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云人物。“鞠躬盡粹、死而后已”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銘!對諸葛亮的評價,在歷朝歷代,朝野之間均能出奇地達成共識,成為很少發生非議的一位歷史名人!諸葛亮當年揮毫而成、令人蕩氣回腸的《出師表》,更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對諸葛亮評價最低的,可能當數魯迅先生,“狀多智而近妖”,從這句評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諸葛亮不那么感冒!
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于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于千里之外。
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后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若用現代語言來總結表述,諸葛亮的一生,是久經考驗的一生、與人、與天奮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更是充滿智慧的一生。算得上模范軍師、模范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其實,《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有著天壤之別,《三國志》中的諸葛亮,更比較客觀真實些,比較接近歷史上的諸葛亮本人。一代才華出眾的杰出名相,這些史家評價,比較客觀公允,當之無愧。《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則是被演義化了的經過藝術包裝處理了的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被美化、神化到了無以附加的地步。諸葛亮就這樣在羅貫中的筆下,由凡人變成了神,變成了民間百姓樂于接受的神,成為了公認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
倘若撥開披在諸葛亮身上層層華麗的外衣與耀眼奪目的光彩,平心靜氣地審讀三國時代那段歷史,你就會發現一個更加真實的諸葛亮!做為謀士、師爺、軍師、丞相的諸葛亮,為輔佐劉備,在血雨腥風中打出了三足鼎立的天下,建立了蜀國,戰功赫赫,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你若細讀史書,就可發現諸葛亮也并非為百戰必勝的常勝軍師,戰略與戰術失誤比比皆是:千百年來被人們擊節贊賞、每每稱道的那場空城計之戰,實際上是一場戰略上重大失誤、戰術上僥幸取勝的戰爭范例,倘若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真相,引大軍殺入城中,諸葛亮也就做了刀下之鬼或淪為魏軍的俘虜。空城計之戰,是諸葛亮失算而又迫不得已而為之的一招險棋。失街亭揮淚斬馬謖,則又是諸葛亮的又一次重大失誤;六出祁山,六次北伐中原之戰,皆無功而返,排除天時地利等不利因素,做為三軍統帥的諸葛亮,其失誤是顯而易見的!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敗,當數蜀國的徹底滅亡。劉禪的被俘、蜀國的滅亡,雖然是在諸葛亮死后發生的歷史事件,但生前常以相父自居的諸葛亮,是難辭之咎的,應付有相當責任的!我們不禁思索責問,蜀國當初擁有諸葛亮這樣神機妙算、杰出的丞相兼軍師、和幾十萬精兵良將,為何沒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宏愿,最終反到落了個國破家亡的悲劇結果呢?
諸葛亮當初擬定三足鼎立后,再一統天下的遠大恢宏的戰略理想,最終成為一場空夢,非但沒有統原,反到連他親自輔佐創立的蜀國也頃刻間煙飛灰滅,是蜀國的悲劇,也是諸葛亮的最大人生悲劇!倘若諸葛先生在九泉之下有知,不知會做何感想?不知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生前是否曾預見到蜀國的滅亡?他是否占卜到自己與蜀國的徹底失敗?
諸葛亮最終敗給了誰?經在下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結論:諸葛亮最終敗給了天時與天意,天不滅曹!在滾滾向前轉動的天意巨輪面前,任何人的謀略、智慧的力量,都是渺小可憐的!何為天意?民意也!春秋無義戰,其實三國時代的連綿戰爭,也是無義之戰,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為爭奪領地城池,所發動的連綿不斷的戰爭,給老百姓帶來了極其巨大的災難與痛苦,人心思安,人心思定,成了三國時代的民意象征。
何謂天意?竊以為天意乃宇宙客觀世界中,物體、物質、事物運動中,所具有的運行、發展的內在規律。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改變,潛而無形,浩浩蕩蕩、不可抗拒,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諸葛亮一統中原的雄心壯志終成空夢,他的失敗,在于當時以蜀國的綜合國力、軍力,在并不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與條件的情形下,勉力頻頻北伐征戰,屢戰屢敗,加之戰略與戰術上的諸多失誤,最終導致了不可避免的徹底失敗,脫離了客觀實際的良好愿望,不可能達到預期的良好結果,諸葛先生壯志未酬,英年早逝,飲恨黃泉,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大悲劇性人物,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是一種必然結果。人們不禁深思詰問,蜀國擁有神機妙算的諸葛先生為三軍統帥,反倒最終落得亡國的下場?原因何在?天意在此與諸葛先生開了個天大的玩笑——天不滅曹!
劉備白帝城托孤辭世,諸葛亮以相父身份,輔佐幼主劉禪,治理蜀國,此時的諸葛亮雖為相父,實為蜀國不是皇帝的皇帝,攝軍政大權于一身,獨步于蜀國政壇上,縱橫馳騁,頗為得志,失街亭后的自貶,也是做做樣子,權力絲毫未減,仍在蜀國政壇上叱詫風云,威風不減當年。客觀地看,諸葛亮治理蜀國那些年,把蜀國治理得還是相當不錯的,提高了國力與軍力,政績輝煌卓然。但諸葛亮此時也出現了重大的失誤,埋下了蜀國亡國的禍根——完全忽視了對劉禪從政素質的培養與鍛煉,子不孝,父之過,劉禪日后的腐敗昏庸無能,身為相父的諸葛亮是難辭之咎的。當諸葛亮五丈原突然歸天后,蜀國的權利中心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真空,歷史把劉禪真正推上了蜀國權力舞臺中心。劉禪這位昏庸無能只知縱情享樂的一國之君,便開始把蜀國一步步推向了亡國的深淵。蜀國有劉禪這樣胸無大志的昏庸皇帝執掌朝綱,焉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焉能不成為亡國之君?天意便自然轉到雄心勃勃、軍力日盛的魏國頭上了。滅六國者,非秦也;滅蜀國者,非魏也,乃蜀國自己也!乃劉禪自身也!天意難違,諸葛亮終究敗在了天意面前!
是作者編的
實際上并沒有那么神但還是有一部分可信
因為諸葛亮違背了上天的誓言,破壞了規則后自然是要受到上天內地懲罰,即使是諸葛亮也不例外,他受天譴也是這個原因。
還有精通占卜、通曉陰陽的管輅,以及推算出曹操何時得病何時去世的左慈。
還有精通占卜、通曉陰陽的管輅,以及推算出曹操何時得病何時去世的左慈。
會算命 精通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