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八卦,后來發展為連山易,再后來為歸藏易,到周朝時成為周易。八卦,是易的來源,整部易經就是圍繞八卦來說的。本卦有八個,8X8=64,周易說64卦,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八卦預測的優點,周易八卦即演變到今天的“六爻”預測。六爻預測的優點也是其他預測體系不能取代的,他不僅能夠預測與求測者本人相關的吉兇禍福,特別是對某單件事(如升官、發財、尋人、找物、對某件事的選擇等等)的預測奇準外。
而且也能一卦多斷,同時更神奇的是能夠預測與求測者本人沒有直接相關的事情,如別人比賽,誰勝誰負。如風、火、雷、電、洪水、地震、冰雹等等,這是其他預測體系不可取代的甚至更具有的優勢。八卦預測的起卦方式,起卦的方式有很多種,主要有:手搖起卦、生日起卦、時間起卦、數字起卦、方向起卦、外音起卦等等,但是,為了很好的感應人的生物場能,正確地反應事物的自然結果,所以,根據經驗總結,最好還是以手搖起卦為好。
手搖起卦的方法,求測者以三枚古銅錢(或三枚相同大小的硬幣也可,當然最好是古銅錢),平放在求測者手心(銅錢不可重疊),在一個很安靜的環境,在沒有飲酒、沒有太飽太餓、沒有極度慌亂的情況下,將銅錢兩手合十于手掌心,心情平靜、意念專注地想到所測之事,默念大約1-2分鐘后,讓銅錢在兩手間合成的空間里搖動數次,然后很自然的將銅錢撒在桌面上或干凈的地上,記下這次的結果(有文字的為正面、沒有文字的為反面),這算第一次。
從第二次到第六次,勿須再默念直接將銅錢放在手心里搖動后,撒在桌面或地面上,依次記下每次的結果就行(特別提醒:每次結果的順序千萬不能記錯)。這樣六次所產生的陰陽結果排出來的卦象,就是一個六爻卦。預測師就可以根據這個卦象斷出具體的結果來,然后再根據這個結果,再提出一些如何改變或化解的方法,以利達到趨利避害、趨吉避兇的目的。
羅盤的使用方法,羅經之最要者,為天池中之金針,此針乃磁針,以定子午而明方位。子午既定而后八卦九宮由此而分,陰陽干支之位,亦由此而判。 羅經何以有天地人三盤之分呢?因為天地人三盤之針,所指的子午各有所不同,所謂正針者,乃磁針所指之子午。以此磁針所指子午為正式之二十四方位,稱之為地盤,其針稱之正針。 人盤之子午在地盤壬子、丙午之中,故此針稱之為中針。此中針子午為式之二十四方位,稱之為人盤。 天盤者,其子午在地盤子癸、午丁之縫,故其針稱之為縫針。
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來說一下,什么是八卦。我記得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說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聲生“八卦”。
其實八卦就是太極長成的最后形態。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太極呢,就是一朵花的種子,而兩儀就是它的一個內部驅動力,四相則是花。而八卦的這是豐富多彩的多元果實。
你看其實很好理解,八卦八卦,卦,就是掛起來的意思,你看我們的果實是不是掛起來的?所以八卦是最終形態。
那么就會有很多朋友啊對八卦進行一些解讀。說這個掛呀,以前古人根據什么什么畫出來的呀,當然這個沒有錯,但是我們可以把這個說通俗一點。
其實就是他們沒有文字,所以只能用這樣的記載。然后不知道怎么寄,也沒有紙,也沒有筆,所以他們只能拿一些類似于,繩子樣的東西,把他們串起來。然后他們就形成了各種不一樣的節,然后形成了,八個卦象,也就是之前我們說的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八卦。
再說簡單一點,其實就是,四象經過了,數學中的排列組合,形成的八卦。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方法繼續推演下去,可能會生出特別多的掛,但是我們所用到的大部分其實,就只有64個卦。
這些卦象相當于一套密碼,也就是我們說的易經密碼。
那么了解易經的入門哪一開始是只知道八卦是怎么衍生出來的那么接下來的文章里面我們會提到六十四卦具體有哪些掛那這些掛的話值得又是什么它具有什么含義對我們有什么幫助那么我們下文再分解謝謝關注。
易經和易傳合起來統稱周易;八卦是周易里的一部分;至于卜卦的方法很多,有六爻奇門等等
八卦與易經到底是個什么關系?在傳統易學中,八卦的地位十分顯赫,顯赫到幾乎成了易經的同義語。什么是易經?易經不就是八卦嗎?普通人如是說,一些易學專家也如是說。研究易經就得研究八卦,研究八卦就是研究易經,持這種觀點的人相當普遍。事情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就讓我們溯本求源,不厭其煩,來探討一下易經與八卦的關系吧。先說一下什么是易經。易經包括卦符、卦名、卦辭、爻辭、爻題、爻序、卦序等一些內容。比如說乾卦,六個長劃自下而上排列,這就是卦符;“乾”是卦名;“元亨,利貞”是卦辭;下面一劃為“初九”,“九”為爻題,表示這個爻為陽,“初”為爻序,表示這個爻為第一;“潛龍,勿用”為爻辭,其它爻類推。再比如坤卦,六個斷開的劃自下而上排列,這就是卦符;“坤”是卦名;“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是卦辭;下面斷開的劃為“初六”,“六”是爻題,表示這個爻為陰,“初”為爻序,表示這個爻為第一;“履霜,堅冰至”為爻辭,其它類推。又通行本乾排第一,坤排第二,其它類推,這就是卦序。以上對易經基本構成的解釋,是大多數易學家認可的。再說什么是八卦。在傳統易學上,八卦也叫經卦、單卦、三爻卦,小成之卦,由陰爻與陽爻排列而成,每三個爻組成一卦,其名稱則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那么到底八卦與易經是個什么關系呢?這個問題說起來就太復雜了。按照一般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重卦說”,也就是六爻卦是三爻卦兩兩重合的結果,換句話說,八卦也就是易經的來源;二是八卦定性, 三是八卦取象; 四是八卦定位;五是八卦與天干、地支結合; 六是八卦與五行結合。如此等等,這些內容,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八卦學說”。以上幾點可以看做是八卦的主要用途,當然也可以看成是八卦在易經中的地位與作用。試想如果沒有八卦的兩兩重合,也就沒有六爻卦,沒有八卦的取象、定位和與天干、地支、五行等等的結合,也就不懂得易經的機理,當然也不能正確解釋卦辭與爻辭,八卦是學易的基礎、入門。
人的經過,服務于社會,八個方向的沾著。
乾,坤 ,震,巽,坎,離,艮,兌
八卦相傳是伏羲所造,后來用于占卜。坊間亦用漢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來記八卦符號。
八卦源于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系、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最原始資料來源為西周的易經,內容有六十四卦,但沒有圖像。《易傳》記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近代考證認為所謂太極即宇宙,兩儀指天地,四象就是四季天象;如長日照的夏季稱太陽,短日照的冬季稱太陰,春是少陽,秋是少陰,而八卦再分三爻,自然是指廿四節氣。表面上“太極八卦圖”明顯是指地球自轉一周年而復始。
及至宋朝,有學者認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學者認為八卦應該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學說,他認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萬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為其子女: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普通話讀音:gèn;國語注音:ㄍㄣˋ;粵音:gan3,同“亙”)為少男;巽(普通話讀音:xùn;國語注音:ㄒㄩㄣˋ;粵音:seon3,同“遜”)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是為文王八卦,又稱后天八卦。八卦符號通常與太極圖搭配出現,代表中國傳統信仰(儒,道)的終極真理:“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