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您為啥糾結這個呢?
和地球一樣都是行星的木星,為什么變得那么大呢?
大家都知道,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而這八大行星都是圍繞著地球運轉的。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
但是這八大行星按照類別劃分的話可以劃分為兩大類,那就是巖質行星和氣態行星,其中的巖質行星就包含了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這些行星都有著巖石的表面,還有一個通病即使體積較小,而像那些氣態行星,體積和質量就很大。
就比如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沒有巖石的表面,所以就顯得體積很大。就好比如這其中的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巨行星)。
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占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主要由氫組成,其次為氦,占總質量的25%,巖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人類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氣中云層的頂端,壓強比1個大氣壓略高。
木星由于自轉快速而呈現扁球體(赤道附近有略微但明顯可見的凸起)。外大氣層明確依緯度分為多個帶域,各帶域相接的邊際容易出現亂流和風暴。最顯著的例子是大紅斑,最早在17世紀時人們便以望遠鏡首度發現它的存在。環繞著行星的是松弱的行星環系統和強大的磁層。木星至少有79個衛星。
而且他的體積還是整個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比地球都要大一千多倍,質量也是地球的好幾百倍,所以才被看做是氣態行星,為啥他的體積會那么大呢?這是因為他吸收了很多的氫元素和
氦元素,而且宇宙之中的氫元素和氦元素又很多,所以他就一直吸收和亞索,以至于將這些氫元素都壓縮成了液態。
所以木星大氣層下面就是液態氫的海洋,而在液態氫,的海洋的底部,氫元素又被,壓成了固態金屬狀態,所以這里又成了,金屬氫的世界。
其實木星和地球的形成差不多,但是他以前也有巖石表面,但是它表面的氫元素吸收的越來越多,質量和體積也越來越大,吸收的氫元素也越來越多,但是氫元素的質量很輕,以至于其他的元素都沉入到了木星的中心,所以理論上木星也是有一個跟地球一樣的巖質核心的。
其實我們的地球也是可以變成那種質量和體積的氣態行星的,只要不斷地匯聚那些物質,就能達到那種形態。
縱然我大體了解行星運動的規律,但說實話,抱歉真沒看懂樓主想問什么。暫且不論是否能解決樓主的疑惑,但還想提醒樓主,語言表達需要在實踐中好好磨礪。既然看不懂,那就用最簡單的方法,一字一句來分析吧。
“木星有27.32天的合月周期,象天上的第二個月亮。”
前半句大體正確,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是27.32天,這個數值成為一個恒星月,在此期間,月球繞行天球一圈。木星的公轉周期為11.86年,相對于前一個數字慢得多(平均下來一個月2.5°左右),可以認為木星基本靜止。因此,每隔27-28天會出現一次木星合月,樓主的說法大題正確,但是不太嚴謹。
后半句就讓人云里霧里了,不知道樓主想用什么將它和月亮類比?亮度?歷史?化學構成?文化內涵?還是運動規律?不管如何,如果是最后一點,是很大的謬誤。前面已經提到,月球在一個恒星月繞天球一周,木星十一年才能走完相同的軌跡。如果將前者比喻為健步如飛,那后者實在是一只巨大的蝸牛。
“火星只有順行時合月,在地球上看,因他1.88年饒太陽一周是地外行星。”
后半句結論正確,但是邏輯非常混亂,火星是地外行星因為其軌道半長徑大于地球,公轉周期由半長徑決定。此外,不論在什么地方觀測,火星繞太陽一周都是1.88年,和是否在地球觀測無關。好歹結論是對了,也不多深究了。
前半句完全是錯誤的。雖然相比于木星,火星在天球上運動的快一些,但是遠遠不能和月球相比。月球每天運行13°,火星每天最多運行0.5°,不論火星如何躍動,每隔27天多些總會被月球追上一次。譬如明年初火星逆行,但是期間還是會發生3-4次火星合月。
“45°-90°-45°近地球時會出現在天球上饒行的軌道。”
恕我冒昧,這句話真是不知所云。如果一定要聯想到正常的表述的話。恐怕最合理的解釋是,當火星和地球處于太陽的同一側時,會出現火星逆行。但是即便最近的聯想,恐怕也早把樓主的原句改的面目全非,不再去深究了。
最后回到本意,回答一下木星和火星運動的異同吧?
木星和火星都屬于地外行星,每一個周期中,都會經過合日——西方照——沖日——東方照的過程,并且在沖日前后會有一段時間的逆行。正如上圖所示。
然而兩者的不同點在于,木星運行的速度比火星慢得多,木星逆行的距離也比火星小得多。其實原因和簡單,不妨想象在上圖活性軌道外還有一個更大的木星軌道。公轉更慢是不是順行更慢?距離遙遠所以逆行的效應也會減小。
如果感興趣的話,不妨下載Stellarium,其中可以打開Show planet orbit選項,就能看到一個周期內木星和火星的軌道了。
個人猜測樓主的問題是,“為什么木星沒有逆行,火星卻有逆行呢?”如果我腦補的沒錯的話,上面一段內容已經解答了這個問題。兩顆行星都有逆行,但木星不太顯著。
PS 對天文學了解不多是很正常的,不過語言表達和邏輯能力,還請樓主好好鍛煉。別的不說,標點都沒幾個是用對的,小學三四年級語文課就要求掌握這項技能了吧?
1、先從本命盤綜合看婚期早晚
容易早婚的情況(25歲以前):七宮宮主星落1、4、7、10宮,或接近合相這些宮位的宮頭。七宮宮主星落于古典所述的廟旺狀態或跟吉星有互溶關系。七宮宮主星或下降點和金星或木星形成相位,且金星木星沒有落陷、也沒有被土星天王星冥王星刑沖。
容易晚婚(28歲以后):七宮宮主星落3、6、8、12宮。七宮宮主落于古典所述的落陷狀態、并跟土星形成相位、和其他行星也沒有互溶關系。有土星落入第七宮。下降點或金星跟土星形成相位。
如果以上狀態均無,或相互抵消,婚期一般在25歲-28歲之間。
2、從推運上找信息
推運有太陽返照盤、太陽弧、次限盤、三限、行運盤、法達等;看婚期我通常結合次限、日返和法達。
法達:
婚姻的象征星(七宮宮主星、七宮宮內星或婚姻宮主星的定位星)走法達小運、或被引動的時間段、又契合本命所得出的適婚年齡段,就是較容易進入婚姻的階段。(法達不看天王海王冥王星。)
擴展資料:
次限:
1、次限月亮進入5宮/7宮/10宮時容易結婚,如果本命盤有行星落入5宮/7宮/10宮,次限月亮跟此行星形成合相時,你會更容易結婚。
2、次限月亮跟下降點、七宮宮主星或本命金星形成相位。
3、七宮宮主合相南北交點(北交點最為強烈)。
大運:以10年為一個單位,由月柱干支開始,按60甲子順逆排列的時間段,陽男陰女順排,陰男陽女逆排。大運影響10年,10年中都起作用。
小運:以1年為一個單位,由時柱干支開始,按60甲子順逆排列的時間段,陽男陰女順排,陰男陽女逆排。小運影響1年,1年中都起作用。
一般小運和大運之間過渡之前都在每年的春分前后,誤差不超過7天,但是具體的改變不可能馬上出現的,大起大落的現象很少出現,一般是慢慢的顯現的。因為一個運(超大的那種)是180年,是九大行星位于一直線上的結果,即“九星連珠”;大運和小運的發生,是金星、水星、土星、火星和地球五星連珠的時候,星球運轉雖然快速,但那是對于宇宙而言,對于星球上的人來說,基本感覺不到,否則地球自轉早把我們甩出去了,因此一個人的運勢,若非大福報或大厄運,常規情況都是慢慢呈現的,不會有太多明顯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