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喉計都是修羅一族的魔煞星,與柏麟帝君相交,視他為知己,后被帝君設局斬首,抽筋剝骨,心魂被封印在了琉璃盞之內,而身軀和元神則被改造成了戰神將軍,屠殺自己全族。
而后又被帝君打入凡間歷劫十世,沒有感情沒有知覺,而最后一世叫褚璇璣找回自己的感情知覺后,為了救喜歡的人打破琉璃盞復活魔煞星,
羅喉計都復活成功讓三界平等后,與褚璇璣分離開,將自己的一半琉璃心分給了重傷的禹司鳳,與柏麟同歸于盡,最終自己消散,向族人贖罪。
在結局中,羅喉計都放棄了毀滅三界,還把身體還給了璇璣,一分為二。
在結局中,羅喉計都放棄了毀滅三界,還把身體還給了璇璣,一分為二,為了救司鳳又分給了他半顆心,最后自己跟柏麟帝君一起煙消云散了,禹司鳳被元朗一劍穿心性命垂危時,璇璣和羅喉計都一分為二,羅喉計都看著要死去的司鳳很是心疼,為了救司鳳的命分了半顆心給他。
他說璇璣很幸運,最后說了句“真希望能夠再活一次”,這句話為羅喉計都的結局埋下了伏筆,他應該是徹底消失了,跟柏麟帝君同歸于盡,柏麟帝君可以入輪回,但是羅喉計都只是一縷心魂而已,仇報了執念就散了,羅喉計都也就消失了。
擴展資料:
羅喉計都是一個帶著恨蘇醒的人,但是他也帶著這十世的記憶。他蘇醒的那一刻,對司鳳的了解,也許比褚璇璣還多。羅喉計都對司鳳一再忍讓,不是因為他心軟,而是因為他重情。
試問,羅喉計都被人算計的這一生,有誰曾這么用心的對待過他?并沒有。雖然司鳳對待的是褚璇璣,但褚璇璣與羅喉計都,當時無需分得太過清楚。
記得羅喉計都找柏麟決戰之時,雙方陷入僵局,副宮主誣陷司鳳,說司鳳背叛了羅喉計都,與柏麟一同合謀要傷害他。羅喉計都一瞬的猶豫都沒有,直接便對副宮主出手。那是因為,這個世上,最了解,最信任司鳳的人,是羅喉計都。
原為印度占星術中兩種相對的星宿名,同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稱九曜,隨印度占星術傳人中國后,成為星命學中的兩種重要神煞。
托名唐張果老撰《張果星宗》十五《羅喉總論》曰:"若人身命二宮隨之,更在廟旺之宮,可為雄銳貴品之格,主人特達慷慨,性不受觸;若陷沒與火、土、勃同宮,多主刑暴屠沽之流……此星性急,宿怨交仇,不能興義,能作妖孽,生血光斬截,招塞熱瘴氣。"同書《計都總論》曰:"計都常與羅喉相對,號天尾,含畜毒惡,主風癆血氣災咎。逆行于天,逢日月則蝕。"《金瓶梅》第六十一回載,有術士給李瓶兒推命后說:
"今年流年丁酉,比肩用事,歲傷日干,計都星照命,又犯喪門五鬼,災殺作抄。夫計都者,陰晦之星也,其象猶如亂絲而無頭,變異無常。大運逢之,多主暗昧之事,引惹疾病主正、二、三、七、九月病災有損,小口兇殃。"
可見羅喉、計都星入命,是為兇兆。
印度文化中,計都是黃道和白道的降交點,羅睺是黃道和白道的升交點,后傳入中國。
由于占星術起源和早期發展在緯度較低的地區(巴比倫、印度、希臘),最早的宮位制—整宮制是均分黃道為十二宮位。但這類分法到高緯度地區越發困難。最極端的例子是在南北極圈內,極晝、極夜期間內黃道和地平線根本沒有交點。在占星術向高緯度地區傳播的過程中,占星家們隨之創立了多種宮位系統,以適應這種情況。不過極高緯度地區的宮位劃分問題,至今尚無令人滿意的解決措施。
整宮制(Whole Sign House System):每星座正對一宮。此為最古老的系統。
均分制(Equal House System):從上升點開始每30度一宮。
阿卡比特司宮位制(Alchabitius House System、Alcabitius):以上升點到中天的赤經三等份,投影到黃道上為10,11,12宮;以下降點到天底的赤經三等分,投影到黃道上形成1,2,3宮。
芮吉歐蒙塔那司宮位制(Regiomontanus House System): 天赤道均分12份,以地平南北為軸點投影到黃道上。
普拉西德宮位制(Placidus Houses System):當前西方占星術最通用的系統,是按時間而不是空間分配。只適用于南北緯66度之間。
科赫宮位制(Koch House System):為普拉西德系統的延伸。
宮位是以觀測者為主,觀察與天體的相對位置,經由地球公自轉角度的修正,所產生的相對方位關系。一個嬰兒誕生時地平線及子午線切黃道圓於四個點。決定了星圖上四個黃道宇宙符號的角(Angles)
(1)升位〈ASC,Ascendant,上升星座〉是黃道在東方水平線上升的角度。表示自己與世界的接觸,這是實際上存在的個體的身體及特徵。
(2)降位〈DES,Descendant,下降星座〉是西方水平線落下的角度。與升位相反,它表示與他人的關連,因此是伴侶與性的結合。
(3)過了上子午線最高的點是中天〈MC,MediumCoeli〉子午線連接天頂最高點,因此MC代表成就、職業及權力。
(4)MC的相反是天底〈ImumCoeli〉。它位於最低點,表示家及祖先和一個人的根。每一象限再分為三份就成了星圖中表示生命中各個層面的十二宮〈House〉。象限一般在黃道上的大小不等,雖然占星學者對詮譯星座的看很接近,但是區分宮位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式。這意味著完整的星座系統對中間的星宮產生不同的黃道位置。最流行的系統是十七世紀一位意大利僧侶拉西度斯(Placidus)的方法,近代與之類似的是地面點法〈Topocentric,或譯錐心分宮制〉。另一種方法則放棄了三分象限的概念,而只用上升點計算十二個30度的黃道來劃分星〈等宮分法,equal-house system〉。星宮圖可以有好幾種不同的畫法。歲差現象
地軸有23°26′的傾斜,因此有了黃道面與赤道面的不同,太陽在黃道上運動。每年太陽會跟赤道面在春、秋交會二次,這就是春分點與秋分點。相對於其他恒星,太陽每次交會到春分點時,位置是不同的。每年春分點平均向西退行50.2弧秒(一年相差20.396分鐘),就是所謂的歲差。如此約需時兩萬六千年繞完一周。從一開始制定春分點為白羊座到二千多年後的今天,現在的春分點已退行將近30度,現在的春分點座落在雙魚座,正接近雙魚和寶瓶的交界處。這也就是所謂的寶瓶世紀將到的原因。因歲差的原因造成星座方位的變動所以世界上的星座圖都每隔25年或50年更改1次,你可以買一個星座圖回去看看,你會發現現在春分點是指向雙魚座。但是占星術仍沿用以白羊座作為春分點,隨著時間,占星術與天文學的關系越來越遠,現在占星術所用十二星座的命盤變成是一種虛擬的意象,這蠻富爭議性的。
不同的系統
你可以說在大系統(天體12星座)下另一個屬於地球的中系統(太陽12星座),在這系統下又依個人出生時產生小系統(12宮位)。大系統是整體性的,中系統是屬於地球全體的(如果一個住在金星上的人,他的中系統就該以金星的春分點來訂吧!),小系統則是個人的。因此如果說你是雙魚座,代表的是中系統的分類模式,它跟地球與太陽之間的關系(四季)息息相關。
星座小知識
恒星年:地球公轉360度所需時間,365.256354平太陽日
回歸年:地球兩次經過春分點所需時間,365.24219平太陽日(365.256354-365.24219)×24×60=20.396分(365.256354-365.24219)/365.256354×360×60×60≒50.25弧秒每年從制定黃道十二星座距今已移動: 50.25秒×2120年(大約)/60分/60度≒29.59度
回歸時星座系統(中系統)
所謂回歸時系統的十二星座.是西方占星學將傳統占星術的星座象徵運用於回歸時系統.回歸時系統是以地球和太陽的相對關系來決定十二宮.和恒星時系統用地球和恒星群的位置來決定十二宮是不同的.地球繞行太陽(公轉)的軌道面.稱為黃道.而地球本身和南北極等距的這個圓.叫做赤道.將黃道面和赤道面擴張.這兩個圓面會相割.而在相割的這個弧狀中.會有一條線.它是黃道面的直徑.也是赤道面的直徑.這條線的兩端.(既在黃道面上.也在赤道面上)就稱為春分點和秋分點.這兩個點相距一百八十度.然後就依著這兩個點.在黃道上以三十度一分.總共十二分.如此就是十二星座.
恒星時星座系統(大系統)
占星學中十二星座的劃分有兩大系統:一是西方占星學所使用的回歸時系統,另一個就是印度和清代以前的中國占星學所使用的恒星時系統十二星座。 中國的恒星時系統按戰國時代齊國的甘德.魏國的石申所軼的“甘石星經”來推斷,二十八宿可朔至西元前四百年戰國時代。所謂二十八宿.每一宿都是天空中比較明顯的恒星群正因為是恒星群.所以可以作為天文觀測的指標,這只是分法的不同,西方人看到了12個星座,中國人則看到了28星宿。其實都只是將天上的星星們做位置上的分類罷了!中國古人先將星空區分為四大塊.所謂黃道四象: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再將星空區依恒星分為二十八個小座標即所謂:
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 )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