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民間信仰,每年都有沖犯太歲的生肖,如屬該生肖者,需要祭祀太歲神一年,以求太歲神保佑自己消災免禍。犯太歲是一個人的年庚對沖者,又叫沖太歲;因此,無論是哪一種,在哪一年里出現犯太歲必定百事不順,事業多困厄,身體多病變,因此務必要拜奉太歲星君以保平安。犯太歲只是八字中的一小部分,并不能完全代表人的命運好壞。
犯太歲是民間的一種說法,在命學中,專業的叫法是沖克歲君,而在這一年,犯太歲的人不順的幾率很大。我們所熟知的犯太歲起源于哪里呢?是道教嗎?本期的犯太歲就帶你去了解有關于犯太歲的起源問題。
犯太歲起源
中國民間有“六十星宿”信仰,“六十星宿”緣起于中國傳統的紀年方式——干支紀年法。此法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如甲子、乙丑等,共得到60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中國的道家提出“本命”的說法,將出生年的六十甲子干支之年,稱為“本命元辰”,即本命年。如某人出生于甲子年,那么甲子即是其“本命元辰”,甲子年即是其本命年。道家還認為六十甲子即六十星宿,代表了六十尊元辰星宿神。
“本命元辰”是中國古人提出的獨具智慧的概念,而說道“本命元辰”又不得不說起太歲。太歲(又稱太陰、歲陰)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術中虛擬的一顆與歲星(木星)相對并相反運行的星,隨著歲月的流逝,后被演化成一種神只信仰。民間所言的太歲亦稱歲神,又名歲星、順星。六十甲子的每年都對應一個太歲,如逢甲子年,甲子即是太歲,逢乙丑年,乙丑即是太歲。
《月令廣義·歲令二》云:“太歲者,主宰一歲之尊神。凡吉事勿沖之,兇事勿犯之,凡修造方向等事尤宜慎避。又如生產,最引自太歲方坐,又忌于太歲方傾穢水及埋衣胞之類。”《協紀辨方書》卷三引《神樞經》云:“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總歲成功……若國家巡狩省方,出師略地,營造宮闕,開拓封疆,不可向之。黎庶修造宅舍、筑壘墻垣,并須目避。”
太歲,最早出現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歲的信仰則是從避歲星的占星術中分化出來的,兩種信仰在戰國時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漢代以后才逐漸厘清。據唐代杜佑《通典》記載,北魏道武帝時,已立“神歲十二”(即十二個太歲神)專祀。《春明夢余錄》載:“明洪武七年(1374)甲寅,令仲春秋上旬擇日祭太歲。”太歲神因時而化,原本是兇神,后逐漸成為民間守護神。據《夷堅志》載,宋時常州東岳廟后所供太歲,已儼然冠冕,具有人格特征。自元明以后,最高統治者設專壇祭祀太歲神,并常與月將日值之神并祭。因歲神為值年之神,掌人間一年禍福,又稱“值年太歲”,俗稱“歲君”。后來道家又把太歲稱為大將軍。《神樞經》云:“大將軍者,歲之大將軍也。”《正統道藏》中稱六十年太歲神均有真名實姓,且皆有神歷。
那么,這些太歲神是一些什么人呢?如“丙子神仙郭嘉大將軍”,郭嘉為人慷慨,生有大志。從國子生升登為進士,被授林州判官的官職,后任翰林編修、監察御使。
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本命年犯太歲這樣的話,但是真正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的人并不是很多,還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其實太歲的作用就是木星引力對于地球的一種影響,人既然是存在在這個宇宙中的,就一定會受到天體能量的影響。由于宇宙天體的運動,所以每個人的出生時間都和命運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自然也就與太歲有關系了。
每個人的出生都有自己的屬相,就是地支,地支不同那么能量就不一樣。其中最不利的關系就是犯太歲了。也就是說人的出生時候的屬相和流年太歲有著刑、沖、破、害的不利關系,就是人們說的犯太歲。不管是犯刑、沖、破、害者,都會導致官司糾纏、或者是仕途被阻、投資失利、人事不和還有感情離合、在嚴重的還會有意外的血光之災等情況出現。
還有一種說法是太歲就是太歲星君,太歲是天上的木星,木星是每十二個月才運行一次,所以有古人把木星稱為是歲星或者是太歲星,太歲者又叫“太歲星君”,簡稱是“歲君”,它既是一個星辰,也是民間人們奉祀的神祗。一個人的出生年,要是與值年太歲相同,民間就稱為是犯太歲,出生年與值年太歲對沖者,就叫沖太歲。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在哪一年里出現犯太歲那肯定是事事不順,事業也不順,身體多病變,所以一定要拜奉太歲星君以求平安。
犯太歲有很多的禁忌,家里不能有象牙、虎骨、狼牙、狼皮、豹牙、豹皮、猴皮、猴骨、鱷魚皮、鱷魚爪這些東西。
白云觀 火神廟 東岳廟都可以的
白云觀 火神廟 東岳廟都可以的
火神廟2023春節暫時不開放。自2023年1月16日零點起,北京火神廟暫停對外開放,所有聚集性宗教活動暫緩進行,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北京什剎海火神廟全稱敕建火德真君廟,位于地安門外大街后門橋北路西,什剎海東岸,是皇家道觀,什剎海火神廟是北京眾多火神廟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火神廟是道教全真派祖庭白云觀的下院,主要供奉南方火德真君。
火神廟歷史
火神廟位于北京什剎海旁,始建于唐貞觀六年632年,稱為火德真君廟,元至正六年1346年重修,明代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重修,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與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兩次重修,改為琉璃瓦,這座火神廟是京城最早,也是唯一的皇家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