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南海觀音坐落于雙峰山南端的觀音跳山崗上。
南山海上觀音像的造型設計集中了各個時代造像藝術的經典之處,并將其巧妙地結合起來,構成極富有美感的藝術形象。其衣袂飄飄似舉、其面相慈悲莊嚴,猶如踏海而來,欲度眾生脫離苦厄,整體形象令人一見而生崇敬之心,是“真、善、美”三者的完美結合。
南山海上觀音圣像造型設計既符合佛教教義,體現了觀音無緣之慈和同體之悲的大慈大悲形象;又應信息時代之變,具備當今美學、建筑學、雕塑學、佛像藝術、科學技術的時代特色。
1993年中國國務院宗教局和海南人民批準興建三亞南山寺,并在寺前的海中塑108米高之海上觀音圣像,屬于南山文化旅游區。此像由海南三亞南山功德基金會發心敬建,一體化三尊,巍峨壯觀,實乃世界造像之最。
敬造工程因其規模宏偉、意義殊勝、佛理底蘊豐富,被譽為“世界級、世紀級”的佛事工程。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欣然為圣像題名——“南山海上觀音”。
1999年,農歷九月十九日,南山隆重舉行了“南山海上觀音”敬造工程開工典禮。工程歷時6載,于2005年4月15日建成,2005年4月24日(農歷三月十六日,準提菩薩誕辰日)舉行盛大開光儀式。
南海觀音開光那天本來是陰天,藍藍的天空見不到太陽,當主持人宣布開光儀式現在開始,與此同時蓋在南海觀音銅像上的紅布被揭開的一瞬間,突然光芒萬丈——太陽出來了,一縷陽光正射在南海觀音的頭上,照的觀音閃閃發光、金光燦爛。還有一種更神奇的說法:那天,八時十五分大會司儀宣布,“觀音菩薩銅像開光典禮開始”,奇跡瞬刻出現了,天空中顯現銀白色觀音菩薩立姿圣像,在場信眾仰天狂呼贊嘆,掌聲如雷,達數分鐘之久,許多信眾感動得淚流滿面,真是充滿法喜,不一會又見天空觀音菩薩顯跡下方,數度出現荷花般淺紅色云彩,并未移動,亦達數分鐘之久,這真是奇異。人們都說那是觀世音菩薩顯靈了,信不信由你,由當事人自己。當時,現場3000多人目睹了此奇觀。
這是網上找的描述。不過我不信靈異事件,可能是大氣原因造成的視覺巧合,加上那些信徒過分神化就讓人覺得相當靈異。
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名補怛洛迦,住于南印海上。是一個島嶼。這里自然環境優美,有各種華果樹林,有柔軟的香草,飛泉與鏡湖,交相映徹,真是一個海上仙島。無量菩薩圍繞,觀世音菩薩于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對其宣說大慈悲法。
觀世音菩薩與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有緣。佛在世時,他就是釋迦牟尼佛常隨菩薩之一。他的道場,可以考察的,在印度有一處,在中國有二處。
《大唐西域記》一書有這樣的記述:唐玄奘到西天取經,曾去印度的布怛洛迦山瞻仰觀音圣地。布怛落迦按梵文音譯為普陀洛迦,意為光明山、海島山。舟山的普陀洛迦和西藏的布達拉,都是由此譯音而得名。后為區分兩島,遂一稱普陀山,一稱洛迦山。這樣,從印度梵文布怛落迦到中國成了普陀珞珈。
布怛落迦按梵文potalaka音譯為普陀洛迦、布達拉,意為光明山、海島山、小白華山。舟山的 普陀洛迦和西藏的布達拉,都是由此譯音而得名。
布怛洛迦,梵文potalaka音譯為補怛洛迦、普陀洛迦、布達拉等。意譯為光明山、海島山、小花樹山等。慧苑著《新翻華嚴經音義》卷下:“此翻為小花樹山,謂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樹,其花甚香,香氣遠及也”。此山被定為現今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秣剌耶山以東的巴波那桑山papanasam,位于提納弗利(Tinnevery)縣境。北緯8度43分,東經77度22分的地方。我國藏族僧人多羅那他(公元1575——1643)名著《印度佛教史》記載:優婆塞寂光、月官,曾到此山巡禮。我國浙江省的普陀山,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均由此得名。
此說普陀洛迦山上,有觀世音宮殿。釋迦牟尼佛在此山與觀世音菩薩等無央數菩薩、聲聞、天部聚會說法。觀世音菩薩除成就大慈悲外,還善能修持無量陀羅尼門,密放神通光明。唐代玄奘法師到印度時,曾到普陀洛迦山瞻仰觀音圣地。《大唐西域》玄奘所記的布怛洛迦山,陡峭挺拔,一般凡人難以攀登,唯觀自在菩薩往來于此。觀自在菩薩常現自在天形,或涂灰外道,慰喻世人使其所求,得到滿足。以何身得度者,菩薩即現何身而為。
觀世音菩薩在此山為無數菩薩、聲聞、天部說法外,還常隨釋迦牟尼佛到各地說法。如《十一面神咒心經》說:佛在室羅伐竹林道場,觀自在菩薩與無量俱那庾多百千持咒神仙前后圍繞。
洛迦山西距普陀山5.3公里,呈銳長三角形,南北長約1.05公里,東西寬0.6公里,面積0.36平方公里。岸線長3公里,海拔97.1米。從普陀山遠望如一尊海上臥佛。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說:佛在毗舍離,庵羅樹園,大林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薩二萬人俱。時毗舍離國人民遇大惡病。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以大悲心,憐憫一切,救濟苦厄,俱到此國,住城門間,放大光明,照毗舍離,皆作金色。毗舍離人,即具楊枝凈水,授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大悲薰心說《破惡業障消伏毒害咒》。《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至授記經》說:佛在波羅奈仙人鹿苑中,與大比丘二萬、菩薩二千人俱。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大勢至與眷屬,如力士屈伸臂頃,至此世界。以大神通力,令此世界,地平如水、與八十億菩薩前后圍繞。
.
一、印度補怛洛迦山:傳說印度南海的一個小島,山上開滿了小白花,佛經記載的觀音菩薩就是住在那里。南印度巴波那桑(Papanasam)山,位于提魯內爾維利(Tiruneiveli)縣境,北緯8度43分、東經77度22分。
二、浙江普陀山:唐大中元年(847年)始為道場,最早寺廟建于858年。
三、西藏布達拉宮:藏傳佛教最著名的觀音道場,俗稱“第二普陀山”,最早寺廟建于581年。 其它知名觀世音菩薩道場有:
一、四川廣德寺:位于“觀音(三姐妹)修行故里”遂寧,始建于唐朝開元年前(713年)。
二、河南香山寺:千手千眼觀世音得道正果之地,在漢化佛教史上地位非凡,始建于東漢末期。
三、廣東觀音山:觀音菩薩幻化三十六法身之所,始建于盛唐。
四、遼寧北普陀:位于黑龍江鶴崗市南郊鹿林山,稱南印度普陀珞珈山北院,始建于唐武德元年。
五、廈門南普陀:位于福建五老峰山下,全國聞名的寺院,始建于唐末五代,明初復建,更名普照寺。
六、上杭西普陀:位于福建省西部,閩、粵、贛邊區最大佛教圣地,始建于宋代。
七、溫州中普陀:位于浙江洞頭縣本島之上,于1988年開始擴建。
八、貴陽西普陀:原名白云寺,始建于康熙六年(1667年)以前。
九、東普陀:位于位于荃灣千佛山山麓的老圍村,仿杭州市普陀寺建造。
十、海南南山寺:2005年舉行“南山海上觀音”開光儀式,始建于1998年。
此外,有說中國熱河承德的補陀洛寺,日本紀伊的補陀落,下野的日光島,還有朝鮮的洛山,都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你關心的是送子觀音吧?
我已經回答了你的那一個問題了.關于去普陀山的問題,我找了一則資料,里面說“在惠濟寺觀音堂觀音佛像的背后,有一尊身批紅袍的白玉送子觀音,是全普陀山最靈的,據說百求百應(至少我家如此)”,請您參考啊!
(一) 總論
最近總是看見很多人在詢問普陀山的旅游信息,或者在做打算去普陀山游玩,所以我想,作為一個每年都去一到兩次的熟客,我有寫些什么的東西的必要,從我的角度介紹一下普陀山相關的知識和經驗。
說句實話,我一直認為普陀山并不是最佳的旅游目的地。因為普陀山山不奇,水不透,一眼望去一片土黃色的大海,實在沒啥意思。而且,山門門票居然比黃山門票還貴,這也是我一直想不通的地方。再說吃海鮮吧,普陀山卻又不及沈家門、嵊泗的新鮮和便宜。所以,為什么一定要玩普陀山呢? 我比較詫異的。
其實,普陀山是作為觀音的道場而出名的,原本也是一個清凈秀美的地方(我最早去的時候,海水還是略有碧藍,山間寺廟的配合也挺有意思),只是現在游玩的人多了,地方也就嘈雜了起來,寺廟也越修越大,越修越多,反而沒有了原來的別致。至于民風,就更啥可說的了。其實,普陀山應該是佛門香客趨之若騖的地方,她更應該推行的,是禮佛之旅,而非游玩之旅,或者吃喝之旅。
下面,我就從我這邊的幾個角度來介紹一下吧。
(二) 時機
去普陀山最好的季節,應該是5-10月之間。但同樣的,這些時間屬于旅游旺季,人多物貴,住宿和餐飲都比較麻煩,價格也都比較難談。
一般我去普陀山禮佛,會選擇在12月、1月這個時候。這是一個很淡的淡季,人也少,交通也方便,東西也都很便宜。只是這個時候,有時可能有大風,輪船快艇可能停航,那就得走汽車這條線路了。
另外提醒: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都會有大型的觀音道場活動(觀音生日,觀音得道日),春節前后、清明前后也都是燒香的高峰,非專業人士不建議選擇在這些時候去普陀山。要不然,那可是住的地方都沒有了。
(三) 交通
從上海去普陀山,有很多很多條線路,我所開發出來的,有如下幾條。
1. 大船。去普陀山的大船每天都有,一般都是晚上8點開,次日早上7點30分到普陀山。單日開錦屏號,每月2日、4日開法雨號,其他雙日開洛伽山號。這些大船都要到吳淞碼頭上船,但購票可以在金陵東路1號,提前三天賣票,但即使提前也比較難買到實惠的艙位。選擇坐大船要注意天氣,因為遇到大風的話,船會停航的。
2. 快艇。快艇似乎都是在金陵東路1號賣票的。據說聯網賣船票的地方也能買,但實際上網點還是不多的。買了快艇票的,似乎可以在東昌路輪渡站做免費的汽車去蘆潮港,然后在那里登船。沒有買票的,也可以花10塊錢進去,在碼頭買當場票。快艇一般2個小時就到了,但非常顛簸,10個人上去,通常有9個會臉色慘白,還有8個是要吐的。快艇一般12點左右到達。
3. 汽車。汽車相對比較慢,因為還要走車渡。上海市旅游集散中心和徐家匯交通大宇每天都有班車直發沈家門,行程約6個小時,然后可以在沈家門的半升洞碼頭,做15分鐘的快艇擺渡過去普陀山。有的時候,忽然遇上大風,輪船停航,吳淞碼頭也會有拉客的大客車,直發沈家門,不過是走通宵,價格也就只能由得他們宰了。
回程或者要從寧波過去,也是大致如此,具體就不多說了。
(四) 路線和寺廟
一般來說,普陀山安排一個兩天的行程就足夠了。
山上的主要交通轉換點有五個。 碼頭一個,紫竹林一個,普濟寺一個,法雨寺一個,索道一個。其實,原來可以直接開車到山頂的惠濟寺的,但因為修了索道,所以把路封了,讓所有人都必須坐索道才能上去。不然,就只能用走的。另外,還有專門的車去梵音洞,或者換船去洛伽山(據說是新開的,我沒有去過,只是聽說。)。
主要的線路有三條。
一條是沿海一線,以紫竹林不肯去觀音院、潮音洞、觀音跳和南海觀音為一組。其中南海觀音為97年新造的,面海而立,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見。觀音跳一直都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原來那塊大石頭還能爬上去,讓你比畫一下自己和觀音的腳印,可惜現在已經不行了,爬上去的臺階被去除了了,估計是認為不安全。不肯去觀音院原來在潮音洞上的,是一個小小的黃色的廟,香火非常非常旺,許愿也非常非常靈。重新改建以后,那個廟雖然大了些許,但感覺以不如從前,香火也淡了很多。
一條是上山下山的一線,主要是從惠濟寺、天燈、海天佛國石到法雨寺一路。惠濟寺是最高的寺院,里面有全普陀山最靈的送子觀音。就是在惠濟寺觀音堂觀音佛像的背后,有一尊身批紅袍的白玉送子觀音,是全普陀山最靈的,據說百求百應(至少我家如此)。惠濟寺角落有一個地藏王菩薩的堂,里面有口大鐘,必須跪下禮拜才能看到,據說也很靈。法雨寺是普陀山最大,最富有的寺廟,一層一層的有六層之多。不過最上面的一層是方丈室,一般不對外開放。但如果你去的巧,或許有些管理員會帶你去方丈室轉轉,讓你拜一下方丈用的法器,也很不錯。當然,你要和管理員“結善緣”的。(“結善緣”一般從20到50,100不等,看個人的能力和態度了。)
http://www.babariji.com/bbs/viewtopic.php?TopicID=145
普陀山南海觀音立像始建于1996年,1997年農歷六月竣工。
觀音立像工程浩大,實為普陀開山以來之空前大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南海觀音”題詞,九月二十九日舉行開光大典,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觀,成為海天佛國的象征。“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眾的信仰核心。
普陀山是淅江省杭州灣外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春秋戰國時,普陀山及附近諸島被稱為“甬東”。秦朝安期生、晉朝葛洪等人都先后來此山采藥和修煉,后來均得道成仙。
漢代時,學者梅福曾來山練丹隱修,故普陀山初名梅嶺山。山上長滿小白華樹,所以也叫小白華山。山東南緊鄰一更小的島嶼,懸峙海中,稱洛伽山,因此,普陀山又往往連稱普陀洛伽山。
擴展資料:
“東亞海上絲綢之路”促成了普陀山觀音道場。
普陀山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早在唐代就成為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交往的必經通道和泊地。至今山上仍留有高麗道頭、新羅礁等歷史遺跡,流傳著韓國民族英雄張保皋等事跡。
開山鼻祖慧鍔大師當年舟觸暗礁而船不能前,有人說就是今天普陀山南天門外的新羅礁(因唐時韓國商船隊長過此礁而得名,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王連勝考證之)。
正是這個新羅礁,見證了唐朝時中國與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之間活躍的海上商貿往來;也正是這些數不盡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才會有慧鍔等高僧入唐求法而從五臺山帶來了如此一尊將光耀千秋的“不肯去觀音”留在了普陀山,從而造就了普陀山觀音道場。
事實上,佛教傳入中國不斷漢化的路徑有兩條,一條是陸路,一條是海路。雖然主要以前者為主,但“海上絲綢之路”對佛教的傳播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觀音信仰的傳播,由于海商必須長期與大海打交道,安全自然第一,最懼怕的莫過于遇上海難而人財兩空。
既然海上保護神觀世音菩薩能“令諸眾生,大風不漂,水不能溺”(《妙法蓮花經·普門品》),自然會成為他們信仰、供奉的對象。
據元盛熙明《補陀洛迦山傳》記載:“海東諸夷,如三韓、日本、扶桑、占城、渤海,數百國雄商巨舶,由此取道放洋,凡遇風波寇盜,望山歸命,即得消散”。
許多海商及入唐求學修行的外國船只,常到普陀山躲避風浪、燒香拜菩薩,祈禱航程平安。這些因素,為普陀山觀音道場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普陀山南海觀音立像
普陀山最負盛名的南海觀音大佛這里,這個地方現在的朝拜香客非常多。從這望出去,真是有一種“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的格局。那么來到普陀山的人,現在必定要到菩薩座下來一拜。而且這個地方,從始至終是最著名的菩薩感應的地方。在九七年大佛建成的時候,那會我還沒有來普陀山,這個視頻現在還在網上流傳,就是在大佛開光的當天,本來是陰雨連綿的,結果我們主法的老和尚排班站齊,主持人一說開光法會開始的時候,整個陰天天上就開了一道口,然后一道陽光就灑下來,端端的就照在觀音菩薩的圣容上。
所以這尊大佛高是有三十三米,就是象征著觀音菩薩的三十二應,加上她的本尊。當時信眾捐的,臉上鑲了四十八公斤的黃金,表的是他的本師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所以這個緣起非常好,這種瑞相也一直在持續。
九七年雖然我沒有親自看到,可是那場法會非常的轟動。今年二零一七年是南海觀音開光法會二十周年紀念日,這天的盛況我是全程參與,并且見證了再一次瑞相的發生。因為同樣那幾天也還是陰雨連綿,很多過來參加的海內外信徒都有點擔心,說會不會開光法會這天依然下雨?我們大和尚坐在那里給他們開示的時候說不會的。當時我在旁邊聽的還心里有點虛,眼看著每天都這么下,要是這天下雨怎么辦啊?和尚胸有成竹說絕不會下。
到了法會那天,一早上還是在下個不停,我自己還有點擔心拿了一把傘。結果當我們從普濟寺上到車,往這邊行走到百步沙的時候,這個天就開始放白了,本來是陰天,結果就放白了,開始亮起來。等到下了車以后,往大佛下面引道上走的時候,雨就停了,一直到法會說開始,因為新塑了一尊翡翠觀音,也開始大家唱爐香贊,剛剛維諾師起腔的時候,整個太陽的輪廓又開始顯現,陽光就灑在法會的現場。這是我自己在二零一七年親眼見證的瑞相。
所以菩薩的慈悲從始至終一直,我們剛才講到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就是感應常在瑞相常在。當然從始至終的途中他也沒有落下,自從大佛塑起來以后,因為舟山群島,普陀山在舟山群島,常有臺風來襲,以前臺風常會上山的,就是南海觀音矗立在這里以后,每次臺風一來,到了舟山,他們有的人戲稱說被觀音菩薩的手掌給推走了,只要來到舟山,絕不會上島,一定是繞彎而走,二十年從來沒有落空過。這就是觀音菩薩運用四大器世間給我們顯現的靈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