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歲飄起來不但沒死,而且活的很好,只要不是你在水中加什么濃度過高,太歲一般是不會浮起來的。太歲浮起來是因為吸收營養生長呼吸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附在其上,將其托起來了。
(1) ∶木星的別稱,古代用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紀年,一周是十二年 (2) ∶傳說中神名。古代,認為太歲之神在地,與天上歲星(木星)相應而行,因此興建工程等要躲開太歲的方位,否則就要不吉利 (3) ∶一種特殊的生物
太歲是什么?
一次偶然發現,引出千古傳說;
一塊奇特肉團,
掀起軒然大波;
有人說它長生不老,
有人說它太歲出世,
它究竟是什么?
請收看《走近科學》――破解太歲之謎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的意思呢就是用雞蛋碰石頭,比喻觸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這句話我們經常聽說,但是我們并不知道出自哪里,那么,太歲到底有沒有?如果有的話,它又長成什么樣子?恐怕就更沒有人說清楚了。但是在10多年前,在陜西周至縣發現了一個不明生物體,當地人都把它說成是太歲出世。那么這個不明生物體是傳說中的太歲嗎?
1992年8月22日,陜西周至縣農民吳鳳蓮和兒子杜戰盟到渭河邊上去打撈因山洪暴發而沖入河中的浮柴,
采訪 吳鳳蓮:我們這沒有柴火燒,只要河里一發水,河里就從山里飄下來樹枝,我們就到河里去撈柴火燒。
上午9時許,他們突然看見湍急的河水中有一大塊黑乎乎的東西,兒子杜戰盟跳入齊腰深的水中一把抱住此物,將其拖到岸邊,將它放在沙灘上仔細察看和觸摸。
采訪:吳鳳蓮 大概就是圓的,長長扁形的,黃黃的好像牛身上的皮,就那樣子,端起來就像河里的鵝卵石。當時我把它當成是牛腿上的一塊肉,在泥里水里不敢動,我拿腳踏。
由于渭河經常發大水,有時就從上游沖下死牛死豬等動物尸體,開始的這次發現并沒有引起吳鳳蓮母子的注意。所以她們沒有把發現的不明物帶回家。但是過了三四天,吳鳳蓮改變了主意。原來在村里人們經常把動物的死尸,埋到地里當肥料使用。吳鳳蓮覺得那個肉團可以拿回來埋到自己地里。于是決定再去看看。然而沒想到那里的景象讓他們大吃一驚。
采訪 吳鳳蓮:后來時間長了,水落下去了,在干河灘上擱著,已經隔著四天了,三天以內河的死魚就已經生蟲了,那個東西旁邊光溜溜的,什么東西都沒有。
看到這個東西在三伏天里既沒有爛掉也沒有招蚊蟲,吳鳳蓮母子覺得這個肉團有點奇特。于是她們把東西搬回來以后,并沒有把它埋到地里,而是把它洗干凈以后,放到一口大鐵鍋里。一個星期以后,令人沒想到的事情再次發生了。
采訪 吳鳳蓮:(一個星期以后), 發現它大了,有些人就猜想它可能長,這是個活物,大小據我來看,周圍一圈大了兩寸。
據吳鳳蓮回憶,當時剛搬回來的時候她們稱的重量是20多公斤,這次稱過以后,發現長到了35公斤。幾天時間竟然長了10多公斤。看來他是塊活肉。那么這到底是個什么東西,既然是肉的話,能不能吃呢?
采訪 吳鳳蓮:我拿了刀子割開了它 ,一割,一看里面,像是白肉,我跟我的孩子說:這怎么像肉一樣。我和我孩子一商量,割了一塊,放到爐子上熬。割了一塊肉,有二兩重,倒了一瓢子水,熬了一個多小時,就熬化了,提起來就像面糊糊,是粘稠的。孩子擱點糖,喝了然后就對我說沒有什么味道,我說沒有什么味道,就沒有什么壞處,只有好處,要是有壞處,人心里就發惡心,這個可沒有。
據吳鳳蓮介紹,后來他們在食用了“肉團”后的幾天時間里,都神清氣爽、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而且,在蚊蠅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這個“肉團”的屋子里一個蚊蠅也沒有。沒過幾天,吳風蓮家發現寶物的消息傳遍了當地。許多村民都來割肉。其中有個村民切下來100克重的一塊,沒想到幾天時間就長了一倍。更為奇怪的是這個“肉團”原來割下來幾塊肉的地方沒過幾天便又重新長好。有的人就說這是傳說中的太歲,誰吃了就可以延年益壽長生不老。那么這個肉團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生物體,它是否是傳說中的太歲呢?
陜西周至縣發現不明生物體的消息,在很短的時間里迅速傳開,許多新聞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而這些報道也引起了西安一些科研機構和院校的重視。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因為當地村民傳說這就是太歲,因為太歲本來就是一個帶有色彩的一個東西,然后各種各樣的說法很多很多。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社會上打電話的,各界打電話的,問詢的人特別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西安)市科委指示西北大學盡快拿出科學結論來。
1992年9月的一天,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受命前往吳風蓮家進行科學調查。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因為系上當時給我交代說是發現了一個動物,但是我去了以后根據這個動物的特性一看,沒頭,沒身子,當時的形態它是一個近似橢圓形的,中間比較厚,邊緣比較薄的,這么一個橢圓形的一個東西,表面帶有褐色,然后腹側帶了一些純白色,當時用水一拍就跟肥豬肉差不多的那種感覺,所以當時我們非常吃驚,不知道這個東西到底是什么東西,但是根據外形,根據形態結構,當時初步判斷這有可能是一個生物,有可能是一個生物,但是究竟是不是,所以當時我提出來必須得做一個,就是說得取一點材料,帶回我們生物系得做一些實驗,
由于當時在現場無法判定這個生物體的種類特性,所以楊興中在征得吳鳳蓮的同意后,從肉團上切割了一塊當作實驗材料,馬上趕回西北大學進行科學鑒定。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首先是不是一個生物,那么從它的一個生命的特征再來做判斷,如果是生物的東西,就有細胞結構,那么這個細胞通過細胞的結構以后,就可以判定你是植物,還是動物,還是其他的東西。
通過對這個不明生物體細胞學的鑒定,發現它具有完整的細胞結構。這就證明它確實是一個生物體。但是它在很短的時間里迅速變大,是因為它自身生長的緣故,還是像死去的生物死尸一樣在水里泡大的呢?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在實驗室簡單測了一下呼吸的指標,通過儀器測了以后,這個東西有呼吸作用,就是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二氧化碳直接測定,就證明了它有一個代謝過程,有二氧化碳的產生,那就證明它是活的。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董兆麟:它繁殖的很快,它沒有鼻子,沒有眼睛,什么都沒有,它就那么一塊肉,肉呢,它是死的,放了三天以后它就發臭了,但是它不發臭,所以認為它是一種活的生物體,但是這個生物體目前的話,人們在整個生物界又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沒有對它進行鑒定。
雖然科學實驗證明這個肉團是一個活的生物體,但是由于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社會上關于太歲的傳說愈演愈烈。
采訪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授楊興中:太歲這個詞,在農村里面一直是源遠流長的,一直有這個太歲這一說,所以一旦土里頭挖出一個肉乎乎的一團的這個東西,老百姓都認為是太歲。從我小的時候人們就說,老人經常給我講這些事情,講過去誰家蓋房子的時候,挖地的時候挖了個太歲,從此那一家就敗落了,還有死人的,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所以這個在關中這一帶老百姓廣為流傳的一個事情,所以一旦河里挖出這么一個怪怪的,像個肉,又不腐爛沒有任何味道東西,他們第一印象可能是太歲。
據中國一些辭書的解釋,太歲是古代民間對木星的一個別稱,木星它每12年要圍繞太陽轉一圈,它每一年有一個位置,地下相對應的就有一個太歲出現。民間傳說蓋房子興土木的時候門不能正對著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歲就會動怒。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太歲頭上不能動土“的說法。如果按照民間的說法,人們對太歲是十分避諱的,但是為什么又把它與長生不老聯系在一起呢?
其實在中國幾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經》中就有關于太歲的記載。在<山海經>中太歲也被稱為 “視肉”、“聚肉”、“肉芝”。你看都帶個肉字,說明可以食用。據《山海經》記載,“視肉”最早是作為古代帝王生前喜歡食用的物品出現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盡,尋復更生如故”,“食一片復一片” 的特點,也就是說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長,這和陜西周至發現的“不明生物體”似乎一樣,具有自生自長的能力。至于吃了以后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說法,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確有記載。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類,與我們現在見到的靈芝,并稱為“本經上品”。《本草綱目》里還列舉了幾部以“芝”為主的藥方,說明對一些疑難病癥有著特殊療效,其共同的特點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長的特點,顯得更加珍貴.所以歷代帝王都千方百計去尋找它,其中據說古代帝王將相尋找肉靈芝的故事,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找藥最為著名。
據《史記·秦本記》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聽說東方有一種仙藥,食用以后能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親自率將東行尋找仙藥,他來到了山東省的瑯琊鎮,尋訪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醫徐福,命為其尋找到長生不老的仙藥,并賜給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隨即率五百童男童女東行,來到了山東蓬萊尋找仙藥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東渡扶桑,到達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現在的日本列島一帶繼續尋找仙藥。據說秦始皇讓徐福尋找的仙藥當中就有肉靈芝。然而2000多年過去了,徐福和他的尋找船隊消失在歷史長河里,而它夢寐以求的仙藥也化為了歷史傳說。但是在陜西周至縣發現的這個不明生物體,卻再次把人們與肉靈芝聯系在了一起。
采訪 陜西省中醫研究院 副院長 米家烈:古代的肉靈芝上面的描述呢,本草綱目上它描述的比較詳細一些,我去看的時候 它的形狀就是像描述的,它的這個黃的像紫金,這個切起來就像一塊肉,那個紫金你看起來就像那個紫金顏色又發黃又紫。而且,它的外圈上還有,一圈一圈好像在那個增生,一圈一圈的在那里發展,發育這個過程中留下的一個痕跡都比較很清楚,那個手摸到上頭光光的,而且摸下來還一點黏度感,就好像咱們那種椒鹽蛋白那個在上面出現的那種現象,感覺到非常的寶貴,我也沒敢用手很有勁的去摸,就輕輕地看了一下我感覺到這是一個寶貝,我可以斷定地說它就是肉靈芝。
米家烈的說法源自《本草綱目》對肉靈芝的描述。據《本草綱目》記載“肉芝狀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黃
給你轉一篇文章看一看,中醫教授寫的,那些 炒作太歲的人最恨這種文章了。
特別申明:本人自看到過一次傳說中的太歲肉靈芝,我更不可能對這東西仔細研究,這文章絕對不是我寫的,我也沒有這個能力,我僅僅是轉載。
一段時間來,太歲這個神秘卻并不陌生的事物被傳的沸沸洋洋,眾說紛蕓,難以辨識。通過調查及科研結果取證,發現不少對太歲宣傳可疑之處,同時不當的宣傳及炒作也給公眾健康帶來隱憂,為正視聽,現將科學性依據匯總,澄清疑問,衛護公眾健康。
太歲非肉靈芝的歷史依據
太歲沒有明確的或者有科學驗證的效果評斷,好多只是傳說或者偶爾的記載 ,有人說太歲在山海經中叫視肉,但山海經中只提到視肉兩字,卻并沒有形態與功效描述,沒有太歲的由來依據,就象西王母在山海經中是獸,但現在被大家傳成了神仙,不能憑字義理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提到了肉靈芝,引用了葛洪《抱樸子》中的評斷,但抱樸子中說的肉靈芝是萬年蟾蜍及千年蝙蝠、千年靈龜,說到顏色“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說的卻是石芝,而且有頭有尾,附于大石,是生物,并不是現在一個肉團卻稱為太歲的樣子;并且東晉之前已有太歲之說,只不過指天文,并沒有說是肉靈芝。太歲之說由來已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只提到沒見過肉靈芝,藥名及別名并沒有談到太歲之說,他也不會不知道太歲。有人說秦始皇下令尋找的長生不老藥是太歲,沒有任何確定的歷史記載,以訛傳訛,仙山出仙藥,只是古人的想象,何況仙藥沒有太歲之說。(具體見《山海經》《抱樸子》《本草綱目》片斷)
太歲有關科研及報道
太歲的身份尚在研究,功效尚未明確,對人的作用傳說有好有壞。中央臺、河南臺以及電視臺等都為此做過調查及論證,太歲及太歲水的科研結果看,普遍存在重金屬、亞硝酸氮嚴重超標等,很易致癌,即使所謂的活性物質PPQ,也不比水果高什么,甚至也比不上一些蔬菜食品。當年陜西周至最早報道的太歲發現人,食用了太歲,結果二年后得癌去世,所以不能輕易食用。此外,目前市場上假冒偽劣很多,有跟風炒作之嫌,太歲及太歲水慎用。
太歲臨床情況
太歲不是藥物,沒有臨床使用證明,沒有經過群體采樣,古代也沒有入藥依據,所以有人宣稱治癌治頑癥等都是想象與虛構,明朝的李時珍也沒在本草中列太歲是藥物,更不是什么上品。有些炒作太歲的,把靈芝的功效復制過來,那是顯而易見的誤導。
太歲傳聞及炒作
過去太歲報導少、物以稀,因為大家普遍認為其不祥,都在避禍放生,看見也裝沒看見,但近年來很多太歲在各地被發現,一個舊水渠都能出來七十多個,一個垃圾場就發現了近二十個,農村一個普通的糞坑就挖出來近三百斤,有心人多了,太歲就多起來的,全國各地時不時有發現,再看看淘寶上的成交記錄,一個太歲能成交幾百次,都宣揚的是未認定的功效,而且有嫁接之嫌。
就治病而言,私下傳聞較多,有好有壞,保健的依據也不充分,所謂的功效沒有切實依據,只是個人性的摘編及傳說。如果有吃太歲肉的,一定要小心異常致癌(陜西周至最早發現人吃肉靈芝后兩年得癌癥去世),喝水還須防重金屬、亞硝酸氮,這在中央電視臺及地方臺的系列報導中已有提示。就水質化驗來說也僅是基本項,現在網上賣太歲的所謂水質化驗報告,有的項目不全,有的是不是太歲泡的也難認定。有人說太歲不會死,那倒要小心在肚子里扎根繁殖哦,也是不可考究。有些人為迎合市場炒作,沒真正考證太歲的由來,就抄錄山海經與本草綱目中的內容,請大家認真查看原文到底是什么。如果食用及飲用太歲水發現異常,一定要停止,發現欺騙及虛假宣傳品應當給國家醫藥衛生部門反映,進行整治。
慎用太歲
如果說收藏太歲只是稀奇倒也罷了,但現在出現了一股風潮,肉團成了包治百病的仙物,功效東拉西扯,科研論證中已經表明有害的,卻只談好不談壞,更沒有科學的、可靠的及國家權威機構的認定,借陌生之物行利益企圖,并在大網站占領輿論場所,隨意編輯太歲定的定義、功效及作用,在貼吧里鼓吹太歲,刪除事實求是的貼子,愚弄陌生者,炒作價格,讓很多人上當,高價卻買了事實出入很大的肉團,甚至還危害到公眾健康,大家一定慎重看待。所以,要防著有些人唯利是圖,虛假宣傳,騙財謀利,甚至害人健康。
央視十套《太歲疑云》后半段,明確檢測出幾乎所有太歲肉靈芝泡的水都重金屬嚴重超標,不信,你自己上網搜出來自己看!
你要化解太歲的話,有一種方法就是去請一個太歲符來就可以化解了。
有些人會因為一些意外的原因,撿到一些價值連城的寶物或者物品,而這些寶物或者物品,使得他們得以改變如今的生活。在五年前,有一個遼寧的農民撿了140斤的太歲,大家可能會好奇太歲是什么。人對于太歲到底是什么有著不同的看法,一些資料顯示太歲甚至和木星有著一定的聯系,而我國民間也認為太歲是一種神仙之類的肉類化身。五年前,遼寧農民因撿140斤太歲一夜暴富,他后來怎樣?
幸運撿到140斤太歲
在2023年的3月,有一個叫做王承德的遼寧農民,他有一次非常意外地撿到一個重達140斤的不明物體。這物體看起來不像動物,也不像植物,摸起來軟軟的,似乎是肉,后來經過有關專家的鑒定,才知道原來王承德撿的這個物品就是傳說中的太歲。他撿了一個重達140斤的太歲的消息,很快傳遍了他所在的村落,甚至網上都有流傳著他撿140斤太歲的相關信息。王承德也從一個幾乎沒人知道的農民變成了網紅,大家都知道太歲也被人稱為肉靈芝。在《本草綱目》有所記載,太歲也是一種藥材,所以很多人都重金求購買太歲。
王承德在撿到這個140斤太歲之后,就陸陸續續開始賣掉太歲,剛開始他賣一斤1萬,后來直接賣到一斤10萬。在王承德撿到這140斤太歲完全賣完之后,王承德獲得了將近300萬元的巨額利潤。這對于王承德一個普通農民來說,300萬元可謂是巨款,很多人都非常羨慕王承德的遭遇,因為平白無故多了300萬,可謂是許多人做夢都沒法想到的。
如果普通人拿了這300萬的話,肯定是想盡情的吃喝玩樂,盡情的實現自己原來沒錢的時候不敢實現的事情。大家知道對于一夜暴富的人來說,如何控制自己的錢財是一種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這個錢財并不是他們辛辛苦苦勞動所得的,所以他們并不會珍惜,所以一般一夜暴富的人大部分情況下都會出現非常浪費的情況。
暴富之后理智規劃
王承德在賺了這一筆橫財之后,并沒有像所有人想的拿著300萬揮霍,而是仔細思考如何使用這300萬,通過合理理財來讓自己的錢財變得更加的多。300萬元是王承德將自己的太歲賣出得來的,這一年中,王承德一直在一點點販賣太歲,而這一年中,他不僅僅販賣太歲,更是在如何思考如何安置這一筆錢。王承德在賣完太歲之后,先花了18萬買了一輛屬于自己的私家車,后來他便拿剩下的錢開始了創業之旅。
他花了150萬元,在他家后面的荒山建了一座山莊,這座山莊被他稱為德福山莊。建造了這個山莊之后,他便開始經營屬于自己的農家樂,開農家樂來掙錢。王承德還花了很多錢買了毛驢,甚至建造了屬于自己的魚塘,開始養魚。王承德通過自己這些錢,開展了各種各樣的農副業,而這些錢都使得王承德開始成為一個有著固定的資產,固定收入來源的富人。
王承德甚至還用剩下的一些余錢,開辦了一個食用菌的生產工廠,而這個生產工廠也使得王承德賺的盆滿缽滿。當時許多人都認為王承德在一夜暴富之后一定會吃喝玩樂、縱情揮霍,但王承德在一夜暴富之后并沒有揮霍,而是仔細的去規劃自己人生。許多人都認為王承德的這種行為是非常理智的,而他在投資沒多久便開始賺取了巨額利潤,倘若王承德在之后的發展沒有一些客觀意外的話,他的事業一定會越來越紅火,而他在之后擁有的可不僅僅是300萬,甚至可能比300萬更多。
再次開始
但可謂是天有不測風云,后來臺風登陸我國沿海地區,使得遼東地區發生洪災,這些洪災使得王承德的魚塘被毀掉。他的山莊也因為災害而變得門可羅雀,幾乎沒有人愿意去他的山莊去度假。慢慢的,資金鏈斷裂,這時他的人生進入低谷,當時的人都認為,王承德的人生可能又回到了那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人生。
在洪災之后,王承德也沮喪了一陣子,但他并沒有徹底一蹶不振。他決定將自已的山莊轉賣,轉賣之后又開始拿剩下的錢創業,他將自己的毛驢等物品賣掉,獲得了20萬的周轉資金,他拿周轉資金開始養雞創業。王承德又開始賺錢,他并沒有被現實,而是重新站起來,使得自己的人生又迎來了第二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