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易經算卦到底準不準,它的原理是什么!
傳播和學習周易有很多阻力,就是因為很多人不了解周易,不知道它到底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先簡要做一下介紹。
從根本上講,它是一部立道設教的書。從古及今,凡是有據的傳承,都認為伏羲創制八卦是為了治天下,周文王演卦也是為了治天下。孔子所以特別看重《易》,也是為了以道治天下。什么是道?道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哲學、主義等等。正因為如此,它才被歷代統治者立為群經之首、萬法之原,一直被當成一部不朽的圣典,仰之彌高,傳之彌久。
被當代哲學驗證了的“對立統一”、“量變質變”、“否定之否定”三大基本規律,作為哲學的核心內容,在《周易》里都有所揭示,只不過表達的方式與現代不同罷了。除此之外,其他如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文與質、同與異等等哲學范疇,《周易》里都有十分精微的顯示。《周易》是當時的圣人用以統一人們思想認識的一部有關宇宙觀及其宇宙運動規律的基礎理論著作,從根本上講,它是一本向人們昭示宇宙大道的書。
我們所說的“算卦”,換個文雅和時尚的詞就是“預測”。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在做一件事或制定一項政策之前,除了必要的物質準備,還會對事情和政策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和預期,這個預期就是預測。筆者之前在網上也查閱了很多的資料,但對于周易預測的原理,基本沒有能說得清楚的。現在給大家做個簡單的分析:
系辭里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
意思是說《周易》的框架模型是按照天地及其運動規律為標準制作出來的,它的運行機制與天地一致。圣人制《易》的主要方法,抬頭觀察天文的運動變化,低頭觀察地理的運動變化,然后進行模擬。易卦的模型與天地的運化規律相似,所以它與天地運行的規律是一致的。
看到這兒,大家應該明白了吧,《易經》之所以有預測功能,其原理就是它是圣人仰觀俯察,模擬天地萬物運行規律而制定的。用當下時髦的話所,周易就是一個大的計算機程序,用這個程序就行運算,只要過程中數據沒有錯誤,運算的結果就一定是正確的。這才是周易預測的根本原理。
當然了,萬事萬物除了遵循基本的規律以外,還會有意外和偶然性,用到預測上,有時候可能難免會有一些偏差,但基本趨勢是不會錯的。學習周易預測的方法,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學好周易的本經,這樣在作出判斷時才有理有據,不會出現方向性的錯誤,否則就成了“江湖騙子”了。
孔子的易經主要講義理,朱熹才講象數,觀點不一樣。系辭的基本精神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以天地為中心,闡發陰陽之道,依據天人合一原理,融哲理與倫理于一爐,建立孔門易學,是從哲學角度來分析周易的,雖然也講筮數筮法,卻不占主要地位。對六十四卦任何一卦都未從占筮角度做過分析,他認為占筮乃是小道,所以不占!
世界上大多數研究《周易》的易學家認為:“周易是重其學,而不是重其術”
什么意思,就是說研究周易要重視周易其中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和理論!而不是重視周易里面教給人們的一些占卜術!
關于易經算卦準不準,我個人不加妄斷,有待商榷!
為什么算命能算得這么準?其實,人與世界萬物一樣,都是要遵循一定規律的,就像植物一樣,春天發芽,夏天成長,秋天結果,冬天休囚。世間萬物皆為陰陽,人類也不能例外!
算命先生需要就有極高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反應需要非常敏捷,要能夠“會說話”,要能察言觀色。
另外,心理學家認為,算命先生之所以能夠說得如此之準,其實只是利用人們的一種“自我求證”的心理,把人們引入到自己的“陷阱”之中而已。
“自我求證”心理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種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而算命先生恰恰是巧妙地利用這一點,達到了自己騙財的目的。
不少心理學者和哲學者,也有用算命這種方式的,假裝給人算命,實際上是利用被算命的人那種心理,利用算命的神秘性和趣味性,以便讓受眾更容易接受他的心理勸誡。
歡迎大家互動評論。
指迷算命是占卜的一種哦,占卜這種東西,可以準,可以不準,關鍵看你怎么去算,這些東西,怎么說那,人活著還是相信自己。但是走投無路的時候可以來一卦,誠心誠意,聽聽天意。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付出就會有回報,算命沒有科學依據,不可信!但是算命為什么會準呢?算命準可能有三方面的因素
1.心理因素
有一句與“說曹操,曹操到”類似的俗話是“受傷的手指經常被人碰”。為什么一個人總有“受傷的手指經常被人碰”的想法呢?
道理很簡單。實際上只不過是我們對受傷的指頭格外注意罷了。也就是說,我們對外界的感知是有選擇的。由此我們可明白為什么會“說曹操,曹操到”了。因為事情就是這樣:恰好符合這一經驗的被我們記住了,而更多的不符合這一經驗的卻被我們忘記了。并非我們的預言多么準,只是由于我們所做的選擇更有利證實這句話罷了。
類似的事可以舉出更多。有些人會相信預言性的夢。他也確實可以給別人舉出一兩個例子。但是,他忘記了預言性的夢還是不曾實現的居多這個事實。有時還會聽到一些人議論:某某人算卦算得可準了等。其實這也基本上屬于此類情況,即偶爾算準的留在了那些輕信的人們心中,而大量未算準的卻被這些人遺忘了。
事實上,在各種場合下,預言準的時候都是極少的。只不過人們往往會輕易地忘掉一百次失敗的預言,卻津津樂道偶然的一次成功罷了。應該說,相當數量的巧合事件都可由此得到解釋。
2.
還有就是算命的人,有一定的觀察力.
偶曾經和同學做過"紙牌算命"的游戲.得到他們相信度的反饋是100%,
98%,95%..其實不是邪靈做工.而是我對他們的性格比較了解.(當然,這類游戲還是不提倡大家去玩.)
3.
算命先生的措詞.
摘引一個人們熟悉的故事:某日三名秀才赴京趕考,夜宿客店,遇一算命老翁,三人問及科舉前途,老者神秘兮兮地伸出一指晃了晃說:“想必你們一定能領會我一指的暗示吧。”并約了見榜歸來在此店見面的時間,驗正其準確程度。三個秀才都不愿放下“聰明文化人”的架子,都顯露出心領神會的樣子。秀才走后,店老板出于崇拜與算命先生攀談,算命老翁詭秘一笑說:“這不準確嗎,若一人中,則釋為暗示只一人能考中;若二人中,則釋為暗示一人不能考中;若三人都未中,則釋為一人都考不中;三種可能皆在暗示之中,你說我哪能算不準呀!”
算命先生結合“大氣候”與“小環境”,總結摸索出了人們社會生活的一些基本規律:姑娘一般算能否找個如意郎君;青年人大多算能否調資、提干、分房;中學生大都算能否考上大學;大學生大都算能否有個好的分配去向,那成雙成對來算的含意就更加明白了;年輕夫婦要算是否生個兒子;家庭婦女多關心子女的就業、升學;中年干部雖羞羞答答,但遮擋不住內心想知道仕途的前程;老年人則主要算能“高壽多久”;個體戶大都算生意能否賺錢……如此等等。因此,只要能察顏觀色,機智應變,把握住分寸,投其所好,道喜不道憂,或道了憂再賣個關子指點“迷津”縱深發展,不但能獲得更多的錢,當事者也會笑逐顏開。
總之只要努力奮斗,總會有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