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根據歐陽飛編著《諸神傳奇》,玉皇大帝生前原是一個寨主,名叫張友人,又稱張百忍。話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天地間一切祥和,后來諸神開始爭斗,人間荒淫無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亂,太白金星因此下凡尋找才德兼備之人來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為乞丐,四處尋找,后來到了張家灣,發現人稱“張百忍”的張友人將寨內治理的非常和睦,并且為人和善慈悲,因此帶回天庭做了玉皇大帝。后來三界眾神仙紛紛陳請共同推崇張百忍為“終身天帝”,共稱“玉皇”,又因玉皇是三界的總皇帝,因此加稱為“玉皇大帝”或“玉皇上帝”。
究其名號,據《玉帝圣號同異考》說:“玉帝圣號,崇自牿劫前,中古復尊上,重稱贊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見聞,所皈重,隨其彰著,敬上諸神之號,以定稱謂。歷史上帝王對于諸神所上尊號中,涉及玉帝的有四:一太微玉帝,漢武帝上太微垣星主號也,二梵天玉帝,漢宣帝上天市垣帝主號也,三焰華少微玉帝,漢哀帝上先天定位號也;四紫微玉帝,漢光帝上后乾號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號昊天金閥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諸天,永不毀淪。”究其信仰,緣于古代宗教,古時即有支配日、月、風、雨等自然變化和人間禍福、生死、壽天吉兇等人生命運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說法。西周以后又稱“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時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稱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宮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時,“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夢仙》詩中就有“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至誠”的詩句。詩人元稹《以州宅夸樂天》一詩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約在唐宋之際成書的重要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歷:很久以前,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凈德和王后寶月光老年無子,于是令道士舉行祈禱,后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賜予王后,夢醒后而有孕。懷胎一年,于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于王宮。太子長大后繼承位,不久舍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經過三千劫始證金仙。又超過億劫,始證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 玉皇大帝
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修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閥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圣,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 玉皇大帝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簡而言之,道教認為:玉皇總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
每年的臘月廿五,玉皇要親自陣圣下界,親自巡視察看各方情況。依據眾生道俗的菩惡良莠來賞善罰惡。正月初九為玉皇圣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科儀。
附注:玉皇和西王母并非夫妻。 [編輯本段]奉祀玉皇大帝 神誕之日為正月初九日。道教宮觀要舉行金箓醮儀,稱「玉皇會」。參加醮儀的道士和道教信徒都要祭拜玉皇大帝,行「齋天」大禮,以祈福延壽。福建和省民眾稱玉皇大帝為「天公」。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齋戒沐浴,上香行禮,祭拜誦經,有的地方還唱戲娛神。中國北方過去還有舉行玉皇祭,抬玉皇神像游村巡街的習俗。十二月二十五日傳稱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間的日子,舊時道觀和民間都要燒香念經,迎送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化身
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他乃三才主宰,總執天道,掌天地人之均軸。玉皇大帝身邊跟遣輔佐國神比干,國神比干為扶持三清主神的“稷龍”化身。玉皇大帝后邊跟遣紫微北極大帝掌天地經緯,遣勾陳上宮大帝掌天地人三才,主人間兵革,遣后土皇地執掌陰陽生育、大地山河。天地萬物、陰陽造化無不在玉皇大帝所掌之中。 [編輯本段]玉皇大帝“天公”是指玉皇上帝,有稱“玉帝”或“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玉皇大天帝”、“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大帝”等尊稱。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級的神明之一,地位僅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卻是中國最大的神祗,是眾神之王。
據民間傳說,“玉皇上帝”不但授命于天子,統轄人間,而且也統轄儒、道、釋三教和其他諸神仙,以及天神、地祗、人鬼都歸其管轄,天神就是屬于天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括日、月、星辰、風伯、雨師、司命、三官大帝、五顯大帝等,而玉皇大帝也屬天神之一,地祗就是屬于地面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涵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人鬼就是歷史上的人物死后神化的,包括先祖、先師、功臣,以及其他歷文人物。
玉皇上帝統領天、地、人三界神靈之外,還對于天地、宇宙萬物的興隆衰敗、吉兇禍福都得管,屬下有管理學務的文昌帝君,管理商務的關圣帝君,管理工務的巧圣先師,管理農務的神農先帝,管理地方的有東岳大帝、青山王、城隍爺、境主公、土地公、地基主,管理陰間的有酆都大帝和十殿閻王,而玉皇上帝為神中之神,神中至尊。
在道教的理論中,將天、地、人三界分得很清楚,天有十三層,一層有三萬里,天外的地方就稱為無極,而天內的天就稱為太極。太極的天分為五天,即東、南、西、北、中,玉皇大帝是宇宙中最高無上的神靈,而所有神靈皆須聽令于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
中天:為“玉皇大帝”所居,上掌三十六天,三千大世界;下握有七十二地,四大部分所有生靈。
東天:為“三官大帝”所掌,主賜福延壽解災赦罪消厄。
南天:為“文衡圣帝”所掌,主眾神的委任升降考察各神只的功罪。
西天:為“釋迦牟尼”所掌,主世人的信仰依歸。
北天:為“紫微大帝”所掌,予降福消災,兼賜予財富。
玉皇大帝,據說是三清所化身的太極界第一位尊神,也就是古人最崇敬的“天”,居住在玉清宮,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各部神仙,下轄七十二地、四大部州、掌管天上諸神、仙、佛,以及人間億萬生靈,因此尊稱為“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另有一說,“玉皇上帝”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是道教的紫微帝君,職掌賜福,民間視為福神,與祿、壽并列。“三官大帝”也稱“三界公”,就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的合稱。
玉帝源于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商時期,人們稱最高神為帝,或天帝、上帝,這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文武眾仙的大帝。周朝及后世統治者利用天帝崇拜,鼓吹“君權神授”,極力宣稱自己是天帝的兒子,故稱“天子”。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畫像,至唐宋以后才逐漸定型,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戴:遠古之時,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為“凈德王”,王后稱“寶月光”,老而無嗣;一夜夢見太上老君抱一嬰兒入王后懷中,王后恭敬禮接,醒后就覺的有孕。懷孕足足十二個月,乃于丙午年正月初九誕下太子。太子自幼聰慧,長大則輔助國王,勤政愛民,行善救貧。國王駕崩,太子郤禪位大臣,遁入深山修道。功成經歷八百劫,犧牲己身以超度眾生,終于修成真道,飛升九天之上,得萬方諸神擁戴。于是統御三界,是為“玉皇大帝”。
農歷正月初九為玉帝誕辰(天公生)。正月為一年之初,四季之首,木氣之始,一切生命因而萌發;九為數字之極尊,代表“極大、極多、極高”的意義,所以一年中第一個初九(上九)為玉帝圣誕,正與他至高無上的地位相呼應。明代王逵《蠡海集》中說:“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陽數始于一,而極于九,原始要終也。”意思是說,神明降誕的日子都有一定的特殊含義。
玉皇大帝的祭祀起源于上古的天地崇祀,和古人敬天畏地的思想有密切的關系,古人認為“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萬物生長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順天行道。因此想像自然界中有一位最高的神明在支配萬物。于是“天”命令君王來人間執民,君王必須順應天意,這樣才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否則君王違反了天道,天就會降下各種災害懲罰。君王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君王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君王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祭天”,不但是君王必行的職責,也是國家的大典。早自商周時代,歷朝君王每年例必舉行盛大的“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征,但只有帝王才有資格祭祀,直到封建時代結束,民間才開始祭祀“天公”。
據史藉所戴,唐、隋、晉、魏、漢,乃至秦,諸代皆有帝王祀天之大典,但當時所祀的“天”,乃純粹是指大自然的“天”,即“蒼天”、“昊天”。可是“天”是無形的、渺茫的,又怎么去祭祀呢?如此漸漸地就把“天”具體神化,稱之“玉皇大帝”。因玉皇大帝是由人想像而來的神,所以原無神像,到宋真宗時,才為他塑像,視其自家祖先,封其為玉皇。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畫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漢帝王的打扮。及至道教興起以后,把“天”加以“人神化”,當成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形“神”來拜,塑造“天公”“老天爺”這個形象來。于是,民間所崇拜的“天公”與古代帝王所祀自然的“天”,就逐漸分離開了。
玉皇大帝的誕生祭祀,遠較一般諸神更為隆重及莊嚴,因為百姓都深信天公是至高無上,最具權威的神,無“相”足以顯示,因此不敢隨意雕塑他的神像,而以“天公爐”及“天公座”來象征。一般廟宇都有一座天公爐安置于廟前,祭拜時要先向外朝天膜拜,這是燒香的起碼禮儀。
由于玉皇大帝在信眾心目中,是眾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儀式也比一般神明來得隆重。前一天晚上,全家都必需齋戒沐浴、設立祭壇,供奉豐盛祭品,然后依序上香,行三拜九叩禮。且祭祀當日,不得曝曬女人的衣褲、傾倒便桶,以免天公看到了觸犯大不敬之罪。在團體祭典的場合一定要殺豬宰羊,并且是整只敬供,是祭典時最隆重的獻禮。
而玉皇大帝的身份極尊貴,凡間小事,根本無暇理會。所以求財求嗣求名求利者,玉帝未必有暇去賜予。
供奉玉帝,應要一班文武百官、天神天將拱護,不可單獨以玉帝像供奉,否則成為孤君,不能顯出玉帝的威嚴及尊崇。
農歷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玉皇誕”,閩南俗稱“天公生”。是日道觀要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誦經禮拜。家家戶戶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舉行最隆重的祭儀。
在封建社會時代,唯天子才有資格祭拜玉帝,一般民眾不能隨便祭拜。一直到封建時結束,這種禁忌才得以破除。然而,一般民間仍認為玉皇大帝是如此崇高偉大,并不敢擅自為其雕塑神像,而以“天公爐”或“神牌位”來代替。信徒拜祭玉皇大帝時,就對著“天公爐”焚香膜拜。
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開始,一直到天亮為止。在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須齋戒沐浴,以莊嚴敬畏的心情舉行祭拜,家家戶戶都要在正廳前面,放置八仙桌,搭起祭壇,供桌上備神燈、五果(柑、桔、蘋果、香蕉、甘蔗)、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等),并面線塔,另設清茶三懷,還有甜劇、社龜,到了時辰,全家整肅衣冠,按尊卑挨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禮拜,然后燒天公金。
除了祭祀儀式之外,民間在這一天當中也有一些禁忌要遵守,例如,不得曝曬女人的衣褲、不得傾倒便桶等,以免玉皇大帝看到了觸犯了大不敬之罪。而祭品中五牲之一的雞,不能用母雞,最好是用閹雞或公雞,豬羊也亦然。 [編輯本段]文獻記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夢仙》詩中就有“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至誠”的詩句。詩人元稹《以州宅夸樂天》一詩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約在唐宋之際成書的重要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歷:很久以前,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凈德和王后寶月光老年無子,于是令道士舉行祈禱,后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賜予王后,夢醒后而有孕。懷胎一年,于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于王宮。太子長大后繼承位,不久舍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經過三千劫始證金仙。又超過億劫,始證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 [編輯本段]宗教信仰 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極高,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閥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圣,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
簡而言之,道教認為:玉皇總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
每年的臘月廿五,玉皇要親自陣圣下界,親自巡視察看各方情況。依據眾生道俗的善惡良莠來賞善罰惡。正月初九為玉皇圣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科儀。 [編輯本段]來歷傳說一、據《歷代神仙通鑒》卷記載:至昊天界,有國名光嚴妙樂國,其國王名凈德時王,妻寶月光王后,惟以仁慈側隱加之國人,躬行五嶺未嘗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災害不興。但以年老無子為不足。二真一入其境即知其誠心向道。勇猛黃老(即中黃子,初開天地時五老之一)曰:因緣在是矣。元始曰:若以清虛至真之氣投圣德仁厚之身,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定為三才之圣,上真以為如何?黃老點頭,即將碧玉瑤光如意吹口真氣此乃天外靈寶,遂變一嬰孩身。這時凈德時王在寢室中忽見祥光照耀宮殿,作百寶色。有許多儀仗,護一九龍輦,浮空而來,中坐二翼人皆施法象,上首高真抱一小兒面園耳大,眉清目秀,遍體毫光罩定。國王與王后心甚歡喜,恭敬接禮長跪道前。二真曰:下愚無嗣愿乞此孩為子,伏惟哀潤聽許。黃老曰:此子根器不凡,必證無極高上之品,汝善育之,國王上前拜領,二真從寶椅中托出遞給,國王雙手來接,重如山岳,掙出一身大汗,恍然而覺,是一夢,急召王后言之,所見相同。至此后,國王精神倍長,三年后王后生下一圣明王子。自幼即舍國修道,經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號曰:清凈自然覺王如來。又經十萬劫,方證玉帝,總執天道之神。
二、玉皇大帝 是天庭的最高領袖,相當于地上的皇帝,但地位低于三清。后來與四御(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平起平坐,儒教則稱昊天上帝。
三、據明刻本《搜神記》載:“按圣紀所載云:往昔去世有國名號光嚴妙藥,其國王者名曰凈德。時王有后,名寶月光。王乃無嗣,常因每日作思惟;我今將老而無太子,身若崩滅,社稷九廟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詔諸道眾,于諸宮殿依諸科教懸諸蓋,清凈嚴潔廣陳,供養六時行道,偏禱真圣,已經半載,不退初心。忽一夜,寶月光皇后夢太上道君,與諸至真金姿玉質清凈之,駕五色龍輿,擁大景旌施蔭,明彩霞蓋。太上道君安坐龍輿,抱一嬰兒,遍身毛孔放百億光照,諸宮殿作百寶色,幢節前道,浮空而來。是時,皇后心生歡喜,恭敬接禮,長跪道前曰:君言今王無嗣,愿乞此子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聽許。爾時道君答皇后曰:愿特賜汝。皇后禮謝。道君后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從夢中歸覺而懷孕一年,于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于王宮。當生之時,身寶光穆,充滿王國,色相妙好,觀者無不贊賞。
太子長成,才智敏慧而性慈善,于其國中所有庫藏一切財寶,盡皆散施窮極困苦,鰥寡孤獨,無所依怙饑饉殘廢一切眾生。仁愛和遜歌謠,有道化及遐方,天下仰從歸仁太子。父王大加慶賞。
爾后,王忽告駕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位,有道遂舍其國于普明秀巖山中,修道功成,超度過是劫,已歷八百劫身,常舍其國為群生;故割愛舉道。于此,后經八百劫,行藥治病,亟救眾生,令其安樂。此劫已盡,又歷八百劫,廣行方便,啟諸道藏演說靈章,恢宣正化,敷揚神功,助國救人,自幽及顯過。
此已后再歷八百劫,亡身殞命行忍辱。故舍已血肉,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征金仙,號日清凈自然覺王如來。 如是修行,又經億劫,始證玉帝。”
根據經書內容計算,玉帝的年齡大約等于一百幾十億歲,大概相當于宇宙還未形成時的年代。
【以下只是民間小說虛構故事內容。并非我國正統信仰和宗教內容,請理智看待所有小說。】
四、據明代虛構的神話小說《西游記》推斷,玉皇大帝當出生于中生代的三疊紀,(距今約2.468億年),見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佛祖聽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折了你的壽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說!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三疊紀(Triassic period)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始于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延續了約5000萬年。)
五、依據民間故事記載的平民升天說:根據歐陽飛編著《諸神傳奇》,玉皇大帝生前原是一個寨主,名叫張友人,又稱張百忍。話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天地間一切祥和,后來諸神開始爭斗,人間荒淫無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亂,太白金星因此下凡尋找才德兼備之人來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為乞丐,四處尋找,后來到了張家灣,發現人稱“張百忍”的張友人將寨內治理的非常和睦,并且為人和善慈悲,因此帶回天庭做了玉皇大帝。后來三界眾神仙紛紛陳請共同推崇張百忍為“終身天帝”,共稱“玉皇”,又因玉皇是三界的總皇帝,因此加稱為“玉皇大帝”或“玉皇上帝”。
關于玉皇大帝有幾種說法:
道教神系中神界的實際領導者,真正的“上帝”,地位低于三清,為三清所化生出之先天尊神,統轄宇宙眾神,常與四御之神并論,儒教稱昊天上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按照《玉皇經》所載,玉帝年齡應該為130多億歲,這和今天所考證的宇宙的年齡140億歲相接近。 “玉皇大帝”這個叫法比太上老君出現要晚一些,最早出現應該在東漢以后。據《玉皇本行集》記載:光明妙樂國王子舍棄王位,在晉明香嚴山中學道修真,輔國救民,渡化眾生,歷億萬劫,終為玉帝,為“諸天之主”,“萬天之尊”。 《玉皇經》講述玉皇公遠古時期“舍身堵北缺,代存萬眾生”的故事。 《西游記》中的玉皇大帝全稱作“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1982年,人們為了紀念玉皇大帝,把旅行者2號飛船發現的土衛五上的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該環形山衛于土衛五表面北緯50.1度,西經81.5度。 [編輯本段]親人和老婆七仙女(女兒們)
織女(孫女)
楊戩(外甥)
三圣母(外甥女)
沉香(三圣母兒子)
瑤姬(親妹妹)
在神位上,玉皇大帝(也叫“玄穹高上帝”)在中天紫薇大帝之上。玉皇在道教排名第四,其下為道教“四御”:中天紫微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南方南極長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道教最高尊神為“三清”:即“玉清”、“上清”和“太清”。
紫微北極大帝又稱北極大帝,北極星君,四御之一。全稱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是道教尊神“四御”之中的第二位神,其地位僅次于最高尊神“三清”和玉皇大帝。
紫微北極大帝在全國許多地區供奉,它來源于我國古代的星辰崇拜。北極是北極星的簡稱,又稱“北辰”、“天樞”。居于紫微垣內。《后漢書》卷四十八謂:“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垣又稱紫微宮,后來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為紫禁城。道教認為,北辰是永久不動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間,位置最高,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眾神之本”,因此對它極為尊崇。《晉書?天文志上》謂:“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北極,北后最尊者也;其細星,天之樞也。”并以之為“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唐代孔穎達《書?說命中》疏:“北斗環繞北極,猶卿士之周衛天子也,五星行于列宿,猶州牧之省察諸侯也,二十八宿布于四方,猶諸候為天子守上也,天象皆為尊卑相正之法。”
道經中說:紫微北極大帝的職能是:執掌天經地緯,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諸神,是一切現象的宗王,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紫微大帝受到歷代帝王的禮相,尤其在宋代,常與玉皇大帝一起奉把。現在四川的大足等地,還可見到許多來代刻造的道教神像,其中就有紫微大帝。《明史?禮志四》載。明時,宮廷還敕建了紫微殿,“設象祭告”。其形象是一身帝王打扮,旁邊有威風凜凜的武將護衛,十分高貴威嚴。紫徽大帝的神誕日相傳是農歷四月十八日。
玉皇大帝,道教稱天界最高主宰之神為玉皇大帝,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間、地府之事。亦稱為天公、天公祖、玉帝、玉天大帝、玉皇、玉皇上帝。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宮,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號,據《玉帝圣號同異考》說:“玉帝圣號,崇自牿劫前,中古復尊上,重稱贊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見聞,所皈重,隨其彰著,敬上諸神之號,以定稱謂。
玉皇有制命九天階級、征召四海五岳之神的權力。萬神都列班隨侍其左右,猶如人世間的皇帝和公卿。白居易有詩稱“安期羨門輩,列侍如公卿。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致誠”。
象征封建君主的束縛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宮,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玉帝圣號同異考》《真靈位業圖》《以州宅夸樂天》《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有介紹,詳細見http://tieba.baidu.com/f?kz=587314176
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玄天上帝,又稱:玄天上帝、北極玄天仁威上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蕩魔天尊、玉虛師相、九天降魔祖師、無量祖師,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大帝。
據《太上說玄天大圣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記載: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托生于大羅境上無欲天宮,凈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誕于王宮凈樂宮。后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于北方。
比他大多了