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日歷上顯示的都是陽歷,農歷是日歷里的小字,農歷都算用中文“一、二、初、甘”來顯示的。
例如今天是2023年2月19日(陽歷),農歷是(辛丑年)正月初八。
麻煩請及時采納回答,謝謝!
日歷分為公歷(陽歷)和農歷(陰歷),看法如下:
公歷就是過的比較快的那個日期,但凡公用文件、正式文件、假期、國家發布的日期,都是指的是公歷,例如:今天是2023年11月19日,這就是公歷,還有國慶節10月1日等,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都是指的公歷。
農歷是民間用的日期,對于農耕和一些農事有指導意義,一般都是說初一、初二等,像端午節五月初五,說的就是農歷;春節是正月初一,也是農歷;過去人們大都說農歷,現在與世界接軌,一般都是用公歷。
一般日歷下面都有得,我用的是中華萬年歷。
陰歷和陽歷
什么是陽歷呢?它以太陽的視運動周期,也就是地球繞太陽運動周期為基礎的,因此叫做太陽歷,簡稱為陽歷。它的每一個歷年都近似于回歸年,每一個歷年中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的符合,例如春分點永遠在3月21或22日,不會有大的出入。由于一個回歸年的十二等分約為三十天半(30.4368日)近似二個朔望月,所以陽歷把一年也分為十二個月,實際上陽歷里所謂的“月”,只是個與朔望月無關的空名而已,與月亮圓缺的變化周期根本沒有什么關系。根據陽歷的日期,我們無法知道月亮的朔望和上弦、下弦,但根據陽歷的月份卻可比陰陽合歷更準確地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
“農歷”這個名稱的來源。漢族傳統的歷法中有二十四節,而來源于西方的公歷里沒有完整的二十四節的全套名稱,只有其中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這幾個。二十四節氣起源于漢族古代,而節氣對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因而又常把舊歷叫做“農歷”。這都是民間習慣形成的名稱。
陽歷就是我們現在在用的 如今天是2007年11月22日
陰歷也稱農歷,今天就是丁亥年(豬年)十月(大)十三
最大的區別就是 陽歷一般都叫X年X月X號,陰歷最后基本直接以數字結束,沒有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