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神信仰本來屬于民間文化信仰,但是佛教和道教發展過程中都相應的吸收了傳統民間文化的元素,所以財神信仰來源于民間信仰,現在成了佛道都有了。一般流行比較廣泛的財神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種:文財神又有比干和范蠡兩位,其中比干被道教采納,另外道教還有的把賜福天官也當成文財神的;武財神又有關公和趙公明兩位,其中趙公明被道教采納,關公則是佛道兩教都有。財神信仰其實不用嚴格區分佛道,只要我們自己誠心就行了,喜歡哪一位財神就看個人的緣分了。
其實,知恩易道就可以。這位道長開財庫,給不少人,都改變財運了。
財神是道教供奉的神靈,迎新年接財神疏文是以文字形成的章表文函,具有神奇,玄妙的作用,用于善信與財神之間的祈福溝通。每年財神從天庭下屆之時日,通過焚化迎新年接財神疏文,用于勾通財神,祈求于財神鎮宅,家宅財運昌隆、財源滾滾。也就是《靈寶文檢》一書認為的,疏文之宗旨為“宣演道法,利世之津梁也”。
在線財神網開光迎新年接財神疏文,是將緣主祈求新年財運的愿望,書于紙墨、徹于瑯函,存思天神恩佑,焚化后由神職司(年月日時)四值功曹,飛云捧送天尊,架起仙凡之間的橋梁,從而溝通人與神所表達的愿望,來實現人們所祈求的目的。
道以誠心為本,以疏文表奏為媒介,求之則應、叩之則靈,可見誠心與疏文在道教信仰中具有的重要性。在線財神網開光迎新年接財神疏文在格式要求與運用上,必須滿足以下幾點:
1、疏文只在方寸,人之靈即道心之靈。迎新年接財神疏文其旨在于請禱,必須以憑藉者疏意也,蓋意感自內心懇誠,意以疏動格神明,固心則必誠。道教尊貴以至道,則可成仙。觀之其路,必由內心的一個“誠”。只有誠,才能與道合真,感應神仙。
2、《心香妙語》要求疏文“園融條暢,敷詞要于確切,議意主于懇誠”。理明詞暢,各適其用以此所祈申義,致神天而可應。
3、《靈寶文檢》與《心香妙語》是專門涉及寫“疏文”的書籍,但不可教條僵化。法無定法、與時俱進,在今天來說需要變革,疏文既要有適用性,又要不失古之遺風。不但通俗易懂,而且理論嚴謹,保持書寫規范等。
4、現代疏文需要按照道教疏文表章固有格式手書或印制,經過開光蓋印,才能用于迎新年接財神。正所謂“道論精微奧妙道之真,法相森嚴道之誠,道非真無以傳道,非道誠無以授,蓋道以人傳人,以道顯人能成道”
近日經常看見網上流傳的所謂鬼魂存在的照片,實在覺得低級荒謬,我就不必要引用大段哲學,科學來論證了,我只要簡單的進行懷疑便可推翻他:
首先,如果靈魂實體是具有思維能力的,并且是不可轉世投胎的,那么靈魂實體論根本沒有解決任何問題,靈魂實體論的根本觀點在于所謂的能量守恒,即靈魂不可能憑空消失,但如果沒有轉世頭胎的話,那靈魂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靈魂死后的漫長無限時間又在哪里干什么呢?
其次,如果靈魂實體有思維能力并且可以轉世投胎但是會遺忘前世,那么我要問,既然靈魂實體有思維能力,那么他為什么放棄好好的做鬼生活不做,要去進行痛苦的出生和死亡呢?第一個靈魂即第一次投胎從何而來呢?那么只能是有一個神去控制他,因此靈魂實體論必然導致有神論。另外,如果靈魂實體轉世時已經遺忘一切,乃至他這個靈魂實體的本身已經遺忘,那么我又何以斷定他曾經以靈魂實體存在過呢,完全的遺忘不恰恰說明了意識已經失去了嗎?這又與意識不滅產生邏輯矛盾。在這里可能靈魂實體論者還要狡辯說靈魂實體的定義就是客觀的實體,主觀意識只是寄生體,那么他說這句話的本身又再次否定了意識不滅,他已經將自己的理論更改為了,身體只是兩種特殊的物質實體構成,生前和死后兩者分開,但意識只存在于這兩種物質實體中的靈魂里,但他無法解釋的是,意識的任何一部分都與身體有關,有肢體有感官有大腦才有思維,如果大腦受傷就會失去意識。
再次,如果靈魂論者實在無法狡辯了他就會說靈魂實體就是沒有思維能力的,只是他與身體實體結合后產生了意識。顯然,這個結果再次違背了靈魂論的初衷,這個結果根本說明靈魂論者試圖解釋憑空而來的“我”的問題,并且在這里,靈魂論者非但沒有客觀實證甚至連之前的邏輯理論都失去了。
其實,知恩易道就可以。這位道長開財庫,給不少人,都改變財運了。
屁股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