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歷開業吉日在2023年12個月份都有合適日期。
2023年開業黃道吉日有1月3日,1月5日,1月11日,1月23日,1月26日,1月30日,2月15日,2月19日,2月23日,2月26日,3月2日,3月10日,3月14日,3月15日,4月19日,4月20日,4月25日,4月26日,5月2日,5月3日,5月11日,5月14日,6月8日,6月21日,7月15日,7月16日,7月28日,7月30日,8月10日,8月12日,8月16日,8月22日,9月11日,9月15日,9月20日,9月23日,10月5日,10月16日,10月17日,11月7日,11月10日,11月11日,11月16日,11月19日,12月17日,12月19日,12月29日,12月31日。
開業是大事,選一個黃道吉日開業則是為了討一個好彩頭,選好黃道吉日是比較必要的。
人生日歷官網上面有吉日吉時查詢,你可以自己去看看。
以5月為例,適合結婚的日子有5月20日和5月21日。
5月光憑一個“520”就已經足夠浪漫了,再加上這時候的天氣處于春夏交接時,暖暖的風吹過來格外溫柔,這個時候也是婚禮旺季,所以小犀姐再_嗦一下,各位新娘務必提前預定酒店和婚紗拍攝。
此外,3月7日也可以。3月初春,萬物也都進入復蘇狀態,天氣逐漸轉暖,一方面“新生”和婚禮的美好寓意相結合,另一方面逐漸升高的溫度也讓婚禮的舉辦更游刃有余。
首先告訴你:黃歷中的“宜”和“忌”是不可信的!每個人的運程都和自己的八字有關。黃歷中的“宜”和“忌”并不適合每個人。至于“每日胎神占方”、“彭祖百忌”等更不必細究。 黃歷中的宜和不宜是根據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之間的刑沖克害來推算的,天干為 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地支為子(水)丑(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
怎樣看懂黃歷
一、什么是黃歷?
依西方學者戴維.鄧肯(David Duncan)的說法,中國的太陰歷創制于堯帝,以月圓月缺間隔做量度單位,又畫分二十四節氣,主要的目的是提供農民播種收成的依據。但是,并不是只有中國有農民歷,在其它各國也有不同的農民歷或歷法,不論是東方或西方,農民歷都提供了實用的生活信息,基本上,農民歷不僅提供民眾查閱日子的好壞、婚嫁、搬家......,而且,還常會有一些八字解析或明年生肖運勢,并且會隨著農民歷印制的版本不同,附帶會有一些星座、生活小常識......等,因此,黃歷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它是一種具有時效性的出版品。同時,也在農民歷中,反映了中西方老百姓對于未來生命的祈愿、期待及祝福。(羅奇,民90)。
不過,在中國一般的說法,黃歷之所以名為黃歷者也,相傳是黃帝創制的歷法之故,即黃帝歷的簡稱。亦有人稱其為民歷、歷日、具注歷等。而又因為其制定四季、二十四節氣等的規則,主要是配合古代農民的播種收成,所以又稱為農民歷。至于黃歷中的選擇宜忌之說,雖然早自秦漢即有,但主要是在唐代后,黃歷中才大量鋪注有關行事吉兇的內容。
二、陽歷、陰歷、黃歷、農歷的比較
我們常說新歷即是陽歷,而舊歷則是陰歷也是農歷,對于這種說法人們似乎深信不疑。事實上,新歷是一種陽歷確實無誤,但舊歷常被稱為陰歷或農歷則是值得商榷的說法。
1.陽歷→是以地球繞行太陽之周期為本的歷法。
地球自轉一次為一天。
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為一年,一年有365又1/4天。
目前所謂的陽歷,一年有365或 366(閏年)天。
一年12 等分均分為12個月,一個月有 30 或 31天(二月除外)。
2.陰歷→則是以月球繞行地球之周期為本的歷法。
地球自轉一次為一天。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個月,等于29 或 30天。
目前所謂的陰歷,一年有12個月,354天,或13個月,383~384天(閏月)。
3.黃歷→是清室頒布之歷法,包含了陰歷及二十四節氣,用以指導人民耕作。
一般所謂的舊歷其實是黃歷,俗稱『農歷』或『農民歷』;
但真正與耕作有關的,卻是黃歷中的『二十四節氣』。
三、黃歷的出版概述
黃歷雖不是各大書局排行榜上的暢銷書--因其雖具書的形式,卻是「非主流出版品」,但相信很多人家里都會有一本該年度的黃歷,甚至不只一本。尤其現在近年底,一定有不少家庭已收到一些機構所印制贈送的黃歷。
很多人在婚喪喜慶、建筑動工,甚或選舉登記等的擇日時,都會參考黃歷。事實上,它已經某種程度地制約了社會中的許多活動,對我們的影響性不言可喻。翻開現在的黃歷瞧瞧,會發現它除了黃歷的部分,更像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書。內容可能包括了與術數相關的部分:如十二生肖運勢、星座運勢、算斤兩重、面相手相解析、生男生女秘方、姓名筆劃吉兇等;也包括了一些生活常識:像是各地電話區碼、郵政編碼、簡易急救法等。內容包羅萬象,甚至也有一些廣告,其實也具備了雜志的特質。
在前面提到,黃歷影響國人至深,不過,現在雖然書局仍有販賣,一本大約一百元左右,但今日多數人取得黃歷的來源,應該還是以獲贈為多。但古代當然不是如此。
由于制歷在古代是擁有最高權力的表征,而且更能帶來實質的豐厚利益,因此從唐代起,可說是變成了「國營出版事業」,皆由各朝的天文機構出版,如欽天監、司天監、司天臺、太史局等。
黃歷的長銷情形自古皆然,如以元文宗天歷元年為例,當年全國售賣的官印黃歷,就高達三百多萬本,平均每四戶人家即擁有一本,而賣歷的收入,更高達當年全國歲賦錢鈔部分的千分之五。
四、怎樣看懂黃歷(先從認識干支開始)
干支:就是「天干」與「地支」。取義于樹木的干枝,干者,干也;支者,枝也。
1.十天干
所謂「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個順序的排列符號,這十個符號意涵天地之間的順序。「天干」因為有十個,所以又稱為「十天干」,古時藉「十天干」來記載日子,后來演變成某些事物的先后次序,諸如:班級的甲班、乙班、丙班、丁班......,學業成績的甲、乙、丙、丁......,身體檢查體位的甲等、乙等、丙等、丁等......,這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于就是阿拉伯數字的1、2、3、4、5、6、7、8、9、10,或是英文字母的A、B、C、D、E、F、G、H、I、J。
2.十二地支
所謂「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順序的排列符號,這十二個符號也意涵天地之間的順序。「地支」因為有十二個,所以又稱為「十二地支」,古時藉「十二地支」來記載月份,目前除了歷書之外,一般很少用到。
3.六十甲子
后來古人發現,單單用十天干來記日,十二地支來記月,非但不夠用,而且容易混淆,于是把十天干跟十二地支加以排列組合。即用天干的「甲」配地支的「子」,成為「甲子」;用天干的「乙」配地支的「丑」,成為「乙丑」;用天干的「丙」配地支的「寅」,成為「丙寅」,依此類推,最后得到了下面六十個順序符號,依序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這六十個符號從甲子依序到癸亥,周而復始,即通稱為「六十甲子」,用來計算時間歲月。通常稱一甲子為六十年,亦源自于此。
4.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時干支
在《黃歷》里面,年、月、日、時等各種不同的時間,全都用六十甲子干支來表示。根據《紀元通譜》的記載,黃帝于紀元前二六九八年(即黃帝元年)建國,與作亂的蚩尤戰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仍舊平不了亂,于是黃帝齋戒祀天,天乃降干支,黃帝用十干圓布象天形,十二支方布象地形,斬殺蚩尤,諸候尊為天子。黃帝以風后為相,以力牧為將,并在紀元前二六九六年(即黃帝三年)命大撓作甲子,容成造歷。
從上可知,紀元前二六九六年年干支為甲子,每六十年一輪,周而復始。一九八四年(民國七十三年)是第七十九輪的甲子年,依六十甲子順序排列下來,二00一年(民國九十年)當然是辛巳年,因此在九十年《黃歷》的封面,都會發現「歲次辛巳」的字樣。
年干支六十年循環一次,月干支六十個月循環一次,五年一輪。月干支出現在《黃歷》每月份的第一行,以民國九十年的《黃歷》為例,在「九十年國歷一月」的下面,就會發現「為己丑月」的字樣,那是延續「八十九年國歷十二月」的「為戊子月」而來的。當然「九十年國歷二月」就是「庚寅月」。月干支六十個月循環一次,
日干支六十天循環一次。以民國九十年的《黃歷》為例,國歷一月一日(即農歷十二月七日)為「甲子日」,那是延續八十九年國歷十二月三十一日(即農歷十二月六日)的「癸亥日」而來的。甲子日之后為乙丑日,因此九十年國歷一月二日就是乙丑日,依此順序類推,六十天一輪,周而復始。日干支六十天循環一次,
時干支六十時辰循環一次。一天有十二個時辰,因此時干支六十時辰循環一次,也就是五天一輪。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每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從晚上十一點開始,每兩個小時換一個時辰。
11-1子時;1-3丑時;3-5寅時;5-7是卯時;7-9是辰時;9-11巳時;11-13是午時;13-15是未時;15-17申時;17-19酉時;19-21戌時;21-23亥時。
恭喜提車大吉的黃道吉日(精選):
正月:公歷年2月28日 農歷甲午年正月二十九日(沖鼠)星期五 吉時:11點到13點 (馬沖鼠)。吉神:三合、時德 。 煞北方
二月:公歷年3月13日 農歷甲午年二月十三日(沖牛)星期四 吉時:9點到11點。吉神:三合、、時德。煞西方
三月:公歷年4月16日 農歷甲午年三月十七日(沖豬)星期三 良辰:上午9點到11點。吉神:天月德合、五富。吉宿:“軫”。吉星:“八白”。 煞東方
人生日歷官網上面有吉日吉時查詢,你可以自己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