上本庫消水。變局,俱取自生自旺而借未庫消水。以上正變四十八局,乃立向通玄竅萬古不異之秘訣。若能明了九星生旺死絕之變化互用,出得煞去,為人立宅安墳無不禍福如響也。
2、羅經說:
今人談論三合用針,乃有正針、縫針之分,且有彼是此非。我言:“地盤立向正為訣,縫針明師消水用”。此言宣導用地盤格龍立向,天盤消水。彼又言:“龍從地下走,向從天上求”。更言用地盤格龍,天盤立向消水。《地理元真》云:“夫先天為體,后天為用,內盤為體,為用。體主靜,用主動。體是靜本于自然,用主動則於造化。所以格龍從正針,陽宅立向亦從正針。蓋龍行於地,人居於室,俱安定而寧靜,故從體。若夫收水則陰陽二宅。皆從縫針。陰宅立向及生入克入皆從縫針。蓋水本空靈,向亦玄活權宜之妙”。故余認為上言可謂石破天驚,乃三合四局用針之精要,因地氣沉穩,所以尋龍導脈,應當以靜的地盤為主;天氣靈動,所以收水立向,陰宅應當以旋動的天盤為主。而且貴賤都在天星,如果不依天盤確認,那麼天星就沒有準則,將何以發用乎?陽宅應以內盤格龍定向,從體為準,水法當以天盤旋動為確。陰陽二宅有動靜之分,正針縫針沒有偏重之理。故古人有云:“穴容易立,向卻難正。”這正是用“動”來體會它,從而難以捉摸。所謂的“神而明之,存乎在人”,豈不在天盤乎!余十幾載蒼苔古道輾轉於民間,驗證了這一例證這一理論是正確的。我們應該好好地推廣它應用它,下面例證這一理論方信余之言不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