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典籍需要的是深刻理解,結合時代發展來詮釋其中的奧妙,不需要死記硬背的。
風水學就是堪輿學,是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當然和易經也有通用的聯系。
首先,要把握的是陰陽五行是生克制化原理,萬物之五行的分析和分辨,萬物五行之分和演變。
其次,多讀歷史經典書籍,有些是帶嚴重色彩的可以拋棄,有用的吸收為己用。
然后,悟道也是很重要的。
通過這些,你就是大家了。
易學是大概念是總綱風水是小概念是分目嚴格地說就是易學與風水的關系因易經是六十四卦加易傳跟風水不是直接有關系的
你好呀?我想易經是研究風水的理論依據,萬變不離其宗吧。
兩者有比較深的淵源。看到前面答復者說的“沒有”2字,趙易我作為職業者就必須給你簡要答復。雖說否定2個字,肯定一大篇,很有點不公平,但“無知者毋需理由”,對傳統術數的風水向來如此,不提。
如果說周易重在形而上的基礎和方法論,風水就是與之有關形而下的運用學。周易本身只給最基本的道理,如陰陽互變、五行生克、八卦相蕩等大道之理,近于“道”的層面,我們可以暫稱其為“廟堂之高”吧。風水則是一門基礎理論來源于周易(幾乎全盤接受了上述道理),又有自己獨特理論和方法的對人類建筑進行吉兇評判和趨吉避兇建議的實用學術體系,大致是一種“術”。所以古人把風水劃在“術數”類的范疇,和算命、看相一個層面,自然就屬“江湖之遠”了。
這其實有點象基礎高等數學與工程物理學之間的關系,你可以體味,說清楚大概需要一本書,就不展開了。反正一點可以肯定,古賢比現在的人誠實,印刷又落后,“四庫全書”術述類書占的比例那么高,從皇帝到百姓還那么信風水運用風水,流傳了起碼2千年直到現在,傻瓜才認為不是真學問。其實風水在在講理講法講運用。說風水沒有理法和實際效果,說風水是一口否定的,我只能無語了。
《周易》對風水學有何影響?
大家應該知道,《周易》是我國古代一部燦爛的文化瑰寶,是中國思想文化哲學的總源頭,是對我國人民影響巨大而深遠的一部智慧元典。它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號與卦爻辭。所謂“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兩兩相重而得,“八卦”則是由“陰”、“陽”二爻三疊而成。它以卦象的形式講了偉大的智慧,它的宇宙世界是相互聯系、運動變化的觀點,和宇宙運動變化的原因來源于宇宙內部陰和陽兩種力量相推動的觀點比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早了幾千年。
“傳”部包含《文言》、《彖傳》、《象傳》、《系辭傳》,共七種十篇,又稱做“十翼”。它們是孔子對《周易》的注解文字,以及對占筮原理和功用等方面的論述。
《周易》一書中的陰陽八卦理論,可以說是風水學形成的基礎。此外,漢代《淮南子》、《地理志》等書中,對于“陰陽、五行、地理”方面的研究,也對風水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易經》是闡述人和自然關系的一門應用藝術。宇宙,在天上,呈現出日月星辰、晝夜以及季節氣候等現象,在地上,形成山河、動植物等各種形體,產生錯綜復雜的變化。而宇宙的動靜變化的規律,在動則剛毅,靜則柔和的陰陽之道的牽引下演繹著。
而風水,是《易經》在方位上的應用,是對人們居住行為的指導。陰陽是《易經》的核心,也是風水的關鍵,風水,首先要解決好陰陽場的問題,以往的一些風水節,都說門、主、灶重要,門就是如何接引生氣入宅,主指住宅的主臥,灶指住宅的廚房。其實,陰陽場的布置,才是根本。
易經》學構建“八卦”體系,八卦分為先天八卦與后天八卦,劉恒注先天八卦是理論辯證,講述八卦起源,后天八卦是理論應用,具體到八卦與八方劃分,涉及到八卦理論的具體后天應用。先天八卦與社會“六親”辯證息息相關,主人元的理論構建,而后天八卦與物質世界相關,具體構建陰宅與陽宅風水理論體系,可以說易經是風水學的理論根源,而風水學是易經學的具體應用。
風水學又分為“巒頭”風水與“理氣”風水兩部分。其中巒頭風水重形巒山川地理形勢,而理氣重視元運與流年五行氣運的更迭。巒頭風水就是本,就是載體,承載理氣;理氣風水就是末,就是帶領巒頭。巒頭風水比較著名的就是《金鎖玉關風水》,理氣風水比較著名學術有《八宅風水》《皇極風水》《玄空風水》。
易經》是群經之首,群經一般包括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有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四書五經思想的構建離不開易經思維,因為易經所詮釋的是宇宙與人的真如實相,這是易經的學術意義。
再往簡單來說,風水只是易經很小的一個分支的,易經是系統哲學,涉及社會,人類,宇宙,很多方面的。它們在某些方面有共同體,易經里的中心論點陰陽是風水的主要依據,風水在解釋場所的陰陽的疑問。
易經涉及的東西更廣,而風水則是專門針對一種方面而進行解釋的學問,尤其是在陰陽方面,易經最先提出這一理論,而風水是在以后借鑒易經并且完全吸收而拓展的更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