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或者說粵語的人都會說“起名” 而說國語的人大多數會說“取名” 兩個詞語的意思都是一樣
哇哦。不錯嘛。我是 偉 字輩的。
德 字輩的..嗯,姓什么?- -
男:德瑞、德欽、德睿、德毅 ...
女:德冉、德妍、德倩、德筱...
不知道你要的是男是女,而且姓氏也沒提供。
取名字最好能讓人一讀就記住的,簡單易懂,念起來順口好聽,這樣就行了。
對于我們現在所說的名字來說是一個詞,但是在我們的中國古代,名和字其實是分開的,完全就是兩回事,名就是一個人的大名,而對于字是成年之后由父親母親或是老師給取得。
在古代,古人小孩出生三個月之后,由他的父親給他取一個名,叫作乳名或者是叫作幼名,等到他長大以后,進入了社會,因為要有稱呼了,別人稱呼他,就不能稱名,這就還需要一個尊稱,并且還需要一個字,具體來說的話,是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女子是十五歲行“及笄禮”,這些也都是成人禮。 那么這就在成人禮的儀式上就要由一些德高望重的長輩或者是一些當地的賢人給取一個字,名以正體,字以表德,這個字我們也是經常說表字什么什么,但是這個名和字雖然在意義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們之間又有著必然的聯系。
對于取名字的標準,比方說,諸葛亮,字孔明,劉備,字玄德,曹操,字孟德,這種關系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近的,相承的,相延的,相補的,甚至是相反的等等。相反的就有,比如說,韓愈,字退之,對于韓愈中的愈是前進的意思,但是呢這個退字就是恰好相反的,所以就有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在這就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對于古人的自稱,只能稱名,而不能稱字,比方說,劉備,他只能說備怎么樣怎么樣,不而不能說玄德我在怎么樣怎么樣。
平輩或者是一些關系一般的人,長輩對于他的稱呼只能稱字,比如曹操稱劉備就只能稱玄德,在古代,直呼其名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我們常說的指名道姓就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古代不管男子有字,女子也是有字的。
取名字是按照別人的意思
起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
起名和取名是一個意思,兩者都是給孩子起一個名字的意思,取名 比較書面化。
我覺得
起
是最好的,因為
起
是自己想出來的,而
取
是從很多別人的答案或創意
選取出來的,名字當然是要與眾不同啦,所以用
起
最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