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男鼠女蛇要屬兔的孩子好嗎,男屬蛇女屬鼠孩子屬什么好

    內容導航:
  • ...2012年那月結婚比較好,生什么屬蛇孩子好嗎??
  • 老公屬鼠我屬蛇要個兔寶寶幾月份出生好?
  • ...鼠 女1987年2月12日農歷正月十五屬兔 請問大師要個 蛇 寶寶 好...
  • 我老公屬蛇,我屬鼠,生什么屬相的寶寶比較好?
  • 男屬鼠,女屬蛇,生個什么屬相的寶寶好
  • 男蛇女鼠生什么屬相寶寶最好
  • Q1:...2012年那月結婚比較好,生什么屬蛇孩子好嗎??

    首先恭祝二位新人:新婚幸福,和諧美滿,永結同心,百年好合!
    根據二位新人的出生日期和擇吉的標準,給你們推薦的吉日如下(可找當地算命先生核實):
    2012年2月10日(正月大 十九日)星期五 壬寅月 辛丑日 沖羊 月德合 周堂吉
    2012年2月12日(正月大 廿一日)星期日 壬寅月 癸卯日 沖雞 周堂吉
    2012年2月21日(正月大 卅日)星期二 壬寅月 壬子日 沖馬 天德合 周堂吉
    2012年2月24日(二月小 初三日)星期五 壬寅月 乙卯日 沖雞 不將 周堂吉
    2012年2月26日(二月小 初五日)星期日 壬寅月 丁巳日 沖豬 天德 天喜 周堂吉
    生屬蛇孩子,要避開陰歷三月、四月。生陰歷七月、八月、臘月的最好。

    Q2:老公屬鼠我屬蛇要個兔寶寶幾月份出生好?

    覺得這是一切順其自然的事情,你根本勉強不來,既然有了寶寶大全努好好的照顧自己的身體,寶寶發育的更好,這樣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不要考慮孩子幾月份出生,因為你左右不了這個

    Q3:...鼠 女1987年2月12日農歷正月十五屬兔 請問大師要個 蛇 寶寶 好...

    寶貝~~處女座周星座運勢戀情:本周戀情運勢穩定。對于自身的情感問題,處處會自己慢慢想通,焦慮不安的心情也被熨平,有可能做出重大的決定。同時,新的戀愛機逐漸浮出水面。
    工作:本周處處在工作上的靈活性增強,想法也較多,不乏創意性的好點子,但是執行實施時往往會被小細節牽絆,不妨嘗試暫時跳過。
    求職:本周求職運勢良好,有不少好的機會,但是處處心思較多,目標不明確,容易讓自己陷入頻頻更換、四處流蕩的困境中。
    財運:本周財運繼續走低,雖然獲得額外收入的渠道增多,但是支出也不少,通訊和交通費用依然較為突出。投資方面不是出手的時機,多收集信息更重要。
    健康:本周仍需繼續關注呼吸系統疾病。戶外活動與水有關的話,要小心意外。此外,一些慢性疾病有復發的可能,自己多加注意。
    指南:本周幸運色為藍、白,幸運數字為7、8。

    Q4:我老公屬蛇,我屬鼠,生什么屬相的寶寶比較好?

    生個屬貓的合適吧。只要是寶寶健康活潑,無論是屬什么都可以,屬相只是記錄出生年份,沒有任何其它意義。

    Q5:男屬鼠,女屬蛇,生個什么屬相的寶寶好

    屬鼠與屬牛、屬龍、屬猴和,與屬馬、屬羊、屬兔、屬雞沖;
    屬蛇與屬牛、屬雞和,與屬豬、屬虎、屬猴沖。
    你倆的情況選牛是最適合的了,也是最近的,很不錯啊!

    Q6:男蛇女鼠生什么屬相寶寶最好

    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杰出的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后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后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詩人杜甫有《蜀相》名篇傳世。
    出生:公元181年農歷7月23日(新歷日期在8月23日左右) 官職:丞相、領司隸校尉、益州牧、錄尚書事、假節 爵位:武鄉侯、武興王(東晉追封) 先祖:諸葛豐(西漢司隸校尉) 諸葛亮畫像
    父親:諸葛珪 字君貢(東漢末年泰山 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 (豫章太守) 配偶:黃月英(黃碩) 同族:諸葛誕 兄弟:諸葛瑾(兄)、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長子),諸葛懷(幼子)、諸葛果(長女)、諸葛喬(養子,原諸葛瑾之子)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諸葛京(瞻次子)、諸葛質(瞻三子)、諸葛攀(養子之后,后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 繼承人:蔣琬、費袆、姜維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躬耕隴畝
    ⒈諸葛亮于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瑯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瑯邪的漢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牧劉表,后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其弟諸葛均隱居起來,躬耕于南陽 。 ⒉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中逃出,遷到了曹操的許昌。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稱“臥龍”。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丑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丑女,頭發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引《襄陽記》) 瑯琊
    [1]舌戰群儒
    諸葛亮,舌戰群雄
    諸葛亮利用惟妙惟肖的口才,遍通于諸侯之間 魯肅館驛中見孔明,又囑曰:“今見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孔明笑曰:“亮自見機而變,決不有誤。”肅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見張昭、顧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帶,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見,各問姓名。施禮已畢,坐于客位。張昭等見孔明豐神飄灑,器宇軒昂,料道此人必來游說。 張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樂。此語果有之乎?” 孔明對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聞劉豫州三顧先生于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思欲席卷荊襄。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 孔明自思張昭乃孫權手下第一個謀士,若不先難倒他,如何說得孫權,遂答曰:“吾觀取漢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故力辭之。劉琮孺子,聽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別有良圖,非等閑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也。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樂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齊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濟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廬之中,但笑傲風月,抱膝危坐。今既從事劉豫州,當為生靈興利除害,剿滅亂賊。且劉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縱橫寰宇,割據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雖三尺童蒙,亦謂彪虎生翼,將見漢室復興,曹氏即滅矣。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而待:以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輝,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時也。何先生自歸豫州,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上不能報劉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輔孤子而據疆土;乃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見怪!” 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鵬飛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疴,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后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吾主劉豫州,向日軍敗于汝南,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云而已:此正如病勢尫羸已極之時也,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豫州不過暫借以容身,豈真將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繼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至于劉琮降操,豫州實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豫州見有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寡不敵眾,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皇數敗于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嘗累勝。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夸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這一篇言語,說得張昭并無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聲問曰:“今曹公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公以為何如?” 孔明視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眾,雖數百萬不足懼也。” 虞翻冷笑曰:“軍敗于當陽,計窮于夏口,區區求教于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 孔明曰:“劉豫州以數千仁義之師,安能敵百萬殘暴之眾?退守夏口,所以待時也。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猶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由此論之,劉豫州真不懼操賊者矣!”虞翻不能對。 座間又一人問曰:“孔明欲效儀、秦之舌,游說東吳耶?” 孔明視之,乃步騭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蘇秦張儀為辯士,不知蘇秦、張儀亦豪杰也。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國之謀,非比畏強凌弱,懼刀避劍之人也。君等聞曹操虛發詐偽之詞,便畏懼請降,敢笑蘇秦、張儀乎?”步騭默然無語。 忽一人問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 孔明視其人,乃薛綜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漢賊也,又何必問?” 綜曰:“公言差矣。漢傳世至今,天數將終。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歸心。劉豫州不識天時,強欲與爭,正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乎?” 孔明厲聲曰:“薛敬文安得出此無父無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公既為漢臣,則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漢祿,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憤;公乃以天數歸之,真無父無君之人也!不足與語!請勿復言!”薛綜滿面羞慚,不能對答。 座上又一人應聲問曰:“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猶是相國曹參之后。劉豫州雖云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眼見只是織席販屨之夫耳,何足與曹操抗衡哉!” 孔明視之,乃陸績也。孔明笑曰:“公非袁術座間懷桔之陸郎乎?請安坐,聽吾一言:曹操既為曹相國之后,則世為漢臣矣;今乃專權肆橫,欺凌君父,是不惟無君,亦且蔑祖,不惟漢室之亂臣,亦曹氏之賊子也。劉豫州堂堂帝胄,當今皇帝,按譜賜爵,何云無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席販屨,又何足為辱乎?公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陸績語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且請問孔明治何經典?” 孔明視之,乃嚴酸也。孔明曰:“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釣渭子牙,張良、陳平之流。鄧禹、耿弇之輩,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審其生平治何經典。豈亦效書生,區區于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嚴峻低頭喪氣而不能對。 忽又一人大聲曰:“公好為大言,未必真有實學,恐適為儒者所笑耳。” 孔明視其人,乃汝陽程德樞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別。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且如楊雄以文章名世, 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程 德樞不能對。
    隆中對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諸葛亮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赤壁大戰
    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后母屢進讒言,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指的是晉文公)在外卻可得安嗎?)”當時黃祖被東吳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后,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曹操軍隊捉住,徐庶只好投降曹操。 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并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與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后,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軍力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里有雙重含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斗。諸葛亮最后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后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 諸葛亮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率軍在赤壁遭遇孫劉聯軍火攻,軍中又發生瘟疫,故大敗,回師北還。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后,劉備于十二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于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劉璋派法正、孟達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趙云等鎮守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云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并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221),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于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八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去,否則必能阻止劉備東征之舉。 白帝托孤
    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托付后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于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及陳震赴東吳修好。
    南征
    直至建興三年(225)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后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語:不毛為今天緬甸北境八莫)討伐雍闿、孟獲,諸葛亮采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闿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并獲得一定兵源補充后,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北伐 1、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云、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于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余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冬,諸葛亮出散關(今陜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陜西省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陜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于城固(今陜西省城固縣東)、赤坂(今陜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余地,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于陽溪(南安郡內,當在今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5、建興九年(231)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于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鹵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司馬懿,漢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于是宣王司馬懿退還保營。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6、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陜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濱,期間諸葛亮既屢屢遣使者下戰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激怒宣王司馬懿,但司馬懿忍辱據守不出,并以“千里請戰”的妙計平息將怒。八月,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一事。 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是魏軍主動進攻,蜀軍防守,由于連日大雨,山洪暴發,沖毀棧道,蜀魏并未交戰。
    諸葛亮后代
    諸葛亮46歲的時候,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出生,史書記載,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但他從小就聰慧可愛,擅長書畫,記憶力很強。長大后從低級軍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親曾擔任過的軍師將軍。 后來,諸葛瞻官至衛將軍,一度執掌蜀國朝政。魏國大將鄧艾討伐蜀國時,諸葛瞻率領軍隊前去抵抗,拒絕魏軍誘降,戰死在綿竹。當時他的兒子諸葛尚年僅十七歲,同樣戰死沙場;諸葛瞻殉國之時,他的次子諸葛京還很小,不到參軍打仗的年齡,所以幸存了下來。 晉朝統一三國之后,諸葛京被新的朝廷遷居到中原一帶,征召為官吏。諸葛京出任過關中地區眉縣令,并治理得很好。想當年,他的祖父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縣,都未能如愿。沒想到歷史與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讓他從未謀面的孫子成為這里的縣令。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早年投效東吳,深得孫權的器重。后來官至大將軍等最高軍職。他的長子諸葛恪更是青出于藍,在吳國權傾朝野,后來死于一場政變,東吳的諸葛家族被滿門抄斬。 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很早就追隨曹操,在魏國擔任一流高官。后遭司馬家族的打擊,其家族也被全部殺光。 如此一來,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東瑯琊一帶的族人之外,史書上有記載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諸葛亮的孫子諸葛京了,諸葛京在擔任眉縣縣令之后,繼續升遷,最后官至江州刺史……從此,史書上就不再有諸葛京后人的記載。 目前,在山東臨沂和浙江蘭溪各有一批姓諸葛的人士,他們都有各自的家譜記載著與諸葛亮的淵源關系。在浙江,諸葛后人幾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據說,他們都發源于浙江蘭溪市的諸葛村。 從明代起,蘭溪一帶的諸葛族人主要以經營中醫藥業為主。據說這是秉承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一祖訓。后來,他們在此行業中逐漸發展壯大。清代中后期,諸葛族人把他們的中醫藥店開到了浙江各地,乃至于全國各大城市,形成“蘭溪藥幫”這一商業幫派,盛極一時。同時也造就了諸葛村今天眾多華麗精巧的民居建筑。
    編輯本段諸葛亮年表
    年號 公元 年齡 生平及事跡
    光和四年 181 1 公元181年農歷四月十四日,諸葛亮誕生于瑯琊陽都(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
    中平六年 189 9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三年 192 12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興平元年 194 14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興平二年 195 15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昌)
    建安二年 197 17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投奔荊州劉表,定居在隆中草廬,開始了躬耕于臥龍崗生活。
    建安四年 199 19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十二年 206 26 劉備前往隆中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隆中對”,隨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十二年 207 27 諸葛亮首戰告捷
    建安十三年 208 28 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吳王孫權抗曹
    建安十四年 209 29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十六年 211 31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云鎮守荊州
    建安十九年 214 34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云分兵與劉備會師。劉備攻占成都,諸葛亮任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建安二十年 215 35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二十三年 218 38 諸葛亮留守巴蜀,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 41 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諸葛亮任漢國丞相,領益州牧
    蜀建興元年 223 43 劉備兵敗白帝城,永安托孤于諸葛亮;劉備死,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劉禪叫諸葛亮為宰父抑或相父)
    蜀建興二年 224 44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
    蜀建興三年 225 45 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蠻
    蜀建興五年 227 47 諸葛亮上《出師表》,屯兵漢中,即日北伐
    蜀建興六年 228 48 北伐失街亭,諸葛亮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七年 229 49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八年 230 50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九年 231 51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敗魏軍,在木門道伏殺魏名將張郃
    蜀建興十一年 233 53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十二年 234 54 諸葛亮再次北伐,因積勞成疾,當年八月病故于五丈原

    展開全文
  • 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