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宮 白羊
第二宮 金牛
第三宮 雙子
第四宮 巨蟹
第五宮 獅子
第六宮 處女
第七宮 天平
第八宮 天蝎
第九宮 射手
第十宮 摩羯
第十一宮 水平
第十二宮 雙魚
與每個宮相對應的生命區域是根據它所包含的黃道星座來經歷的。在每一種天象理,宮輪與黃道輪都以特有的方式互相重合:
宮的編號從星位開始,按逆行時針方向自1旋轉到12。
第1宮
生存。有性格、氣派、活力和健康。勇于面對世界。
第2宮
擁有。具有精力,金錢,報酬
第3宮
交流。思想(具體的精神生活),話語,變幻、相遇,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系。
第4宮
根基。遺傳,家族,祖先、家庭、文化的、社會的和情感的來源。
第5宮
創造。創造性的表達,生活的愉快和歡樂,作品,感情和愛情生活,孩子。
第6宮
管理。具體組織,工作,時間,規范,家庭生活,疾病。
第7宮
分擔。與他人的關系,夫婦,婚姻,協會,對手或敵手。
第8宮
改變。危機,變化,性能力,與無意識的力量會合,死亡和再生。
第9宮
超越自己。發現最廣闊的地平線,旅行,精神的,心靈的和宗教的生活(在他的精神方位)。
第10宮
實現。命運、社會表現,職業生涯,在社會上的權力。
第11宮
交際。友誼,介入社會、參加集體活動、理想。
第12宮
內心化。內心生活,神秘主義,秘密花園,超越自己,掩飾的痛苦。
以上升點為起點,將黃道分為十二份
LZ既然能問到星盤這個問題,普及性概念就不粘貼了。如果LZ的時間和地點都準確的話:
太陽天蝎,月亮摩羯,水星天蝎,金星天秤,火星雙子,上升射手,木星獅子,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均為摩羯,冥王星天蝎,中天巨蟹;
從行星落點來看,LZ為人感情深刻激烈,生性幽默。謹慎的態度和耐心、堅定、容忍和決斷是良好的優點。在事業規劃和細節管理上較有長處。雖然天性少言,但上升落射手,人際關系不會太差。雄心勃勃,渴望有朝一日被認可,身居高位。金星天秤和火星雙子,良好地調節了天蝎和摩羯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得LZ會聰敏地行事,有時可稱八面玲瓏。但要注意,為人做事不要太特立獨行,要注意和諧。
從宮位來講,主要行星里十宮居多,必是對事業和個人發展極為看中的,正直和權威對LZ來說也是十分重要。
LZ必然是非常重視感情的人,而且很看重“陪伴”,將來在挑選伴侶時要擇心性相通的人為伴,否則傷的還是自己。
星盤對性格的描述是一個很靈活寬泛的東西,雖然星象理論已經長足發展,但是不要過于拘泥其對本身的描述,畢竟血型、家庭生活經歷、思維方式、社會層面亦會同時左右人的思維方式。LZ沒有太嚴重的刑克,平時注意如果將來想有所作為,那么在術業上面要認真學習,不要耽于表面功夫或者由于意志軟弱而放松,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天賦,那就可惜了。
太陽位於第九宮代表對精神生活及宗教很有興趣,同時也對教育、宗教、法律、哲學等領域有興致。這種興趣會高度地發展,而時常閃現的靈感有助於解決問題,開拓未來。對於國外事務及遙遠地方的文化、藝術形式及傳統也有興趣,通常你會對國外旅行非常著迷。然而,如果你的太陽星座是固定星座(獅子、天蝎、金牛、水瓶),可能會傾向於留在某一地,除非旅行有強迫性理由非去不可。而如果獅子座處於第四宮時,則你可能會傾向於遠離幼時故居到外地居住。你會有較強的道德觀,雖然可能小心眼又奇怪。你通常希望自己在宗教、教育、法律、或哲學上成為權威,因此,你對於社會秩序及法律、社會傳統有濃厚的興趣。如果太陽相位不佳,你會將自己的道德觀點如諸他人身上,你也會有反常的宗教信仰、教育的困難,在異地或與外國人相處上更顯困難。你會很謙遜、很有道德觀,但有時也會混合著偽善的態度。
占星學的流派
流派一<<西洋現代占星學>>(Modern astrology)
特色:近代興起的學派。大量地應用心理學的知識,強調星座、行星的影響力
是目前占星界的主流。
代表:約從通神學會的Alan Leo起始到Dane Rudhyar和Stephen Arroyo為代表。中文書太多,不勝枚舉。
流派二<<西洋傳統占星學>>(Traditional/classical astrology)
特色:大約是現代占星學的前身。使用宮主星,注重行星的力量,常見應用在占卜上。
代表:William Lily,中文書有穆尼閣天步真原,鐘義明的天星擇日實務略有談到。
流派三<<西洋古代占星學>>(Ancient astrology)
特色:復古的占星學,內容為各國早期的占星術,如希臘時代的占星學,使用Profection house(小限)。
代表:Vettius Valens,無中文書。
流派四<<漢堡占星學>>(Uranus astrology)
特色:運用行星的中點,以行星組合來論斷。
代表:Ebertin的The combination of stellar influence,無中文書。
流派五<<泛音占星學>>(Harmonic astrology)
特色:運用占星點的倍數,繪出新的命盤加以判斷。
代表:Eddey的Harmonic astrology,日本人石川晃源的調波占星學(Divisional harmonics)是其延伸。無中文書。
流派六<<七政四余>>
特色:運用天干地支,中文書及教學均不少。
子流派一:以度為主論,以果老星宗為代表,鄭富升、盧清河、李光浦均有著作。
子流派二:以宮為主論,以舒英干元秘旨為代表,如霍敏卿、吳師青均有著作。蔣大鴻派的天星擇日是其延伸應用。
流派七<<印度占星學>>(Vedic astrology)
特色:使用行星格局(yoga)、分盤。
代表:國內有洪能平的教學,無中文書。
流派八<<阿拉伯占星學>>(Arobic astrology 回回歷)
特色:應用阿拉伯點,強旺星(ALMUTEN)。
代表:譯天文書、王中和的實用占星術。
流派九<<宿曜派>>
特色:使用廿七(八)宿。
子流派一:中國的演禽多用于擇日、兵陣,如池本理禽星易見,鐘羲明的擇日精粹。
子流派二:流傳于日本的宿曜道,如大藏經密教部的宿曜經。
流派十<<相關應用>>
應該不算是占星術,算是引伸應用如塔羅牌、靈數學。
一、“占星學”的天文學基礎
自古占星學和天文學是密不可分的,從歷史的觀點,來看占星學與天文學的關系。至少我們可以這樣說,五百年前彼此是同一家的,最早占星學和天文學的是沒有分別的。因為觀測天象的人,是因為占星的需要才去做的,并沒有人專門觀測天象而不占星的。占星學和天文學可說是在同一片天空、以不同的看法研究。
到科學革命之后,開始有一些科學家視占星學為古代落后的,而與占星學分道揚鏢,所以就出現了一群只關心天上星星的人,不管它們與地球上發生的事情是否有關連。到了現在,占星學家為了更精確地知道星體的位置,大多有天文的知識作為基礎,所用的數據也都經過精確的天文運算,只可惜現代大多天文學家已失去了占星的能力。
占星學和天文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占星學必需仰賴天文的觀測及計算來算出星體的位置。所以,要學會占星學,必需先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識。要了解占星術,就必須了解占星是以什么樣的方式與實際上的天文星體之間相互關連。
●行星與行星的關連在星座、宮位上
占星學是以地球為中心的,雖然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地球是繞太陽而公轉,但是占星學家所關心的是其它星體與地球的關系,所以占星學大部分的計算都是以地球為中心,也就是以事情發生的地點為計算的基準點。
星體為影響力的來源:占星學家認為,天上的星體會影響地球上發生的事物,雖然現在還不清楚影響的方式,但是可以說星體是影響力的來源。而星座及宮位則是用來測量的工具,星座代表12種基本原型象征,宮位則表現人與世間接觸的12種基本場景。
至于如何去估量星體的影響力,在占星學上主要有兩種工具,其一是大家所熟悉的星座,也就是將黃道帶由春分點分為十二等分的區間;其二是宮位,也就是將黃道帶由上升點分為十二分的區間;所有的星體都會落入某一個星座和某一個宮位。再依星體間的關系~各星體由地球上看去,之間有夾一個角度;可能是零度,也可能是一百八十度,這也就是占星學上所謂的相位。
●星圖架構
將占星學的語言用詩及哲學融入星圖當中。假想你是剛來到世上的嬰孩。
人的實體發生在我們周圍展開意義的地平線之內。他將天劃分為在我們意識中可見的天,及地以下無意識不可見天。整個天空,也就是「宇宙」,繞著我們每天從東到西旋轉。將太陽、月亮、星星及黃道帶過我們的天際,代表人類經驗的反復改變。在我們當地天空的正上是天頂。他代表著我們將去的地方及未來。相反的,在下面經過地球中心到另一方對應該點是天底。這是過去,我們所來之處,也是我們將回歸的地方。從旋轉天的不可動的極軸到天頂及天底,且水平線正交的是南北的子午線〈meridian〉。這就是我們與宇宙中樞相連處,也是我們的時間及歷史線。子午線及水平線相交,將我們的天空切出四個象限。這就是我們所背負的十字架及所分配的命運。
星座(原型)
星座通常是指天上的星群,對于地球來說是固定不動的,將它們聯機并以圖形方式記憶起來,用以辨別天體的方位。
黃道12星座是88個星座中位于黃道帶上的12個星座。在占星學中,星座所代表的義意是宇宙方位的代名詞,代表12種基本的模式及表現的形式。而現在一般人所說的太陽星座,則是以太陽為基準,將12星座當作原型的分類,跟天球上的12星座是不同的。彼此是兩個層次。
星體(作用力)
占星學中,所謂的星體是指太陽系中離我們比較近的星球,它們離地球比較近、引力大、影響也較直接。例如:月亮的運行和潮汐及女子生理周期有關,大地震大多是木星、冥王星及天王星成90度的夾角,都證明了星體對地球的影響。占星學中,星體是推動的力量、一個人的各種能力及人生舞臺上的演員。
宮位(人生)
宮位則是個人出生時以觀測者的東方地平線為基點畫出的12個區塊。在占星學中,宮位所代表的是個人與后天環境的互動、發生動作的場所以及投入的情境。12個宮位代表著不同的人生場景,像自我、家庭、婚姻…等不同的個人與世界的互動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