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論四吉神能破格,四大吉神中哪個最好

    內容導航:
  • 子平真詮的序言 目錄
  • ★★算命如何 取用神
  • 子平真詮評注的序言 目錄
  • 子平真詮評注的書籍介紹
  • 請問通勝中指的吉神:四相和相日是什么意思,宜做什么?
  • 老黃歷中有哪些吉神
  • Q1:子平真詮的序言 目錄

    予自束發就傳,即喜讀子史諸集,暇則子平《淵海》、《大全》略為流覽,亦頗曉其意。然無師授,而于五行生克之理,終若有所未得者。后復購得《三命通會》、《星平大成》諸書,悉心參究,晝夜思維,乃恍然于命之不可不信,而知命之君子當有以順受其正。戊子歲予由副貢充補官學教習,館舍在阜城門右,得交同里章公君安,歡若生平,相得無間,每值館課暇,即詣君安寓談《三命》,彼此辯難,闡民無余蘊。已而三年期滿,僦居宛平沈明府署,得山陰沈孝瞻先生所著子平手錄三十九篇,不覺爽然自失,悔前次之揣摩未至。遂攜其書示君安,君安慨然嘆曰:“此談子平家真詮也!”先生諱燡燔,成乾隆己未進士,天資穎悟,學業淵邃,其于造化精微,固神而明之,變化從心者矣。觀其論用神之成敗得失,又用神之因成得敗、因敗得成,用神之必兼看于忌神,與用神先后生克之別,并用神之透與全、有情無情、無力無力之辨,疑似毫芒,至詳且悉。是先生一生心血,生注于是,是安可以淹沒哉!君安爰謀付剞劂,為天下談命者,立至當不易之準,而一切影響游移管窺蠡測之智,俱可以不惑。此亦談命家之幸也;且不談命家之幸,抑亦天下士君子之幸,何則?人能知命,則營競之可以息,非分之想可以屏,凡一切富貴窮通壽夭之遭,皆聽之于天,而循循焉各安于義命,以共勉于圣賢之路,豈非士君子厚幸哉!觀于此而君安之不沒人善,公諸同好,其功不亦多乎哉?爰樂序其緣起。
    乾隆四十一年歲丙申初夏同后學胡焜倬空甫謹識 子平真詮卷一
    論十干十二支
    論陰陽生克
    論陰陽生死
    論十干配合性情
    論十干合而不化
    論十干得時不旺失時不弱
    論刑沖會合解法
    子平真詮卷二
    論用神
    論用神成敗救應
    論用神變化
    論用神純雜
    論用神格局高低
    論用神因成得敗因敗得成
    論用神配氣候得失
    論相神緊要
    論雜氣如何取用
    論墓庫刑沖之說
    論四吉神能破格
    論四兇神能成格
    子平真詮卷三
    論生克先后分吉兇
    論星辰無關格局
    論外格用舍
    論宮分用神配六親
    論妻子
    論行運
    論行運成格變格
    論喜忌支干有別論支中喜忌逢運透清
    論時說拘泥格局
    論時說以訛傳訛
    論正官
    子平真詮卷四
    論正官取運
    論財
    論財取運
    論印綬
    論印綬取運
    論食神
    論食神取運
    子平真詮卷五
    論偏官
    論偏官取運
    論傷官
    論傷官取運
    論陽刃
    論陽刃取運
    論建祿月劫
    論建祿月劫取運
    論雜格
    附論雜格取運

    Q2:★★算命如何 取用神

    關于子平格局如何取用定格的問題,目前有三種意見:一種是主張以月令透干之物取用定格,一種是主張以月令分日用事之神取用定格,還有一種則不看透干與分日用事之神,一律以月令本氣取用定格。這三種意見,以第一種最有影響力,也是取用定格的主流意見。我主張以月令透干之物為取用定格的最優先條件,無透干則看月令本氣,如前二者都無法取格時,才看看月令分日用事之神能否取用定格。月令分日用事之神,有些人也把它叫做司令之神或真神(其實這種叫法不妥,下面有說明,但這里為了敘述方便,而且為了跟某種命理理論對應,暫且沿用),能以真神成格者,叫真神得用。這當然也是一種很好的用神,但如果像某些人說的,只有真神才能成格,或者說只有以真神成格者才是真格、貴格,這就不對了。真神就算是人中天子(其實也未必),但如果月令真神不透,而他氣透,就好比漢獻帝被曹操欺壓,天子不透而臣子透了,這天子又有何用?天下還不是唯謀權篡位的曹阿瞞馬首是瞻?更何況,即使真神能成格,但如果又破格,這真神又有何貴?難道也不能舍真神而另取月令透干之物為用神嗎?須知,影響格局高低成敗的因素是很多的,拘泥于真神不真神,其實意義不大。所以認為只有真神才能取用定格者,或者認為只有以真神取格才是真格、貴格者,是一種狹隘的認識,其實凡月令所藏之物都可取用定格,但一般以透出者為先,其次則取本氣,而不在于真神不真神。其實這個道理,子平經典《子平真詮·論用神變化》里已說得很明白:“用神既主月令矣,然月令所藏不一,而用神遂有變化。如十二支中,除子午卯酉外,余皆有藏,不必四庫也。即以寅論,甲為本主,如郡之有府,丙其長生,如郡之有同知,戊亦長生,如郡之有通判;假使寅月為提,不透甲而透丙,則如知府不臨郡,而同知得以作主。此變化之由也。”它這里雖然沒有提出分日用事之神的概念,但其理何嘗有異?月令本氣不透,都要讓位于他氣為用神,分日用事之神難道不應如此嗎?我們知道,本氣乃一月之主,是知府大人,這是毫無異義的,而中氣、余氣、雜氣、墓氣等,都只是下面的副職或掾吏,而分日用事之神呢,只不過是輪流值班的臨時人物,有時是知府親自值班,有時是下面的副職或掾吏值班,如此而已。但是,不管是輪到你值班,也不管你是知府還是掾吏,統統都要以透出來的為真正代表和實權人物,這不是很明白的道理嗎?你是分日用事之神,在你當值的那幾天里,你確實是名正言順的合法人物,有時你還可能是月令的本氣,但誰叫你被別人壓在底下?說白了,還是以高高在上的透出者為尊嘛。所以講到這里,我們就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了,就是應該怎么認識月令中的本氣、雜氣和分日用事之氣的地位問題。古人有詩云:“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誰先被射,誰先被擒?是高高昂起的馬頭,是高高在上的大王!而躲在地底下不透的所謂“真神天子”,有他沒他都一樣,因為他只不過是個廢物漢獻帝啊。那么,為什么一定要以透干之物或月令本氣為取格的優先條件呢?這不僅僅在于透干者或月令本氣地位尊崇,目標明顯,還因為只有透干之物或露支之物(即地支本氣),才具有真正的動能,才容易與外界接觸并發生關系。就像我們現實中的人,只有那些整天在外面拋頭露面者,才是最活潑的,才能在社會生活中起到真正的作用或決定性的作用。格局就是社會環境的模擬嘛,而格局的用神,就像是能對格局起決定性作用或代表性作用的大人物,如果格局用神不透干,不露支,那么,它即使是分日用事的“真神皇帝”,也只是一個整天躲在深宮中與妃嬪美女嬉戲的皇帝,這樣的皇帝,能對整個社會起到什么決定性的作用嗎?大家還是要想一下,當漢獻帝與曹操并世而立時,代表那個時代的人物,到底是被曹操幽禁在深宮中不與外界接觸的漢獻帝,還是名位雖不正卻能在外面呼風喚雨的曹操?注:以上是闡明了以月令透干取用定格的重要性,著重一“透”字。所以用神用神,不論是字面意義,還是實質意義,都不難理解,就是可用之神嘛,但可用之神并不一定限于分日用事之神,可用之神恰巧是分日用事之神,只不過是說明這樣的用神體質好而已。但體質好也要透出來才管用嘛,不透出來,整天躲在地支里,也不露出地支(本氣為露),像深閨里的小姐一樣,對格局、對社會又有什么用呢?所以這時候,就要另取月令里的其他透干之物為用神。但現在又出現一種新的理論,說是當月令分日用事的真神不透出而無法取格時(真神定格的說法其實古人已有,不算新發明),就取天干上的其他五行為用神(他們稱之為“局”用神,以示與“格”用神區別),而這種用神,似乎又無需一定要取自月令,甚至有時連無根的五行也可取(這可是新發明,好像古人沒這么說過),這就令人難以理解了。當初沈孝瞻先生為什么一定要強調八字用神專求月令呢?道理在于月令乃命局之提綱,掌天地節序變化之樞機,是命局一切五行力量的起源點和元胎,雖然有的月令所藏之物甚雜,有本氣,有雜氣,又有輪流分日用事之神,但月令是什么?月令就是時令節氣呀,春木旺、夏火旺、秋金旺、冬水旺,這是大時令,而一春之中,又分寅月木初盛,卯月木全盛,辰月木始衰,這是小時令,而月令其實就是小時令。當然小時令又可細分下去,這就是所謂的分日用事的真神了。那么這里地位層次就出來了,一年的太歲為中央,一季的時令為省級,一月的時令為地區級(即古代的知府),分日用事的十神為縣級(也可以視為知府的副職或下屬)。那么這格局用神到底是要從縣級中提取,還是要從地區級的大處著眼來提取?其實我們還得聯系一下以后的行運。大運是月令的延伸,這幾乎是命理界的共識,我們論大運時,基本上也是從大運地支的整體概念出發的,比如說甲木,祿于寅運,刃于卯運,衰于辰運,它講的就是一個地支的整體,它并沒有細分,甲木祿于寅運時,逢寅中的戊土會怎樣,逢寅中的丙火會怎樣,逢寅中的甲木又會怎樣,它是把整個大運的地支看成一個“鄉”,一個“地”,什么旺鄉祿地等等。那么以此倒推回去,對月令的標準,也應該如此吧?為什么到了月令這里,就一定要細分分日用事之神呢?我們再聯系一下現實,我們在生活當中,一個月一個月的氣候變化,我們能明顯地感覺得到,但一個月當中一天一天的氣候變化(其實在一天當中我們能體會到的變化應該叫天氣,而不是氣候),我們真的能感覺得到嗎?比如這幾天,明明是巳月,時令為初夏,但我所在的江南地區,卻是陰雨綿綿,涼風習習,好似初秋,但真的是秋天提前來到了嗎?當然不可能,因為這只是暫時的天氣變化,而不是季節或月令上的氣候變化。由此可見,臨時的天氣,有時給我們帶來的只是一種表象和假象,天氣的變化并不等同于氣候的變化,我們在一天當中,見到的只是天氣變化,而氣候的變化,必須以一個月時間去考察才行。分日用事之神僅相當于臨時的天氣變化,而整體的月令才是一個月的氣候,氣候有固定的特征和排序,但天氣有時會顛倒和錯亂,所以,沈孝瞻先生在《子平真詮》里干脆就不提分日用事的概念,而把地支藏氣混在一起,不排日序,卻分主次,有知府、同知、通判云云。其實像沈老先生這樣的先賢達人,豈能不知月令分日用事的概念,但他必是經過了一番考察,認為分日用事不可取,所以棄之。中國的周易命理之學一代代積累下來,本來就是菁蕪畢見,魚目混珠,并不是什么都有理的,比如長生十二宮里的陰干十二宮,古今不是有很多人都反對嗎?還有納音、神煞等等,棄之取之的人都有,你也不能說誰就是對的,誰就是錯的。周易命理上的爭論到處都是,所以,對于所謂的分日用事之理,我們難道就不能抱一種懷疑的態度嗎?因此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反對以下兩種子平格局用神的觀念的。一種就是剛才重點辨析的以月令分日用事之神取用定格的觀念,持這種觀念者,其實心中只見分日用事之神,而沒有了月令節氣的整體概念(月令在他們心中只成了一種虛設,就像現代主張日元扶抑論的人,認為子平格局是虛設的名號一樣),比如一個寅月,他會認為已分成“戊小月”、“丙小月”、“甲小月”等三個有一定順序的小月(因為按人元分日用事歌訣,寅月頭七日為戊土主事,再七日是丙火主事,最后十四日是甲木主事),然后再按各小月的透干之神取用定格(而整體的寅月之氣,在他們心中似乎已經沒有位置)。這種觀念的錯誤,其實就是誤把天氣變化當成氣候特征,誤把分日用事當天時,由此產生出來的流弊是,寅月中的“戊小月”與辰月中的“戊小月”,或者寅月中的“丙小月”與巳月中的“丙小月”等等,已經無法區別其月令節氣特征(就像初夏中的陰雨涼風之天氣,與初秋的陰雨涼風之天氣無法區別一樣),因為如果一區別,那就又回到“八字用神,專求月令”的沈氏格局上了,那么持“格”、“局”分論者肯定是不服氣的。只可惜我們傳統的算命術只有四柱,沒有五柱,否則,如果在月柱之后日柱之前,添設一個“人元分日用事柱”,也就把問題解決了。另一種觀點就是由此衍生出來的所謂“局”用神的概念,認為用神可以不取自月令,甚至連無根的天干有時也是“局”用神(但這種“局”用神實在太玄妙,我無法把握它的特征與定性,所以也無法明確定義了)。那么這種“局”用神,其實跟月令就更沒什么關系了,雖然目前持此論者,也強調要遵循四吉神順用、四兇神逆用的原則,以示區別于日元平衡用神論者,但恐怕日久天長,它以后會被日元平衡用神論者“俘虜”過去。所以,以上兩種用神觀念的真正癥結就在于,過分重視分日用事之理(天氣),而忽視了月令提綱之理(氣候),認為僅憑一個人出生時那幾天的值日真神(短暫天氣)的力量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得失,而忽視了以出生時那整個月為計的五行得失(氣候)甚至是那個季節的五行得失(氣候)總體力量對命運影響的重要性,實質就是把分日用事之神的力量與月令整體五行的力量大小搞反了,認為分日用事之神的力量大于月令整體五行的力量,可謂因小失大,以偏蓋全,以零碎代替整體,按此下去,幾乎顛覆了千百年來流傳的八字命理原框架,只得重新再造命理勝境了。但,這很刺激,也很危險!其實以月令分日用神之神定格的提法,古人早有,但并沒有成為主流,而在民間似乎流傳得多一些,為什么?難道古人都是傻子嗎,不如今人徹悟?非也,古人肯定早已有過深刻考察,只是覺得此道非正道,所以棄之也。當然月令真神得用也并非毫無意義,當我們以月令透干或本氣取用后,則可回頭看看這取出的用神是不是月令真神,如果是真神,則這用神根正苗紅,大小兼顧,健旺有力,少壯有為,是真正掌握實權的又名正言順的天子皇帝(如果透出的用神既是真神又是月令本氣的話,那就更妙了,絕對的根正苗紅);如果透出的用神不是真神,又不是月令本氣,則這用神是老人當家,力不從心,或者就是像曹操那樣的欺壓天子的奸雄逆臣,雖然也是天下之主,但總是有點名不正言不順。這對于判斷格局高低和富貴層次還是很有意義的,因為完全可以肯定地說,只有集真神和透干或本氣于一身的用神,才是最上乘的用神,才有長久的富貴吉祥(在用神不被行運破壞的情況下),而如果透干露支之用神并不司月令或分日用事的話,其富貴吉祥的程度終究是要打折扣的。當然嘍,這些都只是一種意象,一種理論,只可活看,不可死套喔。總之,月令真神得用,只不過是根正苗紅、好上加好的意思,但不是取用定格的特定法則,更不是唯一的法則。用神種子好(我也承認真神得用的用神素質比較好),日后行運還得風調雨順才行,否則再好的種子也要變壞,不能論富貴(至于“成格者貴,成局者富”的斷語,肯定是經不起考驗的,肯定還要加上許多附加條件,否則大家就試試好了);用神種子差(用神不是真神,就算是差的種子吧),但如果日后行運偏偏風調雨順,滋養得體,他又豈無好命?而且世間有許多大富大貴者,往往都是由破格修復而來,那么真神區區小事,又如何影響得了大體,怎么可以憑空斷言“成格者貴,成局者富”?所以有人主張“格”、“局”之分,以月令真神得用或本氣得用者為格,以他神得用者為局,認為“格”一般要貴于“局”,而且有人還主張“局”的用神不一定都取自月令,我是不認同這些理論的。格局的高低成敗不在于分什么“格”與“局”,更在于它的用神純雜(真神是否得用,可視為純雜之一種現象,但無須分什么“格”與“局”,自限蕃籬)與病藥輕重,以及日后隨著歲運介入而引起的成格、破格、變格等變化。至于有人主張,不管透干與分日用事之神,一律以月令本氣取用定格,則是一種很粗糙的方法,是很缺乏說服力的,就不多作辯駁了。

    Q3:子平真詮評注的序言 目錄

    予自束發就傳,即喜讀子史諸集,暇則子平《淵海》、《大全》略為流覽,亦頗曉其意。然無師授,而于五行生克之理,終若有所未得者。后復購得《三命通會》、《星平大成》諸書,悉心參究,晝夜思維,乃恍然于命之不可不信,而知命之君子當有以順受其正。戊子歲予由副貢充補官學教習,館舍在阜城門右,得交同里章公君安,歡若生平,相得無間,每值館課暇,即詣君安寓談《三命》,彼此辯難,闡民無余蘊。已而三年期滿,僦居宛平沈明府署,得山陰沈孝瞻先生所著子平手錄三十九篇,不覺爽然自失,悔前次之揣摩未至。遂攜其書示君安,君安慨然嘆曰:“此談子平家真詮也!”先生諱燡燔,成乾隆己未進士,天資穎悟,學業淵邃,其于造化精微,固神而明之,變化從心者矣。觀其論用神之成敗得失,又用神之因成得敗、因敗得成,用神之必兼看于忌神,與用神先后生克之別,并用神之透與全、有情無情、無力無力之辨,疑似毫芒,至詳且悉。是先生一生心血,生注于是,是安可以淹沒哉!君安爰謀付剞劂,為天下談命者,立至當不易之準,而一切影響游移管窺蠡測之智,俱可以不惑。此亦談命家之幸也;且不談命家之幸,抑亦天下士君子之幸,何則?人能知命,則營競之可以息,非分之想可以屏,凡一切富貴窮通壽夭之遭,皆聽之于天,而循循焉各安于義命,以共勉于圣賢之路,豈非士君子厚幸哉!觀于此而君安之不沒人善,公諸同好,其功不亦多乎哉?愛樂序其緣起。
    乾隆四十一年歲丙申初夏同后學胡焜倬空甫謹識 子平真詮卷一
    論十干十二支
    論陰陽生克
    論陰陽生死
    論十干配合性情
    論十干合而不合
    論十干得時不旺失時不弱
    論刑沖會合解法
    子平真詮卷二
    論用神
    論用神成敗救應
    論用神變化
    論用神純雜
    論用神格局高低
    論用神因成得敗因敗得成
    論用神配氣候得失
    論相神緊要
    論雜氣如何取用
    論墓庫刑沖之說
    論四吉神能破格
    論四兇神能成格
    子平真詮卷三
    論生克先后分吉兇
    論星辰無關格局
    論外格用舍
    論宮分用神配六親
    論妻子
    論行運
    論行運成格變格
    論喜忌支干有別
    論支中喜忌逢運透清
    論時說拘泥格局
    論時說以訛傳訛
    論正官
    子平真詮卷四
    論正官取運
    論財
    論財取運
    論印綬
    論印綬取運
    論食神
    論食神取運
    子平真詮卷五
    論偏官
    論偏官取運
    論傷官
    論傷官取運
    論陽刃
    論陽刃取運
    論建祿月劫
    論建祿月劫取運
    論雜格
    附論雜格取運

    Q4:子平真詮評注的書籍介紹

    建議學者們學習無評注的《子平真詮》原文。也可以看現代學者黃大陸先生的《子平真詮本義》和慚愧學人先生的《子平格局命法元鑰》。 1.古代傳統命學的研究范圍和特證
    我們學命理學就要學古代原始的命理學,由于古人和現代人所處的時代背景、環境、文化修養、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不同,因此研究命理的重心也有很多不同。命學研究在古代只能由有文化的知識分子完成,而這些知識分子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考科舉做官,因此命理研究的招眼點也放在了對人生富貴貧賤的大勢判斷上,并不招眼于具體的流年斷事或某事的預測,因為預測占卜人事有六爻、六壬、奇門等這些專門的術數,命學只要能判斷一個人是貴命富命,一人一生大體的沉浮走勢就足夠了。這和當今命學趨向于占卜化的特征是不同的。從原始命學的理論上看,原始命學其實就是格局法論命,這種論命方式,本身就是把四柱模型歸于某種十神的格局,然后結合行運解讀而已,并不涉及模型外的各種人事的判斷。尤其是這部《子平真詮》更是將用神與格局的成敗、變化的道理講得非常清楚,大體而言成格命好,敗格命差,而對具體的流年及涉及的事相很少提及。這既是對古代命學專論富貴的集中體現,也是其在現代應用過程中需要深入挖掘的地方。
    2.《子平真詮》的論命主線
    《子平真詮》是一部專門以格局來論命的著作,我要問的是他的這種論命體系是怎么建立起來的,是否有一個貫穿整個體系的主線讓我們好把握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子平真詮》的論命主線不僅有,而且非常清晰,也非常容易被理解,這就是這部偉大著作的偉大之處!按筆者的概括該書的論命主線就是:五行—干支—十神—用神—相神—格局—行運。全書大概分四大部分:
    第一章到第七章為第一部分,主要闡述干支及五行的由來,干支旺衰的判斷,干支相互作用及產生的十神等。這一部分最有價值的就是對干支旺衰的判斷,本書論述的古人的旺衰判斷非常有條理,非常簡單,操作性很強,完全就是對現代“打分評旺衰”最有力的嘲諷和顛覆!
    第八章到第二十二章為第二部分,系統的闡述了什么是用神,如何取用神,用神定格局的高低變化,進而明確相神的概念及吉、兇神成格破格的問題。這部分是本書的核心理論部分,為八字理論之體,對學習整個八字命理十分重要,筆者也將重點注解。
    第二十三章到第三十章為第三部分,主要的概括闡述了如何按八字確定六親的問題,進而提出分析行運的原則等。這部分的“八字確定六親”專題是本書在批命上少有應用環節,雖然篇幅不長但其理論及實用價值都很高。在分析如何行運時本書也是緊扣格局的成敗來論的,始終沒有偏離核心理論。
    第三十一章到第四十八章為第四部分,這部分論述時按先四吉神后四兇神的順序來論述。系統的闡述了十神作為用神在具體格局成格及行運的應用,為八字理論之用。至此命學有體有用,以近完備了。 二、 1.《子平真詮》是命學理論之基、入門之鑰
    任何一門學術都有自己的理論觀點和分析方法,任何將易學說成玄學,宣揚不可知論、唯心論的觀點都是不可取的。六壬術距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由于其基礎理論完備,在歷代易學家的研究中日臻完善,歷久彌新,現代仍廣受重視。命理學也是如此。《子平真詮》這部著作正是在《淵海子平》的基礎上把命學的理論方法原原本本的講出來了。因此在命學上就顯得非常重要和難得,這些理論經過實踐的檢驗,流傳了千百年到今天,仍然被世人所重視,可以說《子平真詮》是命理學的理論基礎,又是命學入門的金鑰匙。學好了它就等于打下堅實的地基,再去看《三命通會》和其他著作就不會無所適叢了。
    2.《子平真詮》論命模式最好學、最易入門
    格局論命是《子平真詮》論命的主要模式,這種模式相比于《滴天髓》所謂的“日主強弱旺衰”和《窮通寶鑒》的五行調候論命有如下優點:首先,以月令十神為用神為核心的論命模式,重點突出,除日主外其他六字圍繞用神展開,這樣分析八字時會抓住重點,不會無所適從。其次,格局論命有法可依,有章可尋,不會陷入盲目的不可知論中。再次,結合以上兩點說明了格局論命法只要牢牢把握住他的要旨,非常簡單易學,而且最適合初學命學之人學習。 1.解放思想,徹底擺脫調候論、五行旺衰扶抑論,正確認識格局用神的含義,擺脫以五行強弱旺衰平衡扶抑的論命模式。
    (現實是很多學習這種方法論命人,多是拿到八字后時間都花在判別五行旺衰上了,甚至是有學習這種理論十多年水平仍然停留分辨五行旺衰強弱上,即使能完全掌握應用這些理論的“高人”也是經常在判別旺衰強弱上出錯,經常是幾個大師的看法不一你說它旺他說它弱。)
    2.以月令用神為綱,掌握相神格局法則。
    3.勤于實踐總結。
    4.現代比較好的學習版本有黃大陸先生的《子平真詮本義》,以及慚愧學人注解的《子平格局命法元鑰·【上】》.

    Q5:請問通勝中指的吉神:四相和相日是什么意思,宜做什么?

    你好,
    1.四相又叫四象,四象在漢族傳統文化中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左右前后或者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源于古代漢族人民的星宿信仰。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來劃分天上的星星,也稱四神、四靈。四象在春秋易傳的天文陰陽學說中,是指四季天然氣象。
    2.日相機相日,采用日辰旺相的占卜方法來推測人事的吉兇。
    天恩:施恩布政之吉日
    三合:宜婚姻交易、修造上梁
    四相:宜種植養育、修造遠行
    王官守相民日:宜封爵點將、臨政親民(相日)
    要安:宜安撫邊境、修葺城隍
    總之,宜做什么,要結合具體的事情來判斷。比如,那一天,宜嫁娶,宜出行等。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采納!

    Q6:老黃歷中有哪些吉神

    老皇歷過去又稱“歷日”、“憲書”、“通書”。它是按一定歷法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關宜忌的書,在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封建帝王時代,由于它是皇帝頒布的,所以人們又稱它為“皇歷”。 黃歷,又稱老黃歷、皇歷,是在中國農歷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獅子座星座屋詳解
    下一篇:下一篇:屬龍今日運勢查詢神巴巴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