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轉 二人轉: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雙條邊曲、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地方戲等。二人轉屬走唱類曲藝,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東部三盟一市。 二人轉這個名字最早見于偽滿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東日報》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館,邇來未識由某鄉邀來演二人轉者,一起數人,即鄉間蹦蹦,美其名曰‘蓮花落’,每日裝扮各種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大會上,東北代表團的二人轉節目正式參加演出,從而二人轉這個名字首次得到全國文藝界的承認,并叫得越來越響。 起源和發展 二人轉是在東北大秧歌的基礎上,吸取了河北的蓮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場等演變而成。 二人轉自草創至今,大約有近300年的歷史,藝人師承關系可上溯到清朝嘉慶末年。 二人轉在歷史曾形成東、西、南、北四個流派。 東路以吉林市為重點,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遼寧黑山縣為重點,受河北蓮花落影響較多,講究板頭。 南路以遼寧營口市為重點,受大秧歌影響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龍江北大荒為重點,受當地民歌影響,唱腔優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講板頭,東要棒”的諺語。后來各流派取長補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轉。 二人轉是東北的民間小戲。二人轉不只是兩個人轉。它一樹多枝,一類唱腔,卻有多種演出形式,大體可分“單”??、“雙”、“群”、“戲”四類。 “單”:指“單出頭”,一個人一臺戲,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戲一角一人演的,類似“獨角戲”。 “雙”:指“雙玩藝”。這是名副其實的二人轉。二人演多角,敘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載歌載舞。 “群”:過去把“拉場戲”也叫“群活兒”。現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戲”:指“拉場戲”。這是以小旦和小丑為主的東北民間小戲。其中由兩個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戲”。 二人轉的傳統劇目有三百多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藍橋》、《西廂》、《包公賠情》、《楊八姐游春》等雙玩藝兒;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鏡架》)、《紅月娥作夢》、《丁郎尋父》等單出頭;還有《回杯記》、《鋸大缸》、《寒江》、《拉馬》、《二大媽探病》等拉場戲。 二人轉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之稱,共三百多個。嗩吶、板胡是二人轉的主奏樂器。擊節樂器,除用竹板(兩塊大板和五塊節子板)外,還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塊竹板,一手打二塊)。二人轉的表演,有“四功一絕”。四功是指“唱、說、做(或扮)、舞”,手絹、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絕技”。 二人轉的根,扎在東北農民的心里。有的農民說“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今天,不但在東北的廣大農村和城鎮中流傳著,在河北、內蒙的部分地區,也有二人轉的演出活動。 【二人轉十大宗師】 李青山 王尚仁 李慶云 楊福生 劉士德 閻永福 王悅恒 欒繼承 程喜鳳 谷柏林 【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及演員】 男:秦志平 韓子平 董孝芳 李雷 董寶貴 孫文學 尹為民 董連海 佟長江 徐振武 岳春生 李海 閻光明 傅昌發 丁少良 女:鄭淑云 李曉霞 關長榮 董瑋 朱和平 白鳳蘭 蘇文秀 鄭桂云 陳樹新 王艷春 白玉民 于蓮 李麗穎 石桂琴 張建華 楊宏偉 閻學靜 楊金華 孫曉麗 【民間演員】 王文軒 白玉令 劉桂玉 孫艷芳 趙曉軍 小豆豆 王小力 張濤 關小飛 瞿波 路小波 關小平 李小宇 董明珠 于小飛 常艷萍 張小波 劉冬梅 孫麗榮 畢佳琪 吉忠利 徐秀麗 魏三 唐鑒軍 王小寶 【二人轉導演、編劇、編曲及研究人員】 王中堂 王軼夫 高鳳閣 高云梯 隋國鈞 劉文彤 劉新 張明遠 牛正江 張文奇 白萬程 張連俊 王兆一 何川 崔廣林 孫士學 隋書今 張憲彬 于永江 楊維宇 王肯 董延瑞 趙云程 張志勛 那炳晨 顧玉增 于憲濤 王徹 苗中一 王鳳賢 李忠堂 金士貴 李鵬飛 何慶魁 耿瑛 陳功英 馬金萍 馬力張震 趙月正 崔凱 【代表作品】 《包公斷后》、《二大媽探病》、 《回杯記》、 《連心曲》、《馬前潑水》、《梁賽花搟面》、《皇親夢》、《攀親家》、《老漢背妻》、《單出頭》、《包公賠情》、《孫二娘開店》、《張郎休妻》、《禪宇寺》、《雙趕集》、《送雞還雞》、《李翠蓮還魂》、《六月雪》、《劈山救母》、《洪月娥做夢》、《打龍袍》、《密建游宮》、《劉金定探病》、《羅成算卦》、《大將名五更》、《春哥對花》、《張生游寺》、《李桂香打柴》、《韓琪殺廟》、《小拜年》、《富貴九子圖》、《游西湖》參考資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153786.html
是戲曲
二人轉和河南墜子
河南墜子《羅成算卦》就是講一個會算卦的老人給羅成譜了一卦講他的一生
表的是
數九隆冬天氣寒
二十八宿降臨凡
白虎星羅成轉人世啊
一桿銀槍天下傳哪
小羅成
他來到了大街四下看哪
有一座卦棚貼著對聯
上聯寫心中有事來占卦
下聯配禍到臨頭后悔難
橫批道有四個大字啊
能斷生死上邊占哪
還寫著
如有一字算不對呀
踢了我的卦棚倒找錢哪
羅成看罷心暗想
牛鼻子老道敢狂言
我請他給我算一算
先生你給我占一占哪 老道說生辰八字你講全面 羅成說我是戌午年 閏五月 十五午時生育俺 老道說一五倆五我經常見哪 你把那五個時辰都占全哪 他五個五字都占全 那老道說 幼年的好事我不用算哪 七歲八歲你讀書篇 九歲把武藝學到手 十歲文武你兩雙全 十一命運天造定啊 背著你的爹娘到外邊哪 夜打登州你十二歲呀 救你的表兄理當然 十三你揚州去趕考 箭射金錢的武狀元哪 十四你綠林訪響馬呀 交下了文武眾魁元 你結拜弟兄有三十六 十五聚會在瓦崗山 十六你也賣過絨線 收下金娥女嬋娟 十七你又保李淵呀 十八你才歸真主哇 立下了功勞有萬萬千 算得羅成面帶笑唉 先生你算卦呀賽過神仙唉 那羅成說 過去的事情不用算哪 把我的壽命占一占哪 老道說施主讓我算壽命 又怕施主你把臉翻 那羅成說先生您把實話講 不會翻臉找麻煩 老道說別人算的我不管 我算你壽命二十三哪 羅成當時就翻了臉哪 牛鼻子老道你敢狂言 徐茂公也曾給我算 他算我壽命七十三哪 咱倆無仇又無恨 為什么減壽五十年 你把道理講一遍 要不然我叫你的卦棚底朝天哪 老道說 你有個表兄叫秦叔寶啊 武藝交換你暗藏奸 你有那五虎斷門槍三路 有絕技你不傳 準備著將來把臉翻 你詭計多端心不正啊 減去你壽命整十年啊 那程咬金是你結拜的盟兄長 你不該打他一頓拳 你打兄長犯下了罪 折去你壽命又十年哪 還有那二賢莊的單雄信 滴血淋盆拜金鑾 瑣五龍你監斬殺死了單雄信哪唉 折去你壽命又是十年 你妻子待你的恩情重啊 花言巧語你把她瞞哪 藥酒殺妻你心腸狠 折去你壽命整十年 二主爺請你去赴宴 你醉酒在龍床去安眠 欺君之罪又折去十年哪 七十三減去五十歲呀 只能剩下這二十三 那羅成聽罷心暗想 自己虧心有蒼天 先生你能算就能破 壽命添上我多給錢哪 那老道說 施主請您回頭看 這時節老道的卦棚在空中懸 你當我是何人等 徐茂公的師傅畢塵仙 羅成聽罷明白了 老師下凡教育咱 羅成跪在溜平地 保佑羅門的小兒男 這羅成算卦一唱段哪 到后來他亂箭穿身染黃泉 因為他的心眼太偏
京戲是國粹,居第二位的應當是越劇。豫劇第三。
也有說評劇是第二大劇種,排序就是京劇、評劇、豫劇、越劇、秦腔、河北梆子、黃梅戲、漢劇等。有人可能說唱腔優美動聽的黃梅戲太往后了,黃梅戲流行區域(安徽省、湖北省)較秦腔(流行于西北各省)和河北梆子(流行于京、津、冀、東北和魯、晉部分地區)要小些,所以往后了一點。
【二人轉簡介】[編輯本段] 二人轉: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雙條邊曲、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地方戲等。表現形式為:一男一女,服飾鮮艷,手拿扇子、手絹,邊走邊唱邊舞,表現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獷,唱詞詼諧風趣。二人轉屬走唱類曲藝,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東部三盟一市(現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 二人轉這個名字最早見于偽滿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東日報》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館,邇來未識由某鄉邀來演二人轉者,一起數人,即鄉間蹦蹦,美其名曰‘蓮花落’,每日裝扮各種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大會上,東北代表團的二人轉節目正式參加演出,從而二人轉這個名字首次得到全國文藝界的承認,并叫得越來越響。 【起源和發展】 二人轉是在東北大秧歌的基礎上,吸取了河北的蓮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場等演變而成。 二人轉自草創至今,大約有近300年的歷史,藝人師承關系可上溯到清朝嘉慶末年。 二人轉在歷史曾形成東、西、南、北四個流派。 東路以吉林市為重點,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遼寧黑山縣為重點,受河北蓮花落影響較多,講究板頭。 南路以遼寧營口市為重點,受大秧歌影響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龍江北大荒為重點,受當地民歌影響,唱腔優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講板頭,東要棒”的諺語。后來各流派取長補短,互相融洽,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轉。 【演出形式】 二人轉是東北的民間小戲。二人轉不只是兩個人轉。它一樹多枝,一類唱腔,卻有多種演出形式,大體可分“單”、“雙”、“群”、“戲”四類。 “單”:指“單出頭”,一個人一臺戲,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戲一角一人演的,類似“獨角戲”。 “雙”:指“雙玩藝”。這是名副其實的二人轉。二人演多角,敘事兼代言,跳出跳入,載歌載舞。 “群”:過去把“拉場戲”也叫“群活兒”。現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戲”:指“拉場戲”。這是以小旦和小丑為主的東北民間小戲。其中由兩個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戲”。 二人轉最初由男性演員表演,換裝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現女演員,由一男一女演唱,作簡單化妝。 【表演手段】 二人轉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是二人化裝成一丑一旦的對唱形式,邊說邊唱,邊唱邊舞,這是名副其實的"二人轉";一種是一人且唱且舞,稱為單出頭;一種是演員以各種角色出現在舞臺上唱戲,這種形式稱"拉場戲"。 對于演員的表現手法,有"四功一絕"之說。"四功"即唱、說、做、舞;"一絕"指用手絹、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動作。四功"唱"為首,講究味、字、句、板、調、勁;"說"指說口,以插科打諢為主;"做"講究以虛代實;而"舞"主要指"三場舞"。二人轉的"一絕",以手絹花和扇花較為常見,這部分與東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別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風擺柳","仙人摘豆","金龍盤玉柱","黑虎出山","金鼠歸洞","纏頭裹腦"等高難動作。有的舞者雙手持手玉子,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兩塊,有"雙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輪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種打法。 【唱腔】 二人轉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之稱,共三百多個。嗩吶、板胡是二人轉的主奏樂器。擊節樂器,除用竹板(兩塊大板和五塊節子板)外,還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塊竹板,一手打二塊)。二人轉的表演,有“四功一絕”。四功是指“唱、說、做(或扮)、舞”,手絹、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絕技”。唱詞以七言、十言句為主,兼有民歌長短句。說口包括說白和數板,多用韻白,語言風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講究表演手段和動作;舞功以東北大秧歌為主,同時吸取民間舞蹈和武打動作。 【二人轉的根】 二人轉的根,扎在東北農民的心里。有的農民說“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今天,不但在東北的廣大農村和城鎮中流傳著,在河北、內蒙的部分地區,也有二人轉的演出活動。【二人轉藝術家和劇作家】[編輯本段]【二人轉十大宗師】 李青山 王尚仁 李慶云 楊福生 劉士德 閻永福 王悅恒 欒繼承 程喜鳳 谷柏林 【著名演員】 男:秦志平 韓子平 董孝芳 李雷 董寶貴 孫文學 尹為民 董連海 佟長江 徐振武 岳春生 李海 閻光明 傅昌發 丁少良 女:鄭淑云 李曉霞 關長榮 閆書平 董瑋 朱和平 白鳳蘭 蘇文秀 鄭桂云 陳樹新 王艷春 白玉民 于蓮 李麗穎 石桂琴 張建華 楊宏偉 閻學晶 楊金華 孫曉麗 【民間演員】 王文軒 白玉令 劉桂玉 孫艷芳 趙曉軍 小豆豆 王小力 張 濤 關小飛 瞿 波 路小波 關小平 李小宇 董明珠 于小飛 常艷萍 張小波 劉冬梅 孫麗榮 畢佳琪 吉忠利 徐秀麗 魏 三 唐鑒軍 王小寶 蔣小東 李毛毛 王小福 張松濤 趙春雷 張小野 崔大笨 崔明亮 王槐陽【二人轉導演、編劇、編曲及研究人員】 王中堂 王軼夫 高鳳閣 高云梯 隋國鈞 劉文彤 劉新 張明遠 牛正江 張文奇 白萬程 張連俊 王兆一 何川 崔廣林 孫士學 隋書今 張憲彬 于永江 楊維宇 王肯 董延瑞 趙云程 張志勛 那炳晨 顧玉增 于憲濤 王徹 苗中一 王鳳賢 李忠堂 金士貴 李鵬飛 何慶魁 耿瑛 陳功英 馬金萍 馬 力 張 震 趙月正 崔 凱【二人轉代表作】[編輯本段] 《包公斷后》、《二大媽探病》、 《回杯記》、 《連心曲》、《馬前潑水》、《梁賽花搟面》、《皇親夢》、《攀親家》、《老漢背妻》、《單出頭》、《包公賠情》、《孫二娘開店》、《張郎休妻》、《禪宇寺》、《雙趕集》、《送雞還雞》、《李翠蓮還魂》、《六月雪》、《劈山救母》、《紅月娥做夢》、《打龍袍》、《密建游宮》、《劉金定探病》、《羅成算卦》、《大將名五更》、《春哥對花》、《張生游寺》、《李桂香打柴》、《韓琪殺廟》、《小拜年》、《富貴九子圖》、《游西湖》、《楊八姐游春》、《鋸大缸》、《包公吊孝》、《馮奎賣妻》、《樓臺會》【傳統劇目】 二人轉的傳統劇目有三百多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藍橋》、《西廂》、《包公賠情》、《楊八姐游春》等雙玩藝兒;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鏡架》)、《紅月娥作夢》、《丁郎尋父》等單出頭;還有《回杯記》、《鋸大缸》、《寒江》、《拉馬》、《二大媽探病》等拉場戲。以后又編演了反映現代生活的曲目,如《給軍屬拜年》《豐收橋》等等。【二人轉名人】[編輯本段]趙本山 以演出喜劇小品聞名的趙本山,出身就是二人轉演員.趙本山以喜劇小品取得了國內無人能及的地位后,開始極力推廣二人轉.以"劉老根大舞臺"為代表的一些演出團體和劇場相繼出現. 但是包括趙本山所宏揚的"綠色二人轉"在內,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二人轉演出已經看不到傳統的劇目和演出形式.綠色二人轉已經發展為集忽悠、說笑、模仿秀、雜技表演為一體的表演形式. 傳統二人轉中的表演形式、曲牌、曲調、典目都被打破,突顯了對傳統的傳承發展的一些矛盾.小沈陽 2006年陰歷八月十五被趙本山收為徒弟,他男扮女裝的另類二人轉表演在劉老根大舞臺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藝名:小沈陽 性別:男 原名:沈鶴 年齡:26歲 屬相:雞 身高(厘米):174 體型:勻稱 星座:白羊座(3.21--4.19) 老家: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 妻子:沈春陽(即小沈陽的搭檔,23歲) 有一女兒(大概兩三歲) 人生格言: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性格:浪漫迷人,成熟穩重,風趣幽默,活潑可愛,開朗大方,感情專一,善解人意,誠實坦白 口頭禪:為什么呢? 偶像:成吉思汗 喜歡的活動:民間藝術,唱K,看電影,游戲對戰 喜歡吃啥:素食 喜歡聽的歌:孫楠 刀郎 許巍 喜歡的電影:情色 馮小剛 喜歡去的地方:上海 海邊 酒吧 個人介紹:山不轉水轉 水不轉人轉 風風火火二人轉 轉不出的緣里緣外 5月2日,東北三寶小沈陽、孫小寶、郭旺二人轉明星集聚北展劇場
我目前知道的:魏三 郭旺 趙本山 宋小寶但是這些都不唱二人轉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tSu3ODcIlM
不太明白你為啥要二人轉的羅成算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