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屬水的生肖為:子鼠、亥豬;
五行屬木的生肖為:寅虎、卯兔;
五行屬火的生肖為:巳蛇、午馬;
五行屬金的生肖為:申猴、酉雞;
五行屬土的生肖為:丑牛、戌狗、辰龍、未羊;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人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廣泛用于中醫、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源頭是上古時代“萬物有靈”、圖騰觀念和祖先崇拜。孔子的五行思想見于《禮運》篇,其中記載了孔子向子游傳授禮的運轉之道。
五行是指氣體的五種運動方式。
春天屬木,代表氣體向四周擴散的運動方式。春天,花草樹木生長茂盛,樹木的枝條向四周伸展,養料往枝頭輸送,所以春屬木。
夏天屬火,代表氣體向上的運動方式。火的特點就是向上,夏天各種植物向上生長,長勢迅猛,所以夏屬火。
長夏屬土,長夏是夏和秋之間的一段過度期,天氣濕熱,莊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時期,所以長夏屬土。
秋天屬金,代表氣體向內收縮的運動方式。金的特點是穩固,秋天收獲,人們儲蓄糧食為過冬作準備,樹葉凋落,所以秋屬金。
冬天屬水,代表氣體向下的運動方式。水往低處流,冬天萬物休眠,為春天蓄積養料,所以冬屬水
干支歷的月份按五行來說:
寅、卯、辰月屬木,主宰春季,代表東方;
巳、午、未月屬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
申、酉、戌月屬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
亥、子、丑月屬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
辰、未、戌、丑,單個而言都屬土,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個月。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獨創的,它光輝的哲學思想,對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有極重大的促進作用。五行學說的實質,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物特性條件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同的條件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中國古代人民,上觀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根據太陽、月球對地球來回寒熱一年十二月周期運動變化的交互作用,總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干支紀年紀月歷法,并發展成為融入五行生克學在內,影響至現在的“干支紀年月五行生克歷法”。
木,具有生發,條達的特性,屬東方。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屬南方。土,具有長養、化育的特性,屬中央。金,具有清靜、收殺的特性,屬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屬北方。
五行學說采用取象比類的方法,將世上萬事萬物樸素地分為五類,在五行屬性的基礎上,運用生克制化的關系,來說明和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變化。像陰陽一樣,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規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相生,就沒有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沒有相克,就沒有事物發生發展中的協調和平衡。相生保證了事物發展的原動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證了事物發展的控制力和協調性。事物之間這種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輔相成,互相為用的關系,推動和維持事物的不斷生長、變化和發展。《類經圖翼》曰:“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生克循環,運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無窮已。”
運用五行的各種特性,以木火土金水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特征、形態、功能、表現等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類似,就 把它歸納于哪一行中,分成五類,在五行屬性的基礎上分門別類作系統歸納,將各種紛繁復雜的現象理出五行規律,從而可以說明各類之間的聯系及變化關系。
五行相生(五材說):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生火:隱暖生火
火生土:焚木生土
土生金:聚石生金
金生水:銷鍛生水
水生木:溫潤生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八卦所屬如下:
乾、兌(金)
震、巽(木)
坤、艮(土)
離(火)
坎(水)
巽為風,所以風屬木。
以氣候劃分也是同樣,風屬木,寒屬水,暑屬火,濕屬土,燥屬金。
您好!
五行與數字1、2為木,1為陽木,2為陰木3、4為火,3為陽火,4為陰火5、6為土,5為陽土,6為陰土7、8為金,7為陽金,8為陰金9、10為水,9為陽水,10為陰水五行的方位與特性甲乙寅卯東方木;丙丁已午南方火;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庫土;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 “木”具有生發、條直的特性,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火主禮,其性急,其情熱; “土”具有生養、孕育的特性,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 “金”具有肅靜、殺斂的特性,金主義,其性剛,其情烈; “水”具有清涼、向下的特性,水主智,其性聰,其情善。五行相生次序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克次序為: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事物的五行屬性推演和歸類
五行學說是以五行的特性來推演和歸類事物的五行屬性的。事物的五行屬性,并不等同于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采用“取象比類”的方法,將事物的性質、作用或形態與五行的特性相類比,從而得出事物的五行屬性。這樣便把需要說明的事物或現象,樸素地分成了五大類,從而將相似屬性的事物或現象,分別歸屬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屬性歸類的基礎上,運用五行規律,進而闡釋、推演事物或現象的復雜聯系及變化。例如:
1. 以方位配屬五行。
2. 以五臟配屬五行。
應當指出,事物的五行屬性,除了可用上述方法進行取象比類外,還應用間接的推演絡繹的方法。
3. 同屬事物的相關性:五行學說認為屬于同一五行屬性的事物,都存在著相關的聯系。現將自然界和人體的五行屬性,列簡表如下:
事 物 五 行 屬 性 歸 類 表
事物的五行屬性是以五行的特性為依據進行歸類的。五行歸類理論的應用,是將自然界萬事萬物納入木、火、土、金、水五行框架之中,構建成五行系統。五行學說對事物進行屬性歸類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直接取象比類法
取象,是指通過觀察而獲取客觀事物的感性形象、外在表象,以及事物的功能狀態等認識。比類,即是以五行的特性為依據,與所要認知的事物的特有征象進行比較,如果所要認知的事物征象與已知的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同或類似,即可將該事物歸屬于五行系統中的某一類。
2.間接推演絡繹法
所謂間接的推演絡繹法,是根據已知事物的五行屬性,推演絡繹至其他相關的事物,以求知其五行屬性的認知方法。在對人體的五行歸類中,大多是根據這一方法求知的。例如已知肝具有疏泄、條達、主升發的特性,屬性為木,肝所主的筋其性柔和,屈伸自如,符合“木曰曲直”的特性,亦屬木。與肝相表里的膽,具有貯藏膽汁、排泄膽汁的功能,亦有疏暢條達特性。其屬性亦為木。可見肝、膽、筋的五行屬性是從直接取象比類所求知的。但是肝在竅為目、在液為淚、在志為怒、其華在爪等,只能是根據肝的屬性為木,而爪、目、淚、怒為肝所主,故亦屬于木。顯然這種歸類是通過間接推演絡繹的結果。而對自然界的事物歸類中,則多數源于直接取象比類的歸類方法,少數源于間接的推演歸類。通過五行歸類,即將自然界以及人體許多復雜的事物和現象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木、火、土、金、水五大系統。
一年有十二個月,而不同月份出生的人,各有代表的五行屬性。農歷正月及二月,是木旺的月份;農歷四月及五月,是火旺的月份;農歷七月及八月,是金旺的月份;農歷十月及十一月,是水旺的月份;農歷三月、六月、九月及十二月,是土旺的月份。
五行多除少補
正因為所有術數都與五行不可分割,所以因應命中所需,多進食有助生旺運程的食品,就能“自行”提升運勢減免疾病的發生。
除了命格之外,食物的五大味道亦可概括地分作五行,其中苦屬金、酸屬木、咸屬水、辣屬火、甜屬土。依照五行相生的原則,木旺的人,利金、土,宜多吃苦及甜的食品;火旺的人,利金、水,宜多吃苦及咸的東西;金旺的人,利木、火,宜多吃酸、辣味的東西;水旺的人,利火、土,宜多吃辣及甜的食品;土旺的人,利木,宜多吃酸的食品。
嗜吃味道看性格
從一個人平常喜歡吃什么味道的食物,便可推知其性格的一二。喜歡苦味的朋友,代表其忍耐力特別強,開講有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承受得苦澀味的人亦是捱得苦頭之人。
鐘情酸味的朋友,代表為人細心、凡事追求完美,但要留意過于奄尖的表現,容易給人刻薄的感覺。喜歡咸味的朋友,代表為人冷靜、處變不驚,情緒不會太過波動,最適合做決策事宜。無辣不歡的朋友,代表性格外向、活潑又熱情,做事具有積極性。至于最愛吃糖果、糖水等甜食的人,大都存有夢想、樂觀之余又不失貪靚的本性,是開心果一名 。
一般來說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各以白、綠、黑、紅、黃五色代表,并各自聯系和代表多種器官:屬金的內臟有肺、大腸和鼻;屬木的是肝、膽囊和肌肉;屬水的有腎、膀胱、耳和骨骼;屬火的是心、小腸及舌頭;脾、胃和口腔則屬土.
1. 紅色食物代表火(心、小腸及舌頭):有西紅柿、紅椒和紅蘿卜等,含豐富的降血壓物質,使血管強壯,有助循環系統健康;
2. 綠色食物代表木(肝、膽囊和肌肉):有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含有益肝臟健康的葉綠素和多種維他命;
3. 黑色食物代表水(腎、膀胱、耳和骨骼):有黑豆、黑芝麻和藍莓等,含黑色素,有助提高與腎、膀胱和骨骼關系密切的新陳代謝和生殖系統功能;
4. 黃色食物代表土(脾、胃和口腔):有橙、南瓜和紅蘿卜等,含維他命c;
5.白色食物代表金(肺、大腸和鼻):有洋蔥、大蒜和梨等,具有抗敏感及炎癥功能.
酸甜苦辣堿,這是五味。這五味屬五行——酸屬木,苦屬火,辣就屬金,堿就屬水,甜就屬土。
我們人吃東西,在春天的時候,不應該吃太多“酸”的,為什么呢?春屬木旺,木最旺盛,你若再加上酸的東西,它更旺盛了,“更旺盛不好嗎?”過猶不及,太過了,還是與不及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人這個身體需要補。春天木旺,木當令,因為春天萬物發生。酸就屬于木,在春天的時候不宜吃酸的,那么少吃一點可以嗎?不要吃多,那就不是太過。酸就屬“肝”,你若在春天的時候,吃酸的東西吃多了,就會傷肝。傷肝呢,眼睛看東西就看不清楚了。
夏屬火旺。夏天的時候天氣很熱,所以是火旺。有人說:“夏天熱,那到澳洲,夏天六月是最涼的時候。”那是一個地方的氣候的關系,不是講普通的。所以夏天不要吃太多“苦”的,少吃一點可以的,不要吃多。怎么說“苦”屬“火”呢?所有飲食的東西,你用火一燒,你再來一吃,它是很苦的,所以苦就屬于“心”。
秋天屬金,不應該吃辣的東西吃太多了。在秋天吃辣的東西吃太多了,就會傷肺。冬天屬水。冬天吃堿的東西不應該吃太多了。堿的東西吃太多了,就會傷腎。
你若能知道調和五味這種的道理,這是一個養身最好的方法,比你吃多少維他命,那更有功效、更好。所以無論吃什么東西,不要吃太多了,吃得多了,對人不但沒有益處,而且還有害處。
那么說這個甜的呢?是在什么時候吃?甜的東西,什么時候都可以吃的,因為甜的是屬土,土旺于四季,四季就是春夏秋冬,都可以吃甜的。這個甜的東西對人沒有什么的害處,但是若吃得太多了,也沒什么好處。
屬土的東西都是什么呢?好像米、面包這個東西都屬土的,都有一種甜的味道。所以我們人有的吃面包、有的吃飯,這因為我們人都需要這個東西,這是講這個飲食經。這個飲食的經,你沒有地方聽去,因為佛沒有說過飲食經,佛說叫你“持午”、“日中一食”,要有次序。所以我們人人若是知道這種道理,你吃什么東西不要太過,就會很少生病,很少生病,這你身體就健康;身體健康,這是人生的一種幸福。
五行對應表:
五行 五位 五臟 五體 五味 五色 五氣
金 西燥 肺 皮 辛 白 腥
木 東風 肝 筋 酸 青 臊
水 北寒 腎 骨 咸 黑 腐
火 南熱 心 脈 苦 赤 焦
土 中濕 脾 肉 甘 黃 香
一切皆可以用五行的角度來考慮,特別是身體。平衡則一切通順,不平衡則處處遇到問題。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根據人的體形、性格特征、對季節的適應能力等將體質分為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型,對季節的適應能力為體質分類的依據之一。這種分類揭示了人體的不同生理特征,只針對自己的體質對癥下藥,才能收到真正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木
木行之人一般皮膚表面浮筋畢露,膚色帶青。肝氣較為旺盛,容易出現、情緒憂郁、胸脅脹滿、頰部色素沉著等氣滯血瘀等異常。
火
火行之人上半身都比較魁梧,面色紅潤,性情興奮容易、沖動。心火旺盛時,常會出現面部潮紅、口干便秘、皮膚油膩、暗瘡滋生、紅血絲等癥狀。
土
土行之人,形體厚重,腰腹肥圓。食欲較為亢進,經常可因暴飲暴食、貪圖美味佳肴而誘發胃腸炎、消化不良、大便秘結、肥胖癥、糖尿病等。
金
金行之人,外表看似鮮光油亮,其實體內缺水,津液不足,皮膚干燥松弛,顴骨處容易生斑,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水
水行之人很容易出現肢體浮腫,尤其是下半身肥胖,四肢冰冷,膚色暗沉偏黑,面部暗瘡色斑則多位于下頜、口唇周圍,女性患者還可伴有痛經、**不調、白帶異常等癥狀。
五行的相生相克與人體有著密切的關系。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大自然中的五行。
五行,是中國古代物理學的一種學說,古人認為天下萬事萬物都由五行構成,人也不例外,有五行的制約和生克,產生吸引和排斥(包括人際關系),身體的陰陽平衡五行的穩定狀態,可以導致人體疾病的產生,但只要每天都吸收到五色的食品便可做到五行相生,令五臟得到調和,從而調節整體機能
金---代表肺,主氣,調理體內的氣。有氣便可推動身體運作正常。
木---代表肝,主疏泄,調暢全身氣既,通利氣血水的運行,供應心臟血液。幫助循環,補充體力。
水---代表腎,主水,幫助身體調節水分。
火---代表心,主血脈,心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推動血液運行,發揮營養及滋潤的作用。幫助促進新陳代謝,輸送養分到身體各部分。
土---代表脾,主消化,吸收和輸送作用。供應身體足夠養料。
金木水火土 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的運行、變化)。我國古代思想家企圖用這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中醫用五行來說明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來推算人的命運。
五行學說最早在道家學說中出現。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物質組成學說,與西方的水、火、土、氣四元素學說類似,但隨著近代化學的發展,這兩種學說的物質構成理論都被否定.
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從《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和《左傳》“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到《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自發地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系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于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數理: 金為七, 木為八, 水為六, 火為九, 土為五。
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接觸和觀察,認識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墻”,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國哲學史上的五行思想類別: “直到現在,我們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種意義分析過了,為了清楚起見,我們再把這幾種意義綜合列舉如下:
(1)指五種行為原則,疑為荀子所持。
(2)指五種物性,如尚書洪范及周子太極圖說所持。
(3)指人類生活上的五種必須的物質條件,如左傳里蔡墨所持。
(4)為分類學上的五種分類原則,如呂氏春秋所持。
(5)指借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它們的象征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孕育或培植,禁制與伏藏。此為蕭吉所持。
以上有關五行的六種意義,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這四項結合起來,才是陰陽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義。
*方位:東西南北中。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甲為棟梁之木,東方。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為太陽之火,南方。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墻之土,中方。己為田園之土,中方。
庚為斧鉞之金,西方。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癸為雨露之水,北方。
八卦所對應的五行:
金-乾、兌 乾為天,兌為澤
木-震、巽 震為雷,巽為風
土-坤、艮 坤為地,艮為山
水-坎 坎為水
火-離 離為火
*地支相沖(激):
子(鼠)與午(馬)相沖,丑(牛)與未(羊)相沖, 寅(虎)與申(猴)相沖,
卯(兔)與酉(雞)相沖,辰(龍)與戌(犬)相沖,巳(蛇)與亥(豬)相沖。
*地支相害(穿):
子(鼠)與未(羊)相害,丑(牛)與午(馬)相害,寅(虎)與巳(蛇)相害,
卯(兔)與辰(龍)相害,申(猴)與亥(豬)相害,酉(雞)與戌(犬)相害。
*地支相刑(妨):
子(鼠)與卯(兔)相刑,丑(牛)與戌(犬)相刑,寅(虎)與巳(蛇)相刑,
辰(龍)與辰(龍)相刑,巳(蛇)與申(猴)相刑,午(馬)與午(馬)相刑,
未(羊)與丑(牛)相刑,申(猴)與寅(虎)相刑,酉(雞)與酉(雞)相刑,
戌(犬)與未(羊)相刑,亥(豬)與亥(豬)相刑。
*地支相合(和諧):
地支三合:
子(鼠).辰(龍).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雞).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馬).戌(犬)合火局;亥(豬).卯(兔).未(羊)合木局;
地支:
子(鼠)與丑(牛)相合化土,寅(虎)與亥(豬)相合化水,
卯(兔)與戌(犬)相合化火,辰(龍)與酉(雞)相合化金,
巳(蛇)與申(猴)相合化水,午(馬)與未(羊)相合化日月。
*地支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子(鼠)屬陽水,北方;亥(豬)屬陰水,北方。
寅(虎)屬陽木,東方;卯(兔)屬陰木,東方。
巳(蛇)屬陰火,南方;午(馬)屬陽火,南方。
申(猴)屬陽金,西方;酉(雞)屬陰金,西方。
辰(龍).戌(犬)屬陽土,中方;
丑(牛).未(羊)屬陰土,中方。
1、金的特性
金主義、金曰“從革”,從者,順從、服從也,革者、變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剛、延展、變革、肅殺的特性。
金:其性剛,其性烈,四柱中金旺者,面方而白骨骼清秀,體健神清,為人義氣,剛毅果斷,不畏強暴,仗義疏財,嫉惡如仇,有自知之明,深知廉恥。
四柱金太過為忌者,作事魯莽、有勇無謀,好斗貪婪,不仁不義,不及者優柔寡斷,貪淫好殺,茍刻狠毒。
2、木的特性
木主仁: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納水土之氣,可生長發育,故木又具有生發向上修長的柔和、仁慈之性。
木:其性直,其性和,四柱中木旺者,仁慈、溫和、博愛、有惻隱之心,樂于助人,慷慨,身材修長、舉止瀟灑,頭發濃密光亮、活潑、積極、上進心強。
四柱中木太過為忌,則為固執、偏激、不及者懦弱、嬌妒、忘恩負義、冷酷。
3、水的特性
水主智:水曰“潤下”,潤者,濕潤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潤向下,鉆研掩藏的特性。
水其性聰、其性善,四柱中水旺者,面里有神,頭腦靈活,足智多謀,才識過人,應變力強語言伶俐。
四柱中水太過為忌者,貪婪淫欲,詭計多端,言語激進,易惹是非,不及者身材矮小,面色黑暗,為人反復無常,膽小無謀,心胸狹窄。
4、火的特性
火主禮:火曰“炎上”,炎者,熱也,上者,向上者。故火有發熱溫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驅寒保溫之功,鍛煉金屬之能。
火其性急,其性恭:四柱中火旺者,精神閃爍,積極上進,謙恭有禮,注重儀表,熱情豪邁,坦誠友好。
四柱中火太過為忌者,面紅聲燥,性情急躁,容易沖動,逞強好勝,易惹是非,不及者瘦尖額,妄言是非,奸詐嫉妒,有始無終。
5、土的特性
土主信:土曰“稼禾嗇”,播種為稼,收獲為,禾嗇,土具有載物,生化藏納之能,故土載四方,為萬物之母,具貢獻厚重之性。
土:其性重,其情厚,四柱中土旺者,圓腰潤鼻,眉清目秀,口才聲重,為人忠孝至誠,膽量寬厚,言必行,行必果,樂于奉獻兼收并蓄。
四柱中土太過,為忌、性格內向,愚頑不化,生性固執,不明事理,不及者,面偏鼻低,神色憂滯,言而不信,狠毒吝嗇,自私自利,不通情理。
一.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這即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木的特性:古人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獲農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土。故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
金的特性;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于金。
水的特性: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于水。
事物的五行屬性歸類。
①歸類法:事物的五行屬性是將事物的性質與五行的特性相類比得出的。如事物與木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于木;與火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臟配屬五行,則由于肝主升而歸屬于木,心陽主溫煦而歸屬于火,脾主運化而歸屬于土,肺主降而歸屬于金,腎主水而歸屬于水。以方位配屬五行,則由于日出東方,與木的升發特性相類,故歸屬于木;南方炎熱,與火的炎上特性相類,故歸屬于火;日落于西,與金的肅降特性相類,故歸屬于金;北方寒冷,與水的特性相類,故歸屬于水。
②推演法。如:肝屬于木,則肝主筋和肝開竅于目的“筋”和“目”亦屬于木;心屬于火,則“脈”和“舌”亦屬于火;脾屬于土,則“肉”和“口”亦屬于土;肺屬于金,則“皮毛”和“鼻”亦屬于金;腎屬于水,則“骨”和“耳”、“二陰”亦屬于水。
③五行學說還認為屬于同一五行屬性的事物,都存在著相關的聯系。如方位的東和自然界的風、木以及酸味的物質都與肝相關。現將自然界和人體的五行屬性,列簡表如下。
對人體來說,是將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功能歸結為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生理系統。
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與相克。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資生的作用;相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學說中認為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對人體生理來說,也是屬于正常生理現象。正因為事物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克的聯系,才能使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使人體維持生理平衡,故說“制則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于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克的關系,所以從五行中的任何“一行”來說,都存在著“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個方面的聯系。
“生我”和“我生”,在《難經》中比喻為“母”和“子”的關系。“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關系又可稱作“母子”關系。如以火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為木;由于火生木,故“我生”者為土。這樣木為火之“母”,土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內經》中稱作“所不勝”和“所勝”。即是“克我”者是“所不勝”,“我克”者是“所勝”。再以火為例,由于火克金,故“我克”者為金;由于本克火,故“克我”者為水。
相生與相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維持其正常協調關系下的變化和發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環無端,才能生化不息,并維持著事物之間的動態平衡。
(2)相乘與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間正常的生克關系遭遇破壞后所出現的不正常相克現象。
相乘:乘,即是以強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克制太過,從而引起一系列的過度克制反應。在五行中還有“相乘”和“相侮”乘是趁虛而入,侮是欺侮.相乘就是過度克制,相侮(反克)就是自己可以反克制自己的那一行
當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過于強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過,促使被克的“一行”虛弱,從而引起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異常。例如:木過于強盛,則克土太過,造成土的不足,即稱為“木乘土”。另一方面,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虛弱,因而對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顯得相對的增強,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過于強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圍。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對增強,使土更加不足,即稱為“土虛木乘”。
相侮:侮,在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過于強盛,對原來“克我”的“一行”進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稱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別強盛時,不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對金進行反侮(即反克),稱作“木侮金”,或是發生反侮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虛弱,不僅不能對木進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稱作“金虛木侮”。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現象,兩者之間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相乘與相侮的主要區別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發生過強的克制,從而形成五行間相克關系的異常;后者則是與五行相克次序發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現象,從而形成五行間相克關系的異常。兩者之間的聯系是在其發生相乘時,也可同時發生相侮;發生相侮時,也可以同時發生相乘。如:木過強時,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虛時,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與相互關系
①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條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作用,火有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金有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②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系。如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這就是五臟相互資生的關系。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這就是五臟相互制約的關系。
③說明人體與外界環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等的關系。總之,五行學說應用于生理,就在于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的統一性。
說明臟腑間的病理影響
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響,即木郁土虛或土壅木郁;肝病還可以影響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為木侮金;影響腎,為子病及母。肝病是這樣,其他臟器的病變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關系,說明它們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
五行與其他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行與方位、天干、顏色、神獸等都有密切關系。
東方:甲、乙:木:綠色:青龍
南方:丙、丁:火:紅色:朱雀
西方:庚、辛:金:白色:白虎
北方:壬、癸:水:黑色:玄武
中央:戊、己:土:黃色:黃麟
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在疾病診斷上的運用
從本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臟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可以診斷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脾虛的病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來乘火,等等。
從它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五臟疾病的傳變情況。如脾虛病人,面見青色,脈現弦象,為肝病傳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見紅色,脈現洪象,為心病傳肺(火乘金)。五臟中任何一臟有病,都可以傳及其他四臟,用五行學說來分析,存在著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種傳變關系。
從色與脈之間的生克關系來判斷疾病的預后。如肝病面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如果不見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則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主預后不良;若見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主預后良好。
(2)在疾病治療上的運用
①控制五臟疾病的傳變。如肝病能傳脾(木乘土),預先予以補脾,防其傳變。“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于脾,故先實其脾氣”。
②確定治療原則。概括為“補母瀉子”法,即“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補母,是針對具有母子關系的虛證而治療的,如肝虛補腎,因為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水可以生肝木。瀉子,是針對具有母子關系的實證而治療的,如肝實瀉心,因為心為肝之子,所以瀉心火有助于瀉肝木。
根據相克關系來確定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抑強膚弱”法,即瀉其克者之強,補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過而乘脾土,肝木太過為強,必須瀉之,脾土為弱,必須補之。
③制定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補腎陰以涵養肝陰的方法,適用于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的病證。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適用于脾失健運而肺氣虛弱的病證。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藥治療肝旺脾虛的一種方法。
此外,在針灸和精神療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來選穴和調節情志。如悲可以勝怒,是因為悲為肺志屬金,怒為肝志屬木的緣故。
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五行學說,常常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結合,不僅可以說明事物矛盾雙方的一般關系,而且可以說明事物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較為具體和復雜的關系,從而有利于解釋復雜的生命現象和病理過程。
四柱五行生克中對應需補的臟腑和部位
木: 肝與膽互為臟腑表里, 又屬筋骨和四肢.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肝, 膽,頭, 頸, 四肢, 關節, 筋脈, 眼, 神經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臟與小腸互為臟腑表里, 又屬血脈及整個循環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小腸, 心臟, 肩, 血液, 經血, 臉部, 牙齒,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與胃互為臟腑表里, 又屬腸及整個消化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與大腸互為臟腑表里, 又屬氣管及整個呼吸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大腸, 肺, 臍, 咳痰, 肝, 皮膚, 痔瘡, 鼻氣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腎與膀胱互為臟腑表里, 又屬腦與泌尿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腎,膀胱, 脛, 足, 頭, 肝, 泌尿, 陰部, 腰部, 耳, 子宮, 疝氣等方面的疾病.
武術中,古代武術家用金、木、水、火、土(五行)表示形意拳中的劈、崩、鉆、炮、橫五種基本拳法,或表示太極拳中的進、退、顧、盼、定五種步法。
臨床應用
祖國醫學的五行學說,是將人體各部分歸屬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同類事物之間發生縱的聯系:例如屬于木的,有肝、膽、目、筋、怒、青、酸、風等,其相互之間的聯系是“肝開竅于目”,“肝主筋”,“怒傷肝”,肝病易生“肝風”等;望診時,青色多屬肝風,赤色多屬心火,黃色多屬脾濕,白色多屬肺寒,黑色多屬腎虛;
用藥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腎等。各類事物之間發生橫的聯系:即運用生克、乘侮等變化來說明五臟之間在生理和病理情況下的相互聯系。例如某一臟有病,既可以因生克關系由另一臟傳來,也可以通過生克關系傳到另一臟。“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等就是這個理論的具體應用。
壬水壓丙火,戊土克水,乙木克土,庚金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