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
開光大致分類有三種:佛家開光,道家開光,民間開光(一般是綜合了佛、道兩家的做法)。無論那一種形式的開光都是通過一種儀式來接引靈性和仙氣幫助請寶人。開光就像給物品點上燭光,自己做善事、修功德就會讓燭光更亮,在冥冥中引到靈性和仙氣。
第一:佛教中任何儀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義,開光也不例外。
佛教認為,我們眾生從無始以來,就受到無明塵垢的污染,而不能徹見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開發我們內具的智慧。開光就是修證達到與佛心相應者,祈請諸佛菩薩駕臨,對他們的應身像作以印證,注入特殊的內涵,即佛的大慈大悲,大智大慧,五眼六通。通過修行證法的人開光,才能請到真正有修持的佛教護法,護持佛像,護持正法,加持供奉者或修行者開啟智慧、修證身心。在娑婆世界的眾生看來,開光佛像是一個物體,一個形象。而在法界眾生的眼中,開光佛像卻是一位活生生的佛、菩薩,故能起到防止邪祟作怪,消災祛病,趨吉避兇之奇效,其價值實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除佛像外,一切物品均可開光加持。普通物品一經開光,就帶有佛菩薩的全息信息,同樣可起到助緣加持,防止邪祟作怪,消災祛病,趨吉避兇之奇效。
第二:開光的正式啟用來自道教,開光即為道教儀式之一。 開光就是把宇宙中無形的、具有無邊法力的真靈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無邊法力的靈性。故而開光是神像被供奉后,必不可少的儀式。佛教本來沒有開光,但有種佛像加持的儀式,跟開光差不多,流傳到現在,就都統統叫開光了。而道教開光神像的方法,乃事須經由高功法師,擇良辰吉日進行開光點眼之儀,儀式中含:清凈、請神、發旨、發令、七星、八卦、入神、敕筆、敕鏡、敕雞、開光、發毫等十二種科儀才完成,使恭請的神靈匯聚神像,藉此借助衪的威靈,使供奉者運氣好轉,求財謀事都能得心應手,方可安座家中或廟堂,供人參拜,庇佑平安。與其他宗教不同處,在於道教神像有入神儀式,其目的為有神靈常駐。 第三:民間開光比較盛行,因為大多數的人請來佛、神靈以及風水物品都是有所求而來,并不是為了修佛修道。 如果一個人為了修佛、修道而請的神像,還是嚴格按照上面兩種方式比較好,但是為了求財、求平安、求升官、求學業這些俗世中的想法,最好是請民間的陰陽師(當然不是那些毫無功力、德性的所謂大師)開光。
佛像擺放背後不可臨窗,應當面對門窗,陽光充足,使人進門便可一目了然。
佛像擺放是不容忽視的。通常擺設觀音佛像時,第一個是就是位置,然后就是周圍環境。如門是南開的,那就是坐北朝南。如果是北開門。那么就是坐南朝北。一般寺院對佛菩薩像多設置專門的殿堂,而家庭大多數時候做不到這一點,由于面積的局限性,所以想要設置合理需要考慮的周到,朝向方位、需要避諱的位置這些都要考慮在其中。
說到佛像擺放,有很多人把觀音與關帝放在一起來供奉,其實這種擺法非常不妥當,佛像的擺放,選擇是關鍵,因為觀音是佛教的神,而關帝只是民間崇拜的英雄偶像。而且觀音是以慈悲為懷,戒殺生的。反而關帝則是嫉惡如仇,他在血腥中建功立業的。家庭供奉佛菩薩圣像,不需太多、太雜、太亂。不宜供奉的太雜,一是因為家庭空間的局限性,二是因為供奉太多難免相沖。
所以把兩者擺放在一起供奉,真的是格格不入。曾經提過,關帝宜向大門,而觀音不需要這樣。觀音最適合“坐西向東”,此外,因為觀音清凈無瑕以及戒暈腥,所以觀音的擺放有三不向:一不向廁所。二不向房門。三不向飯桌。
佛像擺放背後不可臨窗,應當面對門窗,陽光充足,使人進門便可一目了然。這樣佛像才能釋放它的佛光,包郵你平安吉祥,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佛像面對廁所、爐灶或直接面對自己的臥床。這些都是濁氣產生之地,如此供奉的話會褻瀆神靈,供奉佛菩薩圣像宜簡單莊嚴,不論是坐像、立像、臥像皆可,可依各人的喜好相契來選擇。
如果你家里面的房子很多,有足夠的空間就可以單獨隔出一間做為佛堂,但要是房間不夠的話,就擺在客廳書房也是可以的,但是需注意的是擺在客廳或書房位置也不是隨意為之的,客廳供在上方,一般看到寺廟里的佛像都是擺在大殿的正上方,在家中佛像擺放也可以遵循這個道理,一般來說,每一個人進到這個房子,他第一眼看到,這個方就是上方。
佛像供奉在家,需先給佛像開光,不開光的佛像只能說它是工藝品,因為它還沒有那么靈性能夠保你平安吉祥,說到佛像開光也許很多朋友都還不了解改如何進行。開光又稱開光明、開眼、開明、開眼供養。所以新塑成的佛像需要請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在佛教中,經過開光后的佛像就不是原來的木雕石塑,而是具有宗教意義上能夠神靈了。
要給佛像開光,首先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個擦佛像的動作,意為佛珠凈身,因為在塑造過程中佛珠是經過多人之手,之后在念經誦詞,歌頌佛珠功德,隨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筆,,然后將朱砂筆向佛眼的方向作一個“點”的動作,大喊一聲“開”,經過如上的一番儀式,佛像開光才算完成了。佛珠才真正開始具有靈氣。
佛像開光時,由于佛菩薩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說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會提到為佛像開“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讓佛像具有六種神通,能夠觀時間萬物,聽世間苦楚,聞時間百味,嘗盡世間酸甜苦辣。身受難,思想通。所以想要佛珠庇佑,那么開光這個首要的是必做的。
可以。
其它注意事項如下:
供奉佛菩薩,供品可以有五樣東西:分別是,花,燈,香,水,果。不可用肉類,切不可因上供而殺生。
供奉佛菩薩房間的選擇上,建議供在客廳,或書房,不要把佛菩薩像供在臥室里,因為臥室里穿衣脫衣,行男女不凈,這對菩薩是不禮貌的。如果住房空間小,一定要供在臥室的話,平時可以用一塊布蓋上。
另外,我們信佛,學佛,欲求好運,福氣,還有一個非常需要講究的地方, 就是要能在生活中,實踐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重點),你能改正過失,并行善積德,做佛菩薩的好學生,佛菩薩知道了,會非常高興,你因此也會有很好的福報的!
朋友如果你對佛法有興趣的話,我再為你詳細解說一下。
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上,有一大惡,一大善,很能決定我們將來的福氣,運氣
此一大惡,是我們容易忽視的,即是殺生,上天有好生之德,而生靈最為愛惜的,就是自己的性命,我們殺生奪命,生靈的痛苦很深,怨恨也很深,佛法告訴我們,殺生是大惡行,是有惡報的,我們求福求運,此一條不可不戒之。
另外,有一種極大之善行,也是我們容易忽視的,就是孝順父母,孔子說過,孝順父母最難的是“色難”,就是難以對父母和顏悅色,(朋友你回想一下,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對父母以柔心對待,講話輕聲細語,語氣不要兇。
最后,朋友你可以請一些佛學書籍來看下,我們信佛,學佛,不僅僅是去燒個香,磕個頭就了事了,我們的福氣,運氣,一方面可以靠菩薩保佑,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去學習佛法,實踐佛法(比如誦經,吃素,放生),去行善積德修來的。
佛學書籍寺廟里有請,新華書店也有售的。很多經書都很難懂,初學可以看一些佛法普及,佛法入門的書。
(佛法中談到的人生的歸宿,我們現在是人,那有沒有來世呢,來世會變成什么?有沒有永恒的生命?另外,來世能幸福嗎?還是痛苦?有沒有既讓自己幸福,又讓所有的眾生能感到幸福的辦法呢?這一點,佛法有詳細的談論)
開光,又稱開光明、開眼、開明,就是新佛像、佛畫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時,所舉行替佛開眼的儀式。《禪林象器》上說:“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諸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點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又名開水明。”在佛教中,經過開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義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頂禮膜拜。 開光時,將佛像安好,先誦經及咒語,奉請佛菩薩安座,然后才請高僧為佛像開光說法,《黑谷燈語錄》中說:“開眼者,本是佛匠雕開眼,是事開眼;次僧家誦佛眼真言,誦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謂開眼也。”其實開光就是為佛像舉行一種說法的儀式,其具體的儀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個擦佛像的動作,說一首偈語,贊頌佛菩薩的功德,此謂開眼也。其次再用鏡子向佛像正面對照,說幾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緣;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筆,再說一首偈語,然后將朱砂筆向佛眼的方向作一個“點”的動作,大喊一聲“開”,經過如上的一番儀式,開光才算完成了。 開光時,由于佛菩薩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說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會提到為佛像開“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讓佛像具有六種神通,點眼眼通,真見無所不見;點耳耳通,妙聞遍及十方;點鼻鼻通,普嗅法界諸香;點舌舌通,演說妙法無窮;點身身通,分身塵塵剎剎;點意意通,能鑒三世群機。 開光法會的儀規最早見于北宋太平興國五(980),北印度烏填曩國傳法大師施護在開封太平興國寺譯經院譯出的《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規經》。該經指出,佛像塑畫雕造完成后,就要舉行安像慶贊活動。首先選擇吉日良辰和結界勝地,其次在此處設置伴蓋、幢幡、香花、水果、燈明等佛供,接著由身著莊嚴如法的阿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們一心觀想如來一切圓滿之相。然后合掌作禮,瞻仰圣容,以凈香花等供于佛前。再是入定心,離疑念,誦咒三遍,請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燈、果、飲食等供養。復次,安置佛像坐西向東,并用黃布覆蓋。阿諸梨作觀想佛如一聚火,如來真身諸相圓滿,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把“奄”字安于頂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若是金、石、銅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凈,然后用歌舞妓樂贊頌,僧人復頌香油真言。再用盛滿香水和五寶五藥花果的凈瓶,灌浴佛像,僧眾齊誦偈贊,并作歌舞妓樂。若是畫像,要用鏡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種凈火涂于鏡,沐浴鏡中影像。再依次吟誦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發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須真言、獻涂香真言、安莊嚴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頂儀規將佛像置入曼荼羅,誦本尊真言三遍。一切供養儀具足后,開眼師用筆作點姿勢,這是為佛像開眼之光明,再誦開眼光真言三遍。 這時,佛像即已開光。誦完開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羅,齊誦護摩真言、增壽真言、息災增益真言,使眾生普獲吉祥。這時,阿諸梨即教化施主結緣,施利增福,金銀財帛等隨布施。復次,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也施以財物,令福德更具圓滿。曼荼羅之內所供財物,必須都歸阿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當這套儀規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壇。這是密宗的開光。 佛教中任何儀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義,開光也不例外。我們眾生從無始以來,受到無明塵垢的污染,而不能徹見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開發我們內具的智慧。如神秀禪師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試,勿使惹塵埃。”所以,在開光儀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塵的動作,這是表示要拂去我們眾生心地上的垢塵;然后再用鏡子一照,表示垢除凈顯,明心見性,真正見到諸法的本來面目。用朱砂筆點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著智慧,所以點開佛眼,意思就是要開發我們眾生的內在智慧。我們眾生由于無有智慧,對諸法妄起分別,就如眼睛有病,見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這就是我們的般若智慧。 開光這種儀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傳過程中,受到中國原有的文化影響,所以便接受這種儀式,這也是佛教中國化的一種表現。但是,開光儀式所具有的內涵,則是佛教特有的提升。現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記開光的內涵,而偏重追求儀式的隆重,這是執事廢理;或者的人認為開光僅是一種儀式,沒有什么實在的價值,這是執理廢事。這兩種現象,都屬偏見,佛法提倡事理圓融、事理無礙,所以我們在舉行開光儀式時,不要忘記這種儀式的內涵,不僅要開佛像眼,更要我們眾生的心眼,開發內在般若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凈空法師關于佛像開光與意義的開示:
請佛像到家里供養,不需要做任何儀式。佛像請到家里也不需要開光,這個事情我也講的很多。大家都希望這個佛像會靈驗,就一定要開光,不開光他就不靈了。你請我去給它開光它就靈了,你想想看,你就不如拜我,我比它強多了。我叫它靈就靈,叫它不靈就不靈,那佛菩薩就聽我的了,這個觀念錯誤。開光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新造的佛像,或者新造的禮堂、念佛堂,開幕儀式,我們現在不叫開光,叫開幕。開幕的時候一定要跟大家講解,為什么要建立這個,為什么要造這個佛像,造這個佛像是什么用意,我們供養有什么好處,把這個說出來之后,這叫開光。是佛像開我們的光,不是我們開佛的光,你看這個顛倒了,這麻煩大了。 像我們供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我們看到觀音菩薩,自己對一切眾生慈悲心就要生起來,是觀音菩薩開我們慈悲之光;地藏菩薩他是孝子,見到地藏菩薩,我們就想到要孝順父母,把我們孝敬父母的光開出來,這個意思就沒錯,這一定要懂得。一個佛菩薩就像我們學校里功課一樣,他代表一門功課,你把他講清楚,看到他,他來提醒我的。你說你是個不孝的人,有人天天在你旁邊嘀咕你「你要孝順父母,你孝順父母」,聽了幾天你就討厭了,你就會怨恨那個人。佛門里的方法非常巧妙,供一尊你看到很喜歡的地藏菩薩,看到他,他就在提醒你孝養父母;看到觀音菩薩,就提醒你,你要慈悲對人。所以,所有諸佛菩薩的形象都是這個用意,千萬不要錯會意思,錯會意思你就上當了。不但是佛菩薩沒有開你的光,你是愈迷愈深,大錯特錯,你真正是。有關破除與佛門設施表法的開示:1 佛法里所有一切設施都是教學的工具,都是表法,都是啟發自性,這是很了不起的。
2 灌頂是形式,是表法;重要是法,不懂得法就白灌了。灌是慈悲加持,頂是佛頂,把佛法里面至高無上的佛法傳授給你,這叫灌頂。
3 佛用蓮花來表法,把污泥比作六凡世間,上面的清水比作四圣法界。蓮花開在上面,四圣六凡他都放下了,都舍了,這叫真清凈。如果你把四圣六凡統統舍掉,你就是蓮花化生。
4 我們這個法門也稱為蓮宗,極樂世界也稱為蓮華世界。蓮花是花果同時,拿來比喻凈宗念佛成佛非常恰當。
5 法 輪是最早用來表法的,輪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一個象征,它確確實實代表了佛法的內涵。輪的周邊在動,它心不動,佛法里面講的空有、性相、動靜,它統統能代表。“輪”代表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用它來表法。
6 在佛法里養生的原則是:身要動、心要靜。身體是一部機器,機器要運作、要運轉,一定要動。輪的圓周在動,我們身要動;輪心是非有非無,心不但要靜,心要虛。心里頭一無所有,這樣的人決定長壽,這樣的人決定不生病。
7 手結印,合掌、放掌都是表法。合掌的時候表一心,放掌的時候表法界。
8 佛門當中,講經說法是佛事,我們點蠟燭,不點電燈,為什么?蠟燭能明顯地表法,蠟燭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舍己為人。
9 香表什么?香表信香,對佛菩薩的教誨深信不疑;又表戒定真香,戒定是真干,真正依教奉行。
10 佛像前面的供具,最重要的是供水。不燒香沒有關系,不燃燈也沒有關系,一定要供一杯水。水表什么?表心,心要像水一樣清凈,要像水一樣平等。
11 供花,是提醒自己要修好因;供果,是提醒自己要求好果。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在佛菩薩面前磕幾個頭、燒幾支香、供香花水果就得佛力加持,那是,沒有這回事!
12 世俗人戴珠寶是炫耀他的身份與財富;學佛的人戴珠寶是提醒自己心要清凈、要不染、要不變,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取這個意思。
13 阿彌陀經講的“十萬億”不是數字,是表法的意思。十萬億是盡虛空遍法界,真如本性是盡虛空遍法界。
14 在佛經里面數字都是表法的意思,像阿彌陀經里面,我們看得最多的是用“七”,像七重行樹、七重羅網、七寶池。七代表圓滿,七的意思是東、南、西、北、上、下、當中,取這個意思。
15 你一入佛門,頭一個看到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特別塑造布袋和尚的像,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彌勒菩薩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悅相”,對待任何一個人都歡歡喜喜,一切是非善惡統統能包容。
16 東方天王代表盡職,履行道德;南方天王代表精進,日新又新;西方天王代表多見;北方天王代表多聽。這是天王殿,你一入佛門就給你上第一課!
17 寺院里面供養佛菩薩,是為了教學;這種教學,不僅是學佛的基礎,也是做人的基礎。看到佛像就磕頭,那就叫禮敬嗎?泥塑木雕的佛像你給它磕一萬個頭,它也不曉得!
18 佛像是表法的,叫你看到它,曉得除了自己之外,統統都是佛,是這么個意思。佛是覺,覺性里本來具足一切功德。我們在事相上見到佛像,立刻就曉得,要覺悟,要求覺! 有關佛陀教育的開示:
1 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也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
2 釋迦牟尼佛一生中,辦班三百多次,教學四十九年,目的是教人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不外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3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他的教育不分國家界限、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人;佛是對于宇宙人生、理事、因果徹底通達明了的人。
4 佛法的教育目標是:讓大家明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
5 佛教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佛是覺而不迷;學“覺而不迷”這樁事叫佛事。
6 佛的外表和常人無異,也有喜怒哀樂,但他的內心永遠保持清凈,絕不會起心動念。一個人,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就是佛。
7 凡夫做事是為個人,而佛是為眾生。佛教我們,對自己要清凈,對別人要慈悲。
8 佛法教學的宗旨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學佛的人,要常想佛的教誨,并將佛的教誨應用在生活中。學佛,是學真實智慧。真正向佛陀學習,這叫學佛1 佛教是教學,是釋迦牟尼佛對于九法界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如果我們用現代的眼光來看佛教,佛教是現代人所說的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工作者。
2 他老人家有究竟圓滿的智慧,他明了社會是多元的,所以有許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國家民族、各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
3 我們居住在一個社會上,如何能夠和睦相處、互相尊敬、互相敬愛、互助合作,真正能做到世界大同?這樁事做不到,所以世尊舍棄王位,放棄。
4 這樁事武力也做不到。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釋迦牟尼佛年輕時代,武藝超群,他可以作將軍,他可以作元帥。他知道這個方式達不到社會和諧、安定、繁榮的目標,所以也放棄了。
5 經濟與科學技術,這是現代我們親眼看到的,也不能夠增進人民的幸福。物質生活的水平提升了,倫理道德幾乎完全喪失了。
6 今天這個世界災難很多,我們活在這個世間,無論是哪個階層的人物,不管男女老少,不論哪一個行業,都沒有安全感,精神生活非常空虛。
7 今天所謂的自然災害,我們不知道,與我們的思想行為有密切的關系。世尊明了,所以他放下一切,從事于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工作。
8 世尊不但以言教,而且也身教。佛經里面所講的三輪教誨,三輪是“身、語、意”,無一不是教導一切眾生,他老人家給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樣,最好的示范!
1 諸位要知道,釋迦牟尼佛是王子的身分,身分高貴又非常聰明,一般人見不到的人,他都能見到。由于他的身分特殊,印度當代一些高人,他統統親近過。
2 釋迦牟尼佛十九歲出來參學,到三十歲整整十二年。學了十二年之后,是學了不少東西,但是不究竟,我們現在的話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 印度那些高人他們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有,沒有智慧。他們的禪定不到家,只是到第八定。他們往上能夠見到非非想天,往下能夠見到阿鼻地獄,本事可不小!可是釋迦牟尼佛提出問題,這六道從哪來的?為什么會有六道?這六道能不能解決?沒有一個人能答復。
4 所以佛學了之后不究竟,再找不到地方學。這時他在恒河邊上看到一棵大樹,大樹底下一坐一入定,十二年所學的東西算了,放下,統統丟掉,不要了。這一丟掉,智慧開了,“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這就是以后佛教給我們的: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行。
5 他十二年求學沒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道實在求不到;哪里曉得一把這個放下就大徹大悟了。從此以后他教學,一直到他圓寂,他七十九歲圓寂的,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教學不收費,完全是義務的,有教無類,教了四十九年。釋迦牟尼佛是什么人?用現代的話來說,他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
6 釋迦牟尼佛一生義務教學,他不分國籍、不分宗教、不分族群,只要你肯來學,他都很熱心地來教你。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他是職業教師,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不是搞宗教,他是辦教育。
7 佛沒有叫你去崇拜神,佛教你敬神,為什么?神也是眾生。我們對人要尊敬,對鬼神也要尊敬;不但對鬼神尊敬,對畜生也要尊敬。為什么?它本來是佛。既然一切都是佛,我們都要以真誠的恭敬心來對待。你要記住這句話!
8 我們把釋迦牟尼佛看成宗教家,是冤枉他!他是個好人,冤枉好人是有罪的。我們對佛教根本不認識就加以批評,你說是不是罪過?我們把佛教當作宗教撇在一邊,這么好的東西不學習,那就永遠要搞六道三途,就這么回事情!
1 有些初學者沒有讀任何經,可是拜過很多寺廟,也參加過大法會,除了會念阿彌陀佛,什么也不會。他問,對于整天很忙的人來說,怎樣做比較好?
2 這個問題相當重要。學佛首先要明了“佛”是什么。如果對“佛”很含糊、不清楚,試問你學的是什么?你完全學錯了。我們為了初學,特地有一個專題報告,《認識佛教》。這個報告是在很多年前,我在美國邁阿密對美國人講的。學佛要從這個地方入門。
3 《認識佛教》里面,我們提了三個中心的問題:什么是“佛”?什么是“教”?什么是“佛教”?佛教這兩個字就有三個問題:一個是“佛”,一個是“教”,一個是“佛教”,三者搞清楚、搞明白,然后你才懂得怎么學法。
4 佛教教些什么?我們學了有什么好處?應不應該學習?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念他?念他有什么好處?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后我才肯定我要不要念,所以學佛決定不是。
5 “佛”這個字是從古印度梵文音譯的,它的體是“智慧”,它的作用是“覺悟”。我們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佛”的智慧是圓滿的,是究竟的,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對于宇宙人生理事、因果徹底通達明了的人,我們就稱作“佛”。
6 所以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人,最簡單的話來說,佛是一個智慧圓滿究竟的人。我們學佛學什么?學佛的目的是求真實智慧。唯有真實智慧才能解決問題,要懂這個道理。由此可知,佛教是智慧的學問,是智慧的教學。
7 “佛法”,法是一切萬事萬物的代名詞,佛是“能覺”,法是“所覺”,對于世間萬事萬物都通達明了,這叫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事情才好辦。所以,我們要把佛法介紹給初學,最好從《認識佛教》下手。第二部最好是介紹《了凡四訓》,讓他真正明了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
8 有了這個基礎之后,再介紹佛經給他看。看佛經,實在講也不容易看懂。雖然古人是用最淺顯的文字來翻譯經典,可是這些文字我們現在看還是很深,必須要聽講解或者看注解,才會有幫助。所以接引初機,用《認識佛教》和《了凡四訓》最好。
1 我在講經常常跟大家提示,釋迦牟尼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人,釋迦牟尼佛是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用現代的話來說,他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這是他的正確身分。
2 他是個義務工作者,非常盡忠職守,他非常忠于他的教學事業。他所從事的教學事業,怎么說是多元文化?他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宗教。
3 他有教無類,不管什么人去向他請教,他都真誠慈悲地教導、平等地教導。他熱心地幫助一切眾生,不疲不厭!他給我們做出這個示范,我們應當要學習,學佛,就是學釋迦牟尼佛這個樣子,要學得像!
4 世尊當年在世,我們在經上看到,每天教學講經,講經就是上課,給學生、給聽眾上課,每天八個小時,經上所謂的“二時講經”。
5 古印度把晝夜分做六時,晝三時、夜三時;我們現在的時間單位,晝夜是二十四小時,所以稱為小時。印度的一個時,是我們現在的四小時,二時是八小時。
6 世尊教學,每天八個小時,四十九年從不間斷,確確實實是個“模范老師”!全世界人如果要制定“世界教師節”,我們想,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定被選為第一個代表!
7 佛法的教學,沒有名利;沒有名利,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動?大悲心。沒有大慈悲心,誰干!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不辭辛勞,一天到晚給大家上課,一天講八個鐘點經,還要領眾去修行,哪一個教員肯這樣拼命去干?
8 釋迦牟尼佛教學,什么地方請他,他就去什么地方。他不要薪水、不要供養、不要待遇,就日中一食,三衣一缽,什么都不要,這是什么?大悲心!所以學佛,四眾同修,無論在家出家,要有大智慧、要有大悲心,這才是菩薩道!
1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佛陀的教育,跟著釋迦牟尼佛學。佛教給我們什么?教給我們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老人家的教學,歸納起來不外乎三樁事情。
2 第一個,教給我們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佛教導我們要修“三福”,要修“六和”。其次,教導我們如何與大自然相處。自然是我們生活的環境,生活環境跟我們有什么關系?今天許多人都說地球病了,地球上生態環境被破壞了,這就是我們不懂得自然環境與我們生活有什么關系!
3 我們今天任意地糟蹋環境、破壞環境,地球也生氣了,地球也發怒了,所以到處有許許多多的天災,水患、地震、風災。氣候異常,地球發脾氣,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夠善待它。不是佛教給我們,我們不懂!
4 第三,佛教導我們如何與天地鬼神相處,這從事上講,就是我們如何跟所有宗教相處。如果用今天科學家的方式來說,科學家證明空間是多元的,所謂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從理論上說,空間是無限度的。
5 現代科學家證實,至少有十一度空間存在。人道以外的眾生,我們見不到,科學家的發現正確,確實如此。六道里面,我們見不到天道,也見不到餓鬼道,見不到地獄道。為什么?我們所處的空間不同。那里頭有沒有眾生?有,太多太多了,比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眾生,不知道要多多少倍!
6 佛教給我們,只有把人的關系相處好,大自然的關系相處好,天地鬼神的關系相處好,我們才能夠過安定、繁榮、幸福、美滿的生活。佛法的教學內容不外乎這些。
7 佛陀的教育,跟世間一般教育來相比較,沒有比佛教育對我們自己更親切的了,所以人不能不學佛。無論是哪一個族群、哪一個宗教,統統要學佛!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勸你學佛,絕對不是叫你改變宗教信仰!
8 佛家講“眾生無邊誓愿度”,眾生無邊,沒有界限,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國族。“度”是為一切眾生服務,而服務里面,最重要的是教學。儒家常講“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君親師”是一不是二,世尊做到了,他老人家做出了好榜樣來給我們看。所以佛陀的教育,任何宗教、任何族群、任何不同的文化都歡喜接受!然后分析什么是:
1:對于事物的真相沒有深入研究搞清楚就去貿然相信,這是(比如很多人見什么就拜什么不分佛菩薩神鬼圣人都要拜,問他拜的是誰?有什么表法的意義?能提醒自己學習到什么道理沒?他迷迷糊糊統統不知道~)2:對于事物的真相沒有深入研究搞清楚就去貿然不信,這個也是(比如很多人都存在這個觀念,比如他不信佛,你問他為什么不信,回答:不知道...。不信的道理是什么?回答:不知道.....反正就是不信。這和愚癡或狂妄之徒有何區別?)3:總結:對于事物的真相沒有深入研究搞清楚,就去貿然不信或者貿然相信都是。的特征是:沒有正知:人云亦云,沒有主見,別人說什么就跟著信或不信什么。懶惰:不愿意花費一點時間去搞清事實真相,寧可糊糊涂涂被別人牽著思想走一輩子。狂妄愚癡:自己符合以上之類,還說正在人家正在學習并搞清真相的人是,那他是什么?加迷,迷,雙重。迷”是你不了解,你對于這個事實真相、理事因果都不了解,你就相信它,這叫。為什么叫?你沒搞清楚。沒搞清楚,信它是,不信也是。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那就不叫。你真這樣做到了。比起那些生不知何來,死不知何去,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混混沌沌一生的人,那個更有大智慧?凈空法師關于的開示:
1 什么叫?對于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沒有搞透徹,我們相信它,那就叫。2 社會大眾對佛教不了解,什么叫佛教他不知道,他也到寺廟里面來燒香拜佛,那叫。3 為什么叫?佛教是什么,他不知道,“大家都拜佛,佛會保佑;我也去拜,佛也會保佑我”,這是。沒搞清楚,就是。4 鬼神亦復如是,其他任何宗教也都如此,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在佛法里,道理、事實真相、因果都搞清楚了,不迷惑了,我相信它,這就叫正信。5 譬如像鬼神這些事情,我們不知道事實真相,人家說有,我們跟著說有,這是;人家說沒有,我們跟著說沒有,你想想看是不是?也是。6 怎樣叫不?你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搞清楚它確實是有,我相信它有,這不。它確實有,我并沒有搞清楚,我信它沒有,這是。7 佛法的高明處,佛法令我們佩服的地方,并不是釋迦牟尼佛說有就是有,說沒有就是沒有,不是,佛不是這樣教人;佛要是這樣教人的話,不值得我們佩服。8 佛是說了之后,教給我們求證的方法,要我們自己去親證,這一招高明,所以佛的教學是信解行證,這怎么會是1 佛教主要的目標,是把宇宙人生真相為我們說明,所以這是屬于教育。2 佛教是教育,教育跟宗教不沖突,沒有矛盾。世尊當年在世,就有很多宗教的傳教師、宗教里面的元老來跟他學習。3 佛在世的時候,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拿佛法來講,那是邪知邪見充斥的時代。佛的智慧超群,九十六種外道都比不上他!佛提出了正知正見,得到九十六種外道的贊嘆,多少外道來皈依、來向他學習,以他為師!4 由此可見,佛教是教育,是圓滿的智慧教育,任何宗教都可以接受。我們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它一點都沒有。 再說教育 佛陀的教育(再次強調,這里說的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的宗教,本人就是學習佛陀教育而非宗教的非有神的也非無神的).佛法的大智慧不全在寺廟(相當部分都是的燒香拜佛算命,沒有正信的學經講座)而在佛陀所說的經典里面。而儒釋道三家:儒家教育人與人的關系(倫理道德),道家教育人與自然的關系(因果教育),佛家圓融前兩者同時。更深入詳細講了,人與人/人與植物/人與動物/人與山河大地/人與自然/人與不同維次空間/人與宇宙萬物的關系。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佛陀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
而只從字面上看,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名字中的“本師”是什么意思?就是“我的老師”啊。我們自稱是佛弟子,“弟子”是什么意思?學生嘛!佛陀與我們是師生關系,十方諸佛菩薩都是他介紹給我們的老師與同門師兄啊.......明眼的有智慧的一看就知道,這哪里是宗教和?整個就一超級大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系統。真搞清楚道理了就一點都不了嘛. 而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圓融儒家與道家的佛法所教所說:一切萬法唯心所造,唯識所變。自己掌握自己的前生今世與來生的命運,自己把握改造自己的一切,包括身體環境與生活環境與物質環境。但是,能真正能自己把握與改造命運的前提條件是:你要以正信的態度,并且今生有宿世的善根(真信切愿)福德(能解能行)因緣(有緣分遇正信的佛法),次第的學習佛法中各種或深或淺的知識,來得到宇宙人生真相與開啟幸福圓滿的真實大智慧。這里無法詳細解答您,如果您真有善根福德因緣的話,請您去百度搜索觀看慧律法師(幽默爆笑型講法),或者凈空法師(易解穩重型講法)或海濤法師(輕松愉悅型講法)的視屏與他們個人網站,推薦您百度凈空法師的《輕松學佛法》系列作為起步,非常容易理解,最后祝您法喜充滿、六時吉祥、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不退菩提、終成佛果。南無阿彌陀佛。
恭敬心,虔誠心為最重要。
一般居士不需要特別禮儀。有機緣就念部經。
看什么佛像,如果觀世音菩薩就念普門品大悲咒心經,
地藏菩薩就地藏經,阿彌陀佛就無量壽經或阿彌陀經等
地方要清潔,整齊,高處。
總之不要有太多的顧慮,佛菩薩慈悲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