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盤
經天緯地的神秘工具 風水師探尋吉地,除靠眼睛觀察外,還要使用一些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是羅盤,被尊奉為"羅經",取包羅萬象、經緯天地之義。羅盤的出現及其復雜化,有一個長期的過程。
三代時期,人們通過占卜選擇宮室基址,選定后,需要確定右心,當時大概是依靠揆日瞻星來測定的。《詩·國風·定之方中》有云:"定之于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據解釋,定即定星,又叫營星,當豐歷十月的時候,此星在黃昏時分出現在天之正中,古人認為這時可以營建宮室。"揆之于日",就是依靠日影測定東西南北方位,這實際上就是"土圭法"。從甲骨文的有關資料來看,商代已掌握了這種技術,卜辭中有"臬"字,是樹立木竿以為標桿,"甲"字是木午上端有交橫木,"丨""*"二字是指立木,"士"如木棒插土之形,這些東西都可用來測量日影。至周代,應用更廣,《周禮》一書中多次提到土圭,如《夏官·司馬》說:"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影,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國都。"土圭究竟如何使用,從《冬官·考工記下》的記載可以推知:"匠人建國,水地以縣(懸),置*以縣(懸),*以景,為規,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陽。""水地以縣,"就是觀察木桿的影子,"為規",就是以柱長為半徑、柱立處為圓心畫圓,"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就是測量日出日入的影子,"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就是白天依據太陽的影子,晚上依據極星,以則定方位的正確性。可見,所謂土圭法,就是在水平的地中央豎柱,并通過懸繩使之垂直于地面,然后觀察太陽在日出與日落時柱子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這兩個影子以柱為圓心、柱長為半徑所畫的圓的兩交點線即正東西方向,再參考正午時的柱影或夜晚極星的方位來校正。
戰國時期,人們根據磁石指南的特性,發明了司南。《韓非子·有度》說:"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謀》亦謂:"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可知當時司南已得到普遍運用。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針,形制比較簡單,主要是由勺和*組成。勺用磁鐵制做,底部呈圓形,可以在平滑的盤上自由旋轉,當勺靜止時,勺柄就指南方。*是一個方形盤,用銅質或木質材料制成,盤的四周刻有天干、地支和八卦,其中天干中戊已應在中心不刻,八天干、十二地支再加上乾坤巽艮四維共有二十四向,作為司南的定向。
在漢代,"六壬術"很盛行,這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依據的一種占卜術。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以水為首;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中,壬、癸皆屬水,壬為陽水,癸為陰水,舍陰取陽,故名為"壬";在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位,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子、壬戌,故名"六壬"。當時,人們創造了一種供六壬占卜使用的工具,這就是六壬式盤,近代考古中屢次出土六壬式盤,現存尚有七具。六壬式盤分為天盤與地盤兩部分,天圓地方,天盤嵌在地盤當中,中有軸可以自由轉動。北宋楊維德《景佑六壬神定經》記載造式之法云:"天中作斗杓,指天罡,次列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維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門、地戶、人門、鬼路,四隅訖。"也就是說,天盤中央為北斗七星,次列十二辰或十二神將(十二月將為:征明,亥將,正月將;天魁,戌將,二月將;從魁,酉將,三月將;傳送,申將,四月將;勝先,未將,五月將;小吉,午將,六月將;太一,巳將,七月將;天罡,辰將,八月將;太沖,卯將,九月將;功曹,寅將,十月將;大吉,丑將,十一月將;神后,子將,十二月將。)象征十二月,外列二十八宿,代表列宿。地盤列天干,代表五行: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分寄于天、地、人、鬼四隅。地盤上的十二辰,象征八方及日出之方位。楊維德所言是后來形制,較漢制稍繁。從出土實物看,漢代六壬式盤天盤中繪北斗七星,周邊有兩圈篆文,外圈為二十八宿,內圈為十二個數字,代表十二月將。地盤有三層篆文,內層是八干四維,中層為十二支,外層為二十作宿。使用時,轉動天盤,以天盤與地盤對位的干支時辰判斷吉兇。在初期,六壬式盤大約只用于卜算做某事日子的吉兇,后來其用途不斷推廣,也用于判斷方位的吉兇,與風水術發和關聯。《唐六典》卷十四記六壬術用于九個方面,"一曰嫁娶,二曰發病,三曰歷法,四曰屋子宇,五曰祿命,六曰得官,七曰祠祭,八曰發病,九曰殯葬",其中第四和第九個方面肯定與風水有關。
在唐代或其后出現的《黃帝宅經》中,以陰陽八卦配干支,分為二十四路為建宅的指導原則,是將六壬式盤應用到相宅中。該書中載有陰陽二宅圖并有較詳細的說明,陽宅圖如下所示。 書中說:"二十四路者,隨宅大小中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十干(應為八干,戊己不用)、十二支、乾、艮、坤、巽,共為二十四路是也。""二十四路"又稱"二十四山",也就是住宅四面的二十四個方位,其表示法與司南同。據《宅經》解釋,乾、震、坎、艮以及辰屬于陽位,坤、巽、離、兌以及戌屬于陰位,陽以亥為首,巳為尾,陰以巳為首,亥為尾,所有方位均與吉兇有關,順之者"一家獲安,榮華富貴",逆之則"家破逃散,子孫絕后"。 大約在晚唐時期,羅盤發明出來,并被廣泛用于風水。卜應天《雪心賦》中有"立向辨方,應以子午針為正"之說,據后人解釋,子午針就是指南針。《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經》說:"玄女晝以太陽出沒而定方所,夜以子宿分野而定方氣,用蚩尤而作指南,是以得分方定位之精微。始有天支方所、地支方氣,后作銅盤合局二十四向,天干輔而為天盤,地支分而為地盤。"這段話所說羅盤起源出于神話附會,但從中可以知道羅盤的最初型制,是由天盤和地盤組成,上面主要刻有二十四向。大體說來,羅盤是司南與六壬式盤結合的產物,其后在風水家們的手中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神秘。
天盤和地盤是風水羅盤的兩大部年,象征著天圓地方。地盤是正方形,中間鑿有一個凹圓;天盤為圓形,盤底略凸,置于地盤的凹圓上可以旋車,中間裝有一根指南針,也叫磁針、金針。從各種風水書上所載及實物來看,風水羅盤的型制很多,簡單的只有二三層,復雜的有多至四十余層者。如羅經圖分五層:一層天池,風水家認為天池是羅經中之太極,中藏金水,動而陽,靜而陰;二層先天八卦,又名內盤,所指適當子午之正;三層后天八卦;四層正針二十四位,分陰龍和陽龍,陰龍是亥、丑、艮、卯、巽、巳、丙、丁、未、庚、酉、辛,陽龍是壬、子、癸、寅、甲、乙、震、午、坤、申、戌、乾;五層七十二穿山,即六十甲子加上八天干和四維,共七十二,以應七十二候。據王振鐸先生研究,羅盤可以按制造地域劃分為沿海和內地兩大式,前者如福建之洋州、廣東之興寧,后者如江蘇之蘇州、安徽之休寧等。下面以休寧所制的羅經盤為例,略作介紹,羅盤中的概念前面已解釋過的,茲不再熬。
第一層是天池,即太極。磁針居于中,紅頭指向南方,黑頭指向北方。風水家認為,太極化生萬物,一為太極,二為兩儀(陰陽、乾坤),三為三才(天、地、人),四為四象(東、西、北),五為五行(金、木、水、火、土),六為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七為七政(日、月、五緯星),八為八卦(乾、坤、艮、巽、震、坎、兌、離),九為九星(貪、巨、祿、文、廉、武、破、輔、弼),十為洛書成數九加一。在風水理論中,天池與金針非常重要,立規矩、權輕重、成方圓,莫不由之而定,金針動而為陽,靜面為陰,子午中分為兩儀,兩儀合卯酉為四象,四旬合四維為八卦,八卦定方位,于是天道成,地道平,人道立。
第二層是先天八卦(多數羅盤為后天八卦)。
第三層是九星,有兩種提法:一種以唐代楊筠松《撼龍經》所說為代表,名為貪狼星、巨門星、祿存星、文曲星、武曲星、廉貞星、破軍星、左輔星、右弼星;一種以宋代廖*《九星轉變》所說為代表,名為太陽星、太陰星,金水星、木星、天財星、天罡星、孤曜星、燥火星、掃蕩星。本羅盤所刻為箭者,簡稱貪、巨、祿、文、武、廉破、輔、弼。九星與二十四山向、五行相配合,組成艮丙貪狼木、巽辛巨門土、乾甲祿存土、坤乙輔弼木、坎辰申癸破軍金、兌丁巳丙武曲金、離壬寅戌文曲水、震庚亥未廉貞火。
第四層是天星,共二十四個,即天皇、天廄、天鬼、天乙、少微、天漢、天關、天帝、南極、天馬、太微、天屏、太乙、天罡、天官、天苑、天*、天市、天廚、天漢、天壘、天輔。《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風水家認為二十四天星下映二十四位,星有美惡,故地有吉兇。如天皇在亥上應紫微,艮應天市,酉應少微,丙應太微,為"四垣",乃為天星之最貴,又稱"天星四貴",除少微外,三貴均有立國建都之驗。凡星下照地穴,金木水火土合局則吉,不合局則不吉。
第五層是地紀二十四位,即二十四向,這是內盤,又稱正針。二十四位上應天時二十四節氣,下行地中二十四山方,其排列次序是:正北坎卦壬子癸、東北艮卦丑艮寅、正東震卦甲卯乙、東南巽卦辰巽巳、正南離卦丙午丁、西南坤卦未坤申、正西兌卦庚酉辛、西北乾卦戌乾亥。在風水術中,二十四向用來定山向,辨水向。盤中指數如指某節氣,則生氣臨在其對應的一方。另外,以洛書之數推卦氣的陰陽,如乾南得九,坤北得一,離東得三,坎西得七,皆為奇數,故該四卦為陽,所納之干支亦為陽,即乾納甲,坤納乙,離納壬寅戌,坎納癸申辰,均用紅字標示,余為陰,用黑字標示,故又稱紅黑陰陽。
第六層是二十四節氣,立春始艮,大寒終丑,以推五過金、木、水、火、土,以察少陰、少陽、太陰、太陽。
第七層是七十二穿山,分布于二十四位之下,第位分三龍十二支,如與亥位對應為丁亥、巳亥、辛亥,與子位對應為丙子、戊子、庚子等。穿山即穿定來龍,搞清了來龍屬何干支,才可辨別吉兇,如亥山只可坐丁亥、辛亥兩方,子山只可坐丙子、庚子兩方。八干四維處于空格中,如指數在此幾格為兇。
第八層是分金,在正針二十四山之下,每山各設五位,合為一百二十,用以避免孤虛龜甲。
第九層是中盤人極二十四位,又稱中針人盤,子午對準內盤的壬子和丙午之間,處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右錯開半路,指向北極子午。風水家認為中針上關天星厘度氣運進退,下關山川分野地脈賴否。
第十層與第八層相同,但錯開。
第十一層是透地六十龍。風水家認為,透加管吹灰,氣由竅出。五氣行之地,發生萬物。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氣透于地中,氣雄則地隨之而高坐,氣弱則地隨之而平狀,氣清則地隨之而秀美,氣景則地隨之而兇惡。
第十二層是口訣,配合透地六十龍解釋吉兇
第十三層是十二次。
第十四層是十二分野。
第十五層是縫針,子午對準內盤的子癸、午丁之間,處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左錯開半路,指向*影子午。
第十六層與第八層相同,但錯開。
第十七層與第十一層相同,但錯開。
第十八層是宿度五行。
第十九層是周天宿度,即二十八宿。
以上介紹的是一個十九層羅盤的情況,至于三十余圈、四十作圈的羅盤,又加上八煞黃泉、八路四路黃泉、陰陽龍、劫煞取用、透地奇門、秘授正針二百四十分數、納音五行、登明十二將等等名目,不要說局外人看起來目迷神眩,就是一般的風水師也未必弄得明白。如果將風水羅盤簡化一下,其基本框架不外乎三盤三針:即內盤正針,起指南針的作用,所指方向為磁極子午;人盤中針,指向北極子午;縫針,指向臬影子午,與正針之間形成磁偏角,用以確定正南方向。其余層次,或多或少,都是微調輔佐的數據,且其功用在風水中說法不同。
清乾隆時期的餐霞道人說過:"羅經是堪輿之指南,無羅經則山向何由分,方位何由定。"佛隱《風水講義》也說:"羅經為堪輿家之秘寶,挨星度,正方位,分金定穴,端賴乎是,所以列為陰宅之關鍵,研究是道者,必先洞悉羅經之妙用。"羅盤使用的關鍵是看針,根據天池內磁針的晃動情況判斷吉兇。風水家歸納出"羅盤八奇":一搪,懼也,浮而不定,不歸中線,說明地下有古板古器;二兌,突也,針橫水面,不歸子午,其下必有金屬礦質或鐵器;三欺,詐也,以磁石引之,針轉而不穩;四探,擊投也,落針而半沉半浮,上不浮面,下不沉底,或一頭沉一頭浮;五沉,沒也,說明地下有銅器;六遂,不順也,針浮而亂動;七側,不正也,偏東偏西,不歸中線;八正,收藏中線。前七種情況均不吉,只不過第八種針歸中線為吉。風水師如果格水的方向,就用羅盤(托盤)正中的紅線(有的用白線)指定水口交合之處,再轉動圓羅盤,使磁針與天池海底線平行,再看紅線在圓盤上指的是什么字,就可以根據風水理論推定方位之吉兇,若方向不合適,就調整羅盤,直到吉為止。格龍砂、穴位、建房屋等,都采用相同方式。
二十八宿: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吉兇星:
房尾萁斗室壁胃,畢井張軫是吉星。
奎婁角亢鬼牛星,二十八宿是大兇。
這些說法都沒有科學依據,僅供參考!
設計符合我們北半球的羅盤,把時間和天象對應起來,所以還是把玄武七宿放在下北,朱雀七宿放在上南。反過來后,二十八宿的順序就是逆時針了。從北極往下看,剛好符合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所以我們老祖宗發明的羅盤對我們北半球是適合的。到了澳洲南半球,羅盤得反著來用了。下面再解釋下上文說到的二十八宿的五行問題。為什么按二十八宿次序,五行次序是木金土居前,日月居中,火水居后。
七曜在二十八宿,每宿值一日,一日是二十四小時。二十八宿以東方角木為首。按上圖每一時數一曜數下去,就能推算各宿的五行。比如從角木開始從上往下數,數到二十二時回到木,二十四時就到日。這樣就表示一天二十四小時結束了。一宿值一日,第二天輪到亢值日,七曜五行繼續排,昨天是日,接著下面是金,所以亢屬金。
因為木與金隔四位,亢值宿的一天后面要隔四位數,數完二十四小時。比如金、土、日、月、火、水、木,數七回到木,數完二十四后一天結束,第二天再隔四數就到土,氐值日,氐就屬土了。這個太復雜,大家知道二十八宿,一宿值一日,有其五行數理就行了。七政剛好七數,利用西方發明的星期來對應記憶就很好,大家可以看第二張圖,七曜隔七剛好一星期,又回到原來的五行,就是每個星期幾,數相同,五行或日月也同,
按二十四山向來記憶就更方便了。乾坤艮巽屬四木,辰戌丑未屬四金,乙辛丁癸屬四土,子午卯酉日月屬君相火,甲庚丙壬屬四火,寅申巳亥屬四水。大家可以跟第二張圖對一對。宿有二十八,向有二十四,因為子午卯酉兼日月了。這就是天星風水用于撥砂立向的五行,必須要記住。
堪笑時師弛假名,不明河洛用羅經,披肝露膽將言說,水路峰巒要審明,六乾二坎四巽九離切莫配二坤七兌,彼此忘之一局行,陽宅陰墳依此法,斷神水蟻準天秤,吉兇禍福全憑卦,總要局中卦認真,卦在玄空奇妙處,千金難買此玄文,我今堪破個中理,用盡心機莫語人,此訣秘傳無價寶,流傳后世作干城,知音遇者便相說,不是知音莫與論。
此訣專言水蟻,全憑大卦看,所作之何局,所選之何卦,峰巒水路,以斷之。按此廿四山水蟻之說,互看所忌,天地大卦,峰巒水路,一六坐山原來怕三八峰巒水路,三八坐山依然怕一六峰巒水路,二七坐山原來怕四九峰巒水路,四九水路峰巒依然怕二七峰巒水路。
理氣斷二十四山水蟻風水秘訣!X
水蟻一訣真的傳,莫與時師言,時師總說知水蟻,究竟不知所以然,此何故也,全憑玄空天地大卦上,在人領會善其用,知之者能幾人哉,堪嘆世人行地儼然,地師何嘗夢見地中玄妙之理也,殊不知皆從天地大卦分明,須將本局卦認真看,合是何局,所忌之何卦,峰巒水路,峰巒曰蟻,毫不差分,大卦者,其名天卦、地卦,其實先后天八卦也,若不識此,則斷水蟻將何憑何據而下手耶,又指大卦而言曰,卦成四十八局,有天地,二卦辨焉,有山水三元分焉,故曰山有山元咯偶那個,山元即天卦,水元即地卦,即是八卦,八卦之中各有所忌之卦,宗旨一六怕三八,三八怕一六,二七怕四九,四九怕二七,這可謂披肝露膽矣,學者當深求乎此,能知其宅墓吉兇,亦能辨其水蟻 有無,斷之即應,斷之如神。
如作壬山大卦是艮震,名為三八局,所忌在一坎六乾峰巒水路,一坎峰巒,甲午亥也,六乾峰巒,丑巽癸也,一坎水路,壬巽寅也,六乾水路,戌午乙也,此局若有一六峰巒水路,者斷水蟻,兼全一定無疑,故三八怕一六,如兼亥,其理亦然,大卦是坎乾,名為一六,豈不是三八怕一六乎,且亥乃人元,為順字,只可兼作天元,不可兼作地元,壬逆子,又犯出卦之病,若作亥山兼壬,其理亦然,此地元局,宜獨做向,不可兼做,余山類推。
羅盤盤面有三個方位:正針(地盤),磁針方位依靠天池內的磁針指示定位南北方位;中針(人盤),羅盤中間的二十四山向是極星方位,稱為中針;縫針(天盤),在羅盤外圈的是日景方位,稱為天盤。
校正羅盤:以羅盤十字線任一條,一端壓在二十八宿虛宿和危宿中間的界縫,即周天三百六十度 的零度,另一端壓在張宿三度,即周天三百六十度的一佰八十度,如果天池海底南北紅線與外方盤十字線的南北相吻合,就證明所使用的羅盤是正確的,否則,必須移動磁針,使海底紅線與上述南北線相吻合。
第二層:先天八卦,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先天為體,為基礎,根本,宇宙的本源,是宇宙原來的自然現象。
后天八卦:后天八卦是周文王根據先天八卦的性能為人的需求而加以運用而作的。殷周時期沒有針形的磁針(指南針),用的是日照方位的土圭方位,所以我們的先天坤卦方位應在土圭北,即縫針的正子位,唐朝晚年才發明了針形的磁針。
第三層:坐山八煞
坐山八煞是以坐山與水論吉兇,是固定的坐山和八煞,不是以向與水論吉兇,坐山八煞以正五行論吉兇。
楊公風水的八煞指金木水火四大局,每生十二宮的墓絕二宮為煞,四大局合稱為八煞。
第四層:向上天干黃泉
口訣:庚丁坤上是黃泉,坤見庚丁不可然,巽宮最嫌居乙丙、乙丙須防巽水先,乾上辛壬行不得,辛壬水路怕當乾,甲癸向中休見艮,艮流須知甲癸顛。
楊公古法風水的四大局,斗牛納丁庚之氣,金羊收癸甲之靈,乙丙交而趨戊,辛壬會而聚辰,為 金、木、水、火四大局,庚丁坤上是黃泉是指斗牛納丁庚之氣的金局,水出坤申為水沖臨宮,主應喪成材之子。巽宮最嫌居乙丙是指乙丙交而趨戌的火局,水流巽宮也為水沖臨宮,主應喪成材之子,余類推。楊公古法風水的黃泉指金、木、水、火四大局,每生十二宮的死宮為黃泉,四大局死水上堂為黃泉水上堂。
第五層:正針二十四山向
正針二十四山向位于羅盤三針內層,稱為內盤,以天地人三才而分稱為地盤。正針所示方位為磁針所指方位。正針及七十二龍以及縫針是楊公創制的,所以正針和縫針又合稱為楊盤。
陰宅風水羅盤分金360度各度五行屬性怎樣?————
1、每山15度,五個分金,每個分金占三度。有天盤分金與地盤分金之別,羅盤在一定的圈層中有與地盤和天盤對應的地盤分金和天盤分金。
2、用法以納音為主,是用仙命納音首先合地盤分金納音,地盤分金不合,就合天盤分金,天地盤分金都不合就要換分金,或換坐山。合法是以分金生仙命為生,類仙命為同、為旺,仙命克分金為財,可用。其余不可用。
3、每山15度可用不可用的度數依次是:兩邊各三度是甲乙壬癸所在位不可用,正中的三度是戊己所在位不可用,其余6度是丙丁庚辛所在位,可用,為120分金,48旺山。解說是:甲乙為孤,壬癸為虛,戊己為龜甲空亡,不能用。丙丁為旺,庚辛為相,可用。
4、說明:如寅山五個分金是: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只有丙寅、庚寅可坐,可用。如卯山五個分金是: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只有丁卯、辛卯可坐,可用。其余各山類推。羅盤在分金圈層只標示可用分金,不可用分金未標示。如寅山標示丙寅、庚寅,其余不可用分金為空白格。卯山標示丁卯、辛卯,其余不可用分金為空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