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節課了空間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十二原神論斷
青龍:消息吉。
明堂:吉。
天刑:驛馬強動。
朱雀:口舌。
金匱:財星吉。
天德:官貴吉。
白虎:口舌官非。
玉堂:吉。
天牢:兇星宜忌。
玄武;內小人盜賊暗害。
司命:官長吉。
勾陳:口舌牽連
子午流注是古代醫學圣賢發現的一種規律,認為人體中的十二條經脈對應著每日的十二個時辰, 由于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也有盛有衰。
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十二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黃帝內經·靈樞經》:“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經脈十二者,以應十二月。十二月者,分為四時”。
一、肺寅,即寅時(凌晨3點-5點),熟睡。
對應的是肺經,此時肺經當令,是人體陽氣的初始,也是人體氣血由靜變動的開始。此時不要急于起床,這樣有助于陽氣的生長,為白天的勞作打好基礎。肺經旺,熟睡,并在夢中深呼吸。
二、大卯,即卯時(凌晨5點-7點)早起喝水上廁所。
對應的是大腸經,此時大腸經當令,曙光初放,是起床的最好時機。先伸展肢體,接著慢慢坐起,坐在床上一會兒,并做一些養生保健的小動作,如叩齒、搓面、轉肩、指彈后腦等等(叩齒300次,轉動兩肩,活動筋骨,先將兩手搓熱,擦鼻兩旁、熨摩兩目六七遍;再將兩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兩手抱后腦,手心掩耳,用食指彈中指、擊腦后各24次),然后起床洗漱,洗漱后馬上喝一杯溫開水,以助排便。用木梳梳發百余遍,有醒腦明月的作用。
三、胃辰,即辰時(上午7點-9點),不吃早餐胃生病。
對應的是胃經,此時胃經當令,胃液分泌旺盛,有利于消化,是享受早餐的最佳時機。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飽。飯后,徐徐行走百步,邊走邊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虛弱,輕微活動和按摩腹部可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
四、脾巳,即巳時(上午9點-11點),健脾減肥最佳時間。
對應的是脾經,此時脾經當令,有利于吸收早飯的營養,生血;陽氣最盛,年輕人可以做適量的體能鍛煉,做到鍛煉有道,鍛煉有度。老年人此時或讀書、或理家,或種菜養花。疲倦時即閉目靜坐養神,或叩齒咽津數十口。不宜高聲與人長談,因為說話耗氣,老年人本來氣弱,所以須“寡言語以養氣”。
五、心午,即午時(上午11點-午后1點),養心最佳時間。
對應的是心經,此時心經當令,心經最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午餐時間,講究葷素搭配,營養豐富。可先喝點湯,然后再吃飯菜,七八分飽即可。飯后漱漱口,最好午睡一小時左右。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
兩節課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