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事情,很難準確評定,即便是有考古專家幫助,想要完全還原,也十分困難。所以,我們只能從現在的情況去模擬推理。
預測術數實際就是一個模型,既非封建,也非神仙法則。再通俗的說就是一個理論。我們都有很多疑問,特別是對于自己的人生,對于人生的吉兇禍福,所以我們渴望有一個方法,可以預測。處于這樣的需求,占卜預測也就產生了。但是沒有人能夠真正的說完全去預測。(如果真的可以,那就是神了)
先人們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認為腦洞大開,開創了很多方法,然后用這些方法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我們可以設想,這些方法必然要經過大量的實踐進行驗證,古人十分重視占卜,一方面古人對于自然的認識或者說科學技術水平遠不如現在;另一方面,占卜必然也為古人帶來了益處。不然到現在,幾千年了,早就淘汰了。
按照這個推理,占卜是準確的。但是這是一個理論,既然是理論,那就需要學習才能使用,需要學習就必然會出現悟性高的人和悟性低的人。于是歷史上就有精通占卜的大師,也有泛泛的江湖騙子。這些大師因為其準確的推斷而逐漸被神化,而泛泛的騙子們則被人們唾罵。久而久之就變成我們今天的情況。
那么回轉到現在,我們按照這種思路來思考。流傳到現在的模型是有道理的,準確的,但不見得是完善的,完全準確的。再加上我們學習的時候術業有專攻,未必精通,準確率就會大打折扣。而精通的大師,則能夠有神奇而準確的靈驗。所以預測方法確實準確,但是預測的人參差不齊,就難說了。
至于古人情況,按照我們現在推理一下,也是如此。另外還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我們往往有這個習慣,找一個師傅預測,這個師傅預測準確了,我們就容易驚嘆,好厲害,然后就會跟身邊的人說,我上次如何如何,師傅如何神通,這個名聲很快就傳播出去了。但是如果不準確,我們通常會說,不準,下次不來了。但我們一般不會去宣傳說某個師傅如何如何不準。所以占卜,往往是好的容易傳出去,差的往往在局部。按照這個情況推論,古人說的應驗如神,就要打折扣了。這就好比說,古人說誰睡100%準,實際結果是遠遠不能的。
外國叫占卜,中國叫算卦,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周易八卦,
有的很準,有的就不準
占卜都是不準的,但是也要看你信還是不信了!
說起三國時期的方士,最為著名的就是左慈和于吉了,這兩個人都因為法術高明而著稱,然而其實還有一個人也很有名,只不過他所擅長的不是施展法術,而是擅于占卜,也就是咱們所熟知的看相算卦,而且還由于其卜卦極準而聞名于世,因而被后世認為是卜卦看相算命行業的鼻祖,算卦行業的祖師爺。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神算管輅。管輅在他僅僅只有八九歲的時候,就很喜歡抬頭望天看星星,動不動就拉著長輩成年人問,這顆星星叫什么,那顆叫什么,是興趣盎然,樂此不疲。而且他喜歡看星星喜歡到了什么程度啊?
史料上記載說他是“夜不肯寐”,就是為了看星星,覺都不愿意睡。那他父母哪兒能不管啊,為了看星星老不睡覺,那身體也受不了啊,所以就經常禁止他觀星,讓他睡覺去。然而盡管如此,也經常管不住他。要么說這興趣愛好是人最好的老師呢。那又有人說,“卜卦算命”的祖師爺袁天罡。在歷史記載中,袁天罡算得上是一位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是他和李淳風合著的《推背圖》,就被后人傳的神乎其神,甚至可以從《推背圖》推算出中國兩千多年的國運興衰。而且袁天罡的叔叔袁守誠就被傳得更神,和神仙打賭,竟然還贏了神仙。
想必大家都看過《西游記》,在里面出現了一個算命先生,十分的厲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還能預測天機。一天,長安城外的涇河龍王來到算命攤前,要和這位算命先生打賭,就賭明天長安城什么時辰會下雨,雨量是多少?若是算命先生輸了,就收攤回家,以后絕不算命。
可見,袁天罡家族在歷史記載中,算命能力是多么的強。但是,“卜卦算命”的祖師爺卻不是袁天罡家族的人,而是一位叫邵雍的人。我們都知道算命先生的“卜卦算命”知識都是來自于對古代易學經典的解讀。而這位叫邵雍相傳是陳摶老祖的弟子,把《河圖》、《洛書》、《伏羲八卦》解讀的十分透測,并且還加入自己的認知,將易學知識融會貫通,并且邵雍撰寫《皇極內世》和《觀物內外篇》。
這是一個系統的學問,不僅僅說看哪一本書就能學會的。建議先看看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