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中國古代卜卦,古代卜卦的東西叫什么

    八字精批五行缺什么紫薇斗數生肖詳批
    您的姓名
    您的性別
    出生日期
    感情狀態
    單身有伴

    內容導航:
  • 古人是怎么占卜,問卦的!
  • 古人如何會占卜之術,和看天象的
  • 古人是如何占卜的?真是用火燒龜甲嗎?
  • 古代如何占卜
  • 有人知道古代占卜的工具嗎?多點
  • 八卦和羅盤怎么用?古代占卜用的東西還有哪些?
  • Q1:古人是怎么占卜,問卦的!

    神秘的蓍草與龜甲
    章 原
    蓍草和龜甲都是古代用來占卜的器具,提到蓍草或許很多人不熟悉,而龜甲則很容易理解,我們就從龜甲開始談起。顧名思義,龜甲就是烏龜的那層厚厚的殼,烏龜全靠這層盔甲來躲避自然界的天敵,稍有動靜,就立刻把頭、尾和四肢都縮進殼里去,人們常常喜歡拿這個來開膽小的人的玩笑,說是“縮頭烏龜”,更有民間罵人往往以“龜”相稱,總之,在我們的生活里,龜是受人嘲弄和輕視的對象。
    汽車零件玩出來的花樣行政侵奪科學的災難美女博客決賽進行北京手機資費下調
    但你可能想到,這只是龜現在的命運,在中國古代,龜曾是吉祥的代稱,被認為是一種溝通天與地的神物,地位相當尊崇。《禮記·禮運》記載:“何謂之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龜居然能與麒麟、鳳凰和龍這些傳說中的動物相提并列,其地位之高可見一斑,考古發現中,屢次發現玉龜等裝飾品,可見在古代,人們對龜的感情是喜愛有加的。
    在人們的眼里,龜是神物,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來看兩則材料,1987年安徽凌家灘第四號墓中考古發現了一組玉龜玉版,上面刻有很富有神秘意味的指向四面八方、外方內圓的圖案,象征著四極八方,包含了古代的空間和時間的思想。而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有這樣的記載:“甲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長,上隆而文以法天,下平而理以法地。”“上”是指龜背,“下”是指龜腹,意思是甲蟲類的物種有三百六十種,以神龜為長,龜背甲隆起而有紋路,象征天象;龜腹平坦有紋理象征地貌。或許今天我們看來有些可笑,感到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在歷史上的確存在這么一個時期,龜是被視為天地之象的象征而受到特別的尊敬。而且,龜身上所籠罩的神秘色彩因為被古人用于占卜而大大的增強了。
    龜的種類頗多,但是根據專家考證,我們在殷墟考古發現的占卜所用的龜甲絕大多數是水龜,這種龜體形不大,多生活在沼澤河流之中,這也可以證明龜卜盛行時人們還處在漁獵社會,龜是人們所習見的動物。有一點是很奇怪的,雖然殷墟發現了大量的龜甲,約有十萬片以上,但是根據考證,殷墟所在地即使是當時也沒有龜生存,這些龜甲都是其他地方收聚來得,甚至遠的產自今天南海地區,這么遠的路程,如何能匯集到一起,是一個很令人迷惑的問題。以前人們總認為黃河文明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后來逐漸發現到了長江文明,而根據比較新的考古發現,珠江流域的文明的發達也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或許,龜甲就是當時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產物呢。
    當時占卜之風很盛,而龜被人們用作最主要的占卜材料,有需求就會有適應需求的產業,在當時,從捕龜、殺龜到剖龜甲、打磨等等形成了一條龍式的比較完備的流程,其中以殺龜的過程最為殘酷。據說一種比較通用的方式是將抓來的龜用重物緊緊壓住,讓它動彈不得,然后在龜的尾部用火燒灼,縮在龜甲里的龜疼痛難忍,便會猛的從甲里竄出來,留下一個空殼。看來要作圣物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不僅僅是被供在神廟里被人瞻仰的,還要經受血與肉的折磨。龜甲然后經過一系列的處理,被制成大小合適,表面光滑的甲板就可以用來占卜了。通常占卜的過程是這樣的:先在龜甲之上鑿若干小孔,數目多少不定,然后將龜甲丟到火里灼燒,在高溫之下,龜甲“呯”的爆裂開來,甲面會有不規則的裂紋產生,此時把龜甲取出,等冷卻之后,對上面的裂紋進行分析,根據紋路的走向等等來占卜吉兇。我們知道,龜甲上面的紋路是灼燒所致,自然沒有什么規律可循,結果多種多樣,所以辨別紋路在當時也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有專門的官員來進行鑒定、研究,判斷吉兇。從我們在殷墟發掘的大量的龜甲來看,當時所占卜的內容種類繁多,有打仗、祭祀等等重要的國家活動,也有丟失牛羊之類的雞毛蒜皮的小事,這從一個側面反應了龜卜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多么重要,事無大小,都要虔誠的一番占卜后,按照龜甲上神秘的紋路所指明的方向來施行。
    龜甲在殷商時代大量采用,但到了周朝以后,雖然龜卜仍然在進行,但越來越多的場合開始使用蓍草,并最終完全取代了龜卜。與龜甲相比,蓍草身上的神秘色彩只有更濃,因為即使到了現在,關于蓍草到底是什么樣子還在爭論之中,連草本植物還是木本植物都不確定,甚至有人根本懷疑它的存在。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歷史上的關于蓍草的記載的確太神了。相傳為漢人所寫的《易緯·乾坤鑿度》記載:“圣人設計,以用蓍生,圣人度以虛實,英草與天齊休。《萬行經》曰:‘蓍生地于凋殞一千歲,一百歲方生四十九莖,足承天地數。五百歲形漸干實,七百歲無枝葉也,九百歲色紫如鐵,一千歲尚有紫氣,下有神龜伏于下’。《軒轅木經》曰:‘紫蓍之下,五龍十朋伏隱。天生靈 ,圣人采之,而用四十有九,運天地之數,萬源由也。’”這些文章里描寫的蓍草壽命有一千歲,一百年才有49片葉子,為什么不多不少偏偏49片葉子呢,因為49是天地之數,而且蓍草的上空有紫氣繚繞,下面則有象征吉祥的神龜守護,這哪里是草,簡直是九天神靈下凡。《說文》中的記載同樣是比較神秘的:“蓍,蒿屬,生千歲三百莖。”
    認為蓍草是蒿一類的植物,不過一千年三百莖,這種植物壽命也夠長的,如此神靈植物,看來很難普及。漢代的司馬遷見聞可以說廣博,他二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出門游歷,足跡遍布九州,甚至在當時相當偏僻的巴蜀、昆明一帶都去過,但是在《史記》中寫到蓍草的時候,也只能用聽老人的說法,認為蓍草是“百莖共一根,又其所生,獸無虎狼,草無毒螫。”這種說法似乎接近實際生活,但是無虎狼和無毒蓍估計也是為了凸現蓍草吉祥的緣故吧。
    歷代的學者們出于種種考慮,不斷的增添蓍草身上的神秘色彩,以至于成了圣物。其實這種說法很明顯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用蓍草來占筮在當時是很普及的事情,人們大事小情,都要求助于它,如果象這些書上描繪的那樣神奇的話,又去哪里找那么多呢?考慮到這一點,蓍草無疑應當是在人們生活中所常見的一種植物才說得通,《辭海》里面的解釋或許是最接近事實的真相:“植物名,別稱蓍草、鋸齒草、蚰蜒草,菊科。葉互生,長線狀披針形……,我國北部和蘇聯西伯利亞分布較廣。”我們都知道,周民族是在黃河中游一帶,屬于北方地區,從辭海的描述來看,分布地區無疑是吻合的。試想生活在這一地區的人們,每每勞作之余,或在田間地頭,或在村野小巷,隨手抓取蓍草之莖來卜上一卦,倒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龜甲和蓍草本來就是自然界普通的一員,因為宗教占卜的需要被抬上了供桌,接受世人的膜拜,到現在,又因為人們不再以占卜為樂,而再度走下圣壇,這個,恐怕是它們自己也沒有想到的吧?它們作為工具,為人們占卜了多少年的吉兇,卻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預測,也算是荒唐了。

    Q2:古人如何會占卜之術,和看天象的

    談到古代秘術,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占卜。有明確歷史記載的占卜估計從夏朝開始,到商周時期,占卜風氣更加盛行。一般在重大節日,祭祀或者國家出現災難時,統治者會選擇通過占卜的方式,來預測未來事情發展趨勢的好壞,這也就類似于我們現在所說的通過占卜先知。
    《禮記·經解》這樣寫道:"《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里。"古人認為微小的改變會對未來有很大影響。那么占卜怎么知道是否靈驗呢?各朝都有記錄占卜結果的官員,他們通過文字,將其過程記錄下來。我們所熟知的寶貴的的甲骨文就是這樣產生的,古代中國人一直非常推崇這種方式,認為占卜結果一定會靈驗,這種秘術有其神奇之處!
    其二便是風水,中國古代有許多文人雅士專門研究風水學,縱觀古今風水似乎也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代人的住宅和墓穴位置一定要按照嚴格的風水學來設定,如果打破了風水學正常的規則就會帶來厄運。所以人們在新宅門的朝向,房間位置的設置等等問題上,都會選擇風水大師進行細致的提前規劃,陰宅和陽宅之說也由此產生。
    至于古人去世后,葬在何處也是一個大問題。歷史上最早給風水下定義的就是晉代的郭璞,他在自己所著的《葬書》中這樣寫道"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古人認為一旦墓葬的位置選錯,可能會使得逝者無法安寧。風水的神奇,可能有夸大成分,但不可否認對現代社會也有借鑒意義。直到現在,部分人在選擇房屋的時候依然熱衷于采光好,坐北朝南的居住區。
    第三個是夜觀天象,《易·系辭上》記載的"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指的就是古人利用天體運動的規律和運行軌跡來預測吉兇。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現在當然可以用較為科學的理由來解釋各種天文現象,古時的人們則認為這種不可控的現象是十分神圣的,在許多的影視作品中,我們也會發現有一些天象大師通過觀看天象來預測兇吉禍福。
    古代科學技術水平低下,古人通過長期的觀察總結,積累了大量天象的知識和規律。甚至可以比較準確的預測天氣變化情況,這對古代農業的發展有其指導意義。技術高超的天師,還可以預測出月食日食的出現,《隋唐嘉話》中就有李淳風預言日食的記載,它的神奇之處不言而喻。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古代這些神奇的秘術能在歲月的長河中成功保留到今天,他們一定是擁有一定的價值和借鑒意義的。

    Q3:古人是如何占卜的?真是用火燒龜甲嗎?

    占卜是中國比較古老的巫術之一,有很久的歷史。那時候人們對于自然不了解,生產力低下,被自然地力量所禁錮。所以先秦時代,凡國家大事,都要用龜甲進行占卜問吉兇。后來到漢代,直到漢武帝時期,龜甲仍然是占卜的主要形式之一。

    《禮記·曲記》中記載:“龜為卜,蓍為筮。”這里面的“卜”就是用火燒龜殼使其產生裂痕而預測禍福吉兇的方法。而“筮”則是用蓍草來占卜的方法。古人通常認為“小事則筮,大事則卜。”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而烏龜的背甲隆起來像天,但是腹甲平坦,就好像大地。烏龜仿佛背負著天地一樣,所以一般被認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靈物,龜殼也被用來預知存亡興衰。殷商時期,帝王的卜官用碳火燒烤龜甲,然后根據龜殼的裂紋來卜卦。

    占卜的時候,把龜甲放在火上灼烤就會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這種聲音被古代的人們理解為神在傳達什么旨意,可以預測吉兇禍福。預知國事、戰事、災難、天氣等等。“卜”字的由來,就是因為火燃燒龜殼以后,很容易出現“卜”字般的裂紋。

    首先用古文在龜殼中間刻下所要占卜的事情,盡量寫得簡短一些,最好在三個字以內。然后把龜甲放在火上燒,等到龜殼裂開以后把它取出來。如果裂痕沒有經過那些字,說明是吉兆,如果裂痕在那些字上停止,說明是一般。如果裂痕穿過那些字,這就說明是兇兆。

    《周易·系辭》中記載: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亶亶者,莫大乎蓍龜。《禮記·禮運》記載:“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古代的時候能把龜和麒麟、鳳凰、龍這些傳說中的動物一起并列,足以見得龜的地位很高。

    《禮記·曲禮》疏引劉向曰:“蓍之言耆,龜之言久。龜千歲而靈,蓍百年而神,以其長久,故能辨吉兇。”所以春秋時期還有“筮短龜長”的說法,認為龜象長,卜更為靈驗。

    但是龜甲卜卦已經失傳,后來都是用蓍草。但是因為蓍草的程序較為繁瑣,普通人很難掌握運用,所以后世又出現了三錢。就是用三個銅板來測禍福吉兇,民間較為盛行。

    龜甲主要是由角質和骨質等有機質組成。一般為白底黑斑或黃底暗褐色斑。色斑多呈褐、黃、黃褐及黑色。在放大觀察下可見許多圓形色素點堆聚組成了邊界不規則的色斑。色素點愈密集,則色斑顏色愈深。

    刻錄卜辭的時候,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依據,那就是伴隨著龜甲被灼燒的聲音同時出現的龜甲裂縫。在占卜者看來,龜甲的裂縫看起來玄妙無窮。刻錄在甲骨上的文字痕跡,行之疏密,字的結構回環照應。郭沫若曾經感嘆道:其契之精而字之美,令吾輩,千載后人神往。

    殷商刻在龜甲、獸骨、人骨上記載占卜、祭祀等活動的文字,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成熟文字。用灼燒龜甲來占卜吉兇,是商代巫師們占卜的主要方式。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通常是龜腹甲。因為商王幾乎每事必占卜,所以甲骨文內容涉及商代社會的方方面面。

    Q4:古代如何占卜

    龜甲占卜
    占卜時,用火灼烤龜甲時會發出噼啪之聲,這種聲音往往被理解為,是神在傳達旨意。刻錄卜辭內容時另一個重要的依據,是與龜甲之聲同時出現的龜甲裂縫,在占卜者看來它充滿無窮的玄妙。這種占卜方式被稱為龜甲灼卜。刻錄在甲骨上的字痕,行之疏密,字之結構回環照應。郭沫若曾經感嘆:其契之精而字之美,令吾輩,千載后人神往。
    甲骨文是龜甲、獸骨文字的簡稱,全稱“龜甲獸骨文字”,也稱“龜甲文”、“卜辭”、“占卜文字”、“契文”、“殷契”等。是青銅時代(約公元前1339-1281年)殷商刻在龜甲、獸骨、人骨上記載占卜、祭祀等活動的文字,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成熟文字。十九世紀末,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小屯,史稱“殷墟”。甲骨文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用筆、結字、章法三個基本要素,形成了莊重、肅穆的書風,是一種最古而造極的書體。用灼燒龜甲來占卜吉兇,是商代巫師們占卜的主要方式。這一發現說明,當時中原文化已傳播到合肥地區。
    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龜腹甲)由于商王幾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內容涉及商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從甲骨文中有關商代階級和國家的資料可知,商代的奴隸和平民由眾、芻、羌、仆、奚、妾、僛等不同身份的人組成,奴隸主和貴族有先公先王和他們的配偶如高妣某、妣某、母某及子如子某、多子等,各級官吏則有臣、尹、史、犬、亞、馬、射和侯、伯等;軍隊有師、旅等;刑罰有儨、刖、劓、伐、俢等,并設置了監獄"墳"。甲骨文中也記載了商代人殉人祭的狀況,對于解決商代社會性質有直接關系。商王朝經常對外發動戰爭,被征服的方國對商王朝稱臣納貢,甲骨文中常見氏(致)來、入馬牛羊象龜等記載

    Q5:有人知道古代占卜的工具嗎?多點

    通常使用的是獸類的 肩腫骨,灼燒僅限于骨內側的一個點上,灼燒時需控制火候,以與灼燒點相對的骨外側面 上出現放射形的裂紋為限。這種占卜方法由于簡易可行,因而可視需要大量進行。現有卜 辭表明,殷王在下列各類事項之前都要問卜,以預測吉兇:事關本部族的重大舉動和決定 、可能影響殷王本人、他的親屬和他的部族事件、全年的各個時期和階段來臨之時。此外 ,簡化后的骨卜還促使占卜技藝日臻精細,獲得的卜兆更加清晰和規整,從而得以進行更 為準確和系統的分析。 首先,卜骨事先需經刮、磨等工序作精心的加工,使灼燒后的裂紋清晰可辨。其次, 為防備燒焦卜骨,灼燒方法非常考究。卜骨并非隨隨便便地扔進火堆焚燒,而是巧妙地使 之僅與一個熾熱的火點接觸。提供這個火點的工具在《周禮》中稱為焌契。焌契是從通常 用作燃料的一種灌木上砍下的一截木棒,一端放在稱作燋的火盆中點燃。可是,卜骨有一 定的厚度,而焌契僅有一個火點,不足以使卜骨的外側面產生裂紋。所以,需要在卜骨的 內側鉆一個不透的灼孔,孔的大小應與焌契的尺寸相當,大約為一二厘米。孔的底部需挖 薄,余下的厚度應適中,使之既易于產生裂紋,爻不致于爆裂。已知年代最久遠的卜骨, 如龍山文化遺存等,已經采用了這種灼燒技藝。這些卜骨加工精細,用焌契灼燒后形成的 灼孔相當規整,位置適當。骨卜技術再次獲得顯著的改進,大約是在商王定居小屯前后, 即殷初前后。 在二里岡1952年出土的175塊卜骨上(二里岡離鄭州不遠,是殷之前商代的最后一個都 城),幾乎都是單個半圓形孔,而小屯出土的卜骨上的灼孔,則都經過刮磨,而且都是復 合孔,其具體形狀為:沿卜骨縱向鑿有一橢圓形槽,槽的中部鉆有一個新石器時代的那種 半圓形孔;孔突出于槽的一側(通常在卜骨中縫一側)。選用這種孔形的主要意圖,顯然是 使灼燒后的裂紋盡可能規整。采用復合灼孔后,裂紋不再如僅有半圓形孔時那樣呈放射狀 分布,而是沿卜骨上抗力最弱的兩條線伸展。橢圓形槽上下和左右各有一對對稱面,即沿 槽的長軸的上下兩端和沿槽的短軸的左右兩側;裂紋沿著這兩條軸線伸展。不過,由于半 圓形孔偏置于槽的一側,所以裂紋只朝此側伸展。因此,出現在卜骨外側面上的裂紋,始 終呈現為橫臥的T字形,一條裂紋沿槽的長軸線向兩端伸展,另一條裂紋則與之垂直相交 ,沿半圓形孔所偏置的方向伸展 卜(用龜殼);筮(用蓍草);星相(看星星) ;“火珠林”(錢筮法)用銅錢;“靈旗法”用霹靂木或棗木刻的旗子;搖簽筒;擲杯珓(用蚌殼,竹,木,玉石等作的貝狀物) 羅盤是理氣宗的操作工具,主要由位于盤中央的磁針和一系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中國古人對于宇宙大系統中某一個層次信息的理解。 中國古人認為,人的氣場受宇宙的氣場控制,人與宇宙和諧就是吉,人與宇宙不和諧就是兇。于是,他們憑著經驗把宇宙中各個層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為代表的萬事萬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羅盤上。風水師則通過磁針的轉動,尋找最適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時間。 羅盤的發明和應用是人類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奧秘不斷探索的結果。羅盤上逐漸增多的圈層和日益復雜的指針系統,代表了人類不斷積累的實踐經驗。當然,這些經驗是否全面和正確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但是羅盤上所標示的信息卻蘊含了大量古老的中國智慧。 羅盤由三大部分組成: 一、天池:也叫海底, 亦就是指南針。 羅盤的天池由頂針、磁針、海底線、園柱形外盒、玻璃蓋組成,固定在內盤中央。圓盒底面印中央有一個尖頭的頂針,磁針的底面中央有一凹孔,磁針置放在頂針上。指南針有箭頭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另一端指向北方。 天池的底面上(海底)繪有一條紅線,稱為海底線,在北端兩側有兩個紅點,使用時要使磁針的指北端與海底線重合。 現代羅盤的海底繪有十字線,十字線頂部分別印有東南西北,使用時應使磁針的指北端指向海底十字線的北端,并使磁針與海底的南北線重合。 二、內盤:就是緊鄰指南針外面那個可以轉動的圓盤。內盤面上印有許多同心的圓圈,一個圈就叫一層。各層劃分為不同的等份,有的層格子多,有的層格子少,最少的只分成八格,格子最多的一層有三百八十四格。每個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符。羅盤有很多種類,層數有的多,有的少,最多的有五十二層,最少的只有五層。 羅盤的各種內容分別印刻在內盤的不同盤圈(層)上,是羅盤的主要構成部分。各派風水術都將本派的主要內容列入羅盤上,使中國的羅盤成了中國術數的大百科全書。 三、 為正方形,是內盤的托盤,在四邊外側中點各有一小孔,穿入紅線成為天心十道,用于讀取內盤盤面上的內容。天心十道要求相互垂直,剛買的新羅盤使用前都要對進行校準才能使用。 指南針是測量地球表面的磁方位角的基本工具,廣泛用于軍事、航海、測繪、林業、勘探、建筑等各個領域。 羅盤實際上就是利用指南針定位原理用于測量地平方位的工具,羅盤在風水上用于格龍、消砂、納水和確定建筑物的坐向。 二、羅盤的演變簡史 在指南針發明以前,古人是用天星來辨別方位的,晚上通過觀察北極星定方位,白天通過日影來分辯方位。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指南車和日圭用來分辨地平方位。日圭就是最早的羅盤。 在指南針發明以前,地平方位不可能劃分得很細。只能用北、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八個大方位來描述方向和方位。風水術上用八卦來表示:坎卦代表北方,艮卦代表東北方,震卦代表東方,巽卦代表東南方,離卦代表南方,坤卦代表西南方,兌卦代表西方,乾卦代表西北方。 日圭定位則將地平面均分為十二個等份,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表示方位。 隨著加工業的發展,磁針由原來的匙行轉變為針形,并由水浮磁針轉變為用頂針,使指南針的測量精度發生了質的變化。唐代,楊筠松將八卦和十二地支兩大定位體系合而為一,并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除了表示中宮位置的戊、己二干外,全部加入地平方位系統,用于表示方位。于是, 地平面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分為二十四個等份,叫二十四山,每山占一十五度,三山為一卦,每卦占四十五度。二十四山從唐代創制后,一直保留到現在。所以,地盤二十四山是楊盤的主要層次之一。 北方三山壬、子、癸,后天屬坎卦,先天屬坤卦; 東北三山丑、艮、寅,后天屬艮卦,先天屬震卦; 東方三山甲、卯、乙,后天屬震卦,先天屬離卦; 東南三山辰、巽、巳,后天屬巽卦,先天屬兌卦; 南方三山丙、午、丁,后天屬離卦,先天屬乾卦; 西南三山未、坤、申,后天屬坤卦,先天屬巽卦; 西方三山庚、酉、辛,后天屬兌卦,先天屬坎卦; 西北三山戌、乾、亥,后天屬乾卦,先天屬艮卦。 三、羅盤上的哪些層次屬于楊盤? 楊公作為贛南楊公風水術的祖師,不但創造了完整的風水理論,對風水術的工具羅盤也進行了合理的改造。 地盤二十四山盤是楊公創制的,楊公之前沒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盤,只有八卦盤和十二地支盤。漢代的羅盤最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干的標記,但不是均分度數,而是將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層,所占度數不一致。楊公將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個劃時代的創造。 地盤二十四山的挨星盤,即七十二龍盤,是楊公晚年創制的。楊公通過長期的堪輿實踐發現:陰陽五行普遍存在于四面八方,陰陽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屬性來確定與實際情況不符,用陰陽龍來格龍過于粗糙,通過反復研究,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納音五行來表達龍的五行屬性,稱為“顛顛倒”五行。《青囊奧語》中“顛顛倒,二十四山有珠寶;倒倒顛,二十四山有火坑”中所說的“顛顛倒”就是指七十二龍的納音五行。 漢代羅盤 天盤也是楊公創制的。楊公在堪輿實踐中發現用地盤納水有較大的誤差,根據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理,創制了天盤雙山用于消砂納水。羅盤中只有天盤是雙山,其他盤是沒有雙山的。古人認為,龍是從天上來的,屬于天系統,為陽。水在地中流,屬于地系統,為陰。由于天地左右旋的相對運動而產生的位移影響,所以用于納水的天盤理應右移,故楊公將其在地盤的方位上向右旋轉移位7.5 °。 雙山五行是三合五行,天盤壬子同宮,癸丑同宮,艮寅同宮,甲卯同宮,乙辰同宮,巽巳同宮,丙午同宮,丁未同宮,坤申同宮,庚酉同宮,辛戌同宮,乾亥同宮。雙山正中正對地盤的十二地支中央。十二地支按照生旺墓三合成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辰戌丑未分別是水、火、金、木的墓庫,是龍水陰陽交媾的重要場所,稱為四大水口。 所以,地盤、天盤和七十二龍盤三者合在一起被俗稱為“楊盤”。 后來宋代賴布衣引進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設了人盤,專用與消砂出煞。人盤的二十四山比地盤二十四山逆時針旋轉了7.5度。 人盤又叫做“賴盤”。 風水羅盤選擇、校準與調整 工具的質量好壞關系到測量的精度,并直接影響立向布局的準確性。所以,要作好風水,必須知道什么樣的羅盤才能在實際上使用。購買羅盤時可按照下面所詳列的要求去挑選。 羅盤是由海底、內盤、三大部件構成的,三大部件的質量都與羅盤的測量精度有密切關系。 海底: 1、海底的園盒應是標準的園柱形,海底底部的定位十字線應正交,即呈九十度角。 2、頂針應固定在海底十字線的交點上,并與海底的底面垂直,頂針的尖頭不能有損傷,如果尖頭受損,磁針的轉動就會不靈活。 3、磁針必須通直,有足夠的磁性,兩頭的重量應一致。 4、海底蓋最好是玻璃,用有機玻璃或塑料做蓋子容易產生靜電,對磁針有吸附作用,會影響測量精度。 5、蓋上玻璃蓋時,倒轉海底,磁針應保持不掉下。將海底放入內盤時,應特別注意海底線的北要與內盤的子山正中對準。 內盤: 1、內盤上各圈層上的內容是風水羅盤的主要部分,要求盤面平整光滑、分格準確,字跡清晰。 2、地盤二十四山的子午卯酉應分別與周天三百六十度 0 度、 180 度、 90 度、 270 度重合,其他各盤都要按照羅盤的標準設置 各得其所。 3、內盤的內外園必須標準,放進后,與的間隙應保持在合適的范圍,寬緊適當,間隙太小則轉動不靈活,間隙太大則會影響測量精度。 4、內圈宜稍緊,以使海底固定不松動。內盤圓心應與海底同心。 : 1、必須是標準的正方形,四個邊不彎曲、歪斜,放置內盤的園凹的圓心應在的幾何中心。 2、盤面應平整光滑。 3、天心十道是讀取內盤上各層內容的指示線,四個穿線孔必須分別定位于四個邊的中心點上。 4、有水準泡的羅盤,當兩個水準泡的氣泡都在中心時,海底的磁針應與盤面平行。 二、的校準與調整: 1、用標準的量角器,分別對的四個外角進行測量,檢查是不是九十度,誤差如超過 0.1 度應進行打磨。 2、檢查天心十道線是否分別與四條外邊平行,如不平行,應適當調整穿線孔的位置。檢查四個穿線空是否分別位于四個外邊的中點,如果偏離中點,應重新開孔。 3、檢查天心十字線的交點是否對準磁針頂針的頂點。

    Q6:八卦和羅盤怎么用?古代占卜用的東西還有哪些?

    羅盤是風水操作的重要工具,它的基本作用就是定向。在我們認識風水理氣學問時,首先要學習以羅盤定向的基本方法。
    羅盤學名為羅經,創自軒轅黃帝時代,后經過歷代前賢,按易經及河洛原理,參以日月五星七政及天象星宿運行原則,再察地球上山川河流,平原波浪起伏形態,加以修正改良制造而成,用于測定方位和勘察地形,堪輿地師及海員大都稱它為“羅盤”或“羅庚”,很少稱為“羅經”。
    說到羅盤的使用方法,如果是詳細討論的話,相信要花上好多篇幅。因為它包括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本篇只從簡單使用方法來談談。
    羅盤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三元盤、三合盤、三元三合兩用盤、易盤、玄空盤及各派所用戶的獨特盤。但無論是那門那派的羅盤,中間必有一層是二十四山方位的,從北方開始依次序排列分別是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等。共二十四個方位。如果你有一個指南針,你可以發覺羅盤與指針相對的度數如下:
    方位 卦位 二十四山 角度
    壬 337.5 - 352.5
    正北 坎 子 352.5 - 7.5
    癸 7.5 - 22.5
    丑 22.5 - 37.5
    東北 艮 艮 37.5 - 52.5
    寅 52.5 - 67.5
    甲 67.5 - 82.5
    正東 震 卯 82.5 - 97.5
    乙 97.5 - 112.5
    辰 112.5 - 127.5
    東南 巽 巽 127.5 - 142.5
    巳 142.5 - 157.5
    丙 157.5 - 172.5
    正南 離 午 172.5 - 187.5
    丁 187.5 - 202.5
    未 202.5 - 217.5
    西南 坤 坤 217.5 -232.5
    申 232.5 - 247.5
    庚 247.5 - 262.5
    正西 兌 酉 262.5 - 277.5
    辛 277.5 - 292.5
    戌 292.5 - 307.5
    西北 乾 乾 307.5 - 322.5
    亥 322.5 - 337.5
    清楚了二十四山的方向后,現在要看看羅盤的形狀。
    從羅盤的外形你可以看到,羅盤中央是一個圓形天池(即定向用的指南針)。外面是銅面黑底金字的活動轉盤,稱內盤或圓盤。盤上一圈圈的堆滿著字,習慣上一圈叫做一層。其中有一層是二十四方位,最外是一方形盤身,稱為或方盤。盤身以花梨木制造的最為耐用,但重量比一般木制盤重。
    有四個小孔,分別有兩根魚絲或膠線以十字形穿于四邊中間的小孔內,它是用來定坐向的。
    羅盤的使用主要是中央的磁針,天池外的內盤是鋼制的,天池底色一般是白色的,底部劃有一紅色直線,有一端是有兩個紅點在紅線的左右,紅線是以南北定位的,有紅點的一方是子方(正北方),另一端是午方(正南方),上面有一根很靈敏的磁針,磁針有一端是有一個小孔的。
    使用羅盤時,雙手分左右把持著,雙腳略為分開,將羅盤放在胸腹之間的位置上,保持羅盤水平狀態,不要左高右低,或者前高后低。然后以你的背靠為坐,面對為向,開始立向。
    這個時候,羅盤上的十字魚絲線應該與屋的正前、正后、正左、正右的四正位重合,如果十字線立的向不準,那么,所測的坐向就會出現偏差的了。
    固定了十字魚絲的位置之后,用雙手的大拇指動內盤,當內盤轉動時,天池會隨之而轉動。一直將內盤轉動至磁針靜止下來,與天池內的紅線重疊在一起為止。
    作者:莫嫣仙子 2007-11-28 16:16 回復此發言

    --------------------------------------------------------------------------------

    2 羅盤的使用方法

    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磁針有小孔的一端必須與紅線上的兩個小紅點重合,位置不能互掉。這時顯示坐向方的魚絲線(是橫的那一條)與內盤各層相交。我們要找尋的各種數據和資料,就顯示在這條魚絲線所穿越和涵蓋的區域上。
    然而,羅盤上有十多二十層,究竟那一層才是坐向呢?就是二十四山那一層了。它就在天池附近。魚線向方上的那一個“山”,我們用它表示向,魚絲坐方上的那一個“山”,我們用它表示坐。
    譬如說,向山是子,坐山是午,我們便稱之為坐午向子。知道自己宅中的坐向后,將羅盤放在全屋的中心點,便可以由坐向求出全屋的方位(或宮位)。
    二、羅盤“三盤三針”的應用
    1、地盤——用于立向——在太極點上置“指南針或羅盤”測出四面八方,陽宅太極
    點在宅中;陰宅太極點在墳頂中央。
    2、人盤——用于消砂——看山峰、樓、樹、墻、堆砌物、塔、煙囪等。
    3、天盤——用于納水——看水的來去或路的走向。如水、河、溏、池、井、廁所
    (濁水)養魚(動水)、門窗(動水)、路或平地(虛或假水)等。
    三、八卦屬性納水法:
    1、乾艮坤巽屬木。
    2、乙辛丁癸屬土。
    3、子午卯酉甲庚丙壬屬火。
    4、辰戌丑未屬金。
    5、寅申巳亥屬水。
    四、八卦屬性:
    1、木克土為財。
    2、水生木為貴。
    3、木見木為旺。
    4、木生火為泄。
    5、金克木為殺。
    使用方法:
    如坤山艮向兼未丑,坐丁未向丁丑分金,升卦四爻,變成卦“雷風恒卦”查《巨門八局抽爻換象》。坐山升卦四爻、變成“雷風恒卦”查斷語即可。雷風恒、震八木、巽二木。此卦斷:東廚得位、二木成林、功名利。田產興、長男長女正配和順、子貴孫賢、兄父分恭、富貴雙全、科甲連綿。注:此卦斷語可參閱(三合三元羅經用法大全414頁《巨門八局抽爻換象》。
    五、指南針使用方法
    學習風水,必須知道樓宇的方向,現在便教大家利用指南針來測出八個方位。指南針內的小磁針,是指著南北的,而在磁針的底都,印有一條直線及E、S、W 、N等字。
    使用方法:
    1、站在屋內的中心點,拿出指南針來。
    2、然后令指南針內的磁針,與底部的直線重疊。
    3、一般來說,比較優質的指南針有兩種顏色,而磁針顏色與底部直線的顏色是一樣的,這便是北方。
    例如磁針的顏色是一半紅色、一半黑色,而底部直線是紅色,把磁針疊在直線上,因為底都是紅色,磁針紅色部分所指,便是北方了,而直線的開始有S字便是南方,有N字便北方,余下有W字便是西方,E字便是東方

    展開全文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