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五行出自易經嗎,天干地支五行對照表

    內容導航:
  • 五行和易經有什么關系
  • 易經與五行有什么關系
  • 五行的來源是什么?
  • 五行學說的起源?
  • 天干地支五行對照表 翻譯一下什么意思
  • 五行和易經有什么關系
  • Q1:五行和易經有什么關系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是一種思維,古人人為五行是組成世界的五種基本元素,他們相生又相克。
    易經是一本書,兩者沒有直接聯系,但易經中的八卦對應有五行關系,也就是說易經這本書中有運用五行的概念。

    Q2:易經與五行有什么關系

    《周易說卦》“乾為金”、“坤為土”、“坎為水”、“離為火”、“巽為木”,已經賦予了八卦的五行屬性。
    人們常說“金秋八月”,說“兌為秋”也就是“兌為金”,說“萬物出乎震”震為春,春天草木萌芽,震為木,“艮為山”也為“土”。由此可見,《易經》與“五行”的關聯主要在八卦的五行屬性方面。
    八卦方位與五行屬性,在明代陽宅“風水術”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如《八宅四書》里面,把符合“后天八卦”方位分布的八宅,分坎、離、震、巽為東四宅(謂之“兄弟連肩多同心”),乾、坤、艮、兌為西四宅(謂之“天下爺娘親稚少”)。
    無論“九宮飛星”布何宅何門,其變換皆原本于所謂“后天八卦”的方位與五行屬性。
    從《易經》的姤卦初六爻辭“系于金柅”看,初是下卦巽主爻,與九四正應,下卦巽為木為繩,上卦乾為金,所以有“系于金柅”之辭,似乎也講究五行屬性。
    從《易經》的困卦九四爻辭“困于金車”看,上兌為金,二、四、五互體巽為木為繩,所以有“困于金車”之辭,似乎也講究五行屬性。
    從《易經》的鼎卦六五爻辭“鼎黃耳金鉉”看,五為土數色黃,下巽為木,二、三、四互體乾為金,所以有“鼎黃耳金鉉”之辭,似乎也講究五行屬性。
    從《易經》的漸卦六四爻辭“鴻漸于木”看,上巽為木,二、三、四互體坎為水,下艮為水中之石,鴻雁落于石上之木,所以有“鴻漸于木”之辭,似乎也講究五行屬性。
    從《易經》的旅卦巽為木,下艮為小子(童仆),童仆處于木生火之下,所以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之辭,似乎也講究五行屬性。

    Q3:五行的來源是什么?

    《易經》中只講了陰陽與八卦的理論,那么五行是怎么來的呢?為什么后來也被中醫加以利用用來治病養生呢?其實五行產生也是比較早的,人們注意到自然界五種事物的屬性,并領悟到他們之間的關系,并由此聯系到人自身身體的狀況,并發現這種聯系是存在的,于是五行理論也對養生影響深遠。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我們的老祖宗在考慮世界是由哪幾種基本的物質組成的時候,經過歸納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有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構成的,那就是金木水火土。中醫用五行來解釋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預測未來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來推算人的命運。

    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如跟五味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矛盾、統一的模式,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系以及整體把握的思想。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于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道家學說中。它強調整體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系。如果說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原始的普通系統論。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物質組成學說,與西方的地、水、火、風四元素學說類似,但在偏重純科學的近代,這種集哲學、科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社會學等諸多科學于一身的理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研究,更談不上汲取精華和發揚光大了。

    五行中的每一行都代表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墻”,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Q4:五行學說的起源?

    周易是根據數的陰陽和隨機性,推斷事物兇吉的書.
    一般人看不懂,但也沒有必要去鉆研它.我也曾經看過(老師推薦的),但是看了2遍還是不能領悟.簡直不知所云.周易嚴格的說是一本主觀唯物主義哲學書籍,它集天文、數學、兵法、治國方略、做人處世、道德修養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一體,是一本鍛煉人思維的好書。許多諾貝爾獲獎者都是借助它成功的。我想當年的馬克、恩克斯在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前也看過它。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只是把周易的內容高度概括而已。
    在古時,科學很落后,對很多自然現象不能解析,為此就出了<周易>學說.
    簡單地說,
    1.易本是算命的,
    2.但到了周易,孔子基本上是從哲理方面解釋易,雖然此解釋同樣也可適用于占卜,但周易列為經書,只因其包含全面的哲理.
    3.周易不能作為占卜的書,因孔子只從哲理理解易,基本沒有關于占卜的論述.后世的占卜,是從易中的最基本定理重新創造的,基本與周易無聯系.
    4.哲理適用于任何人,但以周易用于占卻不會有實踐意義,
    5.占卜者依然把周易列為占經是因周易還沒有把易的基本原理拋棄,而其他易經已失傳了.
    《周易》是中華文明史上一部內涵精深、影響廣泛、流傳久遠的典籍,有“群經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稱。幾千年來,《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結構形式和抽象的符號顯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內涵(千古永輝的義理和復雜神奇的運算機制),吸引著人們在各個領域對其進行研究和應用,形成了龐大的易學研究體系。
    《周易》一書有《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所構成,從總體上看它是一部指導人們和利用自然規律及社會發展規律的哲學著作。其中,《易經》是我國古代先哲通過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長期觀察,以及對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及其結果進行高度總結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萬事萬物的現象和發展變化的餓規律。《易傳》則是對《易經》進行解說,用來闡發義理的哲學典籍。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講究陰陽相濟、剛柔有應,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至今,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息息相關的。
    《周易》是我國古代—部指導人們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哲學典藉,由《易經》和《易傳》兩部分構成。對其書名含義,歷代有多種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說,其中東漢易學家鄭玄說:“《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是講“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一、陰陽:《易傳·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觀念指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萬物萬象,在其內部同時存兩種相反的屬性,它們互相依存、互相為用,處個不斷的變化之中;其運動是以彼此消長的形式進行的。并始終處于彼消此長,此進彼退的動態平衡狀態之中。保持著事物的正常發展變化態勢。陰陽觀念是一種樸素的唯物思想和辯證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導我們在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關系上保持陰陽的動態平衡。
    二、爻:在《易經》中,爻是組成卦的基本單位,其中“—”稱作陽爻。“--’稱作陰爻。
    三、卦:由陽爻和陰爻按照一定規律分別組合,進而說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變化規律的排列符號,就叫做“卦”,卦是為特定目的《占筮》而組成的符號排列,是《易經》的基本組成單位。
    四、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卦的統稱:是由陽爻和陰爻按不同的組合規律.以三個爻為一組分別組成的八種符號排列,《易傳·系辭·上》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八個由三個爻組成的卦,也叫經卦或單卦。
    五、六十四卦:由八個單卦以不同的次序兩兩重合、就產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別由六個爻組成,也叫別卦或重卦,其中由八個單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純卦,其卦名同單卦。

    Q5:天干地支五行對照表 翻譯一下什么意思

    天干地支五行對照表

    天干、地支與五行的對應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的干支

    方法一:
    首先要能記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紀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
    地支在后,
    比如今年
    2005
    就為-乙酉年。
    天干算法:

    4

    5

    6

    7

    8

    9

    0

    1

    2

    3
    對應的十天干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數字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數字,比如
    2005
    年,最后一位是
    5
    ,對應的天干就是
    乙;
    地支的算法:用年代數除以
    12
    ,后面的余數就代表某個地支,

    余數分別為:
    4

    5

    6

    7

    8

    9

    10

    11

    0
    (能整除)、
    1

    2

    3


    代表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

    申、酉、戌、亥,
    比如
    2005
    年為例:年代末尾數為
    5
    ,對應的天干為乙,
    2005
    除以
    12
    ,余數

    1
    ,對應的地支為酉,所以
    2005
    年為乙酉年。

    方法二:

    對應數字:
    1

    2

    3

    4

    5

    6

    7

    8

    9

    0
    相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對應數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
    相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

    酉、

    戌、



    公元年份
    -3,
    除以
    10
    得余數可得天干
    ,

    1984

    ,(1984-3)|10=1
    所以天干為甲
    ;
    公元年份
    -3,
    除以
    12
    得余數可得地支
    ,

    1984

    ,(1984-3)|12=1
    所以地支為子
    ;
    所以公元
    1984
    年為甲子年。

    方法三:
    用一個你知道的年份的天干地支來推算,
    比如用
    2006
    年算
    1955
    年的天干
    地支,先要知道
    2006
    年是丙戌年,用
    2006-1955=51
    ,再用
    51
    除以
    10
    ,余數為
    1
    ,表明天干是丙往前推一位,答案是乙,接著用
    51
    除以
    12
    ,余數為
    3
    ,表明地
    支是戌往前推三位,答案是未,那么
    1955
    年就是乙未年。

    方法四:

    查表法,前提是你要有個六十甲子表
    六十甲子表

    1
    甲子
    13
    丙子
    25
    戊子
    37
    庚子
    49
    壬子

    2
    乙丑
    14
    丁丑
    26
    己丑
    38
    辛丑
    50
    癸丑

    3
    丙寅
    15
    戊寅
    27
    庚寅
    39
    壬寅
    51
    甲寅
    4
    丁卯
    16
    已卯
    28
    辛卯
    40
    癸卯
    52
    乙卯

    5
    戊辰
    17
    庚辰
    29
    壬辰
    41
    甲辰
    53
    丙辰

    6
    已巳
    18
    辛巳
    30
    癸巳
    42
    乙巳
    54
    丁巳

    7
    庚午
    19
    壬午
    31
    甲午
    43
    丙午
    55
    戊午

    8
    辛未
    20
    癸未
    32
    乙未
    44
    丁未
    56
    已未

    9
    壬申
    21
    甲申
    33
    丙申
    45
    戊申
    57
    庚申

    10
    癸酉
    22
    乙酉
    34
    丁酉
    46
    已酉
    58
    辛酉

    11
    甲戌
    23
    丙戌
    35
    戊戌
    47
    庚戌
    59
    壬戌

    12
    乙亥
    24
    丁亥
    36
    已亥
    48
    辛亥
    60
    癸亥

    1
    ,比如,記住幾個特殊的年份如
    1984
    年為甲子年
    ,
    類推
    1924,1864,1804,??均為甲子年。
    提到的壬戌是第
    59
    順位,
    那么用甲子年份加

    59

    1
    得到的
    1982

    1922

    1862
    ,1802??都是壬戌年!

    2
    ,比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
    1911
    年(
    48
    號干支),《戊戌變法》
    的戊戌年為
    35
    號干支,比辛亥年早
    13
    年,則“1911
    -
    13=1898”故《戊戌變法》

    1898
    年。

    3
    ,比如,
    2008
    年:
    2008-
    3=2005,2005÷60,余數為
    25
    ,查六十年甲子(干
    支表)
    25
    號干支,得知是戊子年。

    4
    ,比如,求
    1991
    年干支:1991÷60=33

    11
    ,年干支序號數
    =11

    3=8
    。查
    干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

    (如能訣六十甲子表就太好了)
    (注意:年干支的是以立春為分界的,正月立春以后出生的,用本年干支;
    在立春前出生的,用上一年的干支)

    月的干支
    月的地支是固定不變的:正月是寅,二月是卯,三月是子,依次類推
    .....

    月的天干記憶比較簡單,只要在你年干的基礎上記住幾句歌訣就可以了:

    甲己之年丙做首;乙庚之年卯為頭;

    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流行;

    還有戊癸何方覓,甲定之上好追求。
    意思就是說,
    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
    遇上乙或庚之年,
    正月為戊
    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為壬寅;遇上戊或癸
    之年,正月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有表如下:



    份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巳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乙、庚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丙、辛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丁、壬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戊、癸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注意:農歷的閏月是不記干支的)

    日的干支
    我們都知道,
    日的干支,
    甲子為第一日,
    乙丑為第二日,
    丙寅為第三日??60
    日為一周。
    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
    周而復始,
    循環下去。
    例如農歷己巳年

    1989
    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
    60
    天,因此三月
    初二又是丁酉日。
    找日干支的方法最多,但都是比較有挑戰性的。有機會我會同大家分享下!
    當然最簡單的就是查萬年歷了!
    時的干支
    時的地支是固定的,這個就不多說了。
    時的天干由日天干也可輕易得到: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
    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
    該日是乙或庚的,
    在子時上
    配上丙為丙子;
    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
    丁壬日為庚子;
    戊癸日為壬子。
    知道
    了子時的天支,便可推知其余。

    東方甲乙木
    ,
    南方丙丁火
    ,
    西方庚辛金
    ,
    北方壬癸水
    ,
    中央戊己土
    .


    青龍







    朱雀











    西

    白虎







    玄武





    天干:


    -
    木、乙
    -
    木、丙
    -
    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
    -水、癸-水

    地支:子
    -
    水、丑
    -
    土、寅
    -
    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
    -金、酉-金、戌-土、亥-水

    時間時辰

    五行紀日干支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23

    01

    /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01

    03

    /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03

    05

    /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05

    07

    /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07

    09

    /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09

    11

    /


    己巳

    辛巳

    癸巳

    己巳

    丁巳

    11

    13

    /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13

    15

    /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15

    17

    /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17

    19

    /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19

    21

    /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21

    23

    /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Q6:五行和易經有什么關系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是一種思維,古人人為五行是組成世界的五種基本元素,他們相生又相克。
    易經是一本書,兩者沒有直接聯系,但易經中的八卦對應有五行關系,也就是說易經這本書中有運用五行的概念。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笑起來只露上牙的人面相
    下一篇:下一篇:易理五行風水理論知識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