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辦法五行生克與體用之法,配合年,月,日令。體克用,吉;體生用不吉;用生體吉;用克體兇。還看月與日助何,如助體不怕用克;如助用克體雪上加霜同理如克用平吉。還得熟記萬物類象,直斷,直讀。
梅花易術使用先天八卦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乾代表天 坤代表地 坎代表水 離代表火 震代表雷 艮代表山 巽代表風 兌代表澤
起卦的外部條件:
某人請求占卜為其預測。
做了奇怪的夢,判斷吉兇。
外部的人、事、物使自己內心悸動,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
不要在心情煩躁、心態不穩時起卦。
起卦方法:
當求測某事可以讓求卦者隨意說出兩個數字。
第一個數字除以8所得余數作為上卦;第二個數字除以8所得余數作為下卦。
兩數之和除以6所得余數作為動爻。
數字小余8直接選用;兩數之和小余6直接選用。
例: 選兩個數: 14 45
上卦求法:14÷8=1......6 余數為6 上卦為坎卦
下卦求法:45÷8=5......5 余數為5 下卦為巽卦
動爻求法:(14+45)÷6=9......5 余數為5 動爻為五爻
由以上推導列出主卦、互卦、變卦。
主卦:由上卦下卦組合得主卦。
即: 上坎下巽 易經卦象 水風井
互卦:由五、四、三爻作為互卦的上卦;二、三、四爻作為互卦的下卦。
即:上離下兌 易經卦象 火澤睽
變卦:主卦的動爻由 陽爻變陰爻 或 陰爻變陽爻得到變卦。
此處主卦五爻 動爻 由陽爻(一)變為陰爻(- -) 即 上坤下巽 易經卦象 地風升
梅花易數斷卦的簡要方法:
主卦代表事件的開始情況 ;互卦代表事件中間發展過程;變卦代表事件的最終結果。
動(用)卦與體卦的關系表示事件開始,中間或者最終階段的情況。
動卦(動爻所在的卦)表示其它人或事;另一卦為體卦表示自己。
以用卦與體卦的五行關系判斷。
八卦五行所屬:金(乾、兌 ) 木(震、巽) 土(坤、艮) 水(坎) 火(離)。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例:小鳴想知道追求女神小美能成功嗎?
由以上卦象可知:
主卦:體卦(巽卦屬木)用卦(坎卦屬水) 水生木 即 用卦生體卦 所以小鳴開始追求階段很容易展開攻勢。
互卦:體卦(兌卦屬金)用卦(離卦屬火) 即 用卦克體卦 所以小鳴在追求過程中會到受挫。
變卦:體卦(巽卦屬木)用卦(坤卦屬土) 即 體卦克用卦 所以小鳴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追求到女神。
(以上解卦純屬娛樂,歡迎更多梅花易數愛好者共同研究探討。)
注解:
用卦克體卦事件不會成功。
用卦生體卦事件輕易就能成功。
體卦生用卦事件難以成就。
體卦克用卦事件費力可以成功。
體卦用卦五行相同事件可以正常成就
多個數字如何起卦:
求卦者說出多個數字時可均分為兩組,一組為上卦,另一組為下卦。分別用每組數字之和按如上方法求取。
如不能均分則數字少的一組為上卦,數字多的一組為下卦。寓意“上清下濁”上輕下重的意思。再按照如上方法求取。
例:
1看旺衰2卦名直讀3體用五行生克4八卦類象分析。卦辭就是前面的步驟2。互卦是發展的過程。算時間就別太指望了,這不是梅花的強項,除非你是高手中的高手。不知道這么說你滿意不
1、年月日時起卦 以年月日數之和除以8,余數為上卦;以年月日時數之和除以8,余數為下卦;以年月日時數之和除以6,余數取動爻。
A、一般時間起卦 年以當年地支數計(子1丑2……亥12)。月數直接以農歷之月數計(如一月為1,三月為3),日數直接以農歷日數計(如初一為1,初二為2,直到30數)。時數按時辰地支數計(子1丑2……亥12)。 年、時辰地支數: 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 例:觀梅占:辰年十二月十七日下午四點鐘左右(申時),邵康節先生正在欣賞梅花,突然看見兩只麻雀在爭奪梅枝,結果樹枝掉到地面上。邵先生得澤火革之澤山咸卦,互見乾、巽。 解:年月日時起卦:辰年數5,12月17日,申時數9,上卦5+12+17=34余2為兌,下卦34+9=43余3為離,得澤火革。43÷6余1,初爻動變澤山咸。
B、生日起終身卦: 以農歷生日起終身卦時,以年干數而不以年支數,準確率高些。其余與上法相同 例:農歷壬辰年四月十一日已時生人。起卦:壬年9數(而不以辰年5數),巳時6數,則上卦為:(9+4+11)除以8余數8為坤卦,下卦為(9+4+11+6)除以8余數6為坎卦,動爻數為:(9+4+11+6)除以6,余數6則動爻為6。即:地水師之山水蒙卦。
2、直接以先天數起卦 這是一種簡便而準確率極高的起卦方法。當有人求測某事時,可以讓來人隨意報幾個數,即可得卦。 把數視為先天卦數(乾1兌2離3震4巽5坎6艮7坤8)。有時還結合時辰數(子1丑2……)起卦。
a、1數成卦:以該數為上卦,時辰數為下卦,兩卦數之和除以6余數為動爻。
b、2數成卦:當有人求測時,讓來人隨意說出兩個數,或者可以隨便借用其他能得到兩數的辦法起卦,如翻書、日歷等等。然后第一個數取為上卦,第二個數取為下卦,兩數之和除以6,余數為動爻。
c、3數成卦:例如叫來人隨意報3個數字,或隨意翻開一本書連續3次,得到3個頁碼。還可以在自已心中這樣(如上面方法)隨意的自已報3個數來快速的起卦,這即是"數由心生,卦由心起。"然后以第一個數為上卦、第二個數為下卦,3數之和除以6余數為動爻。 例如來人報386,即可馬上起成火地晉,3+8+6=17除6=5爻動。 例如隨意翻開一本書看到123張,再隨意翻到231張,再隨意翻到242張,每頁只取尾數(123頁取3為上卦,231頁取1為下卦,242頁只取尾數2,3+1+2=6爻動),于是馬上就能起成火天大有6爻動,
d、4數以上成卦:把數分成前后兩部分,若不能等分,后部分比前部分多1個數即可。前部分數字相加除以8余數為上卦,后部分數之和除以8余數為下卦,全部數字相加總和除以6余數為動爻。 3、直接以天地數(納甲數)起卦 把數視為天地數,與納甲數相同,這是九宮八卦掌的起卦法。直接把日、時干支變成數納入卦中(日用天干,時用地支),直接以天地數(納甲數)得到對應的卦。也有人把報數當作天地數起卦,有待探討。
網上有的是!
一、問題的提出 《梅花易數》相傳為宋朝易學大師邵康節的著作,該書對于易學思想的發展和應用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在這本著作里,博學多才的邵康節先生窮天地之理,盡易學之造化,提出了一系列的起卦方法和斷卦方法。很多人都知道,在此之前易學應用時的起卦法是非常麻煩的。如筮草法須“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過程很麻煩,也很費時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所以現在很少有人用這種方法來起卦了。后來出現的“火珠林”法即現在流行的“六爻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簡化了起卦步驟,但在某些方面還是表現其局限性,如須“搖”銅錢“六次”才能成一卦,也比較費時間。在有些情況下,“搖”銅錢也顯得不合時宜。《梅花易數》一書的出現,解決了這些問題。它以起卦的快速性與靈活性,斷卦的高效性,很高的準確率等優點,很快被很多易學研究者所青睞。國外很多易學研究者,對《梅花易數》也有著極高的評價。 概括的來說,《梅花易數》中創造性的提出了兩類起卦法,一種是“年月日時起卦法”,一種是“按數起卦法” ( 包括物數占,聲音占,字占,尺寸占等等 ) 。相信廣大易學愛好者對這兩類起卦法都不陌生。至于斷卦法,則主要是“體用”之法。 可以這么說,如果這種預測方法 ( 包括起卦到斷卦 ) 是正確的,那么該書就揭示了宇宙運行的所有數學奧秘。恩格斯曾經說過:“一門科學只有當它用數學表示出來的時候,它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科學。”所以,只要《梅花易數》中提供的方法是正確的,我們就可以承認易學是科學的而非的。 那么,到底《梅花易數》提供的這種方法對不對呢?實踐表明,其具有很高的準確率。據易學大師張延生的實踐經驗,表明它有 95% 的準確率 ( 參見《易學入門》,張延生 著,團結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第 1 版 ) 。雖非 100% 的準確,但在可以接受的“誤差”范圍內,它還是值得我們信賴的。 很多研究易學預測學的書上,都講了前面提到的兩種起卦法。如邵偉華先生編著的《周易與預測學》 ( 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0 年 6 月第 1 版 ) ,沈柏春先生所著的《梅花易數預測學》 (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年 6 月第 1 版 ) ,張延生先生所著《易學入門》 ( 團結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第 1 版 ) 。這幾本書中,都講到了《梅花易數》起卦的方法。張老師的書中,講的尤為詳細。但筆者仔細閱讀過這些著作后,發現雖然都是梅花易的“按數起卦”法,但介紹的具體方法不盡相同,而致使用同種方法起卦,最后得到的卦象不相同。這些不同點,主要表現為起卦過程中動爻的求法不一樣。到底哪種起法是符合《梅花易數》原著所說的呢?筆者對此問題進行了考證,在本文中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復。 下面先分別說說這兩種不同起卦法中動爻的求法,再考究《梅花易數》原著中的起卦法,從而給出一個符合原著的起卦方法來。由于在各種著作中,對于“年月日時起卦法”都是一致的,與原著也一樣,故再不作介紹。 二、兩種起卦法 《梅花易數》原著中的起卦方法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卦以八除,爻以六除”。意思是要確定某數對應哪個卦,則用該數除以八取余數,該余數對應的先天卦即為原來的數對應的卦。要確定哪個爻發動,則“以重卦總數除以六,以余數作動爻” ( 引號中內容,見《梅花易數》原著 ) 。關于為何要“卦以八除,爻以六除”,邵偉華先生的《周易與預測學》中有精當的論述——因卦有八個 ( 八經卦 ) ,每卦有六爻。在張延生老師的《易學入門》中也有精妙的論述。但是,在起卦過程中到底怎么用“數”,在這兩本書上的論述是不一樣的。下面分別來看。 為方便起見,這里選用“按字起卦法”來說明之。 1 .《周易與預測學》中的起卦法 邵偉華先生所著《周易與預測學》中,對此方法進行了介紹,而且有具體的舉例 ( 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0 年 6 月第 1 版, 118 頁 ) 。這里引用該例:以“信男”二字起卦。 “信”是 9 劃,除以 8 余 1 , 1 對應“乾”卦,故上卦是“乾”。“男”是 7 劃,除以 8 余 7 , 7 對應“艮”卦,故下卦是“艮”。兩字總筆劃數為 16 , 16 除以 6 余 4 ,即 4 爻發動。最后得卦“天山遁”變“風山漸”。 沈柏春先生所著的《梅花易數預測學》 ( 實際不能算“著”,應該是“編著” ) 中,又加了一個原則,即“用繁體字,數筆劃時有折即算一劃”。取動爻方法和前面一致。按該書中所說方法,再來考察上例的起卦結果。 “信男”二字繁體和簡體一樣 ( 留疑!暫看作一樣! ) ,“有折即算一劃”,則“信”為 10 劃, 10 除以 8 余 2 , 2 對應“兌”卦,故上卦為“兌”。“男”也為 10 劃,則下卦也為“兌”卦,合得六爻的“兌為澤”卦為主卦。二字總筆劃數為 20 , 20 除以 6 余 2 ,則為 2 爻發動。最后得卦“兌為澤”變“澤雷隨”。和前面起卦結果截然不同。當然,上面兩種方法結果不同主要是因為數筆劃的規則不同所致,再沒有本質的區別。還有一個共同特點是取動爻時沒考慮時辰。 2 .《易學入門》中的起卦法 張延生老師所著的《易學入門》中,對按字起卦法也作了詳細的闡述。如對兩個字的起卦法,原則是: 將前一個字的總筆劃數除以 8 ,余數定上卦;將后一個字的總筆劃數除以 8 ,余數定下卦。 ( 上卦數 + 下卦數 + 時辰數 ) 除以 6 ,余數定變爻位置。 這里數筆劃的原則是“用繁體字,有折即算一劃”。 細心的讀者可能注意到,這里取動爻時考慮了時間因素。另一個重要區別是:取動爻時用的數為“上卦數 + 下卦數”, 而不是前后兩字的總筆劃數。即:即使這里不考慮時間因素,取動爻時的方法仍和前面不一樣。 仍以“信男”二字來看。“信”為 10 劃,故上卦為“兌”;“男”也為 10 劃,故下卦也為“兌”。合得六爻卦“兌為澤”。不考慮時間因素下取動爻,應該為“上卦兌卦數為 2 ,下卦兌卦數為 2 ,上卦數 + 下卦數 = 2 + 2 = 4 , 4 除以 6 余 4 ,故為 4 爻發動”。最后得卦“兌為澤”變“水澤節”。 當然,若考慮時間因素,則所得主卦仍為“兌為澤”,變卦則依不同時辰而變。 若我們用統一的數筆劃原則——“用繁體字,有折即算一劃”。則上面其實提供了兩種取動爻的方法。到底哪種是《梅花易數》中所講的起卦法呢? 三、《梅花易數》中的起卦法 筆者手頭沒有原著的《梅花易數》,但有一本《梅花易數預測學》可供參考。該書基本是對《梅花易數》一書的白話翻譯,其中多有疏漏和解釋不當之處。但幸附有《梅花易數》部分原文,使其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與網上某些資料對照后,發現原文重要地方還是沒錯的。下面就以此書中所附原文來討論前面的兩種起卦法。 查《梅花易數》原文,對取動爻的論述如下:凡取動爻,以重卦總數除六,以零數作動爻。 ( 按:零數,即余數 ) 。可見,取動爻的時候,用的“數”乃是“重卦總數”。什么是“重卦”呢? 廣大易學愛好者應該知道,三爻卦 ( 一共八個,即乾坤坎離震巽艮兌 ) 稱為“經卦”,也叫“小成之卦”;由這八個卦兩兩相互重疊而成六十四卦,稱為“別卦”,也叫“大成之卦”、“重卦”。即“重卦”就是六爻卦的代言詞。“重卦”即上下兩“經卦”相“重”而得,故“重卦總數”即“上卦數 + 下卦數”。 至于取動爻時是否要加時辰數,這里沒明確說。從原著后面講的各種具體情況來看,有的情況下是加的,有的情況下是不加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在張延生老師的著作中,對此問題也作了精辟的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 至此可以得出結論:張延生老師講的起卦法更符合《梅花易數》原著的起卦方法。 仔細分析就可知道,一般說來,取動爻時用“上卦數 + 下卦數”要比用起卦時的所有數之和要簡單的多。因為卦數也就是 1 — 8 之間的某個,而起卦時的數可能要比這大的多。這也符合易學“易簡”的思想。 四、結論 應用《梅花易數》中講的起卦法時,應“凡取動爻,以重卦總數除六,以零數作動爻”,即“上卦數 + 下卦數”除以 6 取動爻,這才是對梅花易起卦法的正確理解。注意的一點是,這種取動爻的方法不適用于“年月日時起卦法”。 用正確的起卦法,有利于提高我們預測的準確率。但筆者易學造詣淺,斷卦經驗少,知識面窄,無法比較前面的不同起卦法孰優孰劣,只有待易學愛好者在實踐中驗證。實踐中準確率高的就是好的,準確率低的就是差的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梅花易數》相傳為宋朝易學大師邵康節的著作,該書對于易學思想的發展和應用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在這本著作里,博學多才的邵康節先生窮天地之理,盡易學之造化,提出了一系列的起卦方法和斷卦方法。很多人都知道,在此之前易學應用時的起卦法是非常麻煩的。如筮草法須“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過程很麻煩,也很費時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所以現在很少有人用這種方法來起卦了。后來出現的“火珠林”法即現在流行的“六爻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簡化了起卦步驟,但在某些方面還是表現其局限性,如須“搖”銅錢“六次”才能成一卦,也比較費時間。在有些情況下,“搖”銅錢也顯得不合時宜。《梅花易數》一書的出現,解決了這些問題。它以起卦的快速性與靈活性,斷卦的高效性,很高的準確率等優點,很快被很多易學研究者所青睞。國外很多易學研究者,對《梅花易數》也有著極高的評價。
概括的來說,《梅花易數》中創造性的提出了兩類起卦法,一種是“年月日時起卦法”,一種是“按數起卦法” ( 包括物數占,聲音占,字占,尺寸占等等 ) 。相信廣大易學愛好者對這兩類起卦法都不陌生。至于斷卦法,則主要是“體用”之法。
可以這么說,如果這種預測方法 ( 包括起卦到斷卦 ) 是正確的,那么該書就揭示了宇宙運行的所有數學奧秘。恩格斯曾經說過:“一門科學只有當它用數學表示出來的時候,它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科學。”所以,只要《梅花易數》中提供的方法是正確的,我們就可以承認易學是科學的而非的。
那么,到底《梅花易數》提供的這種方法對不對呢?實踐表明,其具有很高的準確率。據易學大師張延生的實踐經驗,表明它有 95% 的準確率 ( 參見《易學入門》,張延生 著,團結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第 1 版 ) 。雖非 100% 的準確,但在可以接受的“誤差”范圍內,它還是值得我們信賴的。
很多研究易學預測學的書上,都講了前面提到的兩種起卦法。如邵偉華先生編著的《周易與預測學》 ( 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0 年 6 月第 1 版 ) ,沈柏春先生所著的《梅花易數預測學》 (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年 6 月第 1 版 ) ,張延生先生所著《易學入門》 ( 團結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第 1 版 ) 。這幾本書中,都講到了《梅花易數》起卦的方法。張老師的書中,講的尤為詳細。但筆者仔細閱讀過這些著作后,發現雖然都是梅花易的“按數起卦”法,但介紹的具體方法不盡相同,而致使用同種方法起卦,最后得到的卦象不相同。這些不同點,主要表現為起卦過程中動爻的求法不一樣。到底哪種起法是符合《梅花易數》原著所說的呢?筆者對此問題進行了考證,在本文中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復。
下面先分別說說這兩種不同起卦法中動爻的求法,再考究《梅花易數》原著中的起卦法,從而給出一個符合原著的起卦方法來。由于在各種著作中,對于“年月日時起卦法”都是一致的,與原著也一樣,故再不作介紹。
二、兩種起卦法
《梅花易數》原著中的起卦方法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卦以八除,爻以六除”。意思是要確定某數對應哪個卦,則用該數除以八取余數,該余數對應的先天卦即為原來的數對應的卦。要確定哪個爻發動,則“以重卦總數除以六,以余數作動爻” ( 引號中內容,見《梅花易數》原著 ) 。關于為何要“卦以八除,爻以六除”,邵偉華先生的《周易與預測學》中有精當的論述——因卦有八個 ( 八經卦 ) ,每卦有六爻。在張延生老師的《易學入門》中也有精妙的論述。但是,在起卦過程中到底怎么用“數”,在這兩本書上的論述是不一樣的。下面分別來看。
為方便起見,這里選用“按字起卦法”來說明之。
1 .《周易與預測學》中的起卦法
邵偉華先生所著《周易與預測學》中,對此方法進行了介紹,而且有具體的舉例 ( 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0 年 6 月第 1 版, 118 頁 ) 。這里引用該例:以“信男”二字起卦。
“信”是 9 劃,除以 8 余 1 , 1 對應“乾”卦,故上卦是“乾”。“男”是 7 劃,除以 8 余 7 , 7 對應“艮”卦,故下卦是“艮”。兩字總筆劃數為 16 , 16 除以 6 余 4 ,即 4 爻發動。最后得卦“天山遁”變“風山漸”。
沈柏春先生所著的《梅花易數預測學》 ( 實際不能算“著”,應該是“編著” ) 中,又加了一個原則,即“用繁體字,數筆劃時有折即算一劃”。取動爻方法和前面一致。按該書中所說方法,再來考察上例的起卦結果。
“信男”二字繁體和簡體一樣 ( 留疑!暫看作一樣! ) ,“有折即算一劃”,則“信”為 10 劃, 10 除以 8 余 2 , 2 對應“兌”卦,故上卦為“兌”。“男”也為 10 劃,則下卦也為“兌”卦,合得六爻的“兌為澤”卦為主卦。二字總筆劃數為 20 , 20 除以 6 余 2 ,則為 2 爻發動。最后得卦“兌為澤”變“澤雷隨”。和前面起卦結果截然不同。
當然,上面兩種方法結果不同主要是因為數筆劃的規則不同所致,再沒有本質的區別。還有一個共同特點是取動爻時沒考慮時辰。
2 .《易學入門》中的起卦法
張延生老師所著的《易學入門》中,對按字起卦法也作了詳細的闡述。如對兩個字的起卦法,原則是:
將前一個字的總筆劃數除以 8 ,余數定上卦;將后一個字的總筆劃數除以 8 ,余數定下卦。 ( 上卦數 + 下卦數 + 時辰數 ) 除以 6 ,余數定變爻位置。
這里數筆劃的原則是“用繁體字,有折即算一劃”。
細心的讀者可能注意到,這里取動爻時考慮了時間因素。另一個重要區別是:取動爻時用的數為“上卦數 + 下卦數”, 而不是前后兩字的總筆劃數。即:即使這里不考慮時間因素,取動爻時的方法仍和前面不一樣。
仍以“信男”二字來看。“信”為 10 劃,故上卦為“兌”;“男”也為 10 劃,故下卦也為“兌”。合得六爻卦“兌為澤”。不考慮時間因素下取動爻,應該為“上卦兌卦數為 2 ,下卦兌卦數為 2 ,上卦數 + 下卦數 = 2 + 2 = 4 , 4 除以 6 余 4 ,故為 4 爻發動”。最后得卦“兌為澤”變“水澤節”。
當然,若考慮時間因素,則所得主卦仍為“兌為澤”,變卦則依不同時辰而變。
若我們用統一的數筆劃原則——“用繁體字,有折即算一劃”。則上面其實提供了兩種取動爻的方法。到底哪種是《梅花易數》中所講的起卦法呢?
三、《梅花易數》中的起卦法
筆者手頭沒有原著的《梅花易數》,但有一本《梅花易數預測學》可供參考。該書基本是對《梅花易數》一書的白話翻譯,其中多有疏漏和解釋不當之處。但幸附有《梅花易數》部分原文,使其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與網上某些資料對照后,發現原文重要地方還是沒錯的。下面就以此書中所附原文來討論前面的兩種起卦法。
查《梅花易數》原文,對取動爻的論述如下:凡取動爻,以重卦總數除六,以零數作動爻。 ( 按:零數,即余數 ) 。可見,取動爻的時候,用的“數”乃是“重卦總數”。什么是“重卦”呢?
廣大易學愛好者應該知道,三爻卦 ( 一共八個,即乾坤坎離震巽艮兌 ) 稱為“經卦”,也叫“小成之卦”;由這八個卦兩兩相互重疊而成六十四卦,稱為“別卦”,也叫“大成之卦”、“重卦”。即“重卦”就是六爻卦的代言詞。“重卦”即上下兩“經卦”相“重”而得,故“重卦總數”即“上卦數 + 下卦數”。
至于取動爻時是否要加時辰數,這里沒明確說。從原著后面講的各種具體情況來看,有的情況下是加的,有的情況下是不加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在張延生老師的著作中,對此問題也作了精辟的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
至此可以得出結論:張延生老師講的起卦法更符合《梅花易數》原著的起卦方法。
仔細分析就可知道,一般說來,取動爻時用“上卦數 + 下卦數”要比用起卦時的所有數之和要簡單的多。因為卦數也就是 1 — 8 之間的某個,而起卦時的數可能要比這大的多。這也符合易學“易簡”的思想。
四、結論
應用《梅花易數》中講的起卦法時,應“凡取動爻,以重卦總數除六,以零數作動爻”,即“上卦數 + 下卦數”除以 6 取動爻,這才是對梅花易起卦法的正確理解。注意的一點是,這種取動爻的方法不適用于“年月日時起卦法”。
用正確的起卦法,有利于提高我們預測的準確率。但筆者易學造詣淺,斷卦經驗少,知識面窄,無法比較前面的不同起卦法孰優孰劣,只有待易學愛好者在實踐中驗證。實踐中準確率高的就是好的,準確率低的就是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