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代錢幣(一面有字一面無字):字為“字”面,無字為“背”面。采用虛實原則區分陰陽。虛的背面(無字面)代表陽面,實的字面(有字面)代表陰面。三個陽面就是“老陽”,陽盡而變“少陰”
,所以古書三背是“老陽”
;三個陰面就是“老陰”,陰盡而變“少陽”
,所以古書三字是“老陰”
。
★清代錢幣(一面漢文一面滿文):漢文為“字”面,滿文為“背”面。采用簡繁原則區分陰陽。紋理簡單的背面(滿文面)代表陽面,紋理繁雜的字面(漢文面)代表陰面。三個陽面就是“老陽”
,陽盡而變“少陰”
,所以古書三背是“老陽”
;三個陰面就是“老陰”
,陰盡而變“少陽”
,所以古書三字是“老陰”
。
因而可推知,無論古今錢幣,都應以“簡虛為陽面,繁實為陰面”原則來客觀區分陰陽面。明白了這個道理,錢幣的陰陽區分就變得很清晰,例如有一枚外國硬幣放在你跟前,你是根據什么原則分辨陰陽面呢?圖案?數字?自己的主觀意念?還是別的?很簡單,對所有硬幣,你不用管他是什么圖形圖案、或是看不看得懂的文字、符號,只要對比兩面。哪一面形狀相對較復雜的,那一面就是陰面,而相對較簡單的那面就是陽面。又如假設手上有三片圓形金屬片,兩面都是光滑無紋,怎樣才能把它轉變為起卦的工具?又怎樣定性陰陽面呢?答案是將三片金屬片隨便一面劃個記號,則有劃記號的那面就成為有形的,有形為實,另一面依然光滑是無形的,無形為虛,虛為陽面,實為陰面,這樣就客觀地定性了陰陽,可以作為起卦工具了
這個...貌似易經里沒有用過太陰太陽這說法...那是中醫經脈上的老陰老陽在搖銅錢卦中,如果三個銅錢為兩正一反,就是少陽;兩反一正,就是少陰;全是正面,就是老陽;全是反面,就是老陰。
顧名思義,老陰老陽,就是陰或者陽發展到了末期階段,根據物極必反的原理,它們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所以老陽會變成陰(少陰),老陰會變成陽(少陽)。但是改變以后的少陰少陽又和一開始用筮法直接得到的少陰少陽不同,它們屬于一種變爻,即代表一個變化的過程。在筮法中,這種變爻具有重要的意義。至于如何重要,那就一言難盡了~
一個背為少陽爻,三個背為老陽爻,變卦。一個字為少陰爻,三個字為老陰爻,變卦。骰第一次做一爻,然后向上排2-6爻。骰出字背對照前面講的記陰陽。記完六爻后,在旁邊再記一次,這次記卦時前一卦的老陰變陽,老陽變陰,其余依前卦,是為變卦。
老陰記錄為X、老陽記錄為O,如此共搖六次之后就能得到本卦,而變卦是取決于卦中是否有老陰、老陽,有的就稱為動爻,然后陽動變陰,陰動變陽,得出變卦。見下例:
例如我搖卦如下:
第一次少陽———,
第二次少陽———,
第三次少陰— —,
第四次老陽O,
第五次老陰X,
第六次少陰— —
那么就開始排卦,由下至上排列,得出本卦為上震下兌《雷澤歸妹》:
— —
— —X
———O
— —
———
———
再根據陽動變陰、陰動變陽的原理,得出變卦為上坎下兌《水澤節》:
— —
———X 注意看,這爻已由陰爻變陽爻
— —O同樣,陽動變陰
— —
———
———
至此,主卦、變卦都排列好了,《雷澤歸妹》之《水澤節》
明白么?
只是銅錢占卜術。當卜出純陽卦時,那就是一個變爻,陽變陰,反之也是。而少陰,少陽就是陰陽。這是銅錢占卜時用的。
老陽用O表示,老陰用X表示
少陽用、表示,少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