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引自網絡,供對八字命理感興趣的讀者參考之用。
《千里命稿》,此書是民國時期上海的韋千里先生所著,是他主講的命學培訓班的講義,成書時間在1935年。該書語言簡練、述理清晰,是講述子平命學概念的佼佼者,尤其是對五行、六神的性質講解,可以說是此書的精華,敘述得非常明了,讓初學者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此外,此書的評斷篇,基本上定出了現代命書的格式:看強弱、定格局、取用神、論喜忌、查歲運、推六親、評性情、斷事業。但此書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對六親的定論過於固定而有失靈活、十年大運上下各五年分看、性格分析以注重五行強弱而不是以十神心性去判定等等。韋先生當時雖然只有24歲,但蔣介石等當時的風云人物都前往求教,可見韋氏名聲之盛,儘管如此,卻并不代表韋氏當時的真正水平就狠高,從最后的應運篇中,就可看出他的水平還不算狠高,例如蔣介石的命就批得有問題。從入門角度看,此書的《五行篇》、《六神篇》、《補充篇》都是狠好的教材。
《子平真詮》,清代乾隆年間的進士沉孝瞻原著。此書著重於對六神和八格用法上的變化論述,可以說把各種正格中取用神可能出現的情況都一一列舉出來,闡釋其用法,與任氏的《滴天髓闡微》相比,述理比較淺白易懂。民初的序言中,把該書的高度提至與《滴天髓闡微》齊名,其實,所謂此中舊籍,首推《滴天髓》與《子平真詮》二書,最為完備精審,后之言命學者,千言萬語,不能越其范圍,如江河日月,不可廢者。???后學者研究命學原理,得此二書,不致誤入歧途。這一句評價,只不過是寫序的方重審個人的一己之見。從書中內容看,充其量只能是一部比較完備的入門指導書,該書在理論高度方面遠比不上《滴天髓闡微》,只不過是對普通的理法問題討論得比較細緻而已。再版時徐樂吾先生對其進行評注,但其自身工夫有限,只是停留在理論研究上,而實際操作水平不高,所以其列舉的不少例子的取用方法都是錯誤的,如果學者沒有一定的分析水平,則會誤入歧途了。如果學者是先從《滴天髓闡微》入手,有相當基礎后再回過頭看《子平真詮》,更會覺得此書不值一曬了。
《預言命學真解》,此書在80年代以前的臺灣命理界非常出名,與吳俊民的《命理新論》并稱為現代命理的兩大著作。作者陳品宏,1949年生人,13歲從師學習命理,此書成書時間為1972年,陳氏當時只有23歲,真可謂年少多才,以本人的理解,他比24歲時寫作《千里命稿》的韋千里水平還高。書中內容以講授基本知識、理論為主,集合了多本古籍的入門知識精華后,再以淺白易懂的現代語言重新組織。條理清晰、立論精當是此書的特點,如果把此書作為入門學習的第一本教材,將會事半功倍、少走狠多彎路。此外,書中還透露了不少作者多年積累的心得,如寅月的調候、上等用神的看法等。當然,此書也有不足之處,如對命局強弱的判斷,陳氏介紹以計算五行數量的方法,但他實際運用中又不完全是這樣用,還結合了四季的氣令,有些初學者只學了個中皮毛,以為純粹用五行數量加減的簡單數學計算就可以了,結果錯誤百出。書的后記中作者曾說會有下集出版,但至今仍沒有見過,真是一大憾事,想來,陳先生在稍后的時間內,已經明白了命理不能輕傳這個道理了。
《滴天髓闡微》,此書的來歷相信已經不用介紹了。四柱命理學可以分為理法和技法兩部分,而《滴天髓闡微》可以說是理法方面的高峰之作。子評論命的根本原理在該書中得到了完整、充分的闡述,而且作者在列舉大量實例引證的過程中,將各種不同的取用神方法滲透展示,體現了靈活、辨證論命這一子平八字的重要思想。此外,任氏在前人的積累基礎上,又把理論大大推進一步,提出許多先賢未有或未明示的見解,如不用之官盡可傷,不用之財盡可劫???等,現代命理中所謂的新派理論,其實基本上源出此書,只不過在定強弱這一大基本點上與古人大相徑庭而已。本人多次閱讀此書,雖然書中也有個別值得商榷的地方,但絕大部分的內容是值得肯定和學習的,每次重讀,都能領悟到新的心得,如同一口取之不盡的甘泉,堪稱四柱命理學的一大基石。此書所透露的命理祕訣實在太多了,難以盡列,讀者隨著自身水平的不斷提高,會一絲一點地慢慢發掘、感受出來。
《淵海子平》,這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系統地論述四柱命理學的著作,是宋代徐升根據當時命學大宗師徐子平的論命方法記錄下來的。可以說《淵海子平》是四柱命理學的開山立派之作,所以四柱命理學就此被稱為子平八字。本人多次閱讀此書后,對此書的感覺是4個字──深不可測。學習命理到不同階段的學者,對此書都有不同的印象,初學者僅認為它是一本簡單的概念介紹書,中級讀者多注重此書大量論命歌賦的技法運用,而高級讀者其實,此書非出自一人之手,乃集合成書前歷代的命理精華,經徐子平在實踐檢驗中進行揚棄,而保留下來的精華讀本。書中多次提出 靈活、變通地論命這一符合辯證法規律的思想,在對自然規律的理解上達到了無法超越的高度。真正稱得上后之言命學者,千言萬語,不能越其范圍,如江河日月,不可廢者。此書高深處可以說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如果讀者你也認為該書也是深不可測的時候,就證明你在命學上的造詣有相當高度了,這并非本人在故弄玄虛,臺灣的宋英成先生看此書看了二十多年,至今仍在看,甚至在他的命學培訓班上也只發一本武陵版的《淵海子平》作為教材。而我的家鄉長輩也曾對我說過,無人能超越徐子平。我有時甚至在想,徐子平是否天仙下凡或是來自外星球,否則以當時的條件,怎麼能總結出這樣的預測法訣呢?此書毫無疑義,是四柱命理學的第一巨著。
《三命通會》,作者為明朝進士萬民英。該書在子平命理學的歷史上擁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主要是因為清朝編修的四庫全書將其收錄,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從全書的構成看,是一本命理學的大雜燴,作者的意圖是想把該書寫成其另一部著作《星學大成》一樣的命學集大成者,故此廣泛採集、兼收并束。萬氏在多年的實踐中發現,無論十神、格局、神煞、納音論命,都有其道理和應驗性,關鍵是能否掌握各自的精髓和運用方法,所以他只是作為一個歷史的記錄者來處理該書,而自己則沒有提出一些能超越前人的新東西。初看時,顯得過於龐雜、沒有重點,給人以缺少自身思想神髓的感覺。但細看后,會覺得好東西越來越多,尤其是十二卷版的后三卷,收錄了不少《淵海子平》、《星平會海》和《神峰通考》中都沒有的論文,是該書精華所在。
《神峰通考》,作者張楠,是明代的江湖郎中。據鶴的介紹,此書是張氏晚年70多歲時才寫的,可以說是積數十年的實戰經驗的心血結晶,與六爻巨著野鶴老人的《增刪卜易》有些相似。該書的結構上類似於《淵海子平》,但在正格方面的論述更加詳盡精闢,同時作者用非常平白的語言對許多古籍歌賦進行了注解,令當今讀者讀起來非常容易理解,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但可能是文字較為粗俗淺白,所以在學界的地位反而不高。我的家鄉長輩是我見過的命理水準最高的同道,他跟我說: 我看此書已經三十多年,《窮通寶鑒》、《滴天髓》這些書我都是在99年你學命以后才看到的該書的動靜說莫測高深,雖然只有寥寥千餘字,卻是大運和流年祕訣之所在,宛如金庸先生筆下的少林派無上經典《易筋經》。
《寶鑒例釋錄》,作者徐樂吾。徐氏名聲之響,相信已經不用介紹了,民國時期的人物,留傳至今著作數量上以他為最多,但質量則。我個人把他、梁湘潤、鐘義明三人并稱為三大命理書作家,而不是命理學家,因為我覺得看他們三人的書,可能會有其他方面的啟益,但狠難在實戰上有所提高或幫助,而我學命的主要目的是能應用於實戰中。徐氏一生最欣賞的是《滴天髓》和《窮通寶鑒》二書,其中他以《窮通寶鑒》一書為藍本,寫了多部著作,如《窮通寶鑒評注》、《造化元鑰評注》、《寶鑒例釋錄》等等。我個人覺得,《寶鑒例釋錄》是徐氏最好的作品,好就好在里面基本沒有例釋,徐氏有具體命例講解的書,都會見到不少錯誤,而此書則基本只講理論。這里不得不要講一下《窮通寶鑒》,此書是明代的余春臺將江湖舊籍《攔江網》加以整理、歸納而成。該書以陰陽五行為經、月令為緯,輔以寒暖調候,以官為首、以財為次。《窮通寶鑒》在命理學界擁有相當高的地位,被稱為子平之模范,其根本原因在於:八字共有約五十二萬種變化,而學命的人一直想找到一種簡捷的方法可以概括所有的命例,而《窮通寶鑒》就提供了這樣一種形式,如某日干生於某月,干透或支藏某某物,即為富貴或貧賤,就像是一部命學字典,只要按圖索驥,既省時又省力。由於該書是根據實際操作中總結而來的,所以肯定有相當的應驗性,但若以此為標準,則就大大地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淵海子平》提出命要活看這個非常重要的論命原則,因為八字搭配變化萬千,所以論命一定要靈活。而《窮通寶鑒》的方法則是死法,書中狠多論述都是狠片面的,稍有基礎的命學者都會對書中的內容提出狠多疑問:某日干生於某月,真要干透或支藏某某物,才能成為富貴嗎?難道沒有其它的變化和格局嗎?如果把此書作為學習格局、用神的入門指導,就狠容易走歪了。但凡事都有正反兩面,《窮通寶鑒》在講述命局層次高低上是狠有啟發性的,如寒木向陽,丙勝於丁、水滋甲木,癸優於壬等等的細分。富有大中小富、貴有三六九等,《寶鑒例釋錄》就是徐氏用現代語言對《窮通寶鑒》在這方面論述的通俗闡釋。學者如定要看《窮通寶鑒》內容的書籍,我個人建議看《寶鑒例釋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子平命學精論》,此書為臺灣吳政憶原著,梁湘潤審定。書的內容不多,只有百餘頁,前半部分是十神心性的細論,后半部分是舉例分析。十神心性的描述非常細膩,與何建忠先生的《千古八字祕訣總解》中十神心性描述可謂雙得益彰,兩書合參,則十神之心性可知十之八九矣。
《命理應用精解》,福建朱祖夏先生著。鶴曾對我說,朱先生是大陸所出命理書中寫得最好的一人,我讀后,深為認同。此書內容豐富,立論基本無大差錯,由淺入深,條理分明,是由入門向初步實踐進階過渡的好教材。
《四柱培訓班教材》,朱祖夏先生的新作,從書中內容看,吸收了不少涵辰派的理論精華,并經過一定的改良,我個人認為是把新派理論系統化、條理化、優選化的一部好作品。結構嚴謹周密,可稱得上大陸至今為止最好的命理教材。當然,朱先生的作品也有不足的地方,和他的《命理應用精解》一樣,書中不少實例都是知道結果后再把解釋附會上去的。
《命理真訣導讀 ──風雷火三集》,段建業、王虎應所寫。這3本書是在臺灣宋英成先生著名的風雷火電的基礎上寫就的,宋先生的原著有狠多祕訣都予以保留、沒有公開,而段、王則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了大量的注釋。這三本書的確狠好,我本人看了多次,從中的確學到狠多實戰斷命的技巧,是實戰昇華的好教材。
《論命瑣記》,這是一本類似於風雷火電的實戰作品。作者蔣文正,也是江湖中人,身處。書的內容是二十多個論命故事,演象測象的手法基本與宋先生相似,但勝在毫無保留,凡作出的斷語都有解釋,一目了然。其中有幾篇玩象到了頗高境界,讓人驚嘆。
四柱八字,即生辰八字,是人出生時的干支歷日期。從歷書(黃歷或萬年歷)上可查出干支歷的年、月、日、時四組干支,合起來就是八個字。年干和年支組成年柱,月干和月支組成月柱,日干和日支組成日柱,時干和時支組成時柱;一共四柱,四個干和四個支共八個字,故稱四柱八字。
八字命理學是一種根據干支歷法、陰陽五行等理論推測人的事業、婚姻、財運、學業、健康等事的學問。
四柱預測是我國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它是經過幾千年風風雨雨、大浪淘沙和歷史無數預測學家不斷努力反復實踐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古今中外大量實踐證明:四柱預測不僅具有獨特神奇的超前預測、超前反映的功能,而且有著極其深奧的科學理論和極為寶貴的使用價值,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科學性流傳至今,為國內外眾多學者所重視。因此,四柱預測學是科學,不是什么“封建”,是辯證的唯物主義,不是“唯心主義”。有人說,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本質上看,這話是對的,但必須以預知自己命運如何為前提。若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如何,卻要掌握自己的命運,那只是一句空話,是自欺欺人。我們預測的本質是以陰陽變化為原理、以五行生克制化為法則,以人的出生時間為依據而進行命運預測的,是教人趨吉避兇的一門學科。
四柱推命這類測命方法之所以又以星命術是因為它是由古代占星術演變而來。古人認為天地是對應的。地域九州的分配同星象是對應的,蕓蕓眾生同星象是對應的。構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在天上也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相對應。太陽代表陽、月亮代表陰,這樣陰陽五行學說同星象學結合到一起。人的命運由星象的五行之氣左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星象五行之氣,所以命運不同。四柱推命是由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四時四方、十二宮、星宿神煞等幾部分及其他們之間關系所構成。
【傳統命理取格基本順序簡論】
命理格局名目繁多,其實除去外格、雜格,經常使用的也就是正格、祿刃格和雜氣格這三種,只要稍加梳理,也不覺其繁。
看命取格,第一看官殺,第二看財印食傷,第三看墓庫,第四看祿刃,第五看外格。
凡看格局,第一先看七殺格,如果七殺無制(七殺無制即破格,不管其旺與不旺),或官殺混雜難以取清,則七殺破格,而別的正格、雜氣格、祿刃格等,也無從再取(因為七殺無制或官殺混雜的毛病去不掉,此人必受禍害,取了其他任何格局都毫無意義。當然,七殺無制,也有可能是從殺格或月刃用殺格,這卻不是破格,而是成格,要區別對待)。如果七殺受制,那就可以成七殺格,如果受制過重,扶之即可,或者棄殺不用,另取他格(棄七殺要八字有此意向,不能輕易言棄,不能因其太弱而不用)。官殺混雜如果能夠去官留殺,自然也就成了七殺格。
第二再看正官格,正官雖然以生扶為主,但如果官多,也視為七殺,官多無制,或官殺混雜難以取清,都是破格,而別的格局,也無從再取。當然,官星多而無制,也有可能是從殺格。如果官星受制,官格即破(官星有制就破格,不管其旺與不旺,除非多了需要裁員),可以棄官不用,另取他格。官殺混雜如果能夠去殺留官,自然也就成了官格。
總之看官殺格切記二語:不管官星旺不旺,官星一見克合刑沖破害就是破格(但可另取他格);不管七殺弱不弱,七殺無制化合,就是無制而破格(也有可能是從殺格、月刃用殺格)。
其次就看其他正格,大致是,月令兇神無制,都是破格,除非能成從格,就像七殺無制一樣(但如兇神無制而在別處,卻不一定影響月令的取格,然而會降低格局)。月令兇神有制,可取以成格,兇神太弱,扶之即可,或可棄此神而取他格(棄兇神要八字有此意向,不能輕易就棄,不能因其太弱而不用)。善神喜生扶,善神被制,即不能用,除非有救應。善神雖然以生扶為主,但數量過多,也要裁制,方能為用。不管是哪一種用神,太弱被克或無根的都不成器,用也無益,能棄則棄(要視具體格局而定,不能輕易言棄)。
辰戌丑未為四庫,月令見之為雜氣格,以月令透清為貴。只是在取雜氣格之前,要先處理好官殺的問題,否則月令即使透清,也難以成格。另外如命中官殺已經成格,則要讓位于官殺格(有一種情況除外,即雜氣月已有財印食傷透清,即使月令有本氣官殺,也不取為官殺格)。
至于祿刃格,就是月令見祿見刃,不能為用,但從廣義上來講,凡四柱中一見比劫祿刃,都不能取為用神,不管是干透還是支藏,也不管是否在月令。如戊己土生于辰戌丑未月,雖非祿刃之地,也是比劫本氣,所以同樣也不能取用;而戊己土生于巳午月,雖是祿刃之地,但月令又是日主的印星,所以月令照樣可用,祿刃雖喜官殺,也同樣怕官殺混雜。
除此以外的其他外格、雜格,林林總總,雖然在取象上有其特殊意義,但論喜忌吉兇,仍不出生克制化四字,也不出上面所述諸格的規范,可參考類推。
【子平格局體系與五行強弱旺衰體系的區別】
一、傳統子平格局論命體系
傳統的書房派和江湖派(民間盲派)都以月令格局為中心,把八字根據組合結構劃分為大的類型,格局一定,人生大趨勢就定了,再推敲細節問題。格局的核心是月令,因為月令是八字里的主宰力量,它象征一個人所處社會大環境如何。是以月令格局為中心的客觀分析體系,此體系才是子平命學正脈。徐大升《淵海子平》,萬明英《三命通會》,水中龍《星平會海》,張楠《神峰通考》,沈孝瞻《子平真詮》,以上古籍是傳統子平命學一脈相承的,承襲了先賢的經典論命體系。
二、五行強弱旺衰體系
此體系自清朝以后任鐵樵《滴天髓》,余春臺《窮通寶鑒》推出的理論。經民國時期的徐樂吾、袁樹珊等名家提倡和現代邵偉華、李涵辰等大師們承之而發揚,占據當代命學主流。此體系是以日主強弱旺衰為核心,對比力量強弱。日主旺則抑之,衰則扶之。應用該體系,需要是對五行旺衰強弱把握準確,也能測對部分命局。但在根本理論上,是有問題的,在實踐中有許多盲區。需借助手相面相等其他術數結合起來應用。
兩大論命體系中“用神”的含義和區別
一、用神概念
“傳統子平格局論命體系”的用神為格局用神。是以《淵海子平》、《三命通會》、《星平會海》、《子平真詮》為理論依據。 格局用神是月令定格之物,即月令之財、官、印、食、殺、傷這六神,并以此分為六格來論命。當月令為比劫而無用神時,則于月令之外另尋財、官、印、食、殺、傷為用定格。用神是格局的核心,是八字的提綱。
“日主五行強弱旺衰體系”的用神為平衡用神。是以《滴天髓》、《窮通寶鑒》為理論依據。平衡用神為平衡八字五行之物,即能夠在命局起到扶抑、調候、通關等作用的十神。用神是調節八字五行的平衡點,是對日元平衡有用有益之物。
二、取用目的
格局用神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確定格局,以便從八字的組合結構上對命局進行整體把握,并根據格局的成敗高低推斷命主的富貴貧賤層次。
平衡用神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扶抑日主,使之弱而有扶,強而有抑,寒而得暖,燥而得潤,阻而得通,失衡而獲得平衡,并根據用神的強弱程度推斷命主的富貴貧賤層次。
三、取用法則
取格局用神的首要法則,就是以月令為主,以官殺為先。所以命書有“八字用神,專求月令”;“有官莫尋格局”,“有殺先論殺,無殺方論用”等說法。其法先觀月令是何物,是官即取官格,是財即取財格,是印取印,是食傷取食傷。如甲木生于酉月,即取官星為用定格;丙火生于酉月,即取財星為用定格。次看月令是何者透干,以透干者為用定格,不透干則以月令本氣藏干為用定格。如甲木生于丑月,透壬癸則取印星為用定格;透庚辛則取官殺為用定格;透戊己則取財星為用定格。三者均不透時,以丑中辛金官星為用定格。雖月令無官殺,但在別處有官殺時,也當先滿足官殺與月令所構成的格局。如月令是食神,別處有官殺,即取食神制殺格等。當月令為比劫時,則于別處干支先尋官殺,有官殺則以官殺為用定格;無官殺則尋財食,有財食則以財食為用定格;無官殺財食則尋印星,只有比劫印星時則可取專旺格。這種方法不存在命局沒有用神的情況,只存在成格破格、格高格低等問題。
取平衡用神則先須綜合分析八字五行的旺衰強弱程度,然后根據旺者宜抑、衰者宜扶的取用法則,選取一個或兩個能夠起到扶抑日元及平衡八字等作用的“用神”。取此用神,不拘月令,也不以官殺為先。這種方法經常會出現命局沒有用神的情況,這時也可以在歲運中選取這種用神。有人將八字原有的用神稱之為原局用神,將大運出現的用神稱之為大運用神。
四、用神分類
格局用神以財、官、印、食為四善神,以殺、傷、梟、刃為四惡神。對善神要予以保護性使用,如官要印護,印要官生等,這叫順用;而對四惡神則要予以制約性使用,如殺要食制,傷要印制等,這叫逆用。
平衡用神沒有善惡之分,凡稱用神者均要予以特級保護,不得傷害。因此不存在惡用神要制約這種說法。平衡用神一般是沒有分類的。任鐵樵、徐樂吾等人認為,八字用神只有一種扶抑用神,別的調候、通關之物均不能稱之為用神。但梁湘潤等人則認為,八字用神可以分為扶抑用神、調侯用神、通關用神、格局用神、命局用神、大運用神等多種,也可以分為第一用神、第二用神、第三用神、第四用神等,其中以調候用神為第一用神。考其所謂“格局用神”,實非古人所說的格局用神。
五、用神純雜
格局用神之數量有多少之分,并以少為純,以多或偏正相處為雜。故有“官多為殺,食多為傷”之說。用神多了就要克之泄之乃至棄之,故有“棄印就財”、“棄官就食”等格。用官忌混殺,用殺忌混官,官殺混雜以破格論。其余偏正財相處、偏正印相處、食傷相處等,均以格低論。
平衡用神之數量不會出現多余的情況,因此既沒有純雜之論,也沒有高低之分。故任鐵樵有“身弱官為殺,身強殺為官”,“身強喜官殺混雜”等說法。
六、用神變化
格局用神,專求月令,有時月令又會因透干不同和地支會合而使用神發生變化,故《子平真詮》有專論“用神變化”一章。比如甲木生于巳月,透戊己則為食傷生財格;透庚辛則為傷官架殺格;地支會合酉丑而透辛則成化食為官格,等等。這是原命局用神發生變化的情況。當命格一旦確立,隨著大運的介入,有時也會因透干會支而使格局再度發生變化。格局用神的變化一般會導致命主事業的變化,或由經商而轉入從政,或由從政而轉入經商或從藝等等。格局或由高變低,由成變破;或由低變高,由破變成。這是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
平衡用神則不拘月令,多與格局無關,故而在原命局不存在用神變化的問題,更不存在格局變低變高的問題。但隨著大運的介入,則常常會打破原命局的平衡狀態,從而需要重新評估八字五行的強弱程度,另選新的平衡用神。平衡用神的變化一般會導致推斷吉兇的依據跟著變化,甚至發生新舊用神完全相反的情況。比如先以印為用神論吉的,變為逢印論兇了,等等。
七、用神成敗
格局用神要有相神搭配才能成格,無相神則不能成格。所謂相神,就是輔佐用神成格之物。種種格局的名稱,就是由用神與相神組合而成的。如官印相生格,即官為用而印為相;食神制殺格,即食為用而殺為相;食神生財格,即食為用而財為相;傷官配印格,即傷官為用而印為相,等等。有了相神,還要有輔佐相神和日元的喜神,否則相神隨時有可能會受到傷害而導致破格。所以,只有相喜兼備的八字才能構成上等格局。
平衡用神旨在扶抑日元,成不成格不是重要問題,故而沒有格局的成敗高低之分,也沒有相神一說。所謂喜神,也只是生助用神之物,與成格破格沒有關系。
八、配合喜忌
格局用神論以破格者為忌神,如官格逢傷,則傷為忌;財格逢劫,則劫為忌;印格逢財,則財為忌;食神制殺格逢梟印,則梟印為忌;殺邀食制格逢財星,則財星為忌,等等。忌神不一定就是克用神之字,但一定是破格之字。喜神也不一定就是生用神之字,但一定是扶抑相神或日元之字。如官格,以官為用,印為相,逢印重官輕時則宜有財制印,此財即是喜神;若官格見財星壞印,則宜有比劫制財護印,此比劫即是喜神,等等。
平衡用神論以克用神者為忌神,如身弱以印比為用,則以財官為忌神;身強以財官為用,則以印比為忌神。所謂喜神,就是生用神之字。如用神是印,喜神即是官殺;用神是財,喜神即是食傷,等等。
九、推論吉兇
格局用神論吉兇,以相神為重,其次才是用神和喜神。故《子平真詮》有“傷用甚于傷身,傷相甚于傷用”之說,意即傷害了用神要勝過傷害日元,而傷害了相神則要勝過傷害用神。因為惡用神本來就是要制約的,善用神多了也要予以制裁,所以傷害用神不一定就是壞事。而相神呢,一逢傷害則破格,格破則定然沒有好事。破之輕者,謀為不遂;破之重者,性命堪憂。
平衡用神論吉兇,則最重用神,其次是喜神。用神旺相無傷則吉,衰弱受克則兇。傷用神則禍重,傷喜神則禍輕,喜用兩傷則有生死大災。至于破不破格則無關吉兇。
十、理論依據
格局用神論命法,可以在《淵海子平》、《三命通會》、《星平會海》、《神峰通考》和《子平真詮》等子平經典中找到充分的理論依據,這說明格局用神論命法才是正宗子平的論命法。
平衡用神論命法,在《淵海子平》,《三命通會》,《星平會海》,《神峰通考》和《子平真詮》等子平經典中找不到任何理論依據,一是這些書中根本就找不到具有扶抑、調侯、通關這三大作用的所謂“用神”,也不見有“扶抑用神”、“調侯用神”、“通關用神”或“平衡用神”這樣類似的術語,更沒有什么以調候用神為第一用神等相似的說法,這說明所謂“平衡用神”純屬子虛烏有的臆造之物,并非鬼谷子徐子平所傳的正宗論命法,而是任鐵樵等自創,邵偉華等推廣,李涵辰加以革新的。二是這命學典籍中1/3以上的篇幅都是在講述如何確認種種格局,以及格局的成敗高低問題,并沒有平衡用神論命的那一套,這說明格局用神論命法才是正宗子平大法;三是《子平真詮》等書中所說的“用神”或“相神”、“喜神”等,均與所謂“平衡用神”不是同一個概念,而其中分格論命的方法也與平衡用神論命法大相徑庭。這說明所謂“平衡用神”論命法,完全是后人誤讀子平經典所鑄成的大錯,屬于應當糾正的偽子平命理。
經典子平命理著作:《淵海子平》(華齡子平精粹版),《三命通會》(華齡增廣校正版),《星平會海》華齡版,《神峰通考》(華齡子平精粹版)和《子平真詮》無注解版以及《子平集要》《子平管見》 《星平大成》《御定子平》等。
《子平》《三命通會》《月。。。。》等等。
在你沒有學好任何一項前,這個問題基本不成立。
任何派別都行,關鍵在于學好,學容易,學好難。
最全面的免費在線八字排盤軟件,為您提供方便的服務。 輸入姓名: 出生地: 選擇性別: 選擇日歷: 輸入生日: 年 月 日,北京時間: 點 分 自動調整為真太陽時
流星趕月掌上口訣以及五虎遁和五鼠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