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島位于浙江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南北長8.6公里,東西寬3.5公里,最高峰佛頂山海拔288.2米,素有"海天佛國"的美譽,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全國首批確定的4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普陀山島的地理坐標為東經121°30′-123°25′,北緯29°32′-31°04′
你關心的是送子觀音吧?
我已經回答了你的那一個問題了.關于去普陀山的問題,我找了一則資料,里面說“在惠濟寺觀音堂觀音佛像的背后,有一尊身批紅袍的白玉送子觀音,是全普陀山最靈的,據說百求百應(至少我家如此)”,請您參考啊!
(一) 總論
最近總是看見很多人在詢問普陀山的旅游信息,或者在做打算去普陀山游玩,所以我想,作為一個每年都去一到兩次的熟客,我有寫些什么的東西的必要,從我的角度介紹一下普陀山相關的知識和經驗。
說句實話,我一直認為普陀山并不是最佳的旅游目的地。因為普陀山山不奇,水不透,一眼望去一片土黃色的大海,實在沒啥意思。而且,山門門票居然比黃山門票還貴,這也是我一直想不通的地方。再說吃海鮮吧,普陀山卻又不及沈家門、嵊泗的新鮮和便宜。所以,為什么一定要玩普陀山呢? 我比較詫異的。
其實,普陀山是作為觀音的道場而出名的,原本也是一個清凈秀美的地方(我最早去的時候,海水還是略有碧藍,山間寺廟的配合也挺有意思),只是現在游玩的人多了,地方也就嘈雜了起來,寺廟也越修越大,越修越多,反而沒有了原來的別致。至于民風,就更啥可說的了。其實,普陀山應該是佛門香客趨之若騖的地方,她更應該推行的,是禮佛之旅,而非游玩之旅,或者吃喝之旅。
下面,我就從我這邊的幾個角度來介紹一下吧。
(二) 時機
去普陀山最好的季節,應該是5-10月之間。但同樣的,這些時間屬于旅游旺季,人多物貴,住宿和餐飲都比較麻煩,價格也都比較難談。
一般我去普陀山禮佛,會選擇在12月、1月這個時候。這是一個很淡的淡季,人也少,交通也方便,東西也都很便宜。只是這個時候,有時可能有大風,輪船快艇可能停航,那就得走汽車這條線路了。
另外提醒: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都會有大型的觀音道場活動(觀音生日,觀音得道日),春節前后、清明前后也都是燒香的高峰,非專業人士不建議選擇在這些時候去普陀山。要不然,那可是住的地方都沒有了。
(三) 交通
從上海去普陀山,有很多很多條線路,我所開發出來的,有如下幾條。
1. 大船。去普陀山的大船每天都有,一般都是晚上8點開,次日早上7點30分到普陀山。單日開錦屏號,每月2日、4日開法雨號,其他雙日開洛伽山號。這些大船都要到吳淞碼頭上船,但購票可以在金陵東路1號,提前三天賣票,但即使提前也比較難買到實惠的艙位。選擇坐大船要注意天氣,因為遇到大風的話,船會停航的。
2. 快艇。快艇似乎都是在金陵東路1號賣票的。據說聯網賣船票的地方也能買,但實際上網點還是不多的。買了快艇票的,似乎可以在東昌路輪渡站做免費的汽車去蘆潮港,然后在那里登船。沒有買票的,也可以花10塊錢進去,在碼頭買當場票。快艇一般2個小時就到了,但非常顛簸,10個人上去,通常有9個會臉色慘白,還有8個是要吐的。快艇一般12點左右到達。
3. 汽車。汽車相對比較慢,因為還要走車渡。上海市旅游集散中心和徐家匯交通大宇每天都有班車直發沈家門,行程約6個小時,然后可以在沈家門的半升洞碼頭,做15分鐘的快艇擺渡過去普陀山。有的時候,忽然遇上大風,輪船停航,吳淞碼頭也會有拉客的大客車,直發沈家門,不過是走通宵,價格也就只能由得他們宰了。
回程或者要從寧波過去,也是大致如此,具體就不多說了。
(四) 路線和寺廟
一般來說,普陀山安排一個兩天的行程就足夠了。
山上的主要交通轉換點有五個。 碼頭一個,紫竹林一個,普濟寺一個,法雨寺一個,索道一個。其實,原來可以直接開車到山頂的惠濟寺的,但因為修了索道,所以把路封了,讓所有人都必須坐索道才能上去。不然,就只能用走的。另外,還有專門的車去梵音洞,或者換船去洛伽山(據說是新開的,我沒有去過,只是聽說。)。
主要的線路有三條。
一條是沿海一線,以紫竹林不肯去觀音院、潮音洞、觀音跳和南海觀音為一組。其中南海觀音為97年新造的,面海而立,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見。觀音跳一直都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原來那塊大石頭還能爬上去,讓你比畫一下自己和觀音的腳印,可惜現在已經不行了,爬上去的臺階被去除了了,估計是認為不安全。不肯去觀音院原來在潮音洞上的,是一個小小的黃色的廟,香火非常非常旺,許愿也非常非常靈。重新改建以后,那個廟雖然大了些許,但感覺以不如從前,香火也淡了很多。
一條是上山下山的一線,主要是從惠濟寺、天燈、海天佛國石到法雨寺一路。惠濟寺是最高的寺院,里面有全普陀山最靈的送子觀音。就是在惠濟寺觀音堂觀音佛像的背后,有一尊身批紅袍的白玉送子觀音,是全普陀山最靈的,據說百求百應(至少我家如此)。惠濟寺角落有一個地藏王菩薩的堂,里面有口大鐘,必須跪下禮拜才能看到,據說也很靈。法雨寺是普陀山最大,最富有的寺廟,一層一層的有六層之多。不過最上面的一層是方丈室,一般不對外開放。但如果你去的巧,或許有些管理員會帶你去方丈室轉轉,讓你拜一下方丈用的法器,也很不錯。當然,你要和管理員“結善緣”的。(“結善緣”一般從20到50,100不等,看個人的能力和態度了。)
http://www.babariji.com/bbs/viewtopic.php?TopicID=145
普陀山是印度話的簡稱,具足稱是普陀洛迦山、補怛羅迦、布怛落伽等,中國話叫做小白華山。普陀洛迦原為一山之名,因為中國人習性好略,或稱普陀或單呼洛迦,久之遂成為兩個山了。
考普陀山之成為觀世音菩薩道場的原因,在佛教經典上也有明文,當時印度就有幾個補怛洛伽等之說。
我們在華嚴經第六十八卷讀到如下一段經文:“瑟鞞胝羅居士告善財言: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即說頌曰:‘海上有山多圣賢,眾寶所成極清凈,華果樹林皆遍滿,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時善財童子(中略)漸次游行,至于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見其西面,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蓊郁,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于金剛石上(今金剛石俗稱說法臺,石與陀石同在山之西面),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中略)我以此菩薩,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相續不斷,(中略)或以布施,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攝取眾生;或現色身,攝取眾生,或現種種不思議色凈光明網,攝取眾生。或以音聲,或以威儀而為說法,或為神變,令其心悟,而得成就。(中略)愿令一切眾生,若念于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怖畏;離怖畏已,復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轉。”這就是有名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二十八參,參觀世音菩薩于此山中,所聞法要,大抵如是。再說觀世音菩薩乃過去正法明如來,早成正覺,因與我們娑婆世界有大因緣,所以他老人家才倒駕慈航尋聲救苦。三十二應,普門示現,無非是要令一切眾生,脫離苦海而登彼岸而已。 一傳,觀音菩薩在說法臺上講經說法,東海龍王知道以后派了他的兩個龜相來聽經,沒想到兩相聽得入了迷,不愿再回龍宮,龍王知道后非常生氣,就將他們化為了石頭。二傳,這是雌雄兩只烏龜,因在圣地戲鬧而被懲罰變成了二龜。
在遙遠的兒時記憶里,母親帶我來過一次普陀山,對年幼的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普陀的海和山了,那么純凈,那么壯觀。長大了賺錢后,母親常常跟我絮叨:賺到錢一定要去一次普陀山還愿,不求富貴榮華只求家庭美滿,觀音菩薩什么都看的到。
普陀山
普濟寺求姻緣
普濟寺求姻緣非常靈驗。
據說,在普濟寺大殿最大的觀音像那里告訴菩薩自己叫什么名字,出生地點和時間,然后告訴觀音自己的心愿。回去后幾個月內,便會夢想成真!
掛滿“愿望”的普陀山古樟樹
不肯去觀音
在普濟寺還有一尊特別的觀音,不肯去觀音。可以說就是因為這尊靈驗的觀音像,普陀山才一直被人們譽為觀音道場。
相傳,唐大中十二年,日本僧人惠萼來中國留學,在朝拜五臺山時得觀音圣像一尊。他準備從明州乘船回國,駛近普陀山東邊的新羅礁時,突然海上出現數百朵鐵蓮花,擋住船的去路,雖經多方努力,鐵蓮花頂住船只,行駛不得。惠萼和尚領會觀音不肯離開中國,于是說:“使中國眾生無緣見佛,當以所向建立精舍”。惠萼遂舍船登岸,于此留觀音像造寺。
“不肯去觀音”的典故
后因《華嚴經》有善財參觀音于普陀洛伽之說,遂稱為“普陀”。從此,普陀山成為供奉觀音的道場,俗稱“南海”。
不肯去觀音院
頂佛需登佛頂山
在普陀登佛頂山的路上,你經常能看到那些有心誠的善男善女們,他們帶著護膝沿著山路拾級而上、向著佛祖的方向三步九叩,不虛移一步,不妄語一言,最終拜進大殿,功德圓滿。看著他們平靜卻堅定的眼神,不由得驚嘆信仰的心靈力量!
三步九叩拜進大殿
慧濟寺百子堂求子
慧濟禪寺,位于佛頂山之上,總有世外桃源的感覺。百子堂送子樓的送子觀音是求觀音賜子的最佳之地。早在清康熙“柏子庵”時期,該庵堂觀音送子“有求必應”的靈驗事例就數不勝數。
慧濟寺
張杰與謝娜婚后,曾經被媒體拍到獨自在百子堂求香的照片。不過如果是求子,夫妻二人同去才更有效哦!
慧濟寺
法雨禪寺求平安
普陀山另一個著名的寺廟是法雨禪寺,是國內排名第二的寺廟,與普濟寺及佛頂山上的慧濟寺并稱普陀山三寺。寺內“天華法雨”和“法雨禪寺”匾額還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賜金修寺,時留下的。
法雨禪寺全貌
南海觀音
聽當地的村民說,在97年南海觀音開光的時候,天空烏云密布。而當妙善大和尚說,開光典禮正式開始的時候,天空頓時開了一個洞,從洞里散出一道金光,金光正好照在南海觀音的身上。
如此天氣奇觀真的很難用科學的道理解釋清楚。電視臺也拍到了當時的場景;還聽說有在場有佛緣的人,甚至看到了空中觀音顯圣。真的是奇妙不可思議的事情。
南海觀音
普陀山拜佛頗多講究
正確的上香姿勢:在雙手將香舉到眉毛的高度,雙手大拇指按住香的尾端,香尾端對準自己的眉心。
香的頂端對準佛像,保持這個姿勢,心中默念:
(1)自己問候的這位佛菩薩的名號。比如“?o大悲觀世音菩薩”,對佛菩薩行注目禮或默念上香偈:“愿此香云,普遍十方,供養三寶,護法龍天,普薰眾生,同入佛智”(*這個是專業的上香方式,比較適合在寺里工作的人使用)
(2)把香插到香爐中,再返回佛前,于佛兩邊的拜墊跪下,合掌向佛訴說心中要說的話,然后三拜,起身問訊,再離開。專業佛寺工作人員則可在念完上香偈后持香離開,把香插在指定的地方;如出食臺,往生殿等。
其他講究
1、請香:在別的地方買東西可以稱做買,但到了寺院買香請稱做“請”;香代表“戒,定,慧”,燒香供佛,意味著發愿“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因此,一般上香最多三支。
2、香火:去專用的點香處點燃香火,可別去插香的地方取火,也不要圖方便用自己的打火機點火;
3、左右:請用左手請香火,佛教認為左手是最干凈的,然后,恭恭敬敬的用右手插在香爐中;
4、大門:無論是哪個寺、哪個庵,你都不可以從正門進去的。那是給出家人走的;
5、墊子:選擇磕頭的墊子,也千萬別認為正中間的一定是最好的,那也是為出家人準備的;
6、手心:磕拜的時候,手心得向上,那是對佛祖的尊敬。手心向下是拜祖先的;
7、許愿:通常你要記得告訴佛祖你叫什么,家住何處,有何事相求,事成后何處還愿;大多數信士不管來到哪個殿前直接就磕頭許愿,實不知佛菩薩有求必應,有求才有應。如果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求的是哪位佛菩薩那么佛菩薩怎么應呢?所以當自己跪拜時請先了解佛菩薩名號;
8、還愿:只要心誠則靈。不過如果你每逢寺院即燒香許愿,一旦靈驗后,忘了還愿,那可不是什么太好的事。建議你可以四處燒香拜佛,以示敬意。但許愿的話,選一兩位佛祖就可以了。
觀音菩薩是專管平安、求子、姻緣的菩薩。這些都是泉州人一輩子都在經營、追尋的事情。
地點不一樣的, 高度也不一樣的, 以前去海南我們的導游說是 開光的時候是旁邊的山上的燈光去照射 使得看起來是觀音照射出來的燈光 很好看的, 這樣子照一次燈光 海南的一半地方要停電的。
普陀山歷史
據史書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為道人修煉之寶地。秦安其生、漢梅子真、晉葛雅川,都曾來山修煉。普陀山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為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交往的必經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麗道頭、新羅礁等歷史遺跡,流傳著韓國民族英雄張保皋等事跡。
自觀音道場開創以來,觀光攬勝者絡繹不絕。宋陸游、等歷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歷。歷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賦詩,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跡極為豐厚。
新中國歷任中央領導人也都親自蒞臨普陀山視察、指導工作。五朝恩寵,千年興革,佛國香火,由是鼎盛,赫赫聲名,廣播遠揚。
普陀山宗教
相傳秦方士安期生賣藥東海邊,曾渡海七上普陀,現存“仙人井”遺跡。 普陀山觀音道場始于唐代。咸通四年,日僧慧鍔從五臺山請得觀音圣像回國,途經普陀山蓮花洋遇風濤,舟觸新羅礁,漂到潮音洞附近,置像于洞側,稱“不肯去觀音”。后梁貞明二年建“不肯去觀音院”。
普陀山歷經千年滄桑,宋、元兩代是普陀山佛教興盛期。目前,普陀山的主要宗教文化依然是佛教文化,有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三大寺院,香火旺盛。
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為觀音生日、得道、出家三大香會。此時普陀最為盛況,從普濟寺的中門大開到佛頂山,香客如涌;從法雨寺的九龍殿到千級石階的香云山徑,信徒禮膜參拜,一步一跪拾級而上,虔誠之至,令人感悟。
1997年農歷九月廿九,南海觀音露天銅像建成,此日烏云密布,妙善大和尚宣布銅像開光時,天開洞門,陽光普照,令海內外信徒傾服。普陀佛事
佛事,指的是“依佛法修行之事”,普陀山開山之初即有;如佛教徒依法所行供佛、誦經、齋僧、拜仟、追福、薦亡等活動,則始于宋代。宋時出使日本、高麗等國使船,經普陀山,必登山舉行各類佛事,成為慣例。明萬歷年間,福建、溫州、明州等地信徒大量在普陀山做佛事。清末民初,佛事活動漸趨興旺,據民國三十八年(1949)2月21日《定海民報》載:“沈家門漁民,每逢春汛到普陀山做佛事的逐年增加,近年達到高潮。”是年7月24日,浙東行署官兵40余人在蓮花洋罹難,主任俞濟民召集山僧千余人在普濟寺做佛事,并恭請佛頂山善余和尚、白華庵融通老和尚、前寺方丈化晌大和尚和正在閉關的妙善大和尚輪流主壇。
普陀山的觀音傳說
在佛教供奉的諸多菩薩中,人們最熟悉、最感親切的,恐怕要數觀世音菩薩了。觀世音是梵文的意譯,亦稱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因唐朝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將觀世音略稱為觀音。據印度的傳說,觀音菩薩原是轉輪圣王無諍念的大太子,他與其弟一起修行,侍奉阿彌陀佛,成為“西方三圣”之一。觀音具有“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與一切眾生苦”的德能,能現三十二中化身,救十二種大難。我國自隋唐以來,觀音信仰隨佛教的興盛在民間深入人心,觀音形象逐步脫離印度傳說模式,代之以中國化的女性形象。
普陀山傳說是觀音顯靈說法的道場。每逢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傳說中的觀音菩薩生日、成道日和涅槃日,朝山進香著不遠千里紛紛而來,關于觀音的傳說也在這兒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