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中國嫁娶的風俗禮儀,中國嫁娶彩禮傳統

    內容導航:
  • 中國結婚的風俗和意義
  • 結婚一般有哪些禮節?
  • 中國傳統婚禮禮節?
  • 婚嫁禮儀有哪些?
  • 結婚為什么要彩禮?
  • 彩禮起源于中國哪個朝代?在那時都是怎么規定的?
  • Q1:中國結婚的風俗和意義

    同甘共苦,永結同心,百年好合,早生貴子,家和萬事興。是中國婚俗的亮點和意義。

    Q2:結婚一般有哪些禮節?

    親,禮節視 地區不同而不同,各地由各地的風俗和習慣,這個請去問問老一輩的人,他們更懂,像城里,理解相對少些,農村可能就每個地方有很大不同了,我門那里的禮節,我基本都了解了,下面的,是資料上的一些基本各地相同的一些注意事項,親可以看看 滿意請采納,有問題請追問,謝謝
    一、舉行婚禮前需要準備:.
    第一 嫁妝、聘禮、婚服的準備
    男方需向女方送聘禮,女方接受聘禮。接著女方便要開始準備嫁妝。最主要的嫁妝為縫被子,必須找兒女雙全,丈夫健在的婦女縫制,縫新被子須用紅線縫,不能用黑線,更不能用白線。縫制的時間須在農歷的9月,不能在10月。忌寡婦或與新娘屬相不合的人縫被子,以免給新娘帶來厄運。新娘所穿的婚服,都應該是全新的,如果陳舊,新人便有不貞之嫌。此外,婚服忌諱單的,棉的最好。忌有口袋,以免帶走娘家的財氣。
    第二 .婚房的準備及禁忌。
    婚房布置在古代禮節中稱為“鋪房”,親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收拾,并備禮前來暖房。既為洞房,風水非常重要,不懂風水僅憑自己喜歡,容易給以后的婚姻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婚房布置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⑴洞房最好選擇在光線明朗,空氣流通的地方。⑵洞房顏色不要五花十色,這樣做容易發生婚外情。⑶洞房的窗臺勿掛風鈴,容易使新娘神經衰弱,頭暈心煩。⑷洞房不可跨在屋內外之橫墻下,夫妻易發生口角。⑸安新床時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與桌子衣櫥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對。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頭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紅棗、蓮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等。
    二、婚禮進行中的儀式禮節
    第一 迎親時的禮節禁忌
    男方按照當初雙方商定好的“請期”時間去迎親。“迎親”的人數忌雙數,女方送嫁的人數要逢雙。這樣表示男家“單”去“雙”回,添丁添口,女方雙數表示“雙雙對對”,寓意著白頭偕老。如若在迎親途中遇到另一迎親車隊,這情況叫“喜沖喜”需互放鞭炮或由雙方媒人互換事先預備好的花朵來化解。
    2.新娘的禮節禁忌
    新娘離家時要喜極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聲越好,這樣旺娘家的財運。出嫁當日新新娘忌吃夫家的飯,俗云“食郎飯,打郎聲”,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氣吞聲,言聽計從,為避免,所以當日只須吃菜而不吃飯。另外新娘出大門時忌雙腳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門時也不能踩踏門檻,觸犯了其中任何一條都容易給娘家和夫家帶來不好的運氣。
    3.新郎的禮節禁忌
    準新郎在新婚前夜忌睡空床,可以找未成年的男童來“壓床”,這樣可以早生貴子;新郎家中迎親時,需吹吹打打,燃放鞭炮,熱熱鬧鬧的讓新娘進門,忌冷清,且頭掛鞭炮忌“頭數”太少,如果新娘還沒等進夫家門,鞭炮斷了聲,造成場面冷清,如同辦喪事,意頭不好。民間還認為鞭炮是“崩崩邪氣”,越是大喜的日子,惡鬼越會來搗亂,必須及時的把它趕跑。
    4.其他觀禮人的禁忌
    賀婚是人之常情,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所以“湊份子”是理所應當的。主家需準備記賬本,記好“份子錢”等到將來人家辦喜事的時候也要“湊份子”且數額要多于對方當初送來的禮額。當新娘步入男家時,翁姑二人以及孕婦和守孝之人要做回避,以防相沖。同時孤寡、再婚婦女、穿白衣服者忌進入洞房,屬不詳之兆。結婚當天,若是碰到悶
    三:完婚后的習俗禁忌
    1.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稱“回門”。
    “回門”須在當天日落前趕回夫家。若是遇到特殊情況,趕不回來,在女方家留宿,夫妻也要分開睡,以免沖撞了娘家人給女方家帶來晦氣。
    2.新婚四個月內,忌新人在外面過夜。
    禁止參加任何的婚禮喪事。忌用新娘的鏡子照別人,因新娘的喜氣比較重,用鏡子照別人,會讓新娘的福分流失。
     其實還可以找婚慶公司,包攬了,自己省心,也不用記這么多,另外,上面說的,很多規矩,其實在現在這個社會,早就變得無影無蹤了,所以,具體的理解,還是要分地方。滿意請采納

    Q3:中國傳統婚禮禮節?

    傳統的結婚儀式: 1、祭祖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發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 3、燃炮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4、等待新郎禮車至女方家時,會有一男童侍持茶盤等候新郎,新郎下車后,應賞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中。 5、討喜新郎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閨中密友要攔住新郎,不準其見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通過后才得進入。 6、拜別新人上香祭祖,新娘應叩拜父母道別,并由父親蓋上頭紗,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7、出門新娘應由福高德劭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子在結婚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因此不得與天爭大。 8、禮車在新娘上車之后,車開動不久,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車后,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不予過問,并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擲扇禮車啟動后,新娘應將扇子丟到窗外,意為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擲扇后必須哭幾聲,且在禮車之后蓋竹篩以象征繁榮。10、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燃炮,同樣要一路燃放禮炮。11、摸橘子迎新車隊到達新郎家時,由一位拿著橘子或者蘋果到達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并贈紅包答禮。這兩個橘子要放到晚上,讓新娘親自剝皮,意為找來“長壽”。12、牽新郎新娘由禮車走出時,應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并扶新娘進入大廳。進門時,新人絕不可踩門檻,而應橫跨過去。13、喜宴時下頗流行中西合璧的婚禮,大都在晚上宴請客人時舉行觀禮儀式,在喜宴,新娘可褪去新娘禮服,換上晚禮服向各桌一一敬酒。14、送客喜宴完畢后,新人立于家門口送客,須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盤。15、鬧洞房新人被整之災情大小,端視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禮上戲弄別人,或平素待人夠不夠忠厚等。希望以上資料對你有所幫助^_^

    Q4:婚嫁禮儀有哪些?

    說媒

    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強調“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男女雙方通常都要經人從中說合,才能“諧秦晉”、“結連理”、“通二姓之好”。這種說合,就叫“說媒’’。新中國成立以后,“說媒"曾改稱為“做介紹”,做這種說合工作的人,俗稱為“媒人”,雅稱為“月老”、“紅娘”、‘介紹人”。

    說媒是一種技巧,媒人不僅要熟悉男女雙方及其家庭的大致情況,力求門當戶對,而且必須做到既基本上準確地向男女雙方及其父母反映對方的實際情況,又要盡量隱惡揚善,使雙方充分看到對方的長處,從而樂于達成嫁娶的協議。就是說,要生就一張“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從開始為男女雙方牽線搭橋之日起,要經常奔走于男女兩家之間,交流情況,傳達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預防發生意外的變故。一般來講,男女兩家都要招待媒人。鄉下人謂“媒百餐"并不是夸大其詞,可見其奔走之勤。

    媒人在舊式婚姻中是一個重要角色。在男女兩家對婚事取得基本相同的意見之后,他要引導男方去相親,代雙方互換庚帖,帶領男方過禮訂婚,選擇成親吉日,引導男方接親,協辦拜堂成親事宜,一直到“新人進了房”,才把“媒人拋過墻”。媒說得好,雙方都滿意,今后經常來往,成為故舊;媒說得不好,雙方不滿意,通常怪罪于媒人,從此視為路人。

    做成一樁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錢財,稱之為“謝媒禮"。這筆錢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則由女方支付),到成親的前一天,連同送給媒人的雞、肘子、鞋襪、布料一同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導接親,稱之為“圓媒”或“啟媒”、“發媒”。謝媒錢的多少,看主家經濟狀況自己決定,但不論多少,均要用紅紙封好,稱為“紅包"或“包封"。紅包上習慣寫上“包封簽子"。

    批八字與推生肖

    古人十分講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婦,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給算命先生推算,看與兒子合不合,俗稱“夾吾夾”。如果女命克夫或與兒子的八字相沖,兩家便不能結成姻親了。也可以將寫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三日內,如家中平安元事,男女雙方能成為親家。

    關于推生肖,民間有許多俗謠,相合的有:青兔黃狗古來有,紅馬黃羊壽命長,黑鼠黃牛兩興旺,青牛黑豬喜洋洋,龍雞更久長……蛇盤兔,必定富等等。不合拍的有:白馬怕青牛,羊鼠一擔挑,蛇虎如刀挫,龍兔怕交流,金雞怕玉犬,豬猴不到頭等等。

    相親

    經媒人撮合后,男方往往提出見一面的要求。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陪同下到女家做初次相會的活動,稱之為“看親”,又稱“相親”。

    相親的日期是由媒人預先定好并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做好準備。舊時看親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之處。特別是男方,尤其要鄭重對待。禮物雖無非煙酒點心之類,并不在乎數量多少,價值高低,但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觸動對方父母的禁忌;衣著打扮要大方莊重;言行舉止要謙虛有禮。古代看親時,男子只能由媒人制造機會偷偷看姑娘一眼,現在則不同了,男女雙方可以直接見面、談話。雙方都有機會對對方有一個大概了解。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講究含蓄。看親的結果往往并不直接表露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示。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后,女方父母先給小伙子倒上一杯熱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便把這杯茶一口飲干;而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同商議,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辭回家。有的父母甚至還托媒人將男方帶來的見面禮帶走。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風俗。“察人家”實際上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到女方見過姑娘后,女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去男方家察看。湖南祁陽一帶則稱為“看當"。看當時,男方父母應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后和女方父母交談了解情況。女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并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同意,就將香茶喝盡,這時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并盛情款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立刻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過禮

    看親之后,要進行訂婚手續,俗稱“過禮”。“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給女方,女方的生辰八字送給男方。有些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一般在接到紅帖之后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是一種形式而已,有的更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合八字”之后,媒人要挑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禮物一般是按照當地的風俗,包括肉、酒、糖果、點心、衣物、布料,甚至首飾、紅包等。具體數量各地不一樣,通常都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要盡量替對方考慮,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

    過禮之后,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辦理結婚證,正式確立婚姻關系。現代規定男女雙方領結婚證之前要到醫院做婚前檢查;還有些地區(主要是城市)規定要辦婚前學習班。這些都是保障優生優育、保障人口素質的有效措施,應該遵守執行。

    定吉日

    結婚證辦好后,男女雙方在法律上已經確立了合法的夫妻關系。但是在中國,這僅僅是結婚活動的前奏。依照傳統的做法,嫁娶的主動者一方,其父母應挑選迎娶的良辰吉日,并讓媒人通知對方,準備迎娶。稱為“擇吉”和“送日子”。

    擇吉往往請教星象學者或算命先生選擇,也可以自己擇日子。一般認為,只要“"相應,就是好日子。擇日完畢,雙方確定結婚日期,就應該發出婚宴請柬,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了。

    請柬一般由嫁娶者或其父母親自送到親友手中。親友們接到赴喜宴瞧請柬后,除特殊情況可以只送禮不參加以外,一般都要登門道喜。道賀前,先要準備好禮物。禮物的輕重視各人與主方關系的親疏、友誼的深淺、本人的經濟條件而定。送男方的一般都付禮金,用紅紙打“包封”。

    包封簽子上一般要寫上一句表示祝福的話。

    送女方的禮物往往是親友們聽聞便主動送去,并不等請帖來了再送。

    因為女方父母要以送禮人的多少為據去決定“出嫁酒”的規模大小。

    送嫁

    姑娘出嫁時,親友為其贈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祝賀,俗稱“送嫁"。姑娘接受禮物后,應將夫家定親時所送的“石榴”面包、白糕、豬肉等分贈親友,以示謝意。

    送聘禮

    婚禮前兩天,男方應按商定的禮品、項目和數量到女方家送迎親的聘禮。廣州的風俗是要送雞(意味著有生氣)、椰子(有爺有子,天倫之樂)、禮餅(送給女方的親戚),而且還要送禮金,表示男方家有錢,會讓女子嫁過去后享福。

    回禮

    女方家也會接著回禮,禮物包括檳榔(意味著新郎)。

    迎親前夕

    迎親前夕,男家要張燈結彩,新郎新娘都要沐浴齋戒。過去新娘要開臉(用細繩絞去面上的汗毛)、梳妝、縛高髻,現代社會通常要盤頭化妝。在結婚前一天晚上,男方會找一個有福氣(家庭美滿,父母健在,有兒子)的女人來鋪新床,并且把花生、紅棗、核桃等預示著早生貴子等好兆頭的食品擺在床頭;新郎要剪發、剃臉、戴禮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紅髻線,插上兩朵紅玫瑰花,身穿長衫馬褂。后來改為制服,現在則大多是西裝革履了。

    婚禮當天的禮儀

    迎親

    迎親的早上,由男方攜帶六件或十二件禮品,用紅轎或花轎、彩旗,請樂隊,鳴炮出發前往女家,快到女家時再鳴炮,女家亦鳴炮回應,表示準備停當。媒人先下車,其余的人跟著下車,新郎由女家幼輩請出。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認識,先介紹男方給女家。男方抬禮物進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給予紅包,將禮物擺在客廳,媒人將首飾、禮單等點交女方家長,女方親友將禮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

    祭祖

    女方舅父點燭燃香,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稟告婚事已定,祈求祖先保佑。

    吃湯圓

    新娘在結婚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及閨中密友一起吃湯圓,表示分離;母親喂女兒湯圓,新娘哭。

    討喜

    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后,要送鮮花給新娘,此時,新娘之朋友要故意擋住新郎,經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測試,必要時還加上唱情歌,但更重要的還是豐厚的“開門利市",眾姊妹高興后才開門。

    找紅鞋

    新娘出嫁時,新郎會在接新娘的房間里尋找新娘穿的紅鞋子,給新娘穿上,然后新娘由哥哥或舅舅背抱上轎;或者坐在椅子上,請人抬上轎;有的地方是以紅氈或紅布鋪地,新娘脫下腳上的舊鞋,進了轎再換新鞋。

    不管怎樣出門,反正是足不沾地。

    拜別

    新娘應叩別父母,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有的地方新娘出嫁前要哭。

    出門

    新娘須由一位福分高的女性長輩持竹匾或黑傘護其走到禮車,因為新娘地位最高,頭頂不讓見陽光;另一方面希望像這位女性長輩一樣,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敬扇

    新娘上禮車前,由一名小男孩持扇給新娘,新娘須回贈紅包答謝。

    不說再見

    當所有人離開女方家門時,決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潑水

    新娘上車后,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或稻谷、紅米)潑向女兒,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并祝女兒有吃有穿,心想事成。

    擲扇

    禮車開動后,新娘應將扇子扔到窗外,意思是不把壞性子帶到婆家。

    小男孩將扇子撿起后交還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贈紅包答謝。

    燃炮

    禮車離開女方家要一路燃放鞭炮直到男方家。

    繞吉祥路

    迎娶路線通常講究走大圓圈,回時不走來時路。晉中祁縣一帶根據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龍(東)出”的說法。迎娶隊伍要隨帶紅氈或紅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轎踩踏外,途經寺廟、井臺或石碾、石磨時,還要用來遮擋轎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祟邪怪干擾。路遇別人家的娶親隊伍時,雙方應互換“針線",即用新娘的女紅祛災。現在迎親隊伍相遇時互贈手帕,即此遺風。

    過門

    過門指新娘由女家出門后正式進入男家,拜見翁姑及男家長輩。

    摸橘子

    禮車到男方家,由一名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然后贈紅包答謝。

    牽新娘

    新娘下車時,要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匾擋在新娘頭上,并扶著新娘進人大廳。

    忌踩門檻

    要邁過門檻。

    過火盆,踩瓦片

    新娘進入大廳后,要跨過火盆,并踩碎瓦片。

    敬茶

    男方家中的長輩把新娘介紹給家中人,新娘改口。

    拜天地

    新人拜堂,將五谷雜糧撒在新娘、新郎身上,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后進洞房。新人所忌屬相的人均要回避,新房門上還要放火盆,用木柴生火,還要擺一碗清水,表示水火相濟。新娘進門要把門上開著的鎖子捏住。

    新娘坐定后,新郎就很快點著“長命燈"。所謂“長命燈”,就是在燈里添清油點燃后放在洞房內高處,整宿不熄,只能自滅,不能吹滅,象征“長命富貴”。

    交杯酒

    在新房中,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茶杯耳子用紅線繩連起來,新郎、新娘只喝一兩口,剩余由青年婦女和娃娃們分享,有些男青年也有搶著喝的。

    忌坐新床

    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避免一年到頭病倒在床上。此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個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觀禮喜宴、婚禮

    拜堂之后,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門。新郎要走出新房招待賓客。如在賓館、酒家宴賓,則夫妻雙方都得出去招待賓客并向賓客敬酒。

    喜筵要按來客的尊卑長幼排定位次,稱之為“請客”,或者“清客”。

    排座位的原則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長幼和身份、地位從高到低排列座次。

    主席要擺在堂屋上方正中,請“大親”坐上首右邊席位,新郎的父親或舅父坐上首左邊席位作陪,其余按尊卑長幼對應入座。

    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貴的一席擺在新房中,請新娘的母親坐首位,由新郎的母親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通常也要按尊卑次序排位,座位排定后,司儀宣布奏樂鳴炮開宴。

    敬客

    酒宴開始之后等到上魚的時候,新娘換上傳統的龍鳳褂給客人敬酒。

    各席的酒菜應該同樣,唯“男大親”和“女大親”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須有清蒸肘子一個。而且,新郎要守候在桌邊,為“上親”斟酒、送熱毛巾等,表示尊敬。

    喜筵結束前,媒人早已逃走,謂之“逃席”。倘若不走,“洗媒”的人會把他的臉抹成鍋底。喜筵結束后,‘‘上親”先退到堂屋休息一會,吃些點心,由男方尊長陪著說些客氣話,待勤雜人員把席面撤下,掃了地,大親就該起身告辭了。

    送客

    “送大親"是又一個熱鬧場面,男家所有體面的人都要送出門口,還霪要鳴炮奏樂,以表敬重。新郎及其父母應送客到村口。

    鬧洞房

    中國有鬧洞房的風俗。在過去,因為很多新人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識,新婚之夜要他們生活在一起,心理上可能會感到別扭。鬧洞房,無疑可以通過公眾游戲讓新人消除隔閡,捅破羞怯的“窗戶紙”。但在今天,鬧洞房主要是向新人表示祝福之意。鬧洞房的節目有:

    取筷子:將一雙筷子放在酒瓶中,只露出極短一截,讓新郎新娘共同用嘴唇把筷子取出,實際就是要兩人表演接吻。

    吃香蕉:用彈性繩捆住香蕉吊于新郎躍起能拿到的高度,新郎用嘴拉下香蕉。新郎新娘用嘴剝皮,然后共同把它吃完。為了不讓繩子彈回,一個做動作,另一個必須咬緊香蕉,這就要看兩人的默契配合了。

    點火柴:將火柴插在紅棗上,在盛水的盆里漂浮。一根紅線中間扎一支點燃的香煙,兩頭分別由新人咬住,兩人你進我退,合力用煙點燃盆中的火柴。要屏住呼吸,用扎實的“牙功”與眼光才會獲得成功。

    夾彈子:準備一盤玻璃彈珠,讓新郎新娘各爭一根筷子,兩人一起將彈子夾出。可以請在場的幾對情侶和新人舉行比賽,落后者表演節目。

    對詩比賽:若新郎新娘是愛好文學的人,那么請他們來一次對詩比賽。先由新郎吟詩一句,然后新娘接詩,要求接吟的句中至少有一個字與上一句相同,如此反復,接不下來者判負,負者表演節目。

    撒喜床

    撒喜床是在鬧洞房時,由新郎的嫂嫂表演的一種邊歌邊舞的游戲。嫂嫂手托盤子,盤內鋪紅紙,紅紙上放栗子、棗、花生、桂圓等物。新娘坐在床上,嫂嫂抓干果往床上撒,邊撒邊唱。鬧洞房的眾人聽了嫂嫂的歌唱,也隨聲附和,洞房中歡聲笑語不斷,嬉笑打鬧聲響徹良久。

    撒喜床的游戲是一種民間群體游戲,所有鬧房的人都是演員,而嫂嫂是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因為主角要擔負起活躍洞房氛圍的任務,責任重大。所以,這個主角是要經過娶親人家精心挑選的。其重視程度,與選擇婚禮司儀一樣鄭重。在娶親之前,新郎的全家人在同宗同族、街坊鄰居的嫂嫂輩中挨個挑選。有的地方選一個,有些地方選兩個。

    挑出的這個撒喜床的主角,首先要是兒女雙全的“吉祥人”;還要能唱曲,會編詞;再者,要口齒伶俐,頭腦靈活,善于察言觀色,隨機應變。另外,由于撒床時間長,歌詞篇幅也長,況且有時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臨時發揮,故而撒床人記憶力要強,能正確運用歌詞把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和場景描繪出來,受這些條件的制約,篩選出的嫂嫂自然是技高一籌了。

    作為嫂輩們,能受到娶親人家的重視,也感到非常驕傲。她們會盡自己的所能,幫助新郎家調節好洞房的氣氛。

    回門

    按照我國婚俗習慣,結婚三天,新娘要偕同新郎一同回娘家,也稱“回門”。第三天女方家派車馬迎接新婚夫婦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

    回門的時候,新郎新娘必須走迎親時的那條路。新郎不能空手,要給岳父岳母帶上禮品。禮品的種類可以由新婚夫婦自主選擇,但一定要湊齊四種,取雙數圖吉利。

    回門當天中午,岳父母要置辦酒席招待新婿。這一日,新婿是貴客,坐上席。女方至親當陪客。宴前,女方的嫂嫂要給新郎包餃子吃。嫂嫂們常開玩笑,經常在餃子內包上辣椒和草稈,以讓新郎狼狽不堪,洋相百出。有些聰明的新郎,吃餃子前先用筷子夾開一個,如果沒有辣椒,他會不慌不忙地吃下去。有些新郎忠厚老實,誤食了帶辣椒的餃子,一時辛辣難忍,涕淚齊流,嫂嫂們則開懷大笑,氣氛熱烈。

    飯后,要再陪父母聊一會兒,聽聽他們的教誨,然后再告辭回家。并應主動邀請兩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請親友、鄰里。

    這一習俗從女婿方面來說,有感謝岳父、岳母恩德,拜會、結識女方親友等含義:從女兒方面來說,則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的心意。

    Q5:結婚為什么要彩禮?

    彩禮是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又稱定親彩禮、聘禮、聘財等。中國舊時婚姻的締結,有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互相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現在的男女是否真的平等,這個問題暫且不說。假設真的平等了,男方還需要給彩禮嗎?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我覺得還是給吧。

    第一方面,養好一盆花都不容易,何況養大一個姑娘啊。其中的艱辛自然不言而喻。現在女兒要出嫁了,男方送點彩禮表示一下心意也是應該的啊!

    第二方面,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各種禮節和講究特別多。比如什么壓歲錢,祝壽,各種隨禮等等,這兩年逐漸流行起來的母親節、情人節等等,好像情人節就有好幾個呢!這些禮啊節的,可花的,可不花的,稀里糊涂反正沒少花啊。何況是自己結婚呢!量力而行適當給女方買點穿戴,送點彩禮也是正常的。

    第三方面,彩禮是送給自己未過門的媳婦的,不少女方會用這筆錢置辦一些嫁妝和結婚用品,新娘子風風光光地嫁過來挺好的呀!錢花在自己人身上一點也不虧啊!

    第四方面,現在的家庭都是一兩個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是父母掌心的寶貝。女孩的父母也會努力給女兒創造條件,希望她成家后過得幸福。所以他們一般不會動用這筆彩禮錢 ,而是把這筆錢存在卡里留作女兒的私房錢。我們這里有很多父母會再拿出一筆錢和彩禮錢合起來存在一起送給女兒。結了婚,人嫁過來了,錢也回來了。

    遵從禮俗給點彩禮雖然很正常,但是如果不顧男方的條件把彩禮作為結婚的必要條件那就不正常,也不應該啊!有的地方甚至索要天價彩禮簡直太過分了。既然彩禮屬于一種禮節,最好是雙方溝通一下,做到你情我愿吧。

    Q6:彩禮起源于中國哪個朝代?在那時都是怎么規定的?

    在中國,男女結婚自古以來都有“明媒正娶”一說,而且男方在結婚之前就會約定好向女方贈送聘金和聘禮等,在現代被稱為“彩禮”,在中國成為了一種婚嫁風俗,是現在結婚必不可少的風俗習慣。根據史料記載,“彩禮”最初起源于周代,《儀禮》中有記載“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其中“納征”就是現在所說的“彩禮”。

    在古代結婚,男方需要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女方有了初步的意愿之后,就會詢問女方的生辰八字,請人占卜,如果認為各方面都比較合適,然后就開始了“納征”的環節。男方只有在娶妻之前商定好給予一定的彩禮,女方家里覺得合適,才能商量結婚的日期,結婚時女方也會帶一些嫁妝作為回饋,然后進行迎親和拜堂等一系列結婚的儀式,這就是在古代結婚時對于彩禮的規定。

    而在現代,彩禮不僅僅是用來表達男方的誠心,也是向女方展示家庭經濟狀況的工具,由于時代的演變,彩禮也越來越變了味道,許多人結婚時,女方都會提出高昂的彩禮,男方不同意,則這樁婚事就做不成,也破壞了許多年輕人的愛情。所以我們需要糾正觀念,彩禮在古代來說只是作為一種迎娶新娘的誠意,不是用來攀比和賺錢的,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延伸其積極的意義,而不是一味的追隨其不好的一方面。

    彩禮在中國幾千的歷史,都沒有被舍棄這種儀式,足以可見彩禮在中國的婚姻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彩禮在結婚時象征著男方的心意,也要考慮到自己的能力。現在中國的家庭結婚越來越看重房子和車子,女方根據男方的家庭經濟能力商量彩禮的多少,也越來越成為流行趨勢。

    展開全文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