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者,其身正,其行端。萬變不離。
正確的是:紫微高照
紫薇是指紫薇星,就是說你被紫薇星照著也同罩著,是好兆頭。就是你要求的那件事是可以成功的。
紫薇就是紫薇星,代表著有貴人扶助
源自土家族的建房習俗:土家族不少地區建房均為木質結構的框架房屋。木框架房屋是在柱頭上鑿苦干眼,將木枋穿于眼中,形成“山架”,將山架立起來后,再擱上橫梁。正堂屋脊的橫梁稱為“梁樹”。立山和上梁非常講究,有不少隆重儀式,這些儀式均由承建房屋的掌墨師傅主持。立山之前,先必須準備好梁樹。梁樹為杉木,大于其它橫梁,多數由親友贈送。砍梁樹稱為“伐梁”,須由掌墨師親自前往。在樹前敬過山神土地后,掌墨師口中念道:“東方青云起,西方紫云開,主東請我伐梁來;一伐天長地久,二伐地久天長,三伐榮華富貴,四伐金銀滿堂。”念畢,便開始砍伐梁樹。親友將梁樹披紅掛彩、敲鑼打鼓地送到房主人家中后,由掌墨師傅在梁樹的兩頭做榫頭,稱為“開梁口”。開梁口之前,掌墨師也有一段祝詞:“天地開場,日吉時良,魯班到此,大吉大昌;鑿子斧子拿在手,兩腳慢慢走,主東請我開梁口;開梁口,開梁口,開一個金銀對北斗;一開天長地久,二開地久天長,三開榮華富貴,四開金銀滿堂。”梁口開好后,還要在梁樹中間繪制“太極圖”。 繪畢,掌墨師用鑿子在太極圖內鑿一圓洞。鑿洞時,房主須跪地用衣服將木屑接住,不得有丁點撒落,否則房屋建成后扎不住財。鑿好洞眼,掌墨師將米、酒、肉裝入洞內,并在洞口塞上紅布制作的流蘇。立山時,眾工匠和親朋好友立于山架之間,掌墨師一手持斧頭,一手抓住公雞,口中念道:“天地開場,日吉時良,魯班到此,大吉大昌;石木所做,聽我所言,發富主東萬萬年。天屋場,地屋場,請起石匠,打起中柱連磉;請起木匠,修起萬古不朽的華堂。石大好做中柱磉,屋大好出狀元郎;文武出了七八個,秀才舉子不脫科。這只雞是非凡雞,王母娘娘報曉雞;這只雞是非凡雞,頭高尾又低,身穿五色毛衣;不等天亮就叫起,一直叫到日落西。這只雞是非凡雞,是魯班賜于弟子掃山的。天煞歸天,地煞歸地,年煞月煞日煞小兒神煞,若有兇神惡煞,我有雄雞來抵煞。”念畢,用斧頭將雞冠砍出血來,滴在中柱上,高喊一聲“起”,眾人在號子聲中將山架立起。山架立起后,接著上梁。梁樹兩頭用繩子拴住,兩山中柱檁口各站數人拉住繩子。掌墨師傅首先“贊梁”:“黃梁居首四角方,生在何方?長在何方?生在青龍山上,長在八卦巖前。何人得知?張郎魯班得知;何人得見?張郎魯班得見。張郎托斧來砍倒,魯班隨后托尺量。大尺量,三丈三;小尺量,丈八長。頭一桐修起金鑾寶殿,第二桐修起紫禁華堂,第三桐不長不短,一字彎彎,主東拿來做萬古不朽的棟梁。鞭炮火藥迎進場,墨斗曲尺似鴛鴦;奔鋤一對挖得平平坦坦,刨子一對刨得明晶煥亮,墨線二根好纏杉木屋梁。天上金雞叫,紫微高照;地上紫雞啼,正是弟子升梁時。起!”眾人在“起”聲中將梁托起,擱在中柱檁口上。這時,木、石二匠的掌墨師拱手作揖后,分別從屋梁東西兩頭的木梯登上檁口,用木頭做成的“發錘”將梁樹的榫頭打進檁口,邊打邊念道:“發錘拿在手,主東請我發梁口。一發東,代代兒孫坐朝中;二發西,代代兒孫穿朝衣;三發中梁,代代兒孫坐朝堂。發錘落地把朝天,發至東君萬萬年。”梁樹安放妥后,接著便是“拋梁”。于屋梁兩頭各吊一只斗,內裝一對糍粑(稱“主粑”)和若干小米粑及銅幣。上梁師傅一邊念祝詞,一邊用繩子放下糍粑,由房主人夫妻各于一邊接下。之后,向地下拋撒米粑粑及銅幣。祝詞為:“一把斗兒四角方,金銀財寶斗里裝,兩手打開斗,金銀財寶樣樣有。冬九臘月麥下土,正二三月麥出山,七月耕田八月秧,十八龍虎進襄陽,十八學生進磨房。頭道面兒白如雪,二道面兒白如霜。滴水巖請來做饃的李三娘。李三娘,李三娘,只準做來不準嘗,只準主東拿來拋起萬古不朽的棟梁……”大人小孩都在屋梁下搶撿粑粑和銅幣。拋梁完畢,還要給梁樹敬酒敬茶。掌墨師提著酒壺將酒灑在屋梁上,一邊灑一邊念道:“手提一把壺,是金銀銅打壺。金銀出于常州府,匠人出于柳州城;常州府里稱金銀,柳州城里請匠人。二位匠人請進門,口問主東打把什么壺?上頭打的金絲來蓋頂,下頭打的蓮花帶彩屏;遠遠望,遠遠看,前頭座的青龍地,后頭開的一漕坊,杜康造酒滿屋香。何人不先吃?何人不先嘗?張郎不先吃,魯班不先嘗,是主東賜于弟子來敬萬代的棟梁。一杯酒敬梁東,子子孫孫坐朝中;二杯酒敬梁西,子子孫孫穿朝衣;三杯酒敬梁中,子子孫孫做良臣;四面八方都敬高,子子孫孫出閣老。一杯酒敬地,二杯酒敬神,三杯酒敬張郎,四杯酒敬魯班,五杯酒敬梁口,六杯酒敬弟子,七杯酒敬主賓,八杯酒敬朋友。”接著敬茶,照常由上梁師傅提著茶壺將茶水灑于梁樹上,邊灑邊念:“軒轅黃帝治五谷,神農黃帝治醫經;西天佛爺去取經,才把茶子帶回城。洞庭湖里撒一把,天干三年不發芽;峨嵋山上撒一升,天淹三年才發芽。年年有個四月八,姑嫂二人去采茶。姑姑采茶三四兩,嫂嫂采茶茶半斤;姑姑燒茶敬師傅,嫂嫂燒茶敬神人。何人不先吃?何人不先嘗?張郎不先吃,魯班不先嘗,主東賜于弟子來敬萬代的棟梁。一杯茶敬梁頭,子子孫孫作諸侯;二杯茶敬梁尾,子子孫孫登朝位;三杯茶敬梁腰,子子孫孫出閣老。”升梁完畢,將梁上的紅布卸下,稱“卸紅”。掌墨師一邊卸紅一邊念道:“一條黃龍長又長,纏在主東紫禁梁,自從今日卸紅后,主東永遠發吉祥。”
不是會寫字的都是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