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一樣。現在流行的佛教的輪回說是被歷代的中國統治階級修改過的,講的是因果報應。與尼采的學說有本質不同。
形而上學在他那里終結
尼采大無畏地反對哲學形而上學及其在認識論方面的絕對優勢;反對千百年來哲學以純理性觀察宇宙、運用邏輯推理程序建立的以理性為中心的龐大思辯體系;他熱愛生命,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奮發的意志力,肯定人世間的價值,并且視自然界為唯一的真實世界,給歐洲古典哲學注入新鮮血液并開辟了古典語言學的嶄新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說,他開創了人類思想史的新紀元,哲學史可以以尼采前和尼采后來劃分。在尼采之后,傳統的哲學體系解體了,哲學由非存在轉變為存在,從天上回到了地上,由神奇莫測、玄而又玄轉變為引起億萬人心靈的無限共鳴
永恒輪回(或作永恒循環或永恒重現
)指一種假定宇宙會不斷,而且將會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循環的觀念,而且這種循環的次數不可理解,也無法預測。這種觀念植根于古埃及時代,而且也被畢氏學派和斯多葛學派所接受。當古老思想沒落,基督教崛起時,這種觀念被認為是沒用的,雖然尼采曾經努力令它復蘇。
而事實上,尼采的永恒輪回概念,一定程度是來自叔本華的學說。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年第23卷第1期
摘 要:尼采的“永恒輪回說”是用來回答事物運動發展歸宿的這樣一個世界觀問題.在其整個思想體系中具有基礎性意義。尼采形成并接受這個思想經歷了悲苦、恐怖并最終戰勝的心理體驗。這一思想的意義在于:(1)反對了基督教及其它有關世界發展的種種目的論觀點.對世界的自然性進行了辯護;(2)高度肯定了變易的感性世界的唯一性.有力地批判了無時間性的超感性理想的虛幻性和破壞性;(3)作為“超人”實現的理論公設。有著激發人的創造活力、促成人的個性化創新的作用。永恒輪回的是“相同者”,德魯茲把“永恒輪回說”理解為“選育”的哲學.背離了尼采“肯定生命熱愛命運”的“酒神精神”。尼采的局限在于沒有最終擺脫傳統的宏大敘事.試圖給“超人”生存尋找形而上的支撐,從而淡化了個性化創新生命的自在價值。
漫畫的第16話
所謂六道輪回,乃指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六道眾生,都是屬迷之境界,不能脫離生死,這一世生在這一道,下...總而言之,吾等之起心動念,不論善惡,皆會在六道輪回,即善念生三善道,惡念生三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