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字可做姓氏,亦可做計量單位。其漢字意義為:好,有利的,幸福的,與“兇”相對。也有善,賢,美的意思。
兇:在心理學上是對深部感覺的一種描述。兇惡之人一般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其面部大多鵝毛月樣凹陷,臉較長,下唇較上唇凸出,雙眼較凹,面皮較黑,眼睛較小但是很有神,一般人較瘦。兇的反面是“善”。(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讀 kǎn。“乂”表示這里可陷人。“兇”是會意字,從兒(人),在兇下。本義:不吉利)。
吉兇時中富祿貴吉中空兇,這些是吉兇時,例如子吉丑兇等等,子時吉丑時兇,大概就這個意思。
有點垂絕了。
這是風水問題
古人對八字的研究,主要是出生的年 月日 時分析,去對比沖克害,很多朋友比較關注年月,對時辰的知識不是很了解,今天分析一下各個時辰的吉兇:
出生的時辰也有講究,出生時辰吉兇對照表
子時(占單胎位):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性急剛烈,好勝心強,作事果斷,容易招惹是非,常常受到生活的打擊;全靠自力更生,白手興家,衣祿有余,在你12、18、36、46、58歲時恐怕是走背運的年份;
丑時(占雙胎位):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性情溫厚,但有時橫蠻,一身多勞苦,早年多奔波,中年運轉,晚年享福,在18,26,31,46歲有災星,要防小人暗害,多行善事方可免災。
寅時(占雙胎位):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性情猛烈,缺乏冷靜,做事無耐心,不宜在本地生活,遷居外地方好,初運平淡,末運財旺,在26,29,33,39,66歲有關口。
卯時(占單胎位):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性情溫和,待人誠實,思路敏捷,有才能,初年作事無成,中年安穩,晚年財旺,兒女多,一生無存留,宜外出,自立家業,在18,26,28歲有艱難險阻。
辰時(占單胎位):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聰明伶俐,性情溫順,待人熱情大方,初運有財喜,中年破財,晚年大發財運,一生六親無靠,兄弟有損傷,全靠自立興家,每逢水年財運就好,在19,27,36歲有小災星。
巳時(占雙胎位):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
心靈手巧,性情好靜,生活懶散,但有福氣,初年得富,衣祿有余,能守財,很會精打細算;但不能貪財,否則有橫禍,一生骨肉有破敗,在31,49歲有破敗的跡象。
午時(占單胎位):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性烈如火,好動肯談,心直口快,為人耿直,宜外出另立家業;女性生此時婚配多破敗;男性生此時衣祿齊發,人口興旺,但一身多災多難。在13,26,36,49歲要小心防小人暗害。
未時(占雙胎位):
【未時】日?i,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性情瘟順,生活多情多義,婚姻多破敗,一生勞苦奔波,初年做事不利,晚年運氣好轉,衣祿有余,在19,25,56歲時勞苦破敗的年份。
申時(占雙胎位):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聰明多智,行動敏捷,天真活潑,宜出遠門發財,早年得志,晚運更佳,在19,22,26,38,49歲有不順之事或者災難。
酉時(占單胎位):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聰明能干,好勝心強,常與人爭斗,生活多波折,一生財運好,會找錢,但無計劃,末運財旺,父母妻子多病災,在22,26,28,39,46歲有大的災星,防小人暗害。
戍時(占單胎位):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忠實守家業,敏捷多智,為人老實,初運平淡,中運出財,晚年發跡。父母相助有力。在19,26,37歲有兇險。
亥時(占雙胎位):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生性憨厚老實,但心里明亮,一生會享福,不缺衣食,兒女多,操心大,中運平淡,晚年財旺,在19,39,56,63歲有難關。
以上僅僅是對時辰的兇吉研究,一個完整的命理必須通過年柱月柱日柱時柱綜合評判才能得出最終答案,四柱綜合起來,沖克進行綜合分析,也許月份不好的年份可以化掉,也許時辰不好的,年柱可以彌補,所以朋友們,排八字時切勿忽略了時辰這個關鍵的因素。
-END-
作者:釋玄道人
本文由“釋玄道人”原創出品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
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釋玄道人。
我國古代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與現代時間對照。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古代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近日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
日入后是黃昏,黃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雞鳴,雞鳴后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人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晚上7點到9點為一更,9點到11點為二更,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凌晨1點到3點為四更,凌晨3點到5點為五更。
更,是古代人夜間用來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于一個時辰。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晝夜,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