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看卦嘛,是從底下往上看的,也就是從初爻看起的,第一爻就叫初,九嘛,就是陽爻,六就是陰爻.初九也就是第一爻是陽爻,初六,也就是第一爻是陰爻.六三,也就是說第三爻是陰爻.最上的爻,也叫上爻,也就是第六爻.習慣上稱上,上九,也就是說最上第六爻是陽爻.上六,也就是第六爻是陰爻.九是陽,六是陰,習慣上這樣的稱法,這是初入門必須懂的基礎知識,入得門來,這玩意兒也就比來性高潮還好玩的了.孔子說:假我數年,五十可以學易,則可以無過矣.你千萬不要以為孔子五十歲后才開始學易,這孔子有那么高的智慧,他肯定是很早就學易的了,并且孔子到臨死才弄通了易,于是也就說有這樣的感嘆的了.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最高成就,于是卦辭也就不好懂的了.我不知道這位仁兄高壽了,這卦辭非得要有一定社會閱歷才能弄懂.至于看那一爻,靠自己的心得體會,善易者不占
非一、二句話能說清,你可以看《八卦入門》和《梅花易數》,如要具體講解,你可以電話聯系。
有動爻嗎?
看看樓上的一群復制黨,我就蛋疼,我給你簡單的講講。
1.易經有陰陽爻(yao)
一
為陽,用數
九
來表示;
--
為陰,用數
六
來表示。而六十四卦中,每一卦有六爻,,從下到上,分別是初爻,二爻,三,四,五,六(也作上,尚)。
2.再用位置跟陰陽數結合就得到了所謂的初九,九二,九三等等。這里要注意初爻跟六爻(上爻)一般就會寫成初九或者初六,上(尚)九或者上六。
3.這里還有個用爻的概念,就是哪個爻位有用,哪個爻位變動,這一爻就要對應它的卦辭來看,比如初爻是用爻,你就要看初位,如果是乾卦,你就看乾卦之中初九的卦辭。
如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再幫你斟酌哦
九三,九五等,都是易經特有的“爻"的名,比如說乾卦,是從上到下依次排列的六道杠杠(即“六爻”),這六道杠杠每道杠杠從下到上分別對應 “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這是爻的名,每個爻都有爻象,比如“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易經的一個重卦有六個爻,為了表示他們六個的位置,我們用特定的方法來表示他們。
有以下解析:
回到那個立在太陽底下的木棍上,當太陽照在木棍上,木棍的影子映在第一根橫杠即第一根爻上時,第一根爻變為陰爻,就是六,我們可以用“初六”表示這第一根陰爻。
如果木棍的影子沒有映到第一根爻上,那么第一根爻就是陽爻,就是九,我們叫這第一陽根爻為“初九”。
第二根我們叫六二或者九二,同理第三根叫六三九三,第四根第五根也一樣,叫六四六五,或者九四九五。
擴展資料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后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
自孔子贊易以后,《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圣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并列發展:一為舊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易經》
六二:指的是第二爻是陰爻,畫作兩短橫。
六三:指的是第三爻是陰爻,畫作兩短橫。
初九:指的是第一爻是陽爻,畫作一長橫。
上九:指的是第六爻是陽爻,畫作一長橫。
周易八卦里最基礎的單位是“爻”,分為“陽爻”和“陰爻”。
陽爻就是一長橫,代表陽。在爻辭里說成“九”,因為我國古人認為奇數代表“陽”。
陰爻就是兩短橫,代表陰。在爻辭里說成“六”,因為我國古人認為偶數代表“陰”。
六代表這是個爻是陰爻,九代表這個爻是陽爻。
一卦(六爻)自下而上:
凡陽爻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陰爻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也可以理解為:
第一道是初,若是陽爻,就是初九,如果是陰爻,就是初六。
第二道是二,若是陽爻,就是九二,如果是陰爻,就是六二,依此類推。
最上面一道叫做上,是陰爻,就是上六,是陽爻,就是上九。
擴展資料:
《周易》又稱《易經》,分為經部和傳部,經部之原名就為《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兇的判斷,而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是孔門弟子對《周易》經文的注解和對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