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起名形式,像老一輩很多人名字都是按家譜起的,父姓+中間的家譜,家長起好最后一個字就好了,這樣的起名方式挺簡單省事的。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卻不愿用這種方式給寶寶起名了,這是為啥呢?
首先用家譜起名經常重復而且不好聽,之前流行家譜取名,是因為大家受到的教育不高,文化水平有限,時間久了,名字經常會重復。當然最主要的是如今人們受教育程度提高,文化水平提高,接觸的文化和思想越來越先進,不愿拘泥傳統的一些習俗。
其實對于年輕父母而言,都想給孩子起一個好聽而響亮的名字,但是礙于族譜,可能起名字的時候就受到了約束,覺得很難取到一個好名字,所以現在自然沒人愿意用家譜起名。
現在中國一共有四千一百多個姓氏,而中華姓氏的形式更是源遠流長,姓氏的成因也是很多元的,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譜或家譜,而族譜里記載的字輩,那可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
其實字輩對一個人來說,如同姓名一樣重要,按字輩可以追根溯源,找到自己的族人。
家族的字輩
在古時候,各個名門望族都有著無數個字輩,每個字都有特殊的含義,字輩。是祖輩定下的一代代傳承,每個姓氏都不一樣。
以前起名字字輩一般就是名字中間的那個字。可后來人們不愿意把字輩放在名字里了。久而久之,有些家族的字輩就被人們淡忘了。大家想知道自己的字輩,可以去老家翻翻自己的家譜或者族譜。
家譜,有利于人們追根溯源。家譜的核心部分是世襲,記載了家族史至今的血緣發展過程。因此家譜的世襲內容,也成為人們追根溯源的主要依據。記下了每個族人的生平,分清了每個支派的世襲,使木得其本,水知其然。
字輩是重要取名形式
字輩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間用于表示家族輩分的字,其意蘊為修身齊家,安民治國,吉祥安康,興旺發達。
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國古代一種特別的禮制。他一直延續到現在,關于字輩的起源現已難以考證了。不過一般認為最正式的字輩應該是起源于唐朝,比如韓氏的字輩,是唐朝韓愈譜寫的。
字輩的形式很豐富。其中以詩體和對聯最為常見。比如賀龍元帥家族的字輩,賀氏宗族即以“大廷良土,文學興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十六字排輩。
用對聯做字輩
用對聯做字輩的也有很多,最早的就是趙匡胤為其后代擬定的字輩,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個字,構成一幅對聯“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這是人們見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輩。
在明代以前,孔氏的后裔沒有固定的排輩,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賜給孔氏十字作為字輩,從孔氏第五十六代開始排起,此后孔氏族人不準隨便取名。
明真宗年間又立了十字十輩。清同治年間,孔氏又立了十字十輩。
一九一九年孔氏族人又立二十字二十輩。這就是為什么現在大家說孔孟不亂輩兒的道理。
舉幾個孔家名人的字輩例子,比如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孔令輝就是孔家的令字輩。南京國民的財政部長四大家族的孔祥熙,他是祥字輩。援藏干部孔繁森是孔家的繁字輩,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他是孔家的慶字輩。
明朝皇室的字輩
再來說一個明朝皇室的字輩。明太祖給每個兒子定了一個備份表,每個表二十個字。從他的孫子開始依次向下起名字,還有一個規定從字輩開始,每五個字輩命名,以五行為順序在同輩之內,依次以偏旁部首來命名。順序是木、火土金水輪回旋轉。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一翻明朝皇帝的名字,其名字當中的字基本上都是有金木水火土,這幾個字作為偏旁部首的字。所以有人開玩笑說,朱元璋一大家子人的名字,簡直就是一個化學周期表啊。
總結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字輩的,每個字輩都有一個特殊的含義,不知道你現在的名字是不是按照家譜里的字輩而起的呢?
起名字的技巧很多,網上一大堆,有心的話可以各種搜索到的。
這里推薦一個實用小技能。
很多時候寶爸寶媽又想給自己的寶貝起名又苦惱腦子里蹦不出備選字,這個時候就需要靈感和啟發。這時候可以去手機應用商店里搜索各種起名取名的軟件,挑幾款一起使用。不同的軟件側重點不一樣,質量也有差別。有的是走文字拼接,有的是走文學檢索,有的主打大師人工起名。從文學角度講,我知道有一款收錄了很全面國學經典里可作為名字的叫大圣經典起名,各大商店都有,可以搜索下載看看。
建議先從各種軟件中集中篩選一部分名字作為備選,看的多了,自然就會有感覺,短期內會有各種備選漢字進入視野和腦海,之后再綜合傳統文化去進一步篩選或者自己起或者考慮是否需要大師人工起名就可以了。
總之一句話概括就是先短期內通過軟件,看大量的名字,篩選大量的名字,這樣會刺激大腦,然后再進一步就自然知道如何去給寶寶起名字了。
正宗傳統起名指的是中國自古傳承而來的起名方法,所以才叫“傳統”,老百姓說的名字影響命運指的就是“傳統起名”,現在網上什么三才五格、按照筆畫論吉兇都是忽悠人,但是一般人是分不清楚的,至于您問的為什么是“命理起名”,這個在周隱禪先生的《正宗傳統命理起名》里面有詳細說明,就是說在為孩子起名的時候必須要同時考慮孩子的所有命理信息,包括五行、陰陽、出生的季節,能擔多大字等等等等。這個是傳統起名的規矩,也是方法。
周易易經起名是根據寶寶生辰八字,并以五行以及周易卦象為參考依據進行取名。
這是卜易居起名網結合三十年研習易經的心得并結合當今最科學的姓名大數據而形成的一套起名系統。是中國最傳統的起名方式,通常以名字筆畫筆組成易經的64卦象來起名。”
周易起名是一種含有數理學、陰陽、五行學、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自然科學的綜合概念的命理學,是由中國古老哲學《易經》所發展出來的學問,姓名是一組符號,周易取名就是剖析組成這一名字的符號暗含的意義和吉兇的學問。周易取名,屬于易學分支,是從《周易》象數理論中衍生出來的新派系,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周易取名又可理解為取名藝術,是以算命為訴求的一種行為。
解析、破譯姓名有以下步驟:
(一) 書寫被鑒定者之姓名,準確計算其筆畫數(筆畫數理, 非書寫筆畫)。
(二) 形成易理姓名卦象.
(三) 五格剖象,從天格、人格、地格、總格、外格等五格數理誘導及五行關系。
(四) 對八字基本命盤的作用。
(五) 總觀文字星、義理、數理、生肖、陰陽五行等。
1、避免諧音: 要注意名字念起來是否有不雅的諧音,以免日后徒生困擾。如:吳理茂(無禮貌)、雨玲(雨淋)。
2、八字:
有些是參考寶寶的八字來幫寶寶取名,即利用八字來了解寶寶的先天命格,如:是否陰陽協調、五行均等,再借著取名來調和、改善寶寶的運勢。幫寶寶命名可以依照八字命盤、再參考格局、筆畫,最后找出合適的字義。比如由八字得知寶寶個性任性刁蠻,建議可用,如:理、德、修、維,來修飾孩子的個性。
3、生肖:
不少父母在取名字時,常會因生肖來選擇字,如:龍年時男生常取名為龍。或者某些生肖,適合用某些字,如:蛇喜歡待在小洞,蛇年出生的寶寶,可以選擇:哲、啟、善、唯等字。
名字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個人標記。交際場合上,十幾年未謀面的老同學、老朋友,只要記起對方的名字,馬上會親熱如初。初次見面的,交換過名片,區分出張三李四王五馬六之后,也可以慢慢地親熱起來。 過去,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之說。現在,國外心理學家卻提出,名字對人的一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名如其人”。高雅、高深的名字妙如詩美如畫醇如酒,不僅令人回味,還會自覺不自覺地陶冶名字主人的心靈,改善其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如今,推行優生優育,講究人口素質。給孩子起名字—這一神圣而光榮的任務,自然馬虎不得。未出世或剛出世的嬰兒,無法過問自己的起名,也不懂得發愁,做父母的卻要趕在孩子上戶口前,敲定孩子的名字;要好聽好叫好記好寫,要與眾不同,要讓孩子長大以后不會怪罪……等等等等,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起名有講究起名首忌俗規舊套。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起名仍舊圍著陰陽五行、生辰八字打轉轉,手持易理、八卦、相法之書,占兇吉,論八字. 所以趙金寶、張有德、陳淑貞、李來福等等老套名字便開始與他們相伴為伍。 除此之外, 簡單的名字, 生僻的名字, 祖先和先賢名字, 繞口的名字, 不雅的名字, 過于時髦的名字, 過于夸贊的名字都應該注意避免. 起名的藝術盡管名字本身只是一種符號,人們在起名時,還是煞費苦心地反復推敲,希望得到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其結果,有的人心滿意足,他有的人不得不終生遺憾。那么,能否找到一種或幾種途徑,使人們在起名時,能避免漫無目標地亂撞呢?我們認為,起名是有規律可循的。許多人之所以得不到滿意的起名,主要原因就是違背了談起名的規律。 起名的關鍵的在于選字。從目前起名情況看,一般選字只是簡單地查查字典,詞典,選字的標準也僅僅是選所謂的"好字"。單單靠翻字典能翻出一個好名字嗎? 答案是也許會. 你可能會欣喜一番,自認為自己發現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名字。可是跟別人一說,回答往往是:“這個名字? 噢,樓下小王家的孩子不也叫這個名字嘛!” 這是為什么呢? 由于受共同的文化氛圍的熏陶,人們對所謂"好字"的認識大致相同,起名的結果往往是英雄所見略同。漢字的數量有限,"好字"數量可以說少得可憐,要想獲得良好的審美效果,就要突破傳統的選字方式,另辟蹊徑,拓寬思路,在新的天地里尋找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